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8/11 20:09:56 來源:中國文化報 駐四川記者 付遠書
▲航拍三星堆博物館新館 余 嘉 攝
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始試運行,備受關注的新館熱情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據悉,歷經16個月建設的新館占地面積91畝,是目前我國西南地區(qū)建成的最大的遺址類博物館單體建筑。攜1500多件精美文物震撼揭幕的新館,設計上有哪些巧思?配套體驗有哪些創(chuàng)新?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
三大展區(qū)揭示古蜀文明密碼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選址于原館北側中門區(qū)域。俯瞰下,3個起伏相連的堆體將游客服務、陳列展示、藏品管理功能融合于一體。整個新館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墻和青銅遮陽板,堆體部分采用天然花崗石,兩者虛實對比,形成了三星堆標志性的“古蜀之眼”。新館中庭的巨型螺旋坡道則連接各層建筑,寓意對歷史的探索和對未來的探知。
作為解密古蜀文明的重要載體,新館展陳依托三星堆研究最新成果,對展覽內容進行重構。據三星堆博物館景區(qū)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新館展陳既回顧三星堆百年考古發(fā)展歷程及發(fā)掘成果,又深度闡釋三星堆文化兼容并蓄、融合創(chuàng)新的特征,生動呈現中華文明的多元共生和包容創(chuàng)新。
其中,第一部分“世紀逐夢”以三星堆遺址近一個世紀的重大考古發(fā)現和研究成果為主線,彰顯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的時代主題;第二部分“巍然王都”從“都城營建”“青銅冶鑄”“王者至尊”等7個視角,對三星堆古國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面貌、都城布局、手工業(yè)技術、權力結構等進行全方位展示和解讀;第三部分“天地人神”則以“神圣祭壇”“青銅面具”“通天神樹”等7個單元集中呈現古蜀人的信仰體系和宇宙觀念,表現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
展覽形式設計也新穎獨到。巨幅展示月亮灣城墻剖面揭層,彰顯三星堆王都氣象。重組大型陶器、青銅人頭像陣列、青銅神樹等大型場景,講述三星堆歷史脈絡。有專家表示,從立意和設計來看,新館的展陳顯然比以前站位更高。
多件文物重器驚艷首秀
自2021年起,三星堆新發(fā)現的6座祭祀坑不斷發(fā)現重磅文物,頻上熱搜。這些“網紅”都會在新館出現嗎?答案是肯定的。據悉,新館展出了陶器、青銅器、玉石器、金器、象牙(含象牙雕刻)等各類文物共1500余件(套),數量為原展出文物的3倍有余。其中有600余件文物為初次展出,包括青銅神壇、鳥足神像、騎獸頂尊人像、龜背形網格狀器、著裙立人像、虎頭龍身像等重器悉數亮相。
在展出文物中,有多組文物實現了“歷時三千年 跨坑重聚首”。其中首次對外披露的青銅神壇組合,由八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神獸、上有13個小型青銅人像的鏤空基臺,三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頂壇人像、青銅持鳥立人像,七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頂尊跪坐人像,以及二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喇叭座頂尊跪坐人像等部分拼合而成,造型繁復,內涵豐富,反映了古蜀祭祀活動場景。
值得關注的是,為了讓觀眾第一時間欣賞到文物風采,同時又能保證下一步文物保護和研究工作順利開展,青銅神壇、青銅騎獸頂尊跪坐人像、青銅鳥足神像等3組器物均采用“數字化修復演示”的展陳方式,借助修復師的手工拼對結合AI算法,通過數字化虛擬修復技術實現跨坑拼接及修補復原,并通過3D打印技術制作出原比例研究性復原的仿制品。
沉浸展示彰顯古蜀神韻
來自陜西西安的游客李思彤是新館的第一批觀眾中的一員。她表示,新館在創(chuàng)新體驗方面下足了功夫,沉浸式考古方艙、多媒體沙盤折幕等都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新館展陳一期開放面積1.2萬平方米,展廳內頻頻可見大場景的構建,強化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在“世紀逐夢”展區(qū)的“方艙考古”內,借助最新的裸眼立體新媒體技術,2020年起三星堆新發(fā)現的6座祭祀坑的發(fā)掘工作便搬到了展廳,實現了“昨日重現”。觀眾一邊欣賞文物,還能一邊“穿越”發(fā)掘現場,沉浸式體驗三星堆祭祀坑考古發(fā)掘場景。
“巍然王都”展區(qū)的“三星堆遺址沙盤折幕”采用當下最復雜的投影機矩陣無縫融合技術,配合目前最先進的同步播放系統(tǒng),實現了近20個超高清畫面同時播放,而延時不超過3毫秒的誤差,實時將數十臺投影矩陣的畫面相融合,向游客流暢演繹三星堆古城的恢宏景象。
在文創(chuàng)服務區(qū),一大批上新的三星堆文創(chuàng)也凸顯神秘質感和設計調性,囊括科普、涂鴉、集章、卡牌等多種潮玩元素的系列產品與研學類產品都頗讓人感到驚喜。而“三星堆郵局”則擁有全球唯一專用郵政編碼和郵政日戳,通過實體店、線上郵局等多種形式可以提供“三星堆+郵政”的交互式體驗產品。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