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6/11 20:40:30 來源:光明日報
【集郵擷趣】
竹筍是竹子的嫩芽,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在我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民間素有“居不可無竹,食不可無筍”之說?!对娊?jīng)》中就有“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詞句,證明中華先人早在2500多年前已經(jīng)開始食用竹筍。每年立春時節(jié),江南各地雨后春筍破土而出,一時間,“嘗鮮無不道春筍”。據(jù)說當年連唐太宗都對春筍朝思暮想,待春筍上市后即召集群臣共赴筍宴,大快朵頤。我國歷年發(fā)行的郵票里當然也留下了竹筍的“倩影”,其中蘊含的不同意趣值得了解。
中國人民郵政1973年1月15日發(fā)行一套6枚《熊貓》郵票,圖案采用著名畫家吳作人的水墨畫作品,其中2枚面值8分郵票的背景圖案均出現(xiàn)竹筍(圖⑥),反映了熊貓喜食鮮嫩竹葉與竹筍的生活習性及其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這是新中國首套繪有竹筍圖案的郵票,也是名家作品中的竹筍首次登上我國郵票。
中國郵政1992年12月15日發(fā)行一套4枚《青田石雕》郵票,其中一枚圖案為周百琦作品“春”(圖④),可見3株大小不同、高低錯落的春筍,在老竹樁旁破土而出、拔地而起,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機。這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以玉石雕刻竹筍為主圖的郵票。從采用同一作品實景照片為圖案的明信片可見,其左下角有篆刻“春”字,點明題意。2014年5月28日發(fā)行一枚《竹》個性化服務專用郵票(圖③),郵票及連印副票圖案中可見以中國畫工筆技法描繪生長于竹林間的竹筍,相當寫實與逼真。
我國澳門特區(qū)郵政2002年10月9日發(fā)行一套4枚《孝》郵票,選取在民間流傳甚廣的“二十四孝”故事中的4則作為郵票主題,其中一枚為“哭竹生筍”(圖⑤),票圖可見多株竹筍。其故事梗概為:三國時期的孟宗,因母親年老病重,醫(yī)生囑用新鮮竹筍做湯可醫(yī)病。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shù)株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
我國臺灣地區(qū)郵政機構1971年9月22日發(fā)行一套8枚《中國民間故事》郵票,來源也是“二十四孝”故事,其中一枚為“冒寒尋筍”,與上述澳門郵票有異曲同工之妙。2020年10月14日發(fā)行一套4枚《古典詩詞》郵票,以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素有“四君子”之稱的梅、蘭、竹、菊為主題,其中一枚選取鄭板橋的七言絕句詩《新竹》,詩文為:“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票圖以中國水墨畫描繪了這首詩的意境:鄭板橋立于一叢竹子前,竹叢里有3株竹筍破土而出。
此外,為數(shù)不多的外國竹筍郵票也值得一賞。越南1961年3月22日發(fā)行的一套4枚《保護兒童》郵票,采用相同的圖案,描繪3株竹筍及一名女童側面頭像(圖①),寓意兒童恰似初生之嫩筍,需要悉心關愛與呵護,確保他們茁壯成長。這是世界第一套以竹筍為主圖的郵票。
加納1998年7月14日發(fā)行一套4枚《梅蘭竹菊》郵票,其中一枚是表現(xiàn)竹筍的“勁節(jié)凌霄”(圖②),構圖相當傳神。日本2020年5月20日發(fā)行一套20枚《哆啦A夢》郵票,其中一枚的圖案描繪哆啦A夢(機器貓)在竹林里驚訝地看到一株破土而出的竹筍,場面詼諧有趣,令人忍俊不禁,也引發(fā)許多人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