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6 20:54:07 來源:美術報
吳永良是“浙派人物畫”第二代領軍者之一、美術教育家、意筆人物畫大家。中國畫的核心語言能否表達新時期工農兵的面貌和精神狀態(tài),是新中國成立后擺在藝術家面前的重要問題。吳永良1957年至1962年在浙江美術學院就讀,正好跟隨浙派人物畫的第一代老師們進行中國人物畫創(chuàng)新的研究與實踐,因此,他的藝術道路與浙派人物畫的發(fā)展密切相關。
在我看來,吳永良有兩大優(yōu)點:首先在浙派人物畫的系統(tǒng)中,他的技法是最全面的;第二,他的筆頭富有靈氣,或許是繼承了周昌谷先生的優(yōu)勢,一筆下去韻味十足。
吳永良率先開設了意筆線描課程,是中國人物畫專業(yè)基礎訓練的一個轉折,推進了中國人物畫的教學和創(chuàng)作。他的意筆線描寫生,在對形體的把握以及線的靈動性和流暢性上,跟西方畫家的速寫有相通性。但區(qū)別在于他用的是毛筆,有書寫性。他的線條還可以根據(jù)形體、對象的不同而改變,把毛筆的表現(xiàn)性發(fā)揮到極致。吳永良自己的創(chuàng)作就是以意筆線描為骨架的,他畫的文化名人,在語言的表達以及對人物精神的塑造等方面,都很考究,有文人氣。其指墨畫成就也很高。受潘老先生影響,吳永良的指墨畫更多關注于畫面氛圍而非炫技。他的指墨作品描繪對象的情緒之所以如此精彩,其實都建立在他的筆墨功力之上。
筆墨一直是中國書畫的核心,是文化結構中的樞紐。像吳永良這樣的學生,他們覺得自己有義務、有責任來傳承傳統(tǒng),老先生沒有完成的事業(yè)他們要接著去完成。這個展覽以筆墨切入,展示了吳永良在中國畫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的探索,體現(xiàn)了中國畫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的動力,很有意義。
吳永良在性格上跟潘老先生很像,很耿直、真誠,這是那個年代典型的師生情誼,也是吳永良一直在畫那些有骨氣的文人之原因,他們都是吳永良真正佩服的人。所以吳永良的筆墨總顯示出鮮明的骨氣,如刻印般堅定有力,而這又體現(xiàn)了他本人的性格、品質和道德觀。
新聞鏈接
10月12日,“風清骨峻——吳永良中國畫筆墨傳習展”在中國美術學院潘天壽紀念館開幕。此展是潘天壽紀念館“記得先生”筆墨研究系列的第五回展覽。
本次展覽通過浙派人物畫第二代領軍畫家之一吳永良先生的視角,回溯“浙派人物畫”的筆墨拓展及其對20世紀人物畫轉型的貢獻,展現(xiàn)吳永良對中國人物畫筆墨特質的思考以及傳統(tǒng)人物畫如何在當代傳承創(chuàng)新的探索,體現(xiàn)中國畫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的動力。展覽共分求學點滴、筆墨道境、以線立骨、筆墨拓展四個部分??袋c有二:
筆墨變革,呈現(xiàn)轉型背后的心路。吳永良先生勤奮刻苦,留下了大批精彩的速寫以及尚未公開的手稿,這些材料部分在展覽中首次面世,加上他歷年的精品力作,力圖全方面展現(xiàn)其在現(xiàn)代中國人物畫轉型背景下的筆墨探索和筆墨精神。
筆墨啟示,追尋先生們的畫影。吳永良先生自始至終都牢記著美院的老先生們,對老先生們的感激之情、崇敬之心最終也融入筆墨之中,一幅幅老先生們的畫像,是吳永良先生的紀念方式,更是其道境的追尋方向。
展覽持續(xù)至11月12日,同步發(fā)行《風清骨峻——中國畫筆墨的承繼與拓展》一書。 (施涵予)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