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錄
陳履生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截止到昨天,發(fā)布了999期~
截止到今天,用戶總數(shù)8726~
陳履生美術館微信公眾號1000期
“陳履生美術館”公眾號1000期感言
陳履生
2013年9月22日陳履生美術館在江蘇常州開館。開館儀式雖然不算隆重,但還是記憶猶新的那份感動,還有很多值得回憶的內(nèi)容。28日,“陳履生美術館”微信公眾號開始啟用,發(fā)了第一期,一共有4篇文章。其開篇介紹了陳履生美術館的魏碑體匾額字體的出處。其它還有授牌儀式,把學生獻給我的鮮花送給了我的導師林樹中教授,以及揭幕的一些情況。
發(fā)布的第一期
轉(zhuǎn)眼,美術館已經(jīng)開館了五年多的時間,而作為自媒體的微信公眾號經(jīng)歷了五年多的時間到今天為止已經(jīng)有了整整的1000期。如果每期平均1000字,那么,1000期就是100萬字。聽到這個數(shù)字我自己都感覺有點吃驚,有點意外,真是不知不覺之間的日積月累,才有了這樣一個積累的1000期的數(shù)字。無疑,貴在堅持,這對于做每一件事情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能夠把微信公眾號運營好,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愛,能夠從粉絲數(shù)為零到現(xiàn)在的用戶數(shù)8700多,這種成長與進步和一個孩子的成長一樣,看著他一天天的長大,一天天的成才。
擁有一個美術館是不曾有過的夢想(點擊請閱讀)
5年多來,公眾號實際上成了我的一個負擔,也成了我的自覺。我?guī)缀趺刻於荚谙牍娞柕膯栴}——寫還是沒有寫,發(fā)還是沒有發(fā);該寫什么,該發(fā)什么,都縈繞于懷。而一旦有三四天沒有發(fā)稿,就有朋友在微信中喊話,“你沒事吧?”我說“沒事??!怎么啦?”朋友說:“好幾天沒有看到公眾號更新了,以為你出什么事了”。原來如此,有人惦記?;蛟S他們看我的公眾號與我寫公眾號的文字一樣,成了家常便飯的不可或缺。這或許就變成了一種責任。
顯然,作為自媒體,它必須要肩負起它的社會責任。自媒體不僅是要宣傳美術館的各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讓社會獲得由此發(fā)出的正能量,尤其是在美育方面。“陳履生美術館”微信公眾號實際上并不是和美術館有直接關聯(lián)的那些美術館的業(yè)務工作,而是和我本人的研究、思想、考察和寫作相關聯(lián)的一些具體的內(nèi)容,因此,不管是介紹陳履生美術館的藏品以及其他,還是周游國內(nèi)外博物館的觀感,美術史的研究,美術評論等等,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是基于自己的言行,也都表現(xiàn)出了我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基于社會的責任感而有感而發(fā)。
無疑,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號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道路。今天的1000期之后還有未來的1000期,因此,任重而道遠。未來還有許多事情要做,累并快樂著。
最近的編輯
這里我要特別感謝運營我的微信公眾號的團隊和相關人士,因為我自己除了寫作和偶爾發(fā)稿之外,實際上更多的編輯公眾號的工作是由團隊來做的,現(xiàn)在的版式設計越來越好,形式感也越來越強,重要的是越來越講究。可以說,每一期都很認真。我們也在努力適應社會的變化,不斷提高相關的各個方面。顯然,我們的用戶數(shù)量還不算多,我們的每期閱讀量也未達到心理預期,我們也想創(chuàng)造10萬+。不過,就我自己而言,這是自得其樂的事情,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真正的喜歡,重要的是讀者能夠獲得有益的內(nèi)容。所以,我們還要更好地去努力,用優(yōu)秀的內(nèi)容去吸引更多的讀者,讓它成為陳履生美術館(常州)的一個輔助工具,擴大美術館的社會影響,擴大當代文化建設的具體成果。
當然,更要感謝能夠持續(xù)跟隨我的讀者朋友——你們的堅持是我不斷堅持的動力。讓我相約在走向下一個1000的路上,并在下一個1000期匯合。
陳履生美術館五周年感言 (點擊請閱讀)
陳履生:我的2018(點擊請閱讀)
以下是“我的2018“一文部分讀者朋友的留言
陳履生美術館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