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5/20 21:46:06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游客正在觀看天津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太保鼎 王在御 攝
2023年是天津博物館建館105周年。經(jīng)過長時間的籌備,天津博物館“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完成了升級改造,于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對外開放。
據(jù)了解,本次展覽亮出更多天博“家底”,展品數(shù)量由原來的70余件(套)增至百余件(套),涵蓋甲骨、青銅器、玉器和書畫等類別。其中,一級文物占比八成以上,近一半展品為首次展出。西周太保鼎和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等“鎮(zhèn)館之寶”也在本次展覽中亮相。
甲骨文是中國現(xiàn)今已知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tǒng),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之一。據(jù)天博器物研究部副主任李君介紹,天博館藏甲骨文1700余片,這些文物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還具有重要的科學(xué)價值。此次展覽中精選了一些字體清晰,內(nèi)容重要的甲骨文進行展示,如商武丁“三百羌用于丁卜甲”,商祖丁、祖甲“戊戌允夕雨卜骨”等。
在本次展出的文物中,青銅器占三成以上比例,除了“鎮(zhèn)館之寶”太保鼎之外,還有一些首次在精品廳亮相的珍貴青銅器,例如西周的太師鼎和商代方格百乳簋等。李君表示,“這次展覽的最大亮點在于,觀眾不僅可以欣賞到精美的青銅器,還可以看到完整的器物拓片。青銅器的全形拓片能夠真實地再現(xiàn)器物本身的特質(zhì),同時也能引發(fā)觀賞者思古之幽情?!?/p>
正在參觀展覽的孫慧英女士表示:“這些古代文物讓我感到非常震撼,它們都是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雖然我不懂文物,但是喜歡和朋友、家人到博物館感受這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覺得參觀文物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和自信的體現(xiàn)?!?br>
據(jù)悉,為了保證文物安全,兩件珍貴書法文物《唐摹王羲之寒切帖卷》《明摹王羲之干嘔帖卷》只展出一個月?!短颇⊥豸酥刑怼酚址Q《謝司馬帖》《廿七帖》,是唐代鉤摹本。此帖共51個字,是王羲之寫給謝司馬的回信。王羲之的書法受到歷代書法家推崇,可惜真跡早已毀佚,今所見到王羲之書法,唯有鉤摹本和法帖摹刻拓本二種。又因鉤摹本是直接在原跡上勾勒填墨而成,最為接近王羲之書法原貌,尤顯珍貴,故將唐摹本視同為王羲之真筆。
此次展覽籌備中著重增加與中華文明起源相關(guān)、與大運河相關(guān),以及反映天津歷史文化傳承的重點文物,讓觀眾在全面了解館藏的同時,借助文物對中華文明起源、對歷史文化傳承加深了解。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