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4/28 20:06:12 來源:藝術中國
潘微,《年·月·日》,2021,69×135cm,紙本綜合
撰文_家若
藝術家潘微用書寫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根植東方的文字傳統(tǒng)成為一種抽象的普世語言,也是對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他為自己的抽象藝術系列定名“年·月·日”,即親切又顯得陌生、無差別,折疊在冷與熱的兩端。作為“85美術新潮”影響下的一代,潘微1990年留學日本,恰逢日本泡沫經濟紅利的末期、世界深刻變革中的年代,中國當代藝術開始不斷被國際“發(fā)現(xiàn)”,上海是中國抽象藝術的主場,上海人潘微是其中一員。除了藝術家的身份外,他也熱衷推介中日藝術文化交流的工作,如此已30多年。
潘微個展“行吟者的視覺志”現(xiàn)場,福州威獅國際藝術中心
4月20日,潘微個展“行吟者的視覺志”于福州威獅國際藝術中心啟幕,呈現(xiàn)藝術家逾30幅《年·月·日》系列抽象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于其長年在上海、福州、日本、瑞士之間學習、工作、生活的間隙,“我個人作為一個主體,經常是處于一種行走游歷的狀態(tài)下的,作品沒有特別具體的表達訴求,只是記錄自己身處這個世界的所見所感,通過中國文字的方式,通過書寫,就像是一種音樂符號”,潘微在接受《藝術中國》采訪時談起自己的創(chuàng)作,文字本身的意義被重構,只留下個人化的世界,記錄下一位行吟者的直覺與心跡。
藝術家潘微于“行吟者的視覺志”個展現(xiàn)場,福州威獅國際藝術中心
Q&A
藝術家潘微
藝術中國:你于1990年去日本留學,在中日之間交流工作30多年。想必日本的藝術對你影響很大,比如當代書法對早期的影響?在創(chuàng)作中怎樣找到東方文字這條道路?
潘微:日本的影響其實是與中國之間相互穿插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都處于一個叫東亞的文化平臺上,大家的書寫本質上是漢文字,從中國到了日本,然后他們后期發(fā)展出了一種書寫的表現(xiàn)主義,這一點日本可能做得更徹底一些。我去留學的時候正好是日本經濟最繁榮期的尾聲,當時所有世界各地的好展覽都集中在東京,看得多聽得多,在書寫這一領域,也漸漸有了自己的判斷方向。去日本留學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進入了一個亞洲的微妙變化的進程里。書畫同源,藝術是沒有明確界限的,繪畫的理念也可以書寫在自己的文字中,他們之間關系密切,有融合,也有差異。
潘微往期展覽現(xiàn)場
潘微日常創(chuàng)作記錄
藝術中國:當時的創(chuàng)作與中國文化密切相關,如青銅銘文、漢畫像磚、瓦當?shù)龋?/strong>
潘微:中國文化是我最早創(chuàng)作吸取的養(yǎng)料,漢磚、甲骨文字,把中國的、古老的、斑駁風化的歷史痕跡作為內容表現(xiàn)在自己的藝術語言中。30年前,我對瓦當甲骨很迷戀,會把這些氣息帶到作品里,然后逐漸淡化它,慢慢消失。
藝術中國:你是受“85美術新潮”影響下的一代,1990年代開始也為當代藝術圈做了很多中日交流穿針引線的工作,不僅是做為一位藝術家的身份。
潘微:我是1990年出國的,那時的中國當代藝術剛處于萌芽狀態(tài)。當時的日本經濟總體是亞洲最好的,對藝術文化的投入相當厲害,我在日本的時候盡管已經趨于尾聲,但這種熱度還沒有明顯下降的趨勢,5年之后才慢慢開始顯現(xiàn)。所以在日本的前5年,我感受到的藝術整體氛圍很好。除了自己做藝術外,很多人會問我,中國藝術在海外能看到的都是比較傳統(tǒng)的國畫書法,當代藝術怎么沒有進入國際平臺。有一位策展人就約我到中國看看,他想做中國當代藝術的推介,所以我自1990年代就開始做這件事情,每年把中國的當代藝術介紹到日本去。這種情況到了2007年有了很大變化。有一位收藏了我100多件畫作的日本老太太一直跟蹤我的創(chuàng)作,讓我很感動,也希望為她做點什么。她說現(xiàn)在日本經濟不好,你有機會可以把日本的年輕人介紹到中國去。此后我就每年都會做日本年輕藝術家的交流工作,也會把他們在中國做的展覽匯報給老太太,這樣的過程我持續(xù)到現(xiàn)在???0年了,我會在自己創(chuàng)作的空隙里,去做這樣的工作。
潘微工作室一角
潘微,《年·月·日》,2022,48.5×89.5cm,紙本綜合
藝術中國:你也在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任教職,所教的是文字表現(xiàn)?
