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8/2 22:02:13 來源:新浪收藏
預展時間
中國書畫
8月6日至7日
上午9:00至晚6:00
拍賣時間
中國書畫(一)
8月8日(星期一)上午10:00
中國書畫(二)
8月8日(星期一)下午2:00
地點
北京昆侖飯店
北京市朝陽區(qū)新源南路2號
作為收藏中的一個門類,尺牘信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親朋好友間的“悄悄話”,是對“正史”很好的補充,對后人了解作者的性情、思想有著非常直接、重要的作用。且與西方直白的表達方式不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究含蓄深沉,寫信人真正的意圖往往隱藏在字里行間,需要結(jié)合時代背景和各方立場去理解、分析,因此更為有趣,最耐玩味。
章太炎致馮玉祥——勸君抗日莫投敵
139 章太炎(1869-1936) 致馮玉祥信札一通
鏡心(三幀) 水墨木板水印箋
1932年作
釋文: 煥章我兄左右:兩次談后,兄即應急赴金陵矣。聞(金陵)當局有撤銷遼寧省政府之議,今東事雖敗,遺民猶為中國守,所以日本騎兵一時殲盡,打虎山失而復得,此即少康一成、楚人三戶之志,身不能救亦已矣,又并其名而棄之,自古訖于明、清兩代,有地方偶失,遂裁其地方官缺者乎?日本雖暴,尚云不占領中國領土,蓋于名義猶有所畏,今直云撤銷遼寧省政府,是割地之約未成,而先已視遼寧為非吾土,獻媚敵人,何遽至是?然則棄地為本謀,而斷絕國交等議,特以涂飾耳目耳,掩目捕雀,兄知其不能也。頃者賣國之聲洋洋盈耳,然眾所指摘者亦不過數(shù)人,此議若成,則賣國坐實,在位者莫能逃其惡名?;泚碇T子不足惜,兄當代將才,前途遠大,為國則應盡心,為身亦應自重,豈可隨眾短長而忘世之清議耶!大抵今日人材甚少,亟應愛護,偶有疵點,亦可湔洗,唯賣國丑名決難昭雪。凡智能之士,可勿于此戒心。心所謂危,不敢不告。如以老夫灌灌不識事情,鄙人不過受失言之譏,恐當事者所損,更有百倍于鄙人者也。迫切書此,即希亮察。章炳麟頓首,一月十七日。
25×15 cm。(3) 約0.34平尺(每幅)
RMB: 50,000-70,000
這封信是章太炎1932年1月寫給馮玉祥的,“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侵占東北,1931年末,蔣介石下野,馮玉祥被邀請至南京共商國是。章太炎這封信的主要內(nèi)容,表面上是請馮玉祥發(fā)聲,請他阻止當局“撤銷遼寧省政府”的動議,實質(zhì)則是勸勉馮玉祥堅決抗日。
馮玉祥
章太炎晚年談論政事不多,但是在抗戰(zhàn)的關鍵時間、不少人面對強敵立場搖擺的時候,他表現(xiàn)出了一個知識分子的洞見和風骨,1932年1月、2月,他先后兩次發(fā)表“通電”,敦促國民政府抗日。
1932年1月22日,章太炎等通電《請國民援救遼西》,載于《申報》
章太炎把馮玉祥視為抗日的重要力量,他曾經(jīng)對馮玉祥說:“弟私念今日可與敵人一決雌雄者 ,唯兄一人”,相反,他毫不掩飾對南京政府和廣東當局的不屑,將他們比作秦檜、石敬瑭。1933年,馮玉祥與舊部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
138 陳布雷(1890-1948) 致張其昀信札一通
鏡心 水墨紙本
1941年作
釋文:曉峰我兄大鑒:久闊甚念。令弟轉(zhuǎn)示《思想與時代》創(chuàng)刊號論文之一部,內(nèi)容篇篇精湛,不勝拜服!名手編撰,自是不同,此誠有裨世教,不僅為理論宣傳之作而已。藕舫先生一文,語重心長;兄論憲草,更是旗鼓堂堂,揭出最高義諦;自昭兄論儒家思想不必“去將儒家思想科學化”,針砭時弊、一針見血;郭彬龢兄與張蔭麟君之文,則文詞茂美,內(nèi)容精審,直可為大學生作文范讀矣!惜錢穆先生一文尚未拜讀,然敢斷言必為佳著。此志第一期即獲得最大成功,循是為之,更同聲相引,吸取當代學人之志同道合者,一貫鼓吹有功世道之學術,必為今日出版界放一異彩無疑,謹賀謹賀!祗問撰祺。弟陳布雷頓首,九月四日。
28.3×20.7 cm。 約0.53平尺
RMB: 38,000-48