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2/23 22:03:37 來源:晶報 記者 馬驥遠
2月22日,大鵬所城迎來了5年一次的盛典——大鵬太平清醮(又叫大鵬追念英烈習俗)。
在德高望重的老人帶領下,古城里的年輕人將“山大人”請進打醮現場,山大人升坐完畢,人們又虔誠地將天后娘娘從天后宮請至醮壇神龕,用松針鋪設醮壇……
這是龍年新春正在上演的一樁盛事。而這樁盛事的發(fā)生地是——深圳。這是深圳大鵬所城5年一次的盛典——大鵬太平清醮。
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那個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那一個春天”,“神話般崛起”的那一座城市。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城迅速成長為國際化大都市的深圳。
提到深圳,你會想到什么?春天的故事,三天一層樓,“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華為、大疆、比亞迪……
這些,當然是人們在聽到“深圳”二字時,條件反射就可以聯(lián)想到的意象。我們姑且把它稱為深圳的A面。這一面的深圳,緣起于1979年鄧小平“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肇始于1980年經濟特區(qū)建立,從此擔負起中國改革開放排頭兵重任,迅速躋身國際化大都市行列。
但是,一座城市,不會只有一面。
另一面的深圳,則要古老得多。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31年設置的寶安縣。到了1573年新安建縣之后,這里更是成為明清兩代的海防前哨。屹立在深圳東部海岸的大鵬所城,就是彼時中國南部的海防軍事要塞。
我們姑且把這一條時間線上的深圳,稱為深圳的B面。
深圳的B面,同樣精彩。單說大鵬所城,它是明清時期反抗外侮、捍衛(wèi)主權的主要海防堡壘之一,打響了鴉片戰(zhàn)爭的前哨戰(zhàn)。這里不但完整保存了一座古代海防要塞的格局,留下了愛國將領賴恩爵、劉起龍的“將軍第”和愛國風范,更積淀了諸多文化遺產,在深圳民間代代相傳。2月22日開始的大鵬太平清醮就是其中之一。
大鵬清醮是大鵬人祭拜媽祖,祈求國泰民安的盛大祭祀活動。大鵬所城作為明清南中國海防軍事要塞,大鵬清醮在祭拜媽祖酬謝神恩、祈求神靈保佑平安的儀式基礎上,增加了祭拜歷朝歷代因守衛(wèi)海疆為國捐軀的英烈。2007年大鵬追念英烈習俗(大鵬清醮)被公布為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鵬清醮主要儀式包括蓋道場、布壇誦經、天后巡游、放生、放燈、演大戲等,其收官之作是盛大的千人將軍宴。為讓游客也能參與體驗傳統(tǒng)民俗文化,品嘗大鵬所城最地道的地方美食,2月29日的“將軍宴”將為游客預留10桌。據了解,這10桌的報名短短一天已經爆滿。
B面深圳的精彩,不止于此。她包括并不限于下沙大盆菜、沙頭角魚燈舞、石巖客家山歌、福永醒獅……她蘊含在諸多代代相傳的非遺文化之中。
如果你要了解深圳,不光要看A面,也要看B面。A面和B面疊加的深圳,才是一個完整的深圳。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