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8 20:31:01 來源:深圳商報
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
【深圳商報訊】(記者 梁瑛)如何定義智能?誰擁有智能?植物是否具有智能?以這一系列問題作為切入點,作為關山月美術館藝術與科技系列展之一,“植物智能——物種新論”展近日在關山月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以邀請單元和館藏單元兩部分“藝術+科技”作品,試圖探究“智能”這樣一個概念。
在對人工智能的關注如火如荼之時,本次展覽以藝術的方式帶領觀眾重新思考“智能”更為廣泛的來源。策展人引用植物學家斯特凡諾·曼庫索從2005年起一直提倡的“植物智能”這個概念,曼庫索認為,如果將智能定義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產生更多的可能性。智能不僅僅來源于人類,更來自于自然本身,也可以是微生物、礦物、日月、水體等更為抽象的“物”。與物平等,是一種心態(tài);通過回溯“齊物”等古老智慧,或者借助現代技術,都能幫助我們增加更為多元的視角,展覽所邀請的藝術家們正是反映了這種“非人類中心主義”思潮所帶來的、在科學技術和藝術共同加成下所激發(fā)的創(chuàng)作靈感。
藝術家張?zhí)焘吨参镏悄苡媱潯反蜷_了自然之印,提醒我們用超越人類本身局限的視角來思考物種關系;靳立鵬的《種子計劃》則追溯了全球瀕危種子的收集與活化這一網絡,拜訪種子科學家和育種者們,并由此重思“生態(tài)種植”這一概念;龍盼通過植物采礦,從電子垃圾污染地區(qū)的植物中提取銅,并將其制作成一顆小風鈴,提示人類在土地所留下的痕跡將遠遠長于人類本身。藝術家周知遠介入了微生物的生活。在作品《孢子》和《子孢》中,他將與人類醫(yī)學史息息相關的青霉菌群落封印,使菌群處于休眠狀態(tài),氣泡正是休眠前的生命體呼出的最后一絲空氣;藝術家郝經芳和王令杰的《太陽畫》則將太陽視為藝術家,通過自制的裝置,在一周之中記錄下其畫作痕跡。
“智能”所具有的多重解讀方式,又體現在關山月美術館對于經典藏品進行數字活化的宏大計劃。展覽的館藏單元所展示的3件作品所涉及的主題——梅、荷與夏蟲,均與“植物”有關,作品呈現的形式卻使用了噪音算法、聲音藝術、水墨動畫等與“智能”技術相關的手法。開幕當天,現場還舉辦了藝術與科技工作坊第一期活動,以“植物、智能與生態(tài)藝術”為題,舉辦藝術家座談會。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