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电影99_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_中文字幕人伦无码_一夲道无码视频在线无码_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首頁 > 藝術新聞 >滾動新聞> 正文

當林風眠再遇吳冠中,中華藝術宮開年大展“中國式風景”

時間:2024/1/29 20:16:34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現(xiàn)場

  撰文_楊霽

  林風眠與吳冠中,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中熠熠閃光的兩顆巨星。1月27日起,中華藝術宮推出“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首次全面回顧兩位藝術大師的非凡成就,奉上一場史詩級的藝術對話。

  這場開年大展堪稱國內最大規(guī)模的林、吳藝術展覽,展出兩位畫壇巨匠的200件(組)代表性作品,包括中國畫、油畫、水彩、素描等多種門類。展覽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聯(lián)手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上海中國畫院、上海市美術家協(xié)會共同主辦,匯集京、滬、粵、浙各大藝術機構林風眠、吳冠中珍貴藏品,其中二人成熟時期精品約占半數(shù),盛況空前。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將研究和策展的目光聚焦于中國畫的現(xiàn)代化轉型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梳理并呈現(xiàn)了林風眠、吳冠中對時代之問的“回答”——融通中西古今的創(chuàng)新精神,用藝術探索開創(chuàng)的“中國式風景”。

展覽現(xiàn)場

  大展總策展人、上海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陳翔指出,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林風眠和吳冠中都曾留法學藝,在水墨藝術國際化、油畫藝術民族化上都卓有建樹,各領風騷。兩代人持續(xù)接力創(chuàng)造出的“中國式風景”兼具了國際視野、時代經驗、本土邏輯、傳統(tǒng)精髓、東方韻味和中國氣派,創(chuàng)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成功樣本。在今天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之時,這兩份樣本已顯示出異??少F的當下價值。此外,兩位藝術家也都與上海有深厚淵源,彰顯了海納百川的上海城市品格。

兩座高山,左右而立

  此次展覽的核心展區(qū)是“林風眠”、“吳冠中”個人展區(qū),兩大展區(qū)以二人各自的藝術生涯發(fā)展階段為線索展開敘述。展區(qū)位置左右對稱,意在同時呈現(xiàn)兩位藝術巨匠重要題材的比對展示與專題研究。

林風眠展區(qū)

  邁入左側展廳,將走進林風眠的藝術人生。林風眠(1900-1991)出生于廣東梅江邊上的一個山村,6歲開始學畫,19歲成為最早一批留學法國的中國藝術家之一。他既深耕于中國畫筆墨的傳統(tǒng),亦在赴歐學習中吸收到印象派、野獸派和立體主義等重要西畫流派的養(yǎng)分。

林風眠展區(qū) 攝影:楊霽

  回國后,經過執(zhí)管院校階段(1926-1938)實施救國抱負的藝術運動,以及藝術探索階段(1939-1950)個人化、內向化的創(chuàng)作實踐,林風眠個性顯著的“風眠體”在1950-70年代臻于成熟,而后在晚期階段(1977-1991)體現(xiàn)出更深的人生思考和寧靜淡定的特點。

  “林風眠在中國現(xiàn)代繪畫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已是世界公認的”,英國牛津大學學者蘇立文曾如此評價。作為“中西融合”思想的開拓者,林風眠的藝術主張與實踐豐富了 20世紀中國繪畫的理論和創(chuàng)作探索,也給眾多后來者如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等以啟蒙。

吳冠中展區(qū)

  如果說“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是林風眠其人其藝的寫照,那么吳冠中的形象則是一位進取的狂者、一個奮斗不止的藝術戰(zhàn)士。他被視作開辟白話文式國畫(現(xiàn)代型水墨)新篇章的“畫界魯迅”,其“筆墨等于零”等先鋒言論曾引起廣泛關注和持久論戰(zhàn)。

吳冠中展區(qū)

  展覽右側展廳呈現(xiàn)了吳冠中藝術生涯的脈絡。出生于1919年,吳冠中在1936-1950年間于杭州國立藝專學習并赴法留學?;貒螅鸪跆剿饔彤嬅褡寤?951-1974),及至1975 -1999年進入油畫民族化、國畫現(xiàn)代化并進的成熟期。生命的最后十年(2000-2010),吳冠中的藝術創(chuàng)作進入更為自由的境界,無問東西古今、抽象具象或油畫水墨之差異,一切創(chuàng)作手段都讓位于情感的自由抒發(fā)。

