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3/10 21:06:45 來源:文旅中國
展覽現 ,黃藝芹攝影
今年3月8日是我國第100個婦女節(jié),第113個國際婦女節(jié),上海世博會博物館精心策劃推出“她?世界——女性世博之跡”展,通過展出相關物件和文獻等70余件館藏精品,從世博會這一獨特的文化視角解讀女性,用一個較為罕見的脈絡重述全球歷史記憶中的那個“她”。
“她?世界——女性世博之跡”展分序廳、女性、女性與世博、未來四大展區(qū)。序廳采用深藍空間打造歷史沉淀感,一條時間軸清晰介紹女性發(fā)展歷史。“女性”展區(qū)通過露西化石、亞馬遜女戰(zhàn)士、瑪麗安娜等館藏精品及文獻來表達“女性”不拘泥于各種標簽,已經泛化為一種社會文化。
“女性與世博”展區(qū),則通過“始——相交”“進——互承”“繁——依托”三個階段層面深入地講述世博會與女性文化相交織。
19世紀中期,隨著英國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1851年在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發(fā)起了第一屆世界性博覽會的活動。隨后法、德、美等國相繼舉辦,世界的科技文化產業(yè)得到展現、交融與發(fā)展。
和維多利亞女王一樣與世博會有淵源的,還有匈牙利歷史上杰出的女性——茜茜公主。在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期間,茜茜公主的亮相驚艷四座,她的美貌也在此后揚名海外。此次展覽就帶來了2010年世博會奧地利館茜茜公主服飾。
“當時一開始能參與到社會活動的多數為貴族婦女,而在工業(yè)浪潮推動下,隨著社會生產方式不斷變革,女性被迫或主動參與到生產活動中,她們的社會價值有了更多被看到和肯定的可能。”策展人秦亞介紹這也就是為什么會在展廳展出電話機、打字機等工業(yè)革命的產物。
其實,電話的發(fā)明、發(fā)展過程與世博會也有著緊密的聯系。貝爾首次在1876年費城世博會上對電話通話進行了現場演示,引起轟動。隨后,電話通訊技術不斷革新和進步,也一直是世博會上的展示亮點。電話這項偉大的發(fā)明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讓婦女史無前例地涌入了社會勞動大軍。
1878年9月1日,波士頓姑娘艾瑪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女性接線員并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服務了33年。她甜美的音色、不倦的耐心和敏捷的操作創(chuàng)造了這一領域的職業(yè)規(guī)范。電話的發(fā)明讓沒有學歷的女性也能獲得正派而體面的工作,電話交換系統幾乎成了“女兒國”,她們也實現和男子的經濟平等,極大地促進了婦女的自由和解放。全世界話務員曾經把9月1日“艾瑪日”當作自己的節(jié)日。
展廳中,一本小小的“1876年費城世博會紀念冊”吸引了眾人目光。該紀念冊以版畫的形式共展示了1876年的場館圖片共48幅。其中除了主展館、機械館、藝術館、農業(yè)館和園藝館五大主題展館以及各國家地區(qū)館外,還包括了當時的特別展館——婦女館。
19世紀70年代,廣泛參與公共活動、同男性一樣分享公共資源的意識逐漸擴散到美國各婦女階層中,她們通過各種方式積極爭取公共領域中的自我主導權。以吉利斯皮為領導的婦女團體組成婦女百年展執(zhí)行委員會,她們希望能在世博會主展廳為婦女展品專門設展的要求一開始被拒絕,理由是可能會破壞主展館的布展結構,最終在主展館外另設獨立展廳的構思被組委會接納。1876年費城世博會婦女館由此誕生,它也是首次為女性單獨創(chuàng)設的世博會建筑。
最終建成的這座婦女館位于機械宮和主展廳北部,被花園和一些小展廳包圍,占地4019平方米,呈十字形。除了展館主體結構的設計師為本屆世博會的總工程師施瓦茨曼外,婦女館的全程籌建、布展工作的參與者均為女性,包括資金籌集、展品設計與發(fā)明、館內導游解說等。
1876年費城世博會開辟的婦女館成為倡導兩性平等和早期婦女運動的標志之一。女性在世博會中的角色同時也反映了美國在女性主義上的先進,使得后來大多數的世博會都效法專門設立女性部門,而女性主義也借由世博會成功地將其理念串聯、宣揚。展覽還展出了當時以寧波海關雇員身份前往費城世博會中國館建設的李圭所著《環(huán)游地球新錄》。
“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的婦女宮,更是從建筑設計、內部陳設到展品等全部由女性擔任,在當時也引起了社會重大的反響。”秦亞說,“這在當時甚至被稱為比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還讓人震驚?!?
“未來”展區(qū)則通過像素畫和現場互動,來展示世博會女性、古今中外的經典女性、傳奇女性等形象,記錄并展現女性的“影響力”。秦亞說,“我們希望通過展覽能給觀眾帶來關于女性文化、女性發(fā)展及未來愿景等一系列具有啟發(fā)性的思考?!? 展覽將展至5月21日。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