時間:2018/9/8 13:52:11 來源:收藏快報 燕晴山/山東東營
圖2
“筆之在案,或側(cè)或頗,尤人之無儀,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閑彼放心,歸于無邪?!边@是明代朱彝尊所作《筆筒銘》。筆筒的前身為唐代的筆船、筆床、筆格,最早大約出現(xiàn)于宋代,《中國古陶瓷圖典》中稱“筆筒,文房用具,插放毛筆之用,始見于宋,流行于清,器型似筒狀”。筆筒作為書齋幾案上必備的文房用具,受到人們的重視,雕琢精美的筆筒,尤其受到文人雅士的賞識和推崇。東營市歷史博物館珍藏有許多不同材質(zhì)的筆筒,筆者選取其中兩件精品,略加賞析,以饗讀者。
圖1
清代木雕八仙過海筆筒(圖1),高17.4、口徑13厘米。此筆筒表現(xiàn)的題材為八仙過海。圖中群巒峭拔,蒼松茂盛,祥云環(huán)繞,海水翻騰,畫面布局巧妙合理,極富立體之美。老樹則蒼勁挺拔,八位神仙手持寶物,分3組騰云駕霧欲去,兩只仙鶴展翅伴觀音菩薩予以迎接,羽毛刻畫逼真,形象生動,妙趣橫生。其松干櫛疤凹凸,蒼勁有力,松針團圓,毗鄰層疊,祥云飄浮,千姿百態(tài),層次感很強。圖中人物雕刻精細,其面部表情豐富,發(fā)結(jié)、胡須清晰可辨。整個作品采用高浮雕,手法細膩,不失為木雕工藝中的一件精品。
清代根雕筆筒(圖2),高12.2厘米,呈上大下小中間卡腰之勢。作者利用樹根的不規(guī)則形態(tài),借勢雕有挺拔的松柏、剛?cè)嵯酀拇渲瘛h飄欲飛的垂柳、壓彎枝頭的果樹以及朽木、野菊等各種樹木、花卉。利用其起伏多變的天然形狀雕出了陡峭的懸崖、起伏的山巒以及小巧玲瓏的亭榭。此作品刀法嫻熟,刻畫精微。松干櫛疤孔陷紋凸、感覺真實,竹枝樹葉層次分明。在表現(xiàn)手法上淺浮雕、中浮雕、高浮雕相互運用,相得益彰,是件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品。
筆筒材質(zhì)多樣,有瓷、木、竹、漆、銅、水晶、端石、玉、象牙、料器、紫砂、翡翠和鎏金等。筆筒傳世也很多,其身上精美的繪畫圖案,精湛的雕刻藝術(shù),美不勝收,令人賞心悅目。筆、墨、紙、硯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文房四寶”,筆為之首,裝筆的筆筒也就成了一種重要的文房輔助用具。因小巧精致、收納方便,很快便風靡一時,至明末清初時盛行,成為文人墨客書房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物件,時至今日仍長盛不衰。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