潘微:文字表現(xiàn)和文字設計。不是傳統(tǒng)書法教育概念上的文字,你可以選擇淡墨、深墨,也可以用其他的礦物材料,但一定是要通過書寫。一個學生可以寫很大的量,可以通過電腦掃描運用局部或者重疊等手法,把文字作為一種符號、一種素材進行平面設計、工業(yè)設計。整兩周的課程,一周是關于書寫,一周是關于把文字符號怎樣用到概念設計中去。
藝術中國:對你的介紹中經常會提到“東亞”這個詞,你怎么看待當代藝術的東亞性?
潘微:東亞指向中日韓,從經濟、文化、藝術的分量上,占據了亞洲很大的比重,也是亞洲文化的一個重點所在,作為一個藝術方向的標本,人們很喜歡拿這三個國家來衡量整體亞洲的狀態(tài)。這三個國家也有很多不同,比如近10年至20年間,日本有很多來自動漫對當代藝術的影響,韓國也有一批很簡約的抽象,中國可能包羅萬象。但是逐漸你會發(fā)現(xiàn)好像三個國家?guī)诱w亞洲藝術的方向逐漸面窄了,藝術的形式越來越復雜,但變成流行,大家都是吃漢堡。其實中國的菜系是很豐富的,有廣東的、四川的、福建的、湖南的,各式各樣的料理。如果都變成快餐,文化好像就太單一了。這是一種現(xiàn)象,所以現(xiàn)在的年輕人是不是需要這種(東亞的)感覺?又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都很難說。
潘微,《年·月·日》,2023,78×54.5cm,紙本綜合
年.月.日,潘微,大漆綜合材料,150x130cm,2022
藝術中國:你的創(chuàng)作也包括對材料的探索,例如大漆、陶罐?
潘微:做藝術的過程經常會碰到一些新鮮的材料,沒用過的都會想嘗試,每種材料產生的視覺感受都不一樣。最早是宣紙毛筆,后來是油畫布油畫顏料,最后也嘗試了大漆。本質上材料都是為我用的藝術語言,都有各自的樂趣。用毛筆宣紙書寫會比較柔和,油畫材料就相對比較堅硬了,大漆更是帶有一種強大的力量感??傮w上說,如果一直持續(xù)把它作為一種終身追求的話,每一種不同的材料在應用上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效果,就像是人生走過的每一個車站一樣。
藝術中國:本次展覽里面有件作品,有點行動派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意思。
潘微:這件作品用的是本地材料,是我的書寫的一個行為裝置,在這場展覽里面希望起到一種動態(tài)的作用,打破墻面作品之間靜止的關系,從視覺上又多了很多變化的層次。
藝術家潘微于“行吟者的視覺志”個展現(xiàn)場,福州威獅國際藝術中心
藝術中國:這個系列名叫《年·月·日》,一種抽象日志,展覽中,作品與現(xiàn)實的攝影呼應呈現(xiàn),比如與安藤忠雄的建筑空間、藝術家的工作室等等。
潘微:這是我作品中的一個時間概念,我的工作涉及面比較廣,有文化交流、有一點小小的收藏、大學的教學、策展、設計,比較容易接受新挑戰(zhàn)。每年每個月每一天我都不停在做自己想做的這些事情,后來變成了一個主題。我會走到哪里,就記錄下當?shù)氐慕ㄖ?、人文、周邊的景觀,將它們拍攝下來。我的作品就是對我所見所感的記錄,(和攝影是)內外之間的融合,書寫自己的情緒、心理波動的狀態(tài),一種自然流露。
藝術家潘微與策展人鄭娜于“行吟者的視覺志”開幕現(xiàn)場,福州威獅國際藝術中心
藝術中國:你的工作生活穿梭在上海、福州、日本、歐洲,東西方之間,對創(chuàng)作有什么不同的啟發(fā)?
潘微:會有不同的狀態(tài),比如在福州,我會想到用當?shù)氐拇笃岵牧?,在東京,我會感覺這個地方比較小,畫點小尺幅的作品,在上海,我就可以很大膽很放肆地去表現(xiàn)更大尺幅,到了歐洲會感覺相對拘謹,作品也會帶有一種緊張感。每個地方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都是我,我可以適應每個地方,我也需要在不同的特殊的環(huán)境下書寫不同的自我。(圖片由福州威獅國際藝術中心與藝術家提供)
藝術家潘微與策展人鄭娜于“行吟者的視覺志”開幕現(xiàn)場,福州威獅國際藝術中心
潘微個展“行吟者的視覺志”現(xiàn)場,福州威獅國際藝術中心
潘微個展“行吟者的視覺志”現(xiàn)場,福州威獅國際藝術中心
潘微個展“行吟者的視覺志”現(xiàn)場,福州威獅國際藝術中心
潘微個展“行吟者的視覺志”現(xiàn)場,福州威獅國際藝術中心
潘微個展“行吟者的視覺志”現(xiàn)場,福州威獅國際藝術中心
潘微個展“行吟者的視覺志”現(xiàn)場,福州威獅國際藝術中心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