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0日,“鯁——趙潔作品展”開幕式于石家莊美術館舉行。“鯁”是趙潔繼2021年“鯤化”之后的又一個展,集中展出近兩年來創(chuàng)作的水墨、雕塑和裝置作品。
現(xiàn)場出席參加的嘉賓有河北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祁海峰,南通大學副校長樊小東,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南通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衛(wèi),石家莊美術館館長王穩(wěn)苓,《美術觀察》主編陰澍雨,河北傳媒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蔣世國,河北畫院雕塑院長黃興國,河北美術研究所所長贠冬鳴,石家莊美術館副館長曹鳳祥,河北畫院副院長王立明及河北省藝術界眾多人士出席本次開幕儀式。
走進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同質化的魚骨在江南藍印花布上有序接連的順流而上;在展廳中央垂懸掛置著兩條巨型魚干,在其周圍,被切斷了的魚重新拼接、《魚鯁圖譜》中仿佛X光透視般的魚和魚骨都是趙潔自2020年以來對疫情和生活的思考。
策展人黃君輝評價道:“趙潔的視角是冷峻而獨特的,別人的魚游動在水里,他筆下的魚是凝固的,無慣常之態(tài),魚亦非魚,已經(jīng)是一種超越物種和審美的形態(tài),成為一個文化和哲學意象,蘊含著趙潔對于人類荒誕的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或許我們都是一種食物鏈的一環(huán),從遠古蠻荒中走來,又在向未知和變數(shù)的天地走去。既是野游也是放逐,既是狩獵也是祭祀?!?這些“對于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和“魚亦非魚”尤其可在第二個展廳的大型裝置作品和水墨作品中窺得端倪。
不同媒介的探索是趙潔作為藝術家的持續(xù)耕耘和勇于嘗試,對于同一主題“魚”的形象近些年也在一直變化。
本次展覽學術主持,《美術觀察》主編陰澍雨寫道:“藝術家會創(chuàng)造一種特定的圖式,反復錘煉、 推敲、強化,使其不斷地完善、演進,并具備鮮明的個體特點。這種圖式也許是來自客觀自然物的呈顯,也許是來自內(nèi)心世界的主觀塑造。它是藝術家與世界溝通的橋梁與紐帶,向內(nèi)探尋到藝術家的心靈深處,向外擴散到人類生存的無限空間。所以如何創(chuàng)造這樣的一種圖式,是藝術家的首選課題,也是一個藝術家走向成熟的標志。趙潔的“鯁”即是他近年創(chuàng)作的典型圖式。這源于他多年水墨創(chuàng)作中對于“魚”這一題材的演化,魚的形象由完整的自然形象逐漸變成了骨頭,或者干癟成了標本。藝術家想傳達給觀者什么呢?紙面上游泳的群魚,固定成了單一的形態(tài),不同的品類只剩下的是不同的“鯁”,徒有鋪張的身體輪廓,已不再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定格在那里的猶如化石一般的形象,仿佛又揭示著某種瞬間的永恒……觀者的解讀,也許無法準確直達作者的原始意圖,但這些特定的圖式帶來了無限持續(xù)的想象空間,也暗合著作者的心靈世界。趙潔的繪畫語言在多年積累中也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一套體系。他用色、墨具細的地描繪對象,形成拓、印的效果。與傳統(tǒng)繪畫的水墨形態(tài)相比較,很顯然他弱化了具體的筆墨表現(xiàn)。但當深入細節(jié)地觀摩作品時,卻又可見他精準疊加的痕跡??梢哉f他對傳統(tǒng)繪畫豐富的技術元素已經(jīng)選擇性的進行了轉化和繼承。所以他的繪畫語言不是憑空杜撰的,亦有其來源與出處。當代水墨有著豐富和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它一頭連接著久遠的中國繪畫傳統(tǒng),另一頭又伸向不斷前進延展的觀念更迭,所以它具備無限的可能性。我也期待著趙潔在這個空間當中,有更多精彩的、超出想象的創(chuàng)造?!?
“鯁——趙潔作品展”由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和南通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由石家莊美術館以及南通大學藝術學院當代中國水墨研究所承辦,山東向尚軒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河北謙光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石家莊風云美術學校、石家莊披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河北元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xié)辦。此次展覽將持續(xù)至2022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