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7/26 20:25:45 來源:美術報
趙慧君 刺繡《金帶圍圖》 (上海博物館館藏)
人間四月芳菲盡,春末芍藥始盛開。俗話說,“谷雨看牡丹,立夏觀芍藥?!鄙炙幨侵袊膫鹘y(tǒng)名花,有“五月花神”“花仙”等美譽,既能藥用,又極具觀賞價值,是我國栽種歷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除了栽種歷史悠久,芍藥也是“別離”和“多情”的象征,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情花”?!对娊洝む嶏L·溱洧》云:“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芍藥)”。友人、愛人之間離別時互贈芍藥,意為不能相忘。它蘊藏著害羞,寓意著思念,代表著情有所鐘,表達著一往情深的愛意。上海博物館館藏趙慧君傳世刺繡《金帶圍圖》,將芍藥融進刺繡中,堪稱精彩奪目。
趙慧君刺繡《金帶圍圖》,畫心縱70厘米,橫28.8厘米,為清道光年間作品。現藏上海博物館。刺繡者趙慧君,江蘇昆山人,清代蘇州畫家顧春福之妻,善于刺繡。圖中墨色繡題篆書大字“金帶圍圖”為題,后續(xù)墨繡行楷小字長跋,下繡“春?!敝煳姆接?。跋曰:“去夏在白門市中購折枝芍藥供玩審視,一種有黃瓣帀(匝)于花腰,蓋所謂金帶圍也。昔人云此花開當出宰相,即魏公選客宴賞者曾對花傳神,以紀其瑞。茲與寫翠樓內史述及重勾粉本,囑買絲刺繡,內史戲曰:子未讀書,老矣,作山中白衣可耳,若腰金調鼎,或兆諸兒輩歟?言訖相共撫掌。因并志之。癸卯(1843)閏七夕隱梅庵外史。”圖左下角墨繡款“慧君女史繡”,鈐繡“印珠”白文長方印,右下角繡“寫翠樓”朱文方印。所記顧春福集市上買得名曰“金帶圍”的芍藥花,其感于宋代韓琦邀三友共簪“金帶圍”雅會,后來四人先后登相的故事,故而手繪折枝芍藥粉本,由其夫人刺繡成畫的經過。
趙慧君繡成的折枝芍藥花婀娜多姿,花朵呈淡雅的粉白色,飽滿挺立,姿態(tài)柔美中帶著不屈,似御風而枝葉招展,不伏不媚,如若旋舞,自然清新。她結合顧繡與蘇繡技法,以長短不一的摻針繡出花瓣,針跡纖細勻密不失靈氣,繡成后更以淡粉色敷色補筆,色彩層次豐富自然;花莖則以纏針斜向繡,并在一側輔以滾針和接針,表現出莖稈的質感。針法隨筆意順著葉子生長趨勢,分別以墨綠、翠綠、草綠分層摻針繡出葉片向背不同、明暗有別的自然形態(tài)和色澤。此作品曾由吳大澂、吳湖帆祖孫遞藏。歷經題款多達24處,其中名家有清代程庭鷺、楊見山等。除此之外,還有9位名媛才女先后觀摩畫繡并留字,為當時名媛閨閣雅事。
自古以來,芍藥就被拿來和牡丹相提并論,牡丹被冠以“花王”,芍藥則被稱為“花相”,足見芍藥在花中的地位。北宋科學家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補筆談》記載一則“四相簪花”的史實:韓琦于慶歷五年(1054年)上任揚州太守時,其府署后園中芍藥1干分4歧,歧各1花。每朵花瓣上下紅色,中間圍1圈金黃色花蕊,是一種叫“金帶圍”的新品種。韓琦十分奇異,再邀約3人同來觀賞,這3人為大理寺評事通判王璉、大理寺評事僉判王安石、大理寺丞陳升之,酒至中筵,剪4花,4人各簪1朵。后30年間,四人皆成為北宋的宰相。從此,芍藥便成了“花相”。
唐代詩人元稹在《憶楊十二》中寫道:“去時芍藥才堪贈,看卻殘花已度春。只為情深偏愴別,等閑相見莫相親?!迸R別贈芍藥傳情如送別折柳挽留,表達的是深深淺淺的情意、千回百轉的思緒,是依依難舍之情。春末夏初之交品賞刺繡說芍藥,又多了一分惜春戀春之意。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