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8/18 21:20:03 來源:深圳特區(qū)報
李彬茜在其個人藝術作品展上。
深圳特區(qū)報訊(記者 王志明)充滿當代藝術感的家庭故事、對國際事件的人道主義思考、對地球生態(tài)的社會學觀察、從敦煌文化中尋找科技活化的可能性……《我們——李彬茜個人藝術作品展》近日在深圳巢美術館開幕,17歲新銳藝術家李彬茜以雕塑、數字板繪、油畫等不同藝術形式,對親情友情、社會話題、文明傳承進行了深度思考,給現場觀展者帶來震撼。
2006年出生于深圳的李彬茜,從小受到父親和母親的藝術熏陶,自幼學習美術繪畫,現就讀于深圳外國語學校國際部。此次展覽是李彬茜學生生涯四年的從藝記錄,展出的20余件藝術作品分為三個板塊:對親情和友情的記錄,對社會話題的思考,對文明傳承的叩問。
“我非常幸運,能夠在一個充滿愛和包容的家庭中成長。我還很幸運地結交了一群陪伴我很久的好朋友,他們出現在我童年和青春的每個角落,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我想通過這個展覽記錄下我們曾經共同經歷的點點滴滴?!痹趧?chuàng)作過程中,李彬茜深刻體會到情感關系的重要性,這讓她的畫作充滿愛意,為此,她給本次畫展主題定為“我們”。
展覽中,《一家人》《我和我的八個好朋友》《彩虹的顏色》《三個朋友》等作品,用充滿寓意的當代主義風格,再現了李彬茜的家庭故事,以及賦予她豐沛情感支持的朋友圈。
炭筆畫《排隊的人》、廢紙拼貼《牛和鯨》,則展現了李彬茜對社會話題的思考。其中,《排隊的人》由兩件大型炭筆畫拼接而成,全長10米。李彬茜從生活中最常見的排隊現象出發(fā),試圖思考“排隊”這一心理隱喻背后的諸多社會問題。而《牛和鯨》則探討生態(tài)危機,“小時候跟家人到處旅行,并沒有意識到這些經歷的特殊性,直到我接觸了環(huán)境社會學,了解了人類對大自然造成的危害。如果人類一直這樣持續(xù)下去,那么我對大自然的美好記憶是否再也無法出現在未來呢?”李彬茜談起創(chuàng)作這兩幅作品的初衷,她在敦煌游歷時拍下了荒原上的牛,又對照著捕鯨的新聞圖片,用廢紙拼貼的形式創(chuàng)作了《牛和鯨》,所選用的材料本身也是對環(huán)保的一種呼喚。
《九色鹿》《五百強盜》《未來·敦煌》等作品,傳達了李彬茜對文明傳承的叩問。李彬茜重新解構這些中國神話故事,將科技元素與敦煌文化相結合,試圖用畫作來思考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人類文明的終極叩問。
該展覽由小燕畫院、國際小燕、巢美術館主辦,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協(xié)辦,李彬茜、張晉君聯(lián)合策展。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