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29 20:12:17 來源:美術報
從古典禮學視角考察傳統(tǒng)禮制——“禮之權衡:廟堂規(guī)制與地域建筑”特展啟幕
近日,中國美術學院主辦、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承辦的年度重點展覽“禮之權衡:廟堂規(guī)制與地域建筑”特展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qū)呈現。展出與主題緊密相關文物約120件套,包括珍貴展品6件套在內的重要展品近40件套。囊括金石碑拓、陶瓷磚瓦、典籍文獻、宗教造像、古今書畫、木器雜件等諸多類項,時間跨度從新石器到現當代,更有數字互動與模型實驗,可謂歷史見證與新式創(chuàng)作同輝。
作為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學術建設專門項目,展覽由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群名譽總館長杭間教授擔任總顧問,總策展系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館長連冕教授,攜手浙大城市學院國土空間規(guī)劃學院建筑學系主任周淼副教授聯(lián)合策展。集結了國內核心建筑史與考古研究的中堅力量,透過具體形態(tài)的歷史構筑物,考察傳統(tǒng)禮制及其在社會關系中的種種細節(jié)與變異,呈現了“吉、兇、軍、賓、嘉”五禮的齊備,排布了近現代庶眾修葺和家戶生養(yǎng)的饗報活動,以及釋道宗教、山鄉(xiāng)民族的特色軌儀。
連冕在《弁論》中寫道:展覽以建筑史、藝術史與博物館學的最佳復合為基礎,協(xié)同運用歷史學、人類學、考古學等手段和方法,透過具體形態(tài)的歷史構筑物,考察傳統(tǒng)禮制及其在社會關系中的種種細節(jié)與變異。憑著革新的技術,借助對日用生活、結構匠作與人群影響的精微辨析,以展示過往知識系統(tǒng)內常被忽略的,禮與建設、儀與環(huán)境等極具代表的真實個案。直面并回答,廟堂官府與民間宗族的重要紐帶——制作者的成器行為和擘畫者的精神旨趣之間的碰撞與共榮,并非生硬而矛盾的對立存在,即地域乃國家、個人乃整體,此一組關鍵命題。
依據敘述邏輯,展覽分出6組版塊、12個段落,包括:“信仰體系”版塊的周原之境、圣域千尋、威儀遙望、星河唯中、仿木制度,“激蕩風土”版塊的芥子須彌、五材妙相,“擘畫組織”版塊的營造主業(yè)、熱河廟群,“山水勞作”版塊的眾神歸位,以及“理世稟賦”版塊的合境平安、邊地架虹,并輔以“崇奉所在”版塊的綜合器物鋪陳。連冕表示此目的乃在學理化、視覺化地疏通,上古以來中國建筑是怎樣于不同人群的思維中塑形。進一步探索,在其等所接納的社會規(guī)范之內,又是怎樣因地制宜、因時相異地發(fā)生系統(tǒng)性、制度性的造物承續(xù)、轉化與播遷。此即所謂禮與物的,具象且真實的權衡之術。展覽還著意彰顯民間創(chuàng)例對于官式營造的實質影響,強調日常操持對于禮制搬演,特別是在建筑這類大體量物化行為中的清晰作用。
展示“權衡”,便是要玩味“野”與“禮”的立體交織。而透過揀擇名品,既突破草率的“自然法”,又觀照磅礴的“體系化”,配合展場特點,令古典重器與現代模型同輝,讓歷史文獻及實物資料互見,將人手試制與數字媒介共映,最終實錄那類平面深描與多維搭建同在的全息共感暨物我啟迪。據悉,展覽將持續(xù)至5月20日。(本報綜合整理,圖文來源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