吳冠中展區(qū) 攝影:楊霽

  1992年大英博物館曾舉辦吳冠中個展,打破大英博物館只展文物的不成文規(guī)例。國際著名藝評家、《國際先鋒論壇報》藝術主管梅利柯恩評價吳冠中:“發(fā)現(xiàn)一位大師,其作品可能成為繪畫藝術巨變的標志,且能打開通往世界最古老文化的大道。”而吳冠中在九十自序中則把自己比作一頭“北方的黃?!?,他寫道,“藝術是野生的,藝術家的要害在個性,拒絕豢養(yǎng),自生自滅,餓死首陽而不失風骨?!?/p>

三道選擇題,時代之問

  面對性格迥異又緊密聯(lián)結的兩位藝術大師,此次展覽特辟“主題演繹區(qū)”,對二人藝術探索的共性進行了梳理,提煉出三個話題——“中西之調和”(橫向空間之維)、“筆墨的轉向”(縱向時間之維)、“為人而藝術”(內外精神之維)。

  這三個話題是林、吳二人在各自歷史時空下所解答的三道選擇題——擁抱外來文化,還是固守純粹的民族性?隨順時代創(chuàng)新,還是恪守舊有筆墨套路?迎合時流時風,還是表達自我自立門戶?這三個話題亦是打開此次展覽的三種思考維度,策展團隊將“主題演繹區(qū)”置于開端,正是以此作為引入并貫穿整場展覽,帶領觀者深入兩位大師的藝術道路。

主題演繹區(qū)

  第一種維度“中西之調和”源于東西之爭——20世紀以來,面對外來的西方文化,該采取何種立場和態(tài)度?林風眠和吳冠中皆以實際行動做出了回答:他們先后留學法國,又都選擇回到故土、服務祖國;在融合中西藝術的應對上,他們最終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立足中國傳統(tǒng)對接現(xiàn)代藝術,以東方氣韻、中國精神吸納并融合西方藝術的先進技法,推動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國畫的現(xiàn)代化和西方油畫的中國化。

捧白蓮紅衣仕女,林風眠,紙本設色,1960年代,68cm×65cm 

青桃盤仕女,林風眠,紙本設色,1960年代,68cm×67cm

  林風眠中西融合的成果是創(chuàng)造了不論媒介、畫種的繪畫類型“彩墨畫”。他借西畫的光、色、造型、結構等使傳統(tǒng)水墨畫的面貌大為改觀,并完成了光、色、墨的有機結合,而對中國傳統(tǒng)根基的堅守則成為其作品的底色。

  譬如此次展出的其代表性的仕女畫——包括最受人喜愛的《捧白蓮的女子》《青桃盤仕女》等,畫中時常出現(xiàn)馬蒂斯式背景、莫迪里阿尼式儀態(tài),以及源于西方現(xiàn)代藝術表現(xiàn)觀念的高度簡化凝練的圖式,但同時畫中女子又充滿含蓄清雅的中國古典韻味,甚至含有來自唐宋瓷器、敦煌壁畫的靈感。

水田(一),吳冠中,木板油畫,1973年,47cm×60cm

魯迅故鄉(xiāng),吳冠中,木板油畫,1976年,46cm×46cm

  吳冠中在前輩林風眠的“中國畫去向何處”難題之外,還多了“油畫如何民族化”的審慎思考。最終他選擇水墨、油畫并進,自由出入于梵高、馬蒂斯、波洛克等西方現(xiàn)代派大師之間,形成了畫風多變但主線貫通的、具有中國氣質的油畫和具有現(xiàn)代意味的水墨畫。

  例如展覽中其探索期的油畫《水田(一)》、成熟期的油畫《魯迅故鄉(xiāng)》,均蘊含著一種散逸、寧靜的水墨氣韻。而水墨作品如巨幅彩墨畫《獅子林》,則以東方之韻吞并西方形色,是其1980年代繪畫中面貌最新、最具現(xiàn)代精神的水墨畫作品。

獅子林,吳冠中,紙本設色,1983年,173cm×290cm

  第二種維度“筆墨的轉向”探討古今之爭——如何對待既有的筆墨程式,意味著對待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在探索國畫的改造方式和發(fā)展方向時,林、吳二人都對傳統(tǒng)筆墨進行了大膽的突破。

秋鷺(之一),林風眠,紙本設色,1970年代,68cm×68cm

  林風眠認為,現(xiàn)有藝術法則一旦不再適合創(chuàng)新表達,就應該打破。他基于“中西調和說”而創(chuàng)造出的線條流暢、迅疾、靈動、露鋒有時粗重,突破了過去強調書法用筆的傳統(tǒng)筆墨規(guī)范。其花鳥畫作品如《秋鷺(之一)》中,線條時常具有流利而近乎凌厲的特點,林風眠曾表示自己總想用毛筆畫出鉛筆一樣的線條——有點像唐代的鐵線描、游絲描,又有點像西洋畫稿子、速寫,但他卻是用毛筆來畫。

