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8/1 21:21:0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 竇瀚洋
唐三彩胡人牽駝俑,甘肅省博物館藏。
中國絲綢博物館供圖
懸泉置遺址示意模型。
文博圈供圖
宋代景教十字紋銅牌,敦煌研究院藏。
文博圈供圖
13世紀回鶻文木活字,敦煌研究院藏。
文博圈供圖
17世紀土耳其式長袍,匈牙利布達佩斯應用藝術博物館藏。
中國絲綢博物館供圖
16世紀薩非王朝絲綢貼繡壁掛,匈牙利布達佩斯應用藝術博物館藏。
中國絲綢博物館供圖
古代敦煌留下了哪些域外來客的足跡?17世紀的匈牙利貴族穿著什么樣的絲綢服飾?穿越千百年時光,古絲綢之路上的兩個重要節(jié)點,如今又在西子湖畔“鏈接”。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日前,以“絲路同行互鑒共贏”為主題的“2023絲綢之路周”在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幕。一系列特色展覽和活動在海內(nèi)外反響熱烈,再度驗證了絲路文化千年不衰的魅力,續(xù)寫了絲路故事的時代新篇。
敦煌珍寶再現(xiàn)絲路輝煌
絲綢是古代中國的偉大發(fā)明。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絲綢就沿著絲綢之路傳播到西方。從漢武帝“列四郡,據(jù)兩關”起,敦煌便是絲綢之路交通樞紐和西域門戶,“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形成了各民族和諧共處、多元文化交融的盛況。
“2023絲綢之路周”主展覽“文明大觀:絲綢之路上的敦煌”設置了古代敦煌的政治與經(jīng)貿(mào)、古代敦煌的社會與生活、敦煌與浙江的千年之緣、敦煌洞窟與壁畫藝術4個單元,展出文物170余件(套),包括甘肅敦煌出土的絲綢、簡牘、畫像磚、經(jīng)卷等,其中一級文物達30多件(套),多數(shù)文物為首次來浙江展出。
展廳“C位”是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駝俑,生動再現(xiàn)了古代絲綢之路上的胡商形象。胡人俑身穿翻領大衣,仰頭挺胸,右手握于胸前,左手握于腰間,呈牽駝狀。身后的駱駝俑昂首向上,張口露齒,似在朝天嘶鳴。
東漢銅牛車、晉代“敦煌庫”銅弩機、北朝陶井、唐代石棋子……一件件文物勾勒出絲路重鎮(zhèn)敦煌的歷史風貌。
一枚敦煌太守簡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敦煌郡是漢代河西四郡之一,郡的主要官員是太守、丞和長史。敦煌太守不僅要管理敦煌六縣的日常行政事務,領導玉門等4個都尉駐防邊界,把守陽關、玉門關,還在一段時期里直接管理西域的駐軍和屯田,在維護國家統(tǒng)一、保障絲綢之路暢通、促進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抵御外來入侵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懸泉置是敦煌郡內(nèi)一座官方郵驛機構,承擔了迎送官員使者、傳送信件物品的職責。20世紀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敦煌懸泉置遺址發(fā)掘木簡3.5萬多枚,其中有字簡2.3萬多枚,內(nèi)容多為郵驛資料和中外交往方面的記載。展廳里可以看到懸泉置遺址模型和懸泉置出土的傳車簡、運茭簡、封檢簡等,反映了敦煌是中原與西域交流的重要窗口。
絲綢之路不僅是商貿(mào)往來之路,也是各種思想、文化、宗教交融匯聚之地。北涼高善穆石造像塔體現(xiàn)了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這座石塔出土于甘肅酒泉石佛灣子,是中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一批石造像塔中最為精美的一件,保留了印度、犍陀羅佛塔的造型特征,又融入易經(jīng)八卦和北斗七星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塔整體為黑色砂頁巖質,塔基已佚。塔基上為圓柱覆缽形塔身,上刻隸書發(fā)愿文與經(jīng)文36行,紀年為十六國時期北涼承玄元年(428年)。上頂是瓶形覆缽,開8個圓拱龕,7個龕內(nèi)刻禪定坐佛,一龕內(nèi)雕交腳彌勒。覆缽之上有七重相輪,頂端寶蓋象征天穹,陰刻北斗七星。此石塔是最早出現(xiàn)八卦的實物資料之一,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有的八面佛塔的先河。
景教十字紋銅牌也是絲綢之路文化交融的證物。銅牌出土于敦煌莫高窟北區(qū)石窟,年代為11世紀,是一枚可佩戴的徽章。牌飾以十字架為骨干,各端均伸出圓環(huán),環(huán)外緣有鳥喙朝逆時針方向的鳥頭,共4只,其中1只略殘。圓環(huán)和十字架以及鳥頭部分均有凹槽,原鑲嵌物已無存。
