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5/6 20:50:25 來源:中國文化報
張展在電腦上進行甲骨綴合
在華夏文明的璀璨星河中,甲骨文猶如一顆奪目的明珠,閃耀著古老而神秘的光芒。近日,河南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傳承研究創(chuàng)新團隊”榮獲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這讓這支堅守初心、勇攀學術高峰的團隊更加振奮。
這支團隊,由三代熱愛甲骨文、致力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青年學者組成。他們共同的目標是:讓甲骨文這一千年絕學“活”在當下、“走”向未來。
今年58歲的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永革是團隊第二代成員的代表,梳理過往,從破解甲骨文輸入法,到成功申請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組建研究團隊,再到獲批建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一件件艱辛往事讓他記憶深刻。
時光回溯到1985年,安陽師范學院組建了青年先鋒隊,立志堅守甲骨“絕學”。當時,包括甲骨學大家胡厚宣在內的一批專家學者來校任教,培養(yǎng)了第一代青年骨干力量,創(chuàng)辦了甲骨學專業(yè)期刊《殷都學刊》,成為國內最早一批關于古文字研究的專業(yè)期刊,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譽。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甲骨文的研究逐漸引入了現代科技。2000年,面對將甲骨文輸入電腦的難題,團隊第二代成員代表劉永革與20余名中青年計算機專家組建技術攻堅團隊,開展甲骨學與計算機科學的交叉研究。隨著研究深入,一項匯集甲骨文信息的“殷契文淵”項目悄然啟動。153本著錄、239733張甲骨圖像、33838種甲骨論著……面對堆積如山的數據和舉步維艱的困境,技術攻堅團隊始終沒有放棄。2019年,全球首個免費甲骨文數據庫“殷契文淵”亮相,該平臺集納的甲骨文字庫包含單字5086個、字形6234個,甲骨文研究文獻3萬余篇,是目前世界上現有資料最齊全、規(guī)范、權威的甲骨文數據平臺。甲骨文研究也從此進入“云時代”。
如今,團隊第三代正日益成為中堅力量。走進安陽師范學院的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屏幕閃爍、數據流動,一串串代碼編織著古老的甲骨文與現代生活的橋梁。在實驗室的一角,團隊第三代成員代表張展博士正全神貫注地調試著甲骨文自動綴合系統(tǒng)的參數。他告訴我們:“我們的目標是將這項技術推廣到更廣泛的領域中去,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到甲骨文的傳承與保護中來?!?
據介紹,2021年,張展申報的項目《基于位置敏感網絡的甲骨碎片多源圖像拼接方法研究》,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該項目利用人工智能圖像技術,研發(fā)甲骨文自動綴合系統(tǒng),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智能綴合技術,以便在數千塊甚至上萬塊甲骨碎片中搜索邊緣、紋理和殘辭匹配的目標,實現現存甲骨碎片的智能綴合,為甲骨文破譯拓展出新的路徑,讓那些曾經深埋地下的甲骨文字插上數字化的翅膀,在探尋中華文明密碼的征程上越飛越高。目前,該系統(tǒng)已綴合甲骨碎片78組,在國內計算機輔助甲骨碎片綴合方面完成最多。
“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是團隊前行的航標。除了在學術研究上的不斷突破,團隊還致力于將甲骨文融入現代生活。他們研發(fā)了甲骨文小程序“了不起的甲骨文”,讓公眾能夠輕松了解和學習甲骨文。同時,還創(chuàng)新了“甲骨文廣播體操”,讓青少年在運動中感受甲骨文的魅力。這些創(chuàng)新舉措,讓甲骨文這一古老的文化遺產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支團隊中,青年學者占比71%。他們懷揣著對甲骨文的熱愛和敬仰,用青春和熱血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貢獻力量。為了激勵青年學者成長,安陽師范學院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平臺。導師制度、國際交流、項目資助、專業(yè)培訓等一系列舉措,為青年搭建起成長的快車道,激勵他們在這條“冷門”學問路上勇往直前,讓絕學不絕。
青年懷壯志,立功正當時。這支團隊信心滿滿:“我們將以建設國際甲骨文數據中心為己任,通過數字化工程建設,讓甲骨文‘活’起來、‘火’起來、‘用’起來?!?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