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3/25 19:39:45 來源:中國藝術報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越來越注重地方文化名片的打造。時下國內諸多城市紛紛選擇以城市雕塑這一藝術媒介挖掘地方文化遺產,輸出地方文化影響力,以此帶動當地城市文化與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雖說是一件好事,但不少城市也出現有關城市雕塑作品引發(fā)爭議的現象。
城市雕塑,我們過去把它簡稱為“城雕”,現在的叫法是“城市公共藝術”,嚴格講,“城市公共藝術”這一概念的延伸度要寬于“城雕”的界定范圍。因此,我們可以把“城雕”放到“城市公共藝術”范疇來探討當下“城雕熱”出現的種種問題。某種程度上,這也說明了“城雕”作品不僅僅關乎雕塑家個人藝術創(chuàng)作的問題。它所關乎的對象除了雕塑家個體之外,還應包括市政規(guī)劃小組或者委托方以及執(zhí)行方案公司和城雕委員會等各個參與機構組織,乃至于廣大人民群眾也應考慮進去。因此,我們各地的“城雕”作品一旦面世,就必須經得起廣大市民的審美評判。
好的“城雕”作品,儼然成為一座城市詩意的眼睛。它所涵蓋的內容題材除了大型紀念碑、歷史人物塑像之外,還有紀念性肖像、寓意性形象以及純裝飾性作品等主要類型的“城雕”作品。我們把“城雕”作為“城市公共藝術”來看待,自有其合理性:第一,“城雕”置放的場合是開放性的城市空間;第二,“城雕”的置放點必須是長期的、穩(wěn)定的和安全的;第三,“城雕”需與周圍的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第四,“城雕”欣賞的對象是廣大市民。那么,如何讓“城雕”真正融入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景觀,也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并不是隨便把“城雕”作品一放就一勞永逸的事情。
不可小覷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在追求城市發(fā)展速度的同時,忽視對“城雕”本身的考量。一件“城雕”作品的最終完成,需要很多道流程與落地工序。從最初方案的篩選,到設計模型,再到施工現場,都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論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然而,各地大多數“城雕”項目的實施往往靜不下心來。要知道“雕塑是‘慢’藝術,不是‘快’藝術”。(邵大箴語)國外“城雕”方案的實施,征求該城市民的意見是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且之后才開始交給城雕藝委會,經過專家們的一致認可,方才落實方案,具有現實操作性,才真正體現“城雕”之公共性。
當下國內“城雕熱”一直高燒難退,無數“城雕”界專家學者對其把脈診斷,從完善評審機制到推動立法立規(guī)。不可否認,我們不少城市也出現過一些深受市民歡迎的“城雕”作品,如潘鶴的《珠海漁女》、黎明的《青年毛澤東》、錢紹武的《李大釗》 、何鄂的《黃河母親》等優(yōu)秀之作,但也有一些“垃圾城雕”作品的誕生,從湖北荊州的巨型“關公雕像”到安徽潛山的“皖公巨像”;從河南魯山縣“牛郎織女雕塑”到廣西桂林“扶老雕塑”等等。“城雕熱”的背后只見作品數量,卻不見作品質量。須知,從事“城雕”創(chuàng)作,對于雕塑創(chuàng)作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特別是給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創(chuàng)作“城雕”作品,不僅僅是來自創(chuàng)作題材上的考驗,也有藝術形象語言方面的要求。因為一件“城雕”作品并不是雕塑家個人隨心所欲的藝術產物,它是諸多方共同參與的產物。
也許有人就會說,對于當下城市出現各種各樣的“城雕”作品事件問題,難道沒有辦法遏制住嗎?不同的角色者皆會有不同的答案。其實,很多的問題背后承載著一個巨大的隱患——利益。既有市場資本的利益,也有官本位的利益。對于委托方來講,要體現看得見的城市治理政績;對于施工者來說,要以最節(jié)約的材料從中撈更多的油水;對于雕塑創(chuàng)作者來說,希望自己的藝術作品能夠流傳下去。只要前面兩項成立,最后一項的希望只有上天才知道。更何況,有不少“城雕”作品的誕生完全沒有請雕塑家參與,而是隨便找個石雕公司了事。隨著知識獲取的便捷,今天的城市民眾已經很難被忽悠了,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借助網絡發(fā)聲。因此,一件“城雕”作品的面世,必須經得起歷史和市民的檢驗。毋庸置疑的是,作為創(chuàng)作者的藝術家與作為欣賞者的觀眾之間的交流應該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接受。
眾所周知,一件“城雕”作品的誕生,不是藝術家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落地中標單位一家的事情,更不應該成為項目審批單位說了算的事情。而是,它得按照公共藝術作品生產邏輯來完成。從前期項目啟動,到項目過程管控,再到最后項目驗收完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學術權威專家的參與介入。同時,還有必要廣泛征求市民意見。如果我們每個城市的“城雕”作品都能按照規(guī)范的藝術生產機制嚴格執(zhí)行工作的話,那么,我們各地城市的“城雕”作品問題的出現也就會越來越少。
總之,無論如何,我們國內的“城雕熱”仍在持續(xù)著,除了不少有責任感的雕塑家通過各種渠道發(fā)聲之外,各地相關主管部門也已經意識到“城雕”問題解決上的緊迫性。是時候給當下的“城雕”亂象潑一潑冷水了,期望全國各地將來出現更多的優(yōu)秀“城雕”之作。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