中國絲綢博物館陳列保管部主任王淑娟介紹,景教是唐代傳入中國的基督教聶斯托里派,十字架牌飾是入教者信仰的標志。牌飾以十字為骨干,變化出多種樣式,外緣多呈六角形或八角形,常作展翅鷹形,還有單身雙頭鷹或兩首相對鷹形(對鳥形)。這種鳥形紋樣源于古希臘和西亞紋樣系統(tǒng)。牌飾背后往往有鈕可佩戴,也作為押印使用。
敦煌研究院收藏的回鶻文木活字是世界上迄今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的木活字。在莫高窟的6個洞窟里共發(fā)現(xiàn)回鶻文木活字48枚,每枚木活字表面均有墨跡,說明曾被使用過。這些木活字中有名詞、動詞詞干、詞綴、字母、標點符號等。根據(jù)敦煌地區(qū)回鶻人活動的史料以及莫高窟興衰的歷史信息推測,回鶻文木活字的使用時間應在12世紀到13世紀上半葉之間,比德國谷登堡使用金屬活字早200多年,開創(chuàng)了拼音活字印刷的先河。
展覽第四單元展示了1∶1復原的莫高窟285窟,并將217窟壁畫中的青綠山水畫進行藝術化分屏展現(xiàn)。285窟是敦煌石窟中有確切開鑿年代的最早的洞窟??邇?nèi)北壁有西魏大統(tǒng)四年(538年)、大統(tǒng)五年(539年)發(fā)愿文題記,說明此窟建于此時。這座有著“中國萬神殿”之稱的石窟不僅展現(xiàn)了佛教內(nèi)容,還融合了道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古希臘神話等元素。觀眾可以走進復制洞窟內(nèi)近距離欣賞精美的造像和壁畫,感受東西方多元藝術交匯融合的魅力。
花開異域見證文明交流
絲綢之路上流通的不只是絲綢等物資,還有絲綢生產(chǎn)制作的工藝技術。至7世紀,東起日本、南至印度、西至歐洲,多個國家都有了絲綢生產(chǎn)。世界各地的人們利用絲綢制作服裝,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本屆“絲綢之路周”的主賓國匈牙利是古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國家,也是第一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歐洲國家。一件件充滿匈牙利特色的絲綢文化展品飛越萬里來到中國絲綢博物館,在“絲路綺粲:16—17世紀匈牙利艾斯特哈茲家族絲綢服飾展”上亮相。該展分為“男士服裝”“馬匹服裝、馬具、武器和武器箱”“家居用品”3個單元,呈現(xiàn)了匈牙利艾斯特哈茲家族的絲綢服飾、床罩、波斯掛毯、奧斯曼土耳其馬飾和鑲嵌寶石儀杖、儀式用馬刀等展品共計34件(套),展品均為首次來中國展出。
步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色彩絢麗的方形壁掛。
“這是16世紀薩非王朝的皇家掛毯。”中國絲綢博物館國際交流部副主任周婭鵑介紹,掛毯四邊有環(huán)繞飛翔的104個天使,還有東方文化中的龍與鳳?!斑@幅絲綢貼繡壁掛是艾斯特哈茲系列藏品中唯一的波斯作品,被稱為‘布達佩斯貼繡’,同時還融入了東方文化元素,獨具特色?!?/p>
掛毯中央?yún)^(qū)域有一個拱形門洞,下方是一個人物繁多的場景:一位年輕的君主(可能是薩非王朝的沙阿·塔赫馬斯普一世)坐在華麗的寶座上,與宮廷賓客一起宴飲狂歡。
“這次展覽的展品都來自匈牙利布達佩斯應用藝術博物館。從展品的選擇到報批、運輸、布展,雙方工作人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光是溝通郵件就多達200封?!敝軏I鵑說,以薩非王朝壁掛為例,因為尺寸較大,展陳條件要求嚴苛。為了讓這件重磅展品和大家見面,中國絲綢博物館專門定制了一個與之尺寸匹配的玻璃展柜。此次展覽是這幅壁掛2003年修復后首次在匈牙利以外的地方展出。
16—17世紀,匈牙利首屈一指的顯赫家族艾斯特哈茲家族從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購買最昂貴的絲綢,量身定制服裝,飾以黃金珠寶。展覽中有13件艾斯特哈茲家族男性成員的禮儀服裝,備顯精致奢華。
一件紅色絲綢面料的土耳其式長袍,表面滿飾花紋繁復的編織物,這些編織物由銀鍍金線和銀線、鍍銀絲和銀絲以及閃亮的金屬薄片制成。長袍的正面飾有8組設計精巧的琺瑯扣,由心形、半心形、手形、郁金香、白鴿等圖案組合而成。當長袍被系緊時,前襟兩邊的半顆心合成一顆完整的心,鴿子相對而視。據(jù)介紹,這件禮服很可能是帕爾·艾斯特哈茲王子1682年與伊娃·托科利結婚時所穿。
“中國絲綢技藝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歐洲,在匈牙利開出綺粲之花?!敝軏I鵑說,此展覽呈現(xiàn)了16—17世紀匈牙利貴族的華美服飾、禮儀風尚,彰顯絲綢之路對于絲綢文化傳播的貢獻。
同期在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辦的還有“璀璨明珠:匈牙利人文攝影展”,以攝影作品展示匈牙利人文風情。
多彩活動弘揚絲路精神
