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4/7 20:32:30 來源:美術報
劉文華 作品
4月1日,由中國書法大廈主辦,安徽省書法院、北京曠深文化承辦的“依于仁游于藝——劉文華書法作品展”座談會與開幕式在合肥舉行。全國各地來了不少人——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張建會、張勝偉,中國書法大廈藝委會主任、安徽書法院院長李士杰,中國書協(xié)原秘書長鄭曉華,河南書協(xié)名譽主席周俊杰,安徽書協(xié)主席吳雪,西泠印社副秘書長許雄志,幾十位各地書協(xié)主席副主席。中國書協(xié)原副秘書長張旭光、中國書法大廈藝委會副秘書長李光發(fā)分別主持。李士杰宣布展覽開幕。
劉文華(1955~2022)。曾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書法培訓中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第五、六、七屆理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第六、七屆隸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組成員,中國美術館專家組成員,中國書法大廈藝術委員會秘書長等。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書法篆刻展及中青展。第四、五、六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獲獎,第四、七屆中青展獲獎。
入古出新,正大氣象。解讀書法家、書法教育家、鑒藏家劉文華發(fā)現(xiàn)他在吸納社會力量辦學、普及基礎上的提高、書法培訓的模式建設、激活當代隸書及隸書體系化發(fā)展等方面均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劉文華是有本事的人,天生是寫字的材料,效仿者卻多庸才,這個也是一種現(xiàn)象。劉文華從事書法的數(shù)十年,正是當代書法振興的時期,書法走出書齋走進展廳,走出文人小圈子走進大社會。在書法新變的大潮中,劉文華能植根傳統(tǒng)而融入時代,在創(chuàng)作中,他把握住漢隸醇厚古樸的審美特征與自然天成的大美。在筆墨表現(xiàn)上,他深入思考當代書法“展覽時代”的審美需要與探索適應展覽的技法變革,在對諸多兩漢碑刻傾力研習的同時,借鑒清代碑學復興時期隸書代表書家的筆墨表現(xiàn)和帖學重“寫”的核心理念,不囿于漢碑點畫的斧鑿之形而求毛穎自然的揮運之理。他深知寫漢隸一味求古拙易入刻板,一味求新變又蹈小巧,他在古與今之間找到了自己的坐標。師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刻意,植根經(jīng)典,順應己意,合于時代。用筆厚樸中見靈動,結(jié)構(gòu)在平直中見天真,漸漸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從早期作品的沉穩(wěn)精美,漸漸走向老辣縱橫,尤其是花甲以后的作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已入化境之中。因為教學的需要,劉文華在楷書與行草書上也深入研究,直至辭世前的2022年,仍然臨池不輟。如果將劉文華做學術定位,應定位為有思想的藝術家。
座談會到場部分書法專家學者對劉文華其人其藝作了簡單真摯的評價——
張建會(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時代書風的開拓者,以張遷碑為根基;書法教育的傳播者,擔任中國書協(xié)培訓部主任,身體力行,桃李天下;傳承轉(zhuǎn)化的踐行者,非保守地尊崇經(jīng)典,融會貫通。
劉恒(中國文聯(lián)書法藝術中心原主任):劉文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發(fā)揮個性而不走極端,興趣廣泛、不斷學習、熱心事業(yè)的結(jié)果,是當代隸書創(chuàng)作的代表性人物。
周俊杰(河南書協(xié)名譽主席):我和劉文華都是寫隸書的,對他很有感覺,如果說今天書壇有十個隸書寫得好的,劉文華就是其中一個。
鄭曉華(中國書協(xié)原秘書長):劉文華用他的藝術實踐在二十世紀的隸書探索方面做出了有益貢獻。
張勝偉(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真學養(yǎng)、真學問、真書法,他對漢代書法所下的功夫令人敬佩,著述不多,但言而有物。
李有來(中國書法出版?zhèn)髅接邢挢熑喂径麻L):劉文華是書壇一個樣板式的人物,他身上有許多優(yōu)秀品質(zhì),我很想給他寫一點東西,早晚會寫出來,除了書法,他對繪畫、詩詞、篆刻都興致勃勃,在深度廣度兩方面同步推進,沾溉后昆。
王學嶺(中國書協(xié)理事):劉文華書法教學毫無保留,他的隸書古樸、靈動、跳躍、多樣。他對人也無比真誠,能幫則幫。
徐正廉(上海書協(xié)顧問):看了劉文華作品展,對他又有了重新認識,他的確有驕傲的資本。
吳雪(安徽書協(xié)主席):劉文華作品展座談會在安徽開、在中國書法大廈開,說明劉文華與安徽書法界的緣份,等下開幕式上還安排我講話,這里我只想說一句:他很真。
許雄志(西泠印社副秘書長):他的隸書有開創(chuàng)引領的美譽度,他的突然去世朋友圈都很難過。我個人認為他還是一個文物收藏家、鑒賞家。
吳振鋒(中國書協(xié)隸書委會員副主任):我們討論過筆法中的“提按”問題,最后總結(jié)出了“且提且按,提起來的筆按下去走,按下去的筆提起來行”,這句話在我的講座中常用,使得許多年輕人受益。關于“提按”,古人先賢都講過的,但一旦形成一種書法約言,其教學效果就大不同了。
斯人已逝,書藝長存!
本次展覽作品通過面向全社會征集,通過劉文華的親朋好友、書法藏家、學生等提供,從課徒手稿到正式作品、從摩崖碑版到文房書聯(lián),一幅幅具有豐富趣味的書法作品,全面展示了劉文華完備的書學體系與深厚筆墨修養(yǎng),每一幅作品都是劉文華勤于筆墨的縮影,是對他最好的緬懷和追憶。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