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7/10 16:23:22 來源:西泠拍賣
金代承安寶貨銀鋌被史書明確記載,也在當時廣泛流通,但在王朝更迭后的數(shù)百年里卻一直未見它的真容。一段時間里,世人對其存在的真實性都有所質疑,而實物發(fā)現(xiàn)后即被中國錢幣博物館等數(shù)個國家級館藏機構列為鎮(zhèn)館之寶,堪稱遼金錢幣大珍。
2024西泠春拍所呈金?承安寶貨拾貫省五兩銀鋌為中國錢幣史上最早的銀質記值貨幣,是目前已知唯一“承安寶貨”伍兩銀鋌真品。
承安寶貨銀鋌為金章宗完顏璟于承安二年(1197年)開鑄的銀質記值貨幣,是中國貨幣史上最早的、有官方明文記載的、由政府發(fā)行的,有固定名稱、形制、等級、面值,有發(fā)行機構簽押的國家銀幣,且嚴格規(guī)定不能截鑿使用,已具鑄幣的特點,是我國法定記值銀鑄幣的開始
中國錢幣博物館陳列的“承安寶貨”
承安寶貨流通時間短,鑄量少,且作為貴金屬貨幣常被時人及后世改鑄,故存世量稀少,極為珍罕,為遼金錢幣收藏中的大珍之品。據(jù)史書記載,其分為五等,目前所見實物皆為一兩、一兩半的小值銀錠,分藏于國內各大博物館,民間流通甚少。
2024西泠春拍為藏家呈獻金代承安寶貨一枚,計重伍兩。此枚銀鋌弧首束腰,為宋金時期典型的形態(tài),鋌面以模具活字戳印銘文:“承安寶貨”“伍兩準”“十貫省”“庫□”“部□”,戳印清晰,力道十足。其背蜂窩明顯,契合官爐鑄相特征。
2024西泠春拍
金·承安寶貨拾貫省五兩銀鋌
重量:197克
說 明:公博XF,60101215。
承安寶貨銀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官方明文記載的白銀記值貨幣。由于其為貴金屬貨幣。加之實際鑄行時間僅二年多,故史鑄量當為不多。實物遺存至今發(fā)現(xiàn)甚少,各等遺存銀鋌皆十分的珍貴,乃遼金錢幣收藏中的大珍名譽之品。
該枚銀鋌,可見“承安寶貨”四字置于銀鋌上部,右邊“伍兩準”三字,左邊“拾貫省” 三字,下面分列部、庫及其花押符。
行廢一個王朝的盛衰見證
公元1114年,完顏部首領阿骨打起兵反遼,第二年阿骨打稱帝建立金朝。1125年金朝攻滅遼國,次年又順勢滅亡北宋,占領華北廣大地區(qū)與南宋、西夏形成對峙的局面。
在金朝經過金世宗長達29年的統(tǒng)治,奠定了“大定盛世”的時候,草原上的蒙古人也在金國北部迅速崛起,也成為后來覆滅金國的最大勢力。
金朝帝王列表
金世宗之后,嫡長孫完顏璟繼位,成為金朝第六位皇帝,其統(tǒng)治期間(1189-1208年)是金代由興盛走向衰落的轉折時期。
金章宗完顏璟
在1164年隆興和議之后,金朝與南宋之間保持了長達40年的和平,沒有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然而,這段時期內,以游牧為生的蒙古人卻時常侵擾金朝的邊境,金章宗在位時,為了抵御蒙古的進犯,金朝不得不興兵抗敵,深入蒙古進行討伐,這無疑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與此同時,黃河泛濫等自然災害也接連發(fā)生,使得金朝的國力逐漸衰退。
《金史》(明初刻本)關于承安寶貨行廢的記載
◎ 《金史·志第二十九·食貨三·錢幣》:
“(承安二年)十二月,尚書省議,謂時所給官兵俸及邊戍軍須,皆以銀鈔相兼,舊例銀每鋌五十兩,其直百貫,民間或有截鑿之者,其價亦隨低昂,遂改鑄銀名‘承安寶貨’,一兩至十兩,分五等,每兩折錢二貫,公私同見錢用?!?
