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19 22:12:26 來源:中國文化報
“我是小小傳承人”銀川市非遺主題研學活動編結體驗公益課程
銀川市文化藝術館供圖
寒假來臨,為滿足廣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寧夏各級公共文化服務陣地相繼策劃開展創(chuàng)意新穎、寓教于樂的青少年美育教育活動。公共文化服務陣地成為眾多青少年及家長朋友們的首選目的地。
1月16日,寧夏博物館開展2024年“少年說”寒假實踐營開營,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前來面試的200余名中小學生提前守候在寧夏博物館報告廳門口,激動、熱切、渴望的心情溢于言表。來自寧夏銀川市第二十一小學湖畔分校的學生張珈碩激動地說:“這個活動不僅可以讓我們近距離欣賞珍貴的歷史文物,還能讓我深度了解寧夏濃厚的歷史文化,我很珍惜這次報名機會,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晉級?!?/p>
本次活動通過報名、面試、海選、培訓、考核等選拔環(huán)節(jié),最終將從200余位報名者中選出25名小小講解員。培訓內容豐富,除歷史文物知識外,還涉及展廳培訓、講解技巧、講解禮儀等內容。經過培訓,最終通過考核的小小講解員們將穿梭在展廳中了解館藏精品文物,探尋寧夏歷史文化脈絡,為全國各地游客講述寧夏故事。
近日,寧夏銀川市文化藝術館、銀川市非遺保護中心在閩寧鎮(zhèn)原隆村非遺保護傳承基地(閩寧鎮(zhèn)原隆村非遺就業(yè)工坊)舉辦了“扣好人生第一??圩印敝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活動及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我是小小傳承人”銀川市非遺主題研學活動——編結體驗公益課程。
編結是傳統(tǒng)技藝類代表性項目,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織技藝。追溯編結的淵源要從遠古年代的結繩記事開始,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始于唐宋,到了明清時期,人們開始給結命名,為它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編結于2019年列入寧夏第五批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在閩寧鎮(zhèn)原隆村非遺保護傳承基地,自治區(qū)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亞明引導小學員們參觀了非遺保護基地的展廳,介紹了編結的歷史、欣賞了編結作品,并詳細講解了編結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應用。小學員們看著一件件作品愛不釋手,和傳承人積極互動。在非遺保護基地的體驗室,小學員們開啟他們的“非遺之旅”——編手鏈。體驗過程中,老師們耐心地為小學員們講解、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完成一條更好看的手鏈;小學員們學習勁頭很大,在學會了基礎手鏈編法的基礎上,紛紛要求再多學幾種編結方法。
此外,每逢寒假,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圖書館就一座難求。放假的青少年前來自習、閱讀,開啟寒假模式。特別在少兒借閱區(qū),孩子們或坐或站,專心致志地享受閱讀的樂趣。
據(jù)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館為豐富廣大青少年的假期課余生活,面向小讀者發(fā)出“我是愛書小能手——小圖書管理員”的招募活動。計劃面向10歲至15歲少年兒童招募20位小圖書管理員。凡是喜愛讀書、熱愛勞動、遵守紀律、有耐心、有毅力、有禮貌的小學三年級以上中小學生均可報名參加。寧夏圖書館將通過集中培訓、志愿服務等環(huán)節(jié),為參加活動的少年兒童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并提供實踐證明,鼓勵更多少年兒童走進圖書館,在職業(yè)體驗中了解圖書館、利用圖書館。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圖書館“愛書小能手——小圖書管理員”活動自2018年開展以來,已經招募300余位小志愿者,累計服務時長2000余小時。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