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0 22:00:52 來源:文旅中國
開幕式現場 山東美術館供圖
11月18日,“跡 | 境——桑火堯作品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以藝術家?;饒蝻L格初成的1998年為基點,系統(tǒng)性地展示其近四年最新創(chuàng)作70余件,標志性的“桑式方塊”、堆疊暈染的色彩符號,盡顯抽象藝術之美。
開幕式上,山東美術館館長、山東省美協副主席楊曉剛,本次展覽學術主持、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本次展覽策展人、藝術批評家姜俊,云門酒業(yè)集團董事長汲英民,藝術家?;饒蚍謩e致辭,當代藝術家方力鈞、包一峰、?;饒蚬餐夷?。開幕式由弘川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李紫綺主持。
楊曉剛館長表示,山東是歷史底蘊深厚的文化大省,近十年來,美術界緊密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山東美術館新館運營為重要契機,一方面立足傳統(tǒng)文化,一方面開拓當代視野。桑火堯多年來一直不斷探索中國藝術當代發(fā)展路徑,其作品具備很強的學術研究意義與視覺沖擊力。因此,本次展覽的展出是山東美術館推動山東美術生態(tài)多樣化、滿足觀眾審美需求多元化的又一次極具意義的實踐。
吳洪亮院長從學術的視角對展覽進行了評價,“通過本次展覽,一方面,我們能看到古今東西的藝術精髓在?;饒虻墓P下進行了融匯,在山東美術館開闊的A1展廳中陳列,與空間相和諧,引發(fā)觀者的深度聯想;另一方面,在具有時間跨度的作品中,呈現出藝術家本人漸進式的成長與思想發(fā)展,他在對古人、對前人、對人類藝術的很多重要資源進行致敬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語言。”
姜俊博士從策展角度對展覽主題進行了闡釋:“首先是排在第一位的‘跡’,這個點可以追溯到桑火堯在1998年進行的藝術上的變法,把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當中的筆觸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元素來引用,在中國筆墨和西方筆觸間建立溝通從而形成塊面的形式語言;而“境”則是對?;饒?019年龍美術館展覽的一種繼承,對應著他的境象主義?!?
汲英民先生表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而藝術是哲思與文化結合的產物。本次展覽不僅是對藝術的欣賞,更是與文化的對話。以墨為跡,以韻為境,在20余年的時間里,?;饒虿粩鄤?chuàng)新實踐,其藝術表達風格不拘泥于傳統(tǒng)、不拘泥于常規(guī),在其折疊的色彩背后,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磅礴的生命和力量。
藝術家?;饒蛟诖鹬x詞中說道:“感謝展覽在山東美術館的呈現。本次展覽是我近四年來非常重要的一次作品展示,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展覽既展示了這四五年來我沿著方塊和境象這個思路所做的一些探索,同時也是對我1998年以來一些作品的梳理。關于作品內容不再贅述,都在展廳中,期待大家前來參觀。”
展覽學術研討會于開幕當天在山東美術館同步舉辦。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副主任皮道堅,中國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張望,山東美術館學術研究部主任郭振宇、策展部主任崔文濤,以及孫冬冬、杜曦云、尤洋、張鐘萄等著名藝術家、理論家,弘川現代藝術博物館李國紅女士齊聚現場,進一步闡釋展覽,解讀?;饒騽?chuàng)作,共話當代藝術。
有著傳統(tǒng)水墨繪畫教育背景的藝術家?;饒蜃?998年開始逐漸探索出了一條結合中西兩種抽象傳統(tǒng)的藝術道路。一方面他繼承了傳統(tǒng)筆墨,將其抽象化、文本化和典故化;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抽象繪畫的祭壇畫傳統(tǒng),試圖用水墨來轉譯西方抽象藝術中的“崇高”“超越性”和“精神性”,并巧妙地融合了中國山水和書法中對“意境”的塑造。本次展覽主題的“跡”“境”二字,分別呼應其對“筆墨”(繪畫痕跡和筆觸)抽象性的當代轉化,以及用水墨中的意境來表現西方現代抽象繪畫中的“崇高”美。無論是理性的幾何塊面,還是情感表現的不規(guī)則墨跡,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迥異的風格在他的繪畫中相聚,在抽象的層面上形成了有趣的沖突,給觀者以豐富的視覺體驗。
策展人姜俊在前言中對本次展覽主題及?;饒騽?chuàng)作特點進行了解讀:?;饒虻淖髌冯m然看上去是現代主義式的,呈現為充滿精神性的“境”,卻在創(chuàng)作邏輯上運用了后現代的挪用和解構;雖然看上去是西方的,卻重新激活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對于筆墨的典故游戲,使其當代化。他在“跡”中隱藏著大千世界、萬般景致。
展覽將持續(xù)至12月16日。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