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电影99_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_中文字幕人伦无码_一夲道无码视频在线无码_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首頁 > 藝術新聞 >滾動新聞> 正文

書寫與邊界-第六屆昆明美術雙年展

時間:2023/3/19 19:23:37  來源:新浪收藏

  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云南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辦,云南美術館、云南畫院、云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承辦的“書寫與邊界—第六屆昆明美術雙年展”,正在云南美術館展出。

  昆明美術雙年展創(chuàng)辦于2012年,是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批準立項、省財政撥款的國際性學術型雙年展。昆明美術雙年展分別于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2023年陸續(xù)舉辦了五屆。短暫的數次展覽,參展藝術家累計800余人,觀展人數超百萬人。昆明美術雙年展作為當代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的當代平臺,采用中國策劃委員會與國際策展人相結合的策展機制,立志于構建富有地域特色的國際性展示空間。雙年展通過舉辦國際性藝術展覽,致力于在全球視野下深入探討如何重建既恪守中國立場,又超越地域局限的當代中國敘事與論述。雙年展充分發(fā)揮地域優(yōu)勢,通過近十年不斷的深入交流,已對南亞、東南亞的藝術發(fā)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2016年第三屆昆明美術雙年展(以下簡稱“昆雙”)以“河流之上”為主題從云南本土地緣性與民族文化角度出發(fā)將湄公河、瀾滄江、紅河為主的幾大水系沿岸的國家聯(lián)系起來,共同搭建起云南藝術家與南亞、東南亞藝術家交流對話的平臺。2018年第四屆“昆雙”以“水墨之上”為主題。通過向亞洲的18個國家和地區(qū)受邀的52位藝術家提供了宣紙、毛筆、墨等中國傳統(tǒng)繪畫媒材,旨在通過藝術家們用相同的媒介,不同的文化認知,呈現(xiàn)水墨藝術在不同文明下的多元發(fā)展現(xiàn)狀和面貌。2020年第五屆“昆雙”主題“城市之上”為主題,將上海、深圳、昆明這三座各具特色的城市引入城市與鄉(xiāng)村、藝術與科技、人與自然等問題展開一系列討論。通過不斷的深化以“之上”為核心的展覽文本,觀眾與藝術生產者自覺參與其中,用在地和本土經驗增容地緣、景觀社會乃至時間的維度?!袄ルp”系列展覽也因此形成了從交流、傳播到反思的一系列開放性議題。這不僅體現(xiàn)了“昆雙”作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文化窗口在展覽策劃上的連貫性與學術邏輯的體現(xiàn)。

  本屆昆明美術雙年展以“書寫與邊界”為總主題,并分以“繼承發(fā)展”“現(xiàn)代試驗”“互通語際”“界外生長”四個維度進行立體化闡釋。展覽總策劃羅江介紹,此次展覽共展出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100件作品,涵蓋了架上、裝置、新媒體等多種類型,依次分布在云南美術館的六個展廳。



“書寫與邊界”第六屆昆明美術雙年展現(xiàn)場

  本次展覽主旨基于雙重維度進行延伸:

  其一,書寫的行為指向全人類共有的文化現(xiàn)象。通過書寫通向藝術當代性的寬泛思考,并建立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轉型的有效鏈接。本次展覽試圖探索或回答對書寫與當代文化之間互通語境的提問,即“書寫”這一文化行為能為當代人類社會提供何種藝術形式和思想方法的觀念原動力。

  其二,從“邊界”來看,其領域指向策展工作方法。策展思路圍繞兩個重要的延展角度:一是展覽,從“繼承發(fā)展”“現(xiàn)代試驗”“互通語際”“界外生長”四個維度,闡釋“書寫”當代藝術發(fā)展中何以跨越藝術種類而成為具有當代性特征的邊界拓展。二是源自于對熊秉明先生創(chuàng)作的思考,從這位兼雕塑家、書法家、詩人、哲學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文化藝術踐行者出發(fā),以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為思維邊界的拓展樣本,生發(fā)出當代性中關于跨文化、跨時代等現(xiàn)象的思考,以及對“邊界”呈現(xiàn)的問題意識和發(fā)問方式。