據(jù)《金史》記載,金朝開始鑄造“承安寶貨”銀鋌的原因,是因為舊有的銀貨幣每鋌重達五十兩,民間使用極為不便,常常出現(xiàn)截鑿的情況。
但更深層的原因,還是承安年間連年不斷的戰(zhàn)事,導致財政支出大幅增加,加之各種天災的影響,財政狀況日趨緊張,虧空嚴重。為了彌補財政的不足,金朝大量印制紙幣,導致紙幣,特別是大額紙幣的貶值和流通不暢。這不僅影響了邊防軍需物資的購買,也影響了官兵的工資發(fā)放。
為了保證官兵的收入,穩(wěn)定貨幣流通,并解決因銅錢不足而導致的小額交易不便的問題,金章宗在承安二年(1197年)十二月下令改鑄使用較為保值的“承安寶貨”銀鋌,與交鈔搭配使用。
這一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金朝的財政危機,穩(wěn)定了貨幣流通,但也無法完全逆轉金朝逐漸衰落的命運。
◎ 《金史·志第二十九·食貨三·錢幣》:
“時私鑄‘承安寶貨’者多雜以銅錫,浸不能行,京師閉肆。五年十二月,宰奏臣:“比以軍儲調發(fā),支出交鈔數(shù)多。遂鑄寶貨,與錢兼用,以代鈔本,蓋權時之制,非經久之法。遂罷‘承安寶貨’?!?br>
承安寶貨推行之后,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金政府仍堅持大力推行紙幣,鈔票發(fā)行浮濫依舊,造成每銀一兩折錢二貫的官價無法維持,在流通過程中,承安寶貨不是被藏匿起來,就是被改鑄并降低成色以減少損失?!皶r私鑄‘承安寶貨’者多雜以銅錫,浸不能行,京師閉肆”。
同時,承安寶貨并未壟斷白銀貨幣的鑄幣權,雖然規(guī)定不準截鑿、偽造,但對于鑄造其他各種銀鋌并未禁止,這也讓承安寶貨的推行遭遇困難。而政府又“恐民用銀而不用鈔”,三年后,承安五年(1200年)十二月,承安寶貨“蓋權時之制,非經久之法”,因而廢止停用。隨著承安寶貨銀鋌的廢止,金代歷史上的“承安”年號也隨后結束,繼而進入“泰和年”。
承安寶貨的鑄行不僅是金朝貨幣制度的一次大膽嘗試,更是這個王朝由盛轉衰的一個縮影。它的發(fā)行和廢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朝政府試圖通過經濟手段來應對內外困境的努力,反映了一個王朝在面對內外壓力時的經濟掙扎和政治無奈。
探尋數(shù)百年懸案的最終解開
金朝滅亡之后,史料中提到的“承安寶貨”逐漸淹沒在歷史長河,后世一直未見實物。因其制造方式和外形特征,都無詳細的記載,“承安寶貨”真實性的爭議逐漸成為歷史的一大謎團。
民國時期,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種方孔銀錢,上面鑄有“承安寶貨”四字,但其真?zhèn)我惨恢眰涫軤幾h,幣界多認為是民國古董商人臆造而來,原因就是不符合史書 “承安寶貨”為銀制的記載。
1981年,黑龍江省人民銀行在整理各地金銀收兌過程中,偶然發(fā)現(xiàn)了四枚形狀獨特的純銀鑄幣。這些鑄幣形似馬鞍,上下寬闊,中部微束,邊緣刻有三道水波紋,并刻有“承安寶貨一兩半”等字樣及押記,與《金史·食貨志》中的記載相吻合。然而,鑒于其來源不明,國內學術界對這些銀錠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提出了疑問。
1981年黑龍江省人民銀行發(fā)現(xiàn)的四枚承安寶貨之一
黑龍江省博物館藏
