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瞿志豪:抒情畫筆又歸來
- 時間:2019/10/31 15:32:59 文章來源:上海采風 文/沈嘉祿
-
瞿志豪
上海人,教授,1955年生,書畫篆刻名家來楚生先生入室弟子。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上海市大學書法教育協(xié)會會長。曾出版有《志豪肖形造像印》《瞿志豪作品集》《海派尋脈》等專著;發(fā)表藝評文章近十五萬字;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及全國性專業(yè)展覽;《眏日》《春風夏雨碩果滿枝》等作品被專業(yè)機構和私人畫院收藏。
上海大廈座落在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處,是領略浦江兩岸美景視野相當開闊的制高點,三四十年前,國家領導人陪外國元首來滬參觀訪問,大多會登樓暢覽一番。今天,這幢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大樓仍然是上海的精神地標。在這幢大樓的10樓有一個百老匯雅集藝術空間,多年來持續(xù)不斷地以一種行板的速度為藝術家舉辦個展,這次已是第四十七場,登場的是瞿志豪。 瞿志豪,在上海很多年輕的書畫愛好者會誤以為他是一位書壇新人,其實他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經(jīng)是活躍在書畫藝壇上了。
一九七五年,在方去疾先生的推薦下,他成為上海書畫出版社(當時稱東方紅書畫出版社)的一名篆刻作者通訊員,這是一個由書畫出版社組織的藝術團體,約三十多人,分理論、書法、篆刻三個組,邀請的都是當時社會上有一定藝術成就的人才。周志高先生是這個組織的具體負責人。這個組織有定期活動,活動內(nèi)容十分豐富,或請著名藝術家來講課,或內(nèi)部組織書展觀摩,或進行書刻藝術專題討論,或組織參觀。在那個文化藝術休克的年代,這個組織影響很大,現(xiàn)在已不知不覺成為這些藝術家的一個資歷的證明。方先生創(chuàng)導的這個組織為上海今天書畫藝術的繁榮培植了一批有生力量,功勞卓著。因為今天在上海如雷貫耳的藝術家如高式熊先生、韓天衡先生、周慧珺先生、張森先生、童衍方先生、劉一聞先生、胡考先生等,都是這個組織的成員。當時除高老外,他們都只三十多歲,瞿志豪是最年輕的一個,才二十出頭。
一九七六年,書畫出版社討論,由周志高親自到瞿志豪單位商借他到出版社當編外編輯。除了瞿志豪還有沃興華、王復畊,時間半年,協(xié)助周志高創(chuàng)刊《書法》雜志。從這一年開始,瞿志豪的隸書和篆刻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展現(xiàn)機會。作品慢慢地在展覽會上、雜志報紙上出現(xiàn),社會認識了瞿志豪,也因為這樣,他是中國書協(xié)和上海書協(xié)成立后較早的一批會員。
一九七八年,上海中國畫院從“文革”的摧殘里開始復蘇,畫院決定要在社會上招幾個能刻能寫又會畫的青年,培養(yǎng)成專業(yè)創(chuàng)作人員,周慧珺先生向畫院推薦了他,畫院派人到他的工作單位提出商調(diào)。這次單位以人才自用為理由,婉拒了上海中國畫院,使他在專業(yè)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失之交臂。
再后來的情況是,瞿志豪在上海書刻活動圈中突然消失了,他和千千萬萬的幸運青年一起,走進了高等學府成為莘莘學子。畢業(yè)后他轉軌了,沉醉于他的自然科學教學職業(yè)和科學研究中,而在書畫界,他的影子則漸漸淡出。這一退就三十多年,一次偶然的書協(xié)活動上,韓天衡突口問道:“你這幾年出國了?怎么一點聲音也沒有?”是的,他在書畫領域沉寂了,但在教育領域,他成了一個活躍的人,活躍到竟成為三個高校的校級管理者。
時光荏苒,很快到了2015年,甲子歲他從管理崗位上退下來了,現(xiàn)在他又歸隊了,回到了他一身鐘愛的書畫藝術領域。經(jīng)過三年的“整裝”,我們欣喜地看到,瞿志豪又以他嶄新的書風、印風和畫風,來上海大廈亮相了,十分可喜!我希望認識他的老朋友和不認識他的年輕新朋友,有機會去觀摩一下這個為期一個月的個人作品展。 瞿志豪在藝術上有獨到的表現(xiàn)能力,這種表現(xiàn)一方面取決于他的藝術天賦和他的勤奮,但更重要的另一方面,也是我們同代人十分羨慕的,是他15歲便正式成為來楚生先生的入室弟子,直到來先生去世,他在來先生處整整學習了五年時間。他不僅從來先生那里學到了藝術理論與技巧,更深刻感受了一位藝術大師的人格魅力。他的師兄童衍方曾這樣講:瞿志豪能夠有今天的成功是,他的第一口奶吃得好,吃得富足。我認為這句話是十分有道理的。瞿志豪也從內(nèi)心十分感謝先生的栽培,他說他是先生門里最小的學生,先生對他的藝術教育關愛有加。先生教他臨帖,可以一遍一遍地送他示范的字,先生教他畫畫,規(guī)定每周一次,示范他畫法,讓他帶回臨,又帶回習作批點,又再畫新的,如此反復,使他今天積存了四十多幅作品。先生教他篆刻,從漢印做起,把自己撰寫的篆刻心得文章交于研讀。瞿志豪說,真是先生對我的愛,才硬是把我這個藝術“白丁”變成懂得一點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鴻儒”。
所以每當他在藝術上取得一點進步的時候,他總是默默地想:先生倘在,他一定有多高興??! 我觀察瞿志豪是極有智慧的人,也是有大情懷的人。我思忖,即便在藝術市場風生水起的當下,他還是依然故我靜靜地繼承了來先生不張揚不嘩寵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像先生一樣,不以大尺幅作品呼風喚雨,卻常以小見大,以小取勝,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表達無限的內(nèi)涵,在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中,承載滿滿的人文情懷。不爭不吵,不怒不怨,不徐不疾,不驕不躁,從大自然中捕捉一個個和諧與溫暖的瞬間,抒發(fā)真善美的心靈感受,將健美靜好的事物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讓觀眾獲得生動飽滿的愉悅感和豐富聯(lián)想。
作品《朝輝映紅》《豐收》《歲月清供》,從傳統(tǒng)程式中跳出來,以扎實的形象和鮮明的色彩關系,表達一種對生活的樂觀精神;而《秋塘清氣》《山間蘭花飄幽香》《暗香浮動》等,從大自然中汲取精神資源,舉重若輕地完成獨立人格的詩性外化;在《桃林尋雀圖》《歌唱希望》《農(nóng)舍小景》《八哥觀仙》等作品中,往往用小動物傾注溫馨而真情實感,意趣生動曼妙,悄悄地表達了畫家豪邁曠達的性格特征與收放自如的人生態(tài)度。而稍與來先生不同的是,瞿志豪還涉筆山水,通過《水鄉(xiāng)》《春風又綠江南岸》《輕舟已過萬重山》來暢抒情懷與志向。這也等于在祭告乃師,今天的文化環(huán)境已經(jīng)惠風和暢,民族復興霓云在望,因此不妨借景抒情。倘若老師在天之靈有知,當含笑于彩虹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