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4 20:40:45 來源:光明日報
【藝境觀象】
金陵久負盛名。鐘山龍盤虎踞,長江浩浩蕩蕩,風光旖旎之外,這里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清代詩人、戲曲家孔尚任曾言:“天下有五大都會,為士大夫必游地,曰燕臺,曰金陵,曰維揚,曰吳門,曰武林?!狈参娜耸看蠓虺鲇危砸晕乃囅喟?,游必有詩,游必有畫,于是便有了“憶金陵詩”與“繪金陵畫”。
近日,由南京博物院、深圳何香凝美術館主辦的“從董其昌到傅抱石——金陵繪畫四百年特展”,選取明清至近現(xiàn)代活躍在金陵畫壇的藝術名家精品創(chuàng)作百余件,以五大板塊為觀眾呈現(xiàn)出不同時期的“繪金陵畫”,以及從“金陵畫派”到“新金陵畫派”綿延數(shù)百年的畫史圖卷。
追溯明清時期的金陵畫壇,可謂人才輩出,如在金陵為官的董其昌,在畫壇活躍的“金陵八家”諸人,以及隱居于牛首山的髡殘等。明末清初,眾多文人墨客、名流俊彥云集金陵,往來交游,雅集結社,圖繪金陵勝景雅事逐盛,由此形成了人數(shù)眾多的藝術群體,即“金陵畫派”。
五代時期畫家荊浩曾在《筆法記》中提出繪畫創(chuàng)作要以“氣、韻、思、景、筆、墨”為“六要”,而明清時期的諸多“繪金陵”佳作均具備了這些特質。在此基礎上,不同畫家又因時代背景、文化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其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不同的筆墨風格與藝術面貌。
董其昌的《山水圖》長卷創(chuàng)作于萬歷二十七年,是他45歲時的精品力作,已歷經400余年的塵世滄桑,其間遞藏有序,名家題跋目不暇接。長卷以渴筆干墨繪岡陵逶迤、江流映帶,雖是以毛筆繪就,卻呈現(xiàn)出類似鉛筆繪畫的視覺感受,令不少觀者產生錯覺。由此可見董其昌筆力扛鼎,作畫時中鋒行筆,力貫筆端,使線條呈現(xiàn)出硬朗的質感??v觀《山水圖》全卷,筆致清秀中和,用墨明潔雋朗,筆墨之美,超然出塵。
高岑是“金陵八家”之一,其作品《金山寺圖》通過一江兩岸的經典構圖,以遠眺的視角描繪出金山寺及其周邊的地理風貌,筆法嫻熟老辣、剛柔相濟。細觀作品,遠山綿延、煙云環(huán)繞,中景對于金山寺的表現(xiàn)堪稱“小中見大”的經典范式,大面積的江面留白中點綴往來舟楫,使得作品兼具細膩的格調與磅礴的氣勢。
畫僧髡殘的《松巖樓閣圖》以濕筆揮寫,筆墨流暢洗練,山巒渾厚而意境奇崛。髡殘擅長以焦墨勾點林木、樓閣,再加點染,使畫面墨氣淋漓、氣韻生動?!端蓭r樓閣圖》的特別之處還在于,如果不看原作只看畫冊,可能會誤認為這是一件大尺幅作品,由于筆墨所蘊含的飽滿氣勢,全畫極具視覺張力,使得這件小幅精品呈現(xiàn)出巨幅山水的大格局。
此外,我們能在龔賢的《千巖萬壑圖》《夏山過雨圖》里感受沉寂蕭疏、清和靜謐的厚重美感;能在郭存仁的《金陵八景圖》中一窺“鐘阜祥云”“石城瑞雪”“鳳臺秋月”等金陵名勝的別樣韻味;還能暢游于鄒喆的《山川小景圖》中,品味金陵近郊景致的清朗澄凈……明清時期的金陵畫壇,依托江南的繁榮與富庶而朝氣蓬勃。“金陵畫派”中人雖師承不同,卻有著相近的藝術追求,更呈現(xiàn)出不墨守成規(guī)、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創(chuàng)作風氣。眾多佳作共同構建起以筆墨為語言的“金陵地圖志”,不僅兼具歷史、人文與美學價值,更為后世的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豐厚的藝術滋養(yǎng)。
如果說明末清初的“金陵畫派”代表了當時文人畫的創(chuàng)新風氣與積極力量,那么新中國成立后“新金陵畫派”的興盛則生動詮釋了傅抱石所言“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的時代內涵。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新中國美術創(chuàng)作繁榮發(fā)展,百花齊放。1960年,江蘇省國畫院組織畫家進行了兩萬三千里“長征式”的寫生采風活動,由時任院長傅抱石親自帶隊,與老一輩繪畫大家亞明、魏紫熙、宋文治、錢松喦等一行十數(shù)人,開啟了跨越豫、陜、川、鄂、湘、粵六省的創(chuàng)作征程,以藝術之筆繪就神州大好河山。次年5月,一場以“山河新貌”為主題的江蘇國畫家寫生作品展覽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展覽一經推出便引起全國美術界的廣泛關注,此次亮相也昭示著“新金陵畫派”的崛起。
“新金陵畫派”追求自覺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高尚的人文精神。老一輩美術家們通過孜孜不倦的探索,攻克了“傳統(tǒng)山水畫如何為時代傳神寫貌”的難題,創(chuàng)作出兼具民族精神與時代特色的美術佳作??梢哉f,歷史的變革成就了“新金陵畫派”,而“新金陵畫派”也反映出時代的新風尚。
試看傅抱石的《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意圖》,該作以遠觀的視角,描繪了長江之上橘子洲頭萬山紅遍的壯美景色,極具寫生意味,充滿時代氣息。紅帆與紅葉相互映襯,皆為點睛之筆,傳達出昂揚的精神風貌。全畫帶有典型的“抱石皴”技法特征,洋溢著革命浪漫主義色彩。
《金陵雄姿圖》是錢松喦創(chuàng)作的帶有鮮明時代痕跡的經典作品,描繪了遠眺南京長江大橋的景象。當時的江北地區(qū),重工業(yè)蓬勃發(fā)展,林立的廠房、高聳的煙囪、如織的航船,都是新中國國力蒸蒸日上的真實寫照。同時,畫家創(chuàng)造性地在畫面近景中大面積使用石青、石綠,為眼前景致賦予了勃勃生機。
此外,魏紫熙的《江都水利工程圖》以小尺幅容納氣勢恢宏的水利設施,蒼勁飽滿的筆墨呈現(xiàn)出萬千氣象;宋文治的《勁松挺翠梅園長春》表現(xiàn)了周恩來總理曾經的辦公和居住地——南京梅園新村,畫面以青松、紅梅構成圖景,遠景中的滿園梅花競相開放,建筑掩映其中,構圖別致,極具意境與美感。
從“金陵畫派”到“新金陵畫派”,其藝術面貌皆是由不同時期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背景與文化氛圍等多種因素決定的。中國畫藝術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不斷發(fā)展,但始終不變的是蘊藏其中的民族文化基因。時至今日,新時代的美術創(chuàng)作再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社會環(huán)境的日新月異亦為當代“新金陵畫派”的發(fā)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觀畫思古今,回望,是綿延不絕、波瀾壯闊的歷史,展望,是令人滿懷信心的未來。
(作者:陳姍,系何香凝美術館信息宣傳中心副主任)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