不過,隨著后續(xù)的考古發(fā)現(xiàn)的進展,這些銀錠的真實性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馬鞍形承安寶貨銀鑄幣的真實存在被肯定。這一發(fā)現(xiàn)不僅為長期以來的謎團畫上了句號,更對中國貨幣史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承安寶貨銀錠的發(fā)現(xiàn),無疑是中國錢幣研究領域的一大亮點。1994年,中國錢幣學會在評選首屆“金泉獎”時,黑龍江省人民銀行因這一發(fā)現(xiàn)榮獲了“重大發(fā)現(xiàn)”的殊榮。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屆“金泉獎”的評選中,“重大發(fā)現(xiàn)”獎項僅有首屆被“承安寶貨”摘得,其余三屆均為空缺,這足以彰顯承安寶貨銀錠在中國錢幣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承安寶貨的發(fā)現(xiàn)不僅豐富了中國古代幣制的研究內容,還為研究金代社會經濟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研究意義。
等級數(shù)十年爭議未定的課題
在金朝,白銀被廣泛用于賦稅、軍資、賞賜、薪俸和商業(yè)活動等,成為金國重要的大額支付和貯藏手段。承安寶貨的等級在《金史》已有明確記載:“一兩至十兩,分五等,每兩折錢二貫,公私同見錢用?!钡唧w等級重量未做詳細說明,目前所見承安寶貨實物存世極少,大部分珍藏于各大博物館,且主要集中在一兩和一兩半兩種規(guī)格上,成色95%以上。
根據(jù)現(xiàn)有的研究資料,按照承安寶貨每兩折錢二貫的換算標準,可以推測出其五等計重為“一兩、一兩半、二兩半、五兩和十兩”。
其中一兩、一兩半有考古實物,十兩也是史書記載的確定面值,只有中間兩個級別暫未確定,2024西泠春拍呈拍的金?承安寶貨拾貫省五兩銀鋌為承安寶貨等級銀鋌之可靠實物,可對其等級計重再做重要補充,也為其五等面值分類中的“五兩”劃分提供了確鑿證據(jù)。
至于最后一種等級計重,學界存在多種觀點,如二兩半、三兩和七兩半等,但普遍認可的是“二兩半”這一說法,不過仍需進一步的實物確證。
2024西泠春拍
金·承安寶貨伍兩銀鋌
關于金代的量制,由于文獻記載和實物考證的缺乏,其單位量值尚無準確標定。然而,通過與宋朝時期的銀錠進行重量對比,學界普遍認為宋金時代的1兩相當于現(xiàn)在的40g,即一斤相當于現(xiàn)在的640g(成語“半斤八兩”即與此量制有關)。
利用承安寶貨實物,學界對金代量制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對不同等級的承安寶貨銀鋌進行實測,發(fā)現(xiàn)同等級銀錠的數(shù)據(jù)也存在一定差異。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推算,金代1兩的計重范圍大致在38.5-40.5g之間。考慮到流通過程中的損耗和鑄造誤差,承安寶貨與同時期宋金銀錠的計重基本一致。
2024年西泠春拍上的金?承安寶貨拾貫省五兩銀鋌重197g,換算后1兩相當于39.4g,這一數(shù)據(jù)也在館藏實物計重的均值范圍之內。
流通貨幣制度革新的大范圍嘗試
在金代之前,中國古代的貨幣體系中,白銀的使用長期受限于傳統(tǒng)的稱量貨幣形式,未能有所突破。然而,承安寶貨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一個重大的轉變,其性質是“鑄銀”,即投入流通的銀鑄幣,這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稱量銀鋌截然不同。因此,承安寶貨在中國貨幣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具備流通屬性,還能夠與銅錢、寶券等其他貨幣形式進行兌換。作為金代官方的貨幣體系,承安寶貨的推行無疑是一次重要的貨幣革新。
與舊例銀相較,承安寶貨用途、使用范圍更為廣泛,除了史書記載的官兵薪俸和邊戍軍需,獎勵南糧北運,賦稅征收等之外,還用于商業(yè)流通和民間的日常經濟往來。
章宗時期金代疆域及五京劃分