紫禁城,吳冠中,紙本設色,2006年,44.5cm×48.5cm

  吳冠中和傳統(tǒng)筆墨進一步劃清了界線。他提出“筆墨等于零”,認為筆墨只是工具和手段,不應成為創(chuàng)作的桎梏。因此他從造型、點線面的構成和色彩關系等入手,自由地使用水墨媒材,甚至用排筆、大刷子或針筒注射隔空滴灑等方式去打造各種畫面效果,由此打開了水墨藝術的更多可能性。

紫藤,吳冠中,紙本設色,1991年,70cm×140cm

  第三種維度“為人而藝術”是對藝術本質的探索——藝術為何?面對這道選擇題,林風眠和吳冠中再次做了異于時人的解答,認為藝術應表現(xiàn)生命、表達情感,服務于人類。

  林風眠曾撰文指出:“畫家的感覺,他的愛、他的生命的尊敬,是奇跡之僅有的因素。永恒的美的主題是人。說得更好些,‘主題’就是‘人’。”林風眠反復畫的花和鳥,其實也是人;再三描繪的風景中,藏有他對家鄉(xiāng)和土地的記憶。而吳冠中亦以作品的感情作為衡量作品好壞的標準。

貓頭鷹,林風眠,紙本設色,1960年代,45cm×45cm

柳林,林風眠,紙本設色,1950年代,66cm×66.5cm

  兩人也都強調藝術中的形式美及其獨立價值。尤其20世紀80年代以后,吳冠中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他將造型原則和形式美感居于首位,總能以點線色畫出自己內心的風景,也畫出了所有人的故鄉(xiāng)。

武夷山村,吳冠中,紙本設色,1989年,70cm×140cm

入孔林,吳冠中,素描,1980年,27cm×67cm

  策展人項苙蘋表示,本次展覽的主題“中國式風景”,既是用“中國式”的提法表明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又借用西方風景畫的“風景”二字(而非中國畫的“山水”)以表明中國近現(xiàn)代藝術學習和吸收西方藝術的史實。同時,中文“風景”二字也包含自然風景(風光)、社會風景(風情)和精神風景(風骨)等意味,可充分涵蓋林風眠和吳冠中多元的創(chuàng)作題材。藝術家苦心孤詣多年創(chuàng)造了人性的風景,生命的風景,內心的風景,以毫不費力的美給人以慰藉,這正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探索的意義,也給予今人以啟迪。

一個藝術的春天,迎接廣闊的未來

  林風眠展區(qū)中第一件印入眼簾的畫作是《春天》。畫面中以彩色墨點和綠色粗筆涂抹出的樹木交織出春日交響曲,讓人聯(lián)想到印象派明亮的色彩。這幅畫被策展團隊掛在林風眠肖像墻上,仿佛在他的畫室中擺上了一束鮮花。

春天,林風眠,紙本設色,67cm×67cm

  吳冠中展區(qū)的結尾處亦有三幅有關春天的作品,包括其生前最后一幅畫作《最后的春天》——這幅畫因其特殊意義而不做托裱、平放于展臺上,畫面中充盈著跳躍的節(jié)奏律動與迸發(fā)的生命活力,將春天化作細長柔軟的線條、濃淡相宜的點彩,展現(xiàn)出吳冠中在生命尾聲時依然沉浸于美的創(chuàng)作中的恣意和自由狀態(tài)。

最后的春天,吳冠中,紙本設色,2010年,72cm×96cm

  “兩位藝術家都在追尋一種藝術的春天”,策展團隊這樣解釋布展中的這一巧思。而林、吳二人春天般蓬勃、革新、溫暖的氣質,不但為中國及世界藝術創(chuàng)生出新鮮的風景,也至今向普羅大眾傳遞著力量與美好。這種氣質彌散于這場林吳大展中,也將延續(xù)至墻垣之外的廣闊未來。

主題文創(chuàng)及餐飲區(qū)

  追隨林風眠和吳冠中“為人而藝術”的腳步,中華藝術宮也將在展覽期間同步推出林吳主題的文創(chuàng)、餐飲,以及City Walk等一系列公教美育活動,讓高雅藝術走進尋常生活。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zhí)行館長王一川表示,中華藝術宮作為上海地區(qū)唯一的一家國家級重點美術館,踐行“城?人知美”的宗旨,始終秉承社會大美育的重任。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方世忠則期待市民游客能夠“來上??疵勒埂?,沉浸式體驗“中國式風景”,從中華文化和中華美學中得到心靈的滋養(yǎng)、汲取奮進的力量。(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中華藝術宮提供)

展覽海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wǎng)絡媒體,版權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