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6/6 22:52:20 來源:文旅中國
6月3日,知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辛的《中國書法之道器及其流變》新書發(fā)布會在北京崇賢館舉行。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連輯,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原總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林陽,中國建設報社總編輯、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原副部長王浩雷等文化藝術界人士出席了發(fā)布會。大家對中國書法、文人書法和國學經典的概念與融合等主題,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中國書法之道器及其流變》是張辛教授40多年來從事專業(yè)學術研究和教學之余,陸續(xù)發(fā)表的一些關于書法的講稿、短文、書序之類的結集。書中,張辛抽絲剝繭,沿著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脈絡,不僅將多年來對中國書法道器論及其流變的研究鋪展開來,還詳細講述了其對中國書法起源論和碑帖學的研究,是一本從中國書法的起源到中國書法獨特的精神內涵、從中國書法的文化與社會功能到中國書法的流傳與海外影響,全方位展現中國書法的文化意義、精神內涵及其發(fā)展演變的作品。
張辛說,書法是關于漢字書寫的藝術,是中國文化的典型和文化DNA?!拔以趯I(yè)教學和學術研究之余,因性情所好而進行的書法教學和研究有一個明確的基點,就是從中國文化的高度來考察書法藝術。中國漢字從實用到成為書法藝術,這在世界兩千余種民族文字中是絕無僅有的。因此,要認知書法,必先通中國文化,先通國學?!?
張辛認為,中國書法歷史性地選擇線條作為其形象組織和主要表現手段。禮者,理也。理即紋理,條理,肌理。肌理是事物的內在的和共性的構成。肌理非他,正是線條。于是線條就具備了三大特質:1、內在;2、簡;3、自由。于是,書法選擇了線條,用內在的肌理,抒發(fā)內在情感,表現內在心靈。
張辛介紹,書法既然選擇了線條,因此書法不是造型藝術,書法表現不是力度、張度、重度、強度,不是外在感官刺激,不是苦怪粗野,而是文、美、雅、真,體現的是溫和的力量,是從內部發(fā)生的感動人的力量。書法實踐不僅僅是在心情娛樂,更在德性修養(yǎng)。書法是修養(yǎng)心性、提升生命境界之重要而適中有效的方式和途徑。至于書法之器是指書法的技術,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工具,一是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手段。工具至簡,即筆、墨、紙;手段至簡,無非是筆法;點畫、結字、章法。簡單展開來,就是中鋒運筆,有藏有出,“筆筆還其本分”;點畫堅實,筆墨老到;結字要“背字形”(米芾語),把“晉唐人字一一錄出,時相參取”(董其昌語);章法要行氣貫通,氣脈相連。于是中國書法的審美價值和理想境界終于可以實現:整體和諧,多樣統一。
張辛認為,書法評判的標準無非二字:一是文,二是古。文不文見修養(yǎng),古不古見功力。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