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2/27 20:22:18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海外版 劉裕國
“滿庭芳——金銀器里的宋代生活”特展現(xiàn)場。
成都博物館供圖
南宋菊花金碗,彭州市博物館藏。
成都博物館供圖
北宋滿池嬌紋金梳,易縣文物保管所藏。
成都博物館供圖
“過年看到這些金光閃閃的文物真讓人開心呀!”“驚嘆于古人對美的精細詮釋?!贝汗?jié)期間,四川成都博物館的“滿庭芳——金銀器里的宋代生活”特展掀起觀展熱潮,收獲許多觀眾好評。不少身穿古裝的姑娘在展廳中拍照,與精美的宋韻文物共同組成亮麗的景觀。
此次展覽由成都博物館、易縣文物保管所、易縣博物館主辦,四川博物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彭州市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薈萃了河北易縣與四川彭州等地出土的宋代金銀器、玉器、琥珀制品等共計324件(套),展現(xiàn)了兩宋時期高超的金銀器工藝水平與形制特色,彰顯宋代生活風尚與審美意趣。
易縣,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燕國都城,歷史悠久。1986年,易縣大北城出土了一批北宋窖藏金銀器,數(shù)量大、品類多、質(zhì)地精,兼具宋遼風格,十分難得。
彭州,古為蜀國之地,有“小成都”之稱。1993年,考古工作者在彭州市西大街發(fā)現(xiàn)了迄今所知西南地區(qū)最大規(guī)模的宋代金銀器窖藏。這些金銀器保存完好、形制精美,代表了宋代金銀器工藝的最高水平。
展覽第一單元“青玉案——桌案上的宴飲生活”,呈現(xiàn)了宋人桌案上造型優(yōu)雅的碗、盞、杯、盤等,映照出生活的富足和宴飲的歡樂。
宋人好花,在舉行宴會時,常以清雅好香和時令花卉點綴。他們將對花卉的喜愛投射到金銀饌器之上,將器物制成各種花卉形,如菊花形、葵花形、荷花形、梅花形、芙蓉花形等。
宋人鐘愛高雅淡潔的菊花,菊花碗是宋代金銀器中最常見的器形之一。彭州出土的菊花金碗,造型與紋飾巧妙結合,整體像一朵傲睨風露的金菊。碗圓唇微外侈,口呈多曲形;弧腹,呈凸起的菊花瓣形狀;圈足為菊花蕊形狀。碗心飾一圈形花蕊,花蕊四周的花瓣刻劃葉脈紋;近口沿處飾一周凹弦紋。碗足外壁鏨刻“紹熙改元舜字號”,表明這件金碗制造于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
彭州出土的一對葵形盞,仿蜀葵之形,盞心鏨刻的花中花和中心凸起的花蕊均鎏金,盞口及花瓣之間分別用纏枝石榴、纏枝蓮花、纏枝菊花等組成裝飾帶。專家認為,盞心的花中花應表現(xiàn)蜀葵之“檀心”,花蕊高聳正是蜀葵的特征之一。
宋代衣飾,修身適體,典雅精致。展覽第二單元“念奴嬌——妝奩內(nèi)的金翠明珠”中,既有玉孔雀銜牡丹鎏金銀腳簪、梅花紋鎏金銀梳、金纏釧等女性裝扮之物,也有桃形鎏金銀帶銙、鳥與荔枝金冠飾等男性佩戴之品,折射出千年前人們對美的追求。
宋代男女盛行插梳,梳齒插在頭發(fā)內(nèi),金銀梳背隆起在外,成為耀眼的裝飾。易縣出土的滿池嬌紋金梳為虹橋形梳背,兩面紋飾相同,由連珠線隔成3道圖案帶:正中梳脊一道為魚子地上飾纏枝蓮,5個孩兒在蓮花上坐、臥、嬉戲,蓮枝末端有兩枚慈姑葉;左右兩道紋飾相同,也是魚子地上纏枝蓮,中間蓮花上有一對同心相向鴛鴦,兩側依次為蓮花比翼鴛鴦、蓮花展翅水禽、蓮花蓮蕾、慈姑葉。梳背下緣內(nèi)折,作仰覆蓮瓣,一側與梳齒相連。
“澶淵之盟”訂立后百年間,宋遼邊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百姓安居樂業(yè),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愈發(fā)深入。
展覽第三單元“定風波——民族間的交流互融”主要展示易縣大北城出土的金銀器,福州同天節(jié)銀鋌、英州軍資庫銀鋌等是宋遼邊境貿(mào)易和民族交往的實證,劍環(huán)式雙鳳紋金飾、水晶葫蘆串珠等體現(xiàn)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易縣文物保管所收藏的劍環(huán)式雙龍紋金飾,正面主體紋飾為雙龍戲珠,卷草般的波浪間隱現(xiàn)螺貝,邊緣飾連珠紋和如意卷云,兩側各有一對小孔。雙龍戲珠是中國傳統(tǒng)吉祥紋樣,這件金飾上的寶珠用寫意的手法表現(xiàn)其飛速旋轉之態(tài),左側之龍返身回環(huán)的長足探出利爪勾住龍尾,是遼代龍紋的流行式樣,右側龍形也與遼墓出土文物上的紋飾相近。
金穿玉摩竭戲珠耳環(huán)也是融匯不同文化元素的精品。耳環(huán)上部的金飾造型為一束花葉上的蜻蜓,具有鮮明的宋代風格。耳環(huán)下部由白玉碾琢成摩竭戲珠形。摩竭為佛教圣物之一,來源于印度神話中的動物,摩竭戲珠圖案隨著佛教進入中國,并逐漸本土化。
據(jù)悉,展覽將持續(xù)至4月15日。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