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113號
巴金寫過《家》,在長期生活的上海,巴金有過幾處家。巴金喜歡玫瑰,玫瑰映照著巴金充滿熱情、崇尚理想、追求光明的精神世界。于是,我們帶上他喜愛的花在上海尋訪他的家——
步高里52號
“一·二八”戰(zhàn)火,轟毀了青年巴金的夢。他和友人從閘北“逃難”至步高里,遂為上海文化界出版的一份抗日報紙寫了《從南京回上?!?,記錄了戰(zhàn)火見聞,后寫下了一篇抗日小說《海的夢》。
對于這處家,巴金曾寫下過:“我住在上??点┞房狄胬锬程柾ぷ娱g里的時候,常常睡在床上聽到房東夫婦在樓下打架?!本驮谶@無數(shù)的不眠之夜,《滅亡》的情節(jié)漸漸在他腦中形成。當我站在車水馬龍的陜西路旁,似乎在聽他講述抗戰(zhàn)小說《海的夢》的寫作真情:“我把我的感情、我的憤怒都放進我的小說。小說里的感情都是真實的?!?/P>
建于1930年的步高里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記者來到這里時,好幾百戶人家的房子都在統(tǒng)一進行大修。居委會的蔡主任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她說自己也是這幾天才知道巴金曾經(jīng)住過這里,但是因為時間久遠自己也搞不清具體的門牌號。正當記者準備離去時,一位上了年歲的老人叫住了我們,她確定地告訴我們,是52號。這可真是“幸運的52”啊。
敦和里21號
1936年底,被巴金稱之為“馬大哥”的翻譯家馬宗融要去廣西大學教書,請巴金住到敦和里21號幫其照看房子。巴金回憶時,曾風趣地說:“那時候,我住得‘闊’了。整幢房子,就我一人住。三樓是臥室,二樓是書房,底樓是客廳。”巴金的童話《能言樹》,就是在這里寫出來的。巴金在敦和里住了半年。
在上海問路是要講門牌號的,因為這里的里弄太多了,所以尋訪巴金的這處家讓記者著實費了一番周折,但是上海人都非常熱情,在好心的出租車師傅的幫助下,我們終于找到了這個地方,老房子依然有人居住,沒有去討?zhàn)垼咽种械拿倒鍞[放在了門口的角落里,就覺得心已經(jīng)很踏實了。
淮海坊
1937年巴金曾在這里居住。巴金在這里先后完成了《激流》三部曲的后兩部———《春》與《秋》。在這里,他寫完了《寒夜》,同時完成了《獄中二十年》等譯作。在這里,巴金開始了共和國初建時的緊張、沸騰而又使人充滿信心的新生活。他兩次到朝鮮戰(zhàn)場訪問,寫出了《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等作品,寫成了小說集《英雄的故事》。他出訪波蘭、蘇聯(lián)、印度等國,積極參與國際和平友好與文化交流的工作。
記者是最先來到這里的,雖然依舊有人家在此居住,但在門前的墻壁上鑲著一塊大理石牌子,上面寫著“著名文學大師巴金,1937年曾在此居住”。不知為什么,看到這個牌子,內心無比的喜悅,也更堅定了尋訪的信心,靜靜地將紅玫瑰放在門前的扶手上,現(xiàn)在的主人發(fā)現(xiàn)它時會知道這是巴金的讀者來了。
武康路113號寓所
1955年5月,巴金遷居這里。這是他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長久的地方。在這幢花園洋房里,交織著巴金后半生的悲歡。在這里,他寫成了被海內外思想界、知識界和文學界公認為“說真話的大書”:《創(chuàng)作回憶錄》、《往事與隨想》、《長夜》、《一雙美麗的眼睛》等譯作及小說。許多巴金研究者、巴金的熱心讀者都關注著這幢“獨立式花園洋房”,認為這里的一切都應該好好保存,讓人們永遠記住,一位文壇巨匠曾在這里長期生活過。
這座老式洋房這幾天記者來了兩回,第一次只是徘徊在門外,第二次幸運地走了進去。簡樸是它最突出的風格,這是主人的喜好。如今老人離去,簡樸依舊。
華東醫(yī)院
巴金一生中最后的日子在上海華東醫(yī)院度過。記者來到這里時,連日來圍守在這里的媒體已經(jīng)沒有了,醫(yī)院恢復了應有的平靜。巴金的311號病房是不能隨便進入的,原本是想把最后一束玫瑰留在這里,為了不為難工作人員只好離開,把玫瑰留在了樓前的草地上。一路馨香,送您遠行?。ㄐ畔碓矗航裢韴蟆∮浾吒啕?、攝影曹彤)
巴金最后生活的地方華東醫(yī)院
淮海坊59號
解放東路上的步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