  自2021年開始,云南美術館就已先后組織了16場以“熊秉明與中國當代書法”為主題的學術論壇,其中涉及了與書法相關的多樣化論題。這些豐富的實踐為本次雙年展主題的確立,奠定了堅實開放的學術基礎。

  今天,書法已經列入國家一級學科,而當書法在國內外藝術類雙年展失語之時,當時下的雙年展呈現(xiàn)宏大敘事之時,當國外雙年展模式侵入成風之時,“書寫與邊界”的提出,將改變書法缺席國內外藝術類雙年展、三年展等大型展覽的失語狀態(tài),我們也將通過“邊界”探思,重塑書寫在當代文化中的能指與所指。


16


“書寫與邊界”第六屆昆明美術雙年展現(xiàn)場


“書寫與邊界”第六屆昆明美術雙年展現(xiàn)場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2023年5月7日,展覽期間,還將不定期舉辦書寫與符號學、書寫與人類學、書寫與哲學、書寫與美學等跨越學科邊界的對話、講座及論壇,敬請關注。

  策展團隊:

  [名譽主任]

  晏友瓊

  [主任]

  趙國良 孫炯

  [副主任]

  王江紅 繆開和

  [總策劃]

  羅江

  [學術顧問]

  朱青生 尚輝

  [學術主持]

  彭鋒 汪民安

  [策展人]

  董雪瑩 周松林

  [策展小組]

  董麗慧 常培杰 王志亮 姚云帆 張翀 丘新巧 馮慶 曲曉蕊

  張鐘萄 于廣華 游 藝 廖上飛 黃積鑫

  [策展助理]

  張孜偉 陳佳璇 張月 黃克霆 張丁凡

  [學術委員會](按姓氏拼音排序)

  班陵生 高建平 何乏筆(Fabian Heubel) 黃小峰 姜丹丹

  柯小剛 李修建 陸興華 馬 寧 沈語冰 王 林 王南溟

  王慶節(jié) 王 新 夏可君 余明鋒 趙憲章 趙旭東 趙毅衡

  展務協(xié)調:

  羅少杰 尹 耀 潘 偉 閆世鵬 周海霞 周曉燕

  李春華 楊恩泉

  展務:

  張雨松 楊 娥 彭楹文 王鈴靈

  謝雨芹 周一心 肖 婭 寧又賢 閆劭棟

  黃趙軍 趙昌莉 王建強 王璠玙

  公共教育: 王 航

  宣傳片編導與制作:

  董雪瑩 魯一澄 盧曉旭

  宣傳推廣:

  楊洪文 深圳匯禾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張丁凡 KINLEE 郭 銳 郭海峰 李宗鴻

  視覺設計:

  北京聿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安全保障:

  云南弘瑞保安服務有限公司

  展覽維度及藝術家:

  維度:界外生長 文/張鐘萄

  過去百年,大多數藝術都經歷了悖論式的演變:它們自身強大的生長力,轉而成為強勢的生存壓力。這既源自外部的現(xiàn)代性危機,也涉及導致內部文化決裂的危機。繪畫在技術演程中自我革命,雕塑在新的空間發(fā)現(xiàn)中不斷反抗自身。越界而不逾矩,成為界外生長的共識性規(guī)范。書法命脈悠長,根系龐雜,它自內生長,觸底公眾、觸碰日常,也混合媒介,從山水的精神世界轉向工業(yè)的都市文明。在誘發(fā)保守者哀嚎的同時,點燃市儈者狂歡的熱情。時至今日,書法仍然身處自己的“后革命”時代,但這里的“后”不是歷史哲學的內涵,而是兼具魚目混珠與迭代更新的生存狀態(tài)。故此,界外生長遍布危機,也充滿機遇。

  參展藝術家:

