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1/9頁 共242條
|
|
看圖說話與讀圖時代
- 時間:2013/7/16 20:56:08 文章來源:仲敬干
其實(shí)“看圖說話”一直是繪者追求的理念。不管是古代還是今朝,也不管是多大的畫家,一句話:你畫出的東西是給人看的,而且還要能看得懂,知道你畫中的意思,也即是傳情達(dá)意,如果做不到這一點(diǎn),那么再大的畫家,也只能去繪制秘密圖紙之類的。當(dāng)然,這就超出了“看圖說話”的范疇了。因?yàn)槲创蛩憬o凡人看嘛,非得有專業(yè)技術(shù)、專業(yè)人員分析、解說、研究、破陣,然后仍然看不懂。因?yàn)榭床欢?,所以才在這篇小文中談?wù)劇翱磮D說話”了。 “看圖說話”,首先是看圖然后在說話。比如“門神”,我們一看就知道是誰?并能說出“門神”們的故事,因此上不會擔(dān)心有人說是張飛和魯智深的;比如徐悲鴻的馬,我們一望就知那都是自的馬,因?yàn)樗恢庙\繩;比如陸儼少的畫,我們一見就知道那是陸家山水,而不是李家畫法。這些就是所謂的圖形、圖景、圖像給我們帶來的圖案,由著圖案的性質(zhì),我們才敢說這是什么?和什么人繪的!。
記得我讀書時,也有過“看圖說話”的作文。這種作文,就是通過看圖去編內(nèi)容;如果看不懂圖,也就無從作文了。
民國時的國文課本上,常有一些讓同學(xué)一看就懂的插圖;那些插圖,也都有高手繪就。內(nèi)容向上,故事向善。潛移默化,總之同學(xué)總有在圖示中心馳神往的時候。豐子愷先生的好多畫作,都沒有太多的解說,但大家都能明白他在“涂”什么?。
近期,我連在南京、廣州、深圳、宜興、嘉興這樣子大小城市里穿梭。每到一地先到美術(shù)館等處轉(zhuǎn)了轉(zhuǎn)。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就是,好多畫家的作品,變得看不懂了,不倫不類了。比如有一幅作品,題是叫:“向賓虹先生致敬”。但看了半天的“圖”,仍然不知他憑什么向黃賓虹先生致敬。是向黃賓虹的筆墨致敬?還是向構(gòu)圖致敬?抑或是向其精神致敬?這些都沒有“圖示”出來。如果是向筆墨致敬,至少畫出個自己的個性來,以示努力創(chuàng)造;如果向構(gòu)圖致敬,至少在構(gòu)圖上平民一點(diǎn)(事實(shí)上,賓虹先生的作品并不繁雜);如果是向其精神致敬,那么畫出賓虹先生的肖像或輪廓就可以了。然而這幅作品,可以說是無筆墨、無構(gòu)圖、更無什么精神可言;有的僅僅是一團(tuán)亂糟糟的,了無新意的幾棵野草雜樹!這叫我等從何理解致敬之意?當(dāng)然,像這些例子多的事,我再說下去的話,連自己都嫌平嘴了。
中國畫走到今天,基本是無圖可看,無話可說。如果我們回憶一下大畫家的筆墨圖式,像八大、任伯年、吳昌碩、徐悲鴻等,所有作品大都是圖文并茂,哪有那么多羅羅嗦嗦的東西?從前是看圖說話,現(xiàn)在是讀圖時代。我的理解:無論何時,作為畫家,你畫出的圖是,是給人看的,說得文一點(diǎn),是給人欣賞的。如是。
詩曰:
看圖說話話說圖,
一筆一畫有出處。
畫虎不成反類犬,
何不歸去做屠夫。
2013年7月15日仲敬干晚班于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