按照《金史》記載,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年),“時交鈔稍滯,命西京、北京、臨潢,遼東等路一貫以上俱用銀鈔、寶貨,不許用錢,一貫以下聽民便?!?nbsp;金章宗時金朝共設五京、十四總管府、十九路,承安寶貨銀鋌的流通范圍是西北二京、臨潢、遼東等路,大致是現(xiàn)在的大同到北京、遼陽以北一帶,可見流通范圍之廣。而承安寶貨的發(fā)現(xiàn)地點也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內蒙古、遼寧等省,這與歷史記載相符。
承安寶貨的流通范圍不僅在金朝的中心地帶流通,更延伸至邊疆地區(qū),促進了金朝內部的經濟交流,加強了中央與地方的經濟聯(lián)系。這一貨幣的推廣,體現(xiàn)了金朝政府對于經濟統(tǒng)一和管理的重視,也反映了金朝對于貨幣制度革新的決心。
盡管承安寶貨最終因各種原因而停止流通,但它在金朝乃至中國貨幣史上的地位和對后世的影響,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記憶。
錢文尚有特殊花押等待解讀
金代,銀、鈔、錢三類貨幣并行,金代鑄造并發(fā)行的銀鋌,器形、蜂窩、絲紋以及銘文制作都與南宋鋌相仿,亦有官鑄、民鑄之分。
官鑄銀鋌大都銘文比較復雜,記有重量、用途,并有工匠和保鋪、引領、校驗者的姓名。民鑄的銘文比較簡單,記有重量以及行人、稱子的名字。用以說明銀鋌的由來,以昭信用,方便核查。金代銀錠上往往會有許多符號和畫押戳記,既非漢文,也不是女真文,大多數(shù)無法釋讀。
大部分金代大銀鋌記錄文字的方法是用手工直接將文字鑿刻在銀鋌上,而承安寶貨上的文字不是鏨刻而為戳印,即在鑄造銀鋌沒有完全冷卻時用戳押打印上去,這與之前官鑄大錠有所區(qū)別。“承安寶貨”為弧首束腰面寬底窄的扁平鋌狀,型制為馬鞍形,正面內凹,背面有蜂窩狀氣孔。戳印“承安寶貨”等銘文字樣。
“承安”為金章宗年號,“寶貨”為遼金特殊的貨幣名稱。一兩及一兩半銀錠,“承安”、“寶貨”本應連鑿一起,以便識讀,但限于鋌面狹小而落行于腰部,故應連讀為“承安寶貨”?!皩氊洝焙髽俗ⅰ耙純伞被颉耙純砂搿?,此為銀幣的記值計重,即幣值。
承安寶貨一兩、一兩半銀鋌
中國錢幣博物館藏
金·承安寶貨拾貫省五兩銀鋌,與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一兩及一兩半銀鋌文字版式和印文有所不同, “承安寶貨”四字一排,自右橫讀,是規(guī)范的四字連文。右列“伍兩準”三字,左有“拾貫省”三字,下面戳印“”庫”、“部”及花押符。錢文內容與一兩、一兩半銀鋌相較,除了計重“伍兩”外,下方多了“準”和“拾貫省”幾個字。
2024西泠春拍
金·承安寶貨伍兩銀鋌 錢文及花押
“準”字為準確、標準之意,表明此銀錠鑄造足兩、規(guī)范。“拾貫省”是對“每兩折錢兩貫”的標定,說明此銀鋌可兌換文錢10貫,或同等價值的紙鈔。而“省”即為“省陌”的簡稱。在古代,錢幣數(shù)量以百數(shù)為一百者謂之足陌,不足百數(shù)作為一百者謂之“省陌”。
2024西泠春拍金·承安寶貨拾貫省五兩銀鋌
承安寶貨“伍兩準”、“拾貫省”戳印
根據(jù)學者研究,省陌或始于五代以前,行于唐宋,出現(xiàn)“省陌”的原因是銅幣體系下國家鑄幣不足,市面錢荒造成的,亦有政府、錢肆對民眾盤剝之嫌。而各時期、各政府對于省陌的數(shù)值規(guī)定也各有不同,一般是七十七枚錢幣作為一百來使用,在《宋史·食貨志》 中就有“以七十七錢為百”的記載。而金朝則定800文錢為一貫,這也是金朝為了吸引鄰國銅錢流入而采取的一種重要舉措。也就是說,承安寶貨每兩實際可兌換銅錢為1600文。
有關省陌的記載很多,其有代表性如:
歐陽修《歸田錄》卷二:“用錢之法,自五代以來,以七十七為百,謂之省陌。今市井交易又懟其五,謂之依除?!?nbsp;