除了精彩展覽,本屆“絲綢之路周”活動期間還發(fā)布了《2022年度絲綢之路文化遺產(chǎn)年報》。該年報由6個國家的21位文化遺產(chǎn)領域專家共同整理編撰,包括2022絲綢之路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十大展覽、十大學術專著、十大文化事件榜單。
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榜單中有4處中國的考古遺址,兩處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分別是奇臺縣唐朝墩古城遺址和尼勒克縣吉仁臺溝口遺址,其他兩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縣的望牛嶺漢墓和浙江省溫州市的朔門古港遺址。
朔門古港遺址規(guī)模龐大、體系完整、內(nèi)涵豐富,集城市、港口、航道航標于一體,再現(xiàn)了宋元時期溫州港的繁榮景象,堪稱海上絲綢之路的絕佳闡釋地,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此外,土耳其烏魯布倫沉船、沙特阿拉伯法拉桑群島古羅馬遺址、以色列納哈勒奧梅爾遺址、俄羅斯古梁贊城窖藏、巴基斯坦比爾丘陵佛教遺址和越南胡志明市GiongCaVo港口遺址也榜上有名。
據(jù)悉,“2023絲綢之路周”期間,線上線下陸續(xù)開展了絲路文物海報接力、“遺產(chǎn)點亮絲路”直播、“百館百物”視頻接力、“經(jīng)綸講堂”、絲路主題工坊等系列活動。在主場活動開幕當天,舉行了“絲路之夜·數(shù)融之夜”暨“SROM海上絲綢之路云上策展大賽”頒獎典禮。該項大賽吸引了國內(nèi)外120余所高校和20余座博物館及廣大設計師的關注和參與,共有200余支隊伍800余人參賽。
“活動開幕以來,博物館人氣火爆,參觀者通常需要提前好幾天預約?!敝袊z綢博物館館長季曉芬說,不少觀眾認為展覽內(nèi)涵深厚,希望能有更多生動易懂的講解。針對觀眾的需求,中國絲綢博物館增加了志愿者講解,同時延長每日展覽開放時間,包括館長在內(nèi)的策展團隊核心人員也將加入導覽和講解隊伍。
今年10月,中國絲綢博物館策劃的“超越歷史和物質——中國絲綢藝術精品展”將亮相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展覽從絲綢傳統(tǒng)技藝、絲綢服飾設計、絲綢纖維藝術等角度,體現(xiàn)當代中國人對美的認識與追求。
“文明的進步來自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奔緯苑冶硎?,希望通過“絲綢之路周”系列展覽和活動,讓海內(nèi)外觀眾感受千百年前祖先們的偉大智慧和多元交融的絲路文化,傳承和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為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和“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
新聞鏈接
“絲綢之路周”是國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lián)合主辦的弘揚絲綢之路精神、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活動。
首屆“絲綢之路周”主場活動于2020年6月在浙江杭州舉行,主題為“互學互鑒促進未來合作”?;顒悠陂g,13個國家合作的“世界絲綢互動地圖”項目啟動,這是文化遺產(chǎn)領域首個由中國學者發(fā)起、主導,多國共同實施的重大學術項目。
“2021絲綢之路周”主題是“多元共存和包容發(fā)展”,在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和福建福州三地設立分會場,在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等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舉辦形式多樣的宣傳推廣活動。開幕式上推出“絲綢之路數(shù)字博物館”(Silk Road Online Museum,簡稱SROM),該平臺由中國絲綢博物館聯(lián)合國內(nèi)外40余家博物館共同建設,致力于促進絲綢之路沿線文博資源互通共享,實現(xiàn)云上策展。
“2022絲綢之路周”主題是“民族融合,共同繁榮”,邀請青海省與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作為主賓省與主賓國,共同舉辦系列活動?!敖z綢與絲路:從杭州到撒馬爾罕”展覽由中國絲綢博物館與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國立博物館合作舉辦,介紹絲綢在中國的起源和生產(chǎn)以及絲綢在絲綢之路上的傳播和應用。該展覽長期落戶撒馬爾罕。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