  儲楚、谷文達、黑余、何云昌、何崇岳、金鋒、邱振中、邱濤、蘇海寧、王天德、王昀、陽芷倩、張羽、張一帥

  維度:互通語際 文/曲曉蕊

  在走向現(xiàn)代的過程中,書法不可避免地面臨著走出國界、走出漢文化圈的界域、與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互通語際。文字表意功能的弱化造成的陌生化效果與走出原有理論框架之后得到的審美距離,帶來了從線條、構型、身體表達等角度對書法的全新審視,以及對書寫行為、身體對空間的把握的重新理解,令隱于背景中的文化結構得以凸顯,在意識與無意識、意義與無意義的交接、在生命與世界的共存處打開了豐富的闡釋空間。這不僅在客觀上推動了書寫邊界和形態(tài)的拓展,也在主觀上促進了當代對書法本質和內核的反思。如當代藝術中以書法為符號對文化源頭和思想結構的解構。而就書法的創(chuàng)新本身,如果說日本現(xiàn)代書法是從內部對書法精神的現(xiàn)代化探索,二十世紀以來的歐美藝術家則是從書法外在的抽象線條中找到了廣闊的表達空間,與抽象繪畫、涂鴉藝術結合的可能。此外,從身體性入手對書寫行為的再創(chuàng)作,一方面從空間、時間上打開了書法審美之維,另一方面也是對書寫行為的深層心理機制的探究。

  參展藝術家:

  郝世明、劉慶倫、劉彥湖、李秀勤、邁克爾·穆勒(MICHAEL M?LLER)、龐凱(Niki Passath)、祁海平、譚平、王冬齡、韋國、魏離雅(Lia WEI)、吳國全、徐冰、朱嵐、張強

  維度:現(xiàn)代試驗 文/黃積鑫

  所謂的“現(xiàn)代書法”實質上是指與傳統(tǒng)書法風格相對而言的一系列探索之作。在這一名目下,它容納了藝術家借助書法元素進行各式各樣的試驗。數十年前的一批書法藝術家,面對傳統(tǒng)文化的斷裂與瓦解,他們已無法滿足于因循保守的傳統(tǒng)書法風格樣式,而致力于尋求新的出路。同時,由于當時美術領域狂飆突進的探索風潮刺激,特別是來自日本現(xiàn)代書法的直接啟發(fā),這些銳意求新的藝術家開始了富有實驗性的求索。他們往往通過破壞傳統(tǒng)書法的筆法與結構,突出視覺的張力,強調觀念的表達,從而與書法傳統(tǒng)拉開距離。這些刻意為之的試驗,揭開了書法藝術的別樣路徑,打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廣闊天地,在某種意義上也改寫了書法的歷史。書法藝術從此有了更多可能性,它擁有一條完全不同以往美學追求的道路。但必須指出的是,現(xiàn)代書法與傳統(tǒng)并非絕對的隔離,相反,傳統(tǒng)一直是這些探索或隱或顯的對話對象。與傳統(tǒng)的距離與張力,一直構成書法試驗的內在驅動力。展覽中的這批實驗性作品,呈現(xiàn)的不只是時代的痕跡,更是一段激情洋溢的歷史,它們仍然構成了我們前行的參照物。

  參展藝術家:

  白砥、馮鍾睿、馮明秋、胡勤武、蔣再鳴、劉懿、魯大東、林俊臣、歐陽江河、武一、王劼音、王公懿、王客、汪永江、魏立剛、曾翔、張浩、張目達、張孫哲

  維度:繼承發(fā)展 文/丘新巧

  書法面對的傳統(tǒng)總是顯得過于強大,這種強大因其帶著漫長歷史那似乎無可爭辯的威力,使它宛如一尊莊嚴的神像。正如所有精神性的事物那樣,與傳統(tǒng)的接觸,只能在全身心的沉浸與游戲中發(fā)生活生生的交流,這時候,傳統(tǒng)亦意味著甄別,決斷,爭奪,敲開核心,向著中心進發(fā)。而真正的困難在于,人們必須在俗套的虛假重復與生命自身的重復之間做出區(qū)分,而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并非一目了然,它并不依賴于表象,也就是說,離經叛道既可能同樣是種俗套,也可能真正繼承了傳統(tǒng)的重要內核,那些循規(guī)蹈矩的作品亦然。

  陳洪武、陳加林、成聯(lián)方、蔡夢霞、杜建民、郭偉、龍開勝、龍友、劉洪彪、劉元堂、彭作飚、沈浩、施立剛、石連坤、王亞洲、王冬亮、魏廣君、蕭慶祥、蕭文飛、楊濤、葉培貴、楊修品、張坤山、張斌、張愛民、趙志杰、朱從凱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絡媒體,版權歸原網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