而省陌之“陌”本無二音,但讀法或應同“百”,亦或“陌”古音或與“百”相近,正如沈括在《夢溪筆談》卷四所言:“今之數(shù)錢,百錢謂之‘陌’者, 借‘陌’字用之,其實只是‘百’字, 如‘什’與‘伍’耳?!贝它c與南宋“臨安府錢牌‘準貳伯文省’、‘準叁伯文省’、‘準伍伯文省’”上的“伯”字情形相同,錢文亦可對照“省陌”之“省”。
2021西泠春拍
南宋·臨安府行用準三佰文省銅質錢牌
錢文含“伯”、“省”二字
目前所見“承安寶貨”實物均有“庫□”、“部□”兩處花押,根據(jù)金代交鈔及其他銀錠推斷,“承安寶貨”戳印的“庫□”銘文是金朝所設貨幣管理機構交鈔庫的檢勘押記,而 “部□”為尚書戶部勘復押印,二者互勘,用于防止銀錠鑄造過程中的偷工減料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而兩個特殊符號,還有待更多信息和實物對比研究后進行解讀。
2024西泠春拍
金·承安寶貨拾貫省五兩銀鋌
“庫□”、“部□”兩處花押
承安寶貨的發(fā)行,開創(chuàng)了中國銀鑄法幣的先例,揭開了中國白銀貨幣化進程的新篇章,是我國貨幣正式進入法定記值銀幣的開端,影響了元朝及以后的中國古代及近代幣制,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承安寶貨伍兩銀鋌作為承安寶貨的一種,體現(xiàn)了金代的鑄幣技術和貨幣設計理念,其保存狀態(tài)良好,字跡清晰,庫、部押記明確,為研究承安寶貨的等級劃分提供了確鑿的實物參考,為揭示金朝的貨幣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2024西泠春拍
明·廣西桂平縣起解稅契銀伍拾兩銀錠
重量:1856g
說 明:中乾AU,81901878。
本品為房屋土地交易契稅銀,舊時民間不動產買賣典當,在契約成立之后,新業(yè)主向官署辦理過戶手續(xù)時所繳納的稅款。桂平,別名潯州,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轄縣級市,由貴港市代管。
2024西泠春拍
明·福建莆田縣匠名仲十兩銀錠重量:388.3g
說 明:公博AU58,1610016100。
莆田市位于福州和泉州之間,既是福建省南北兩個最為重要的府的屏障,又是兩地的交通匯聚之處,無論是海運和陸運,均把這里作為樞紐,因此是“襟要之地”。本品鑄造規(guī)范,略呈方形,是明代后期福建地區(qū)的銀錠造型。
2024西泠春拍
清·遼寧安東福源金店五十兩銀錠
重量:1795g
說 明:華夏UNC,989932。
清光緒二年(1876年),清廷析大東溝以東至愛河地設置安東縣,隸屬奉天府鳳凰直隸廳。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安東縣歸奉天省東邊兵備道轄。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東邊道改名興鳳道,又屬興鳳兵備道轄,安東縣屬之。
2024西泠春拍
明·二十五兩銀鋌
重量:907.5g
2024西泠春拍
清·浙江嘉興廿四年文元五兩銀錠
重量:186.8g
說 明:公博MS64,1610031687。
2024西泠春拍
清·云南寶成字號三戳五兩銀錠通長:51.8mm重量:136g
說 明:華夏完未UNC,982124。
2024西泠春拍
清·浙江寧波鄞縣元年徐璋五兩銀錠重量:187g
說 明:公博MS60,1610031026。
2024西泠春拍
清·四川夔關匠胡英“?!笔畠摄y錠重量:350.8g
說 明:公博XF,60101215。
錠造型渾圓樸拙,銘文全字口,吉語“?!弊执?,較為稀少,原味包漿,錠型獨樹一幟,為夔關早期關稅折銀,存世稀少,夙為川錠名譽品。
夔關是設在四川東部的夔州府(今重慶奉節(jié))的內陸稅關,是清代中國最大的商稅榷關之一,其主要職責是對過往川江的商船征收的商稅。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