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5/25 21:42:29 來源:美術報
由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入展作品總計965件,其中混雜著很多不盡人意的作品,令人讀之不快。在此對某些評委作品及某些入展作品談談個人看法。
楷書評委韋斯琴的作品,“阡陌”一詞兩寫兩誤?!摆洹弊郑灰娪凇墩f文解字》,但《說文新附》有之,是徐鉉增補的。“阡”字沒有繁體字,如果寫成“阝韱”,純屬學無淵源,向壁虛造。究其原因,應該是受到“纖(纖);殲(殲);懺(懺)”等字繁簡關系的影響,錯誤地認為“阡”字中的“千”部也可以轉換為“韱”。
這使我不禁想起其在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的獲獎作品,將“奶糖”誤寫為“奶塘”?!吧狡律系呐H椤保跐h語白話文居然不能通順。
隸書評委韓少輝的對聯作品,因為雜糅了甲骨、金文、篆書、隸書諸體,使得這件作品屬于何種書體難以判定。其中的“梧月”誤寫為“梧帽”?!皟小弊忠娫≌录班嚿⒛咀瓡皧b唫鞭,醉冃(帽),暫歸梓里……”。
篆書評委石力的作品中,有錯字三處,漏字一處。所書陰鏗詩“梅舒雪尚飄”,誤為“舒雪尚瓢”;細究這個失誤的由來,竟是被手機《書法字典》誤導所致,在手機《書法字典》中,“瓢”字被編者收到“飄”字條下,石力先生在借助手機查字時,信手拈來,未能甄別。“今來漸異昨”,誤為“今來見異昨”;“向晚判勝朝”奪一字,誤為“向△判勝朝”;正文寫的是“助”,在落款處卻釋文為“耳力”。
一件楷書入展作者在落款中寫到:“吳昌碩……光緒三十年創(chuàng)辦西泠印社?!边@與歷史事實不符。1904年夏,丁輔之、葉為銘、王福廠、吳隱結社于西泠橋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遂取名“西泠印社”。四人是“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直到印社創(chuàng)立第十年(1913年)的首次社員大會上,才公推時年69歲的吳昌碩先生為首任社長。所以,吳昌碩先生并未創(chuàng)辦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在海內外書法篆刻界影響深遠,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日本都有社員。西泠印社的社史,海內外社員人所共知。而這位中國的書法人卻罔顧歷史,扭曲事實,信筆胡寫。
還有一件入展品中的“辭”字是錯字?!熬G酒莫辭今日醉”的“辭”,其詞性是動詞,應篆作“辤”(辤別、推辤),卻誤作名詞的“辭”(辭源、修辭)。辤,《正韻》卻不受也?!稌ご笥碇儭坊坠剔i?!吨杏埂肪舻摽赊i也?!墩f文解字》辤,不受也。從辛從受。受辛宜辤之。辭,訟也?!墩f文》。按,分爭辯訟謂之辭。
“辤”字的前人用例見于漢簡《士相見之禮》、唐·李邕《靈巖寺碑》、宋·米芾《苕溪詩帖》。另外,這件作品書寫的都是古人現成的七言句子,每一句都能查到出處,這樣的內容卻被作者明確地標注為【自作詩選鈔】,并以粗線條的紅色文字標注在作品的醒目位置。
我覺得,這件作品的投稿,就是為了驗證本次國展的評審是否嚴肅認真。
這件作品通過了中國書協的終評,成為參展作品,實實在在地驗證出中國書協的評選態(tài)度和審讀能力。這是一件故意挑戰(zhàn)中國書協評審的作品,最終,挑戰(zhàn)成功。
本來是要求相馬,結果卻選出來一些類似于馬的不能致千里的生物。
在評委和入展作者的作品中,誤睡為眠、誤築為筑、誤網為綱、誤月為肉、誤癸為蘭、誤冃為月、誤飄為瓢、誤喫為吃、誤裴為斐、誤間為問、誤制為製、誤辤為辭、誤埸為塲、誤裡為里、誤枝為杖、誤穀為谷……
朱熹認為,讀書當如酷吏問案,務必推勘到底。作為全國書法篆刻屆展的評審,難道不應該嚴格到這種程度嗎?這些錯別字的大量存在,降低了“國展”的神圣性。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下屆“國展”的投稿量會銳減,相反,下屆“國展”的投稿量極有可能會陡增,因為,那些曾參加過市縣級書法展的作者,也會把作品投寄“國展”來碰碰運氣,畢竟“伯樂們”視跛如駿也未可知。
中國書協舉辦全國書法展,意在弘揚書法,繁榮藝術。但是如果評委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評委在道義上不能嚴格自律,在書學專業(yè)方面及綜合素質方面不能邃密廣博,評選的規(guī)則再嚴密也沒有用。要有書學深厚,精于鑒賞且操守堅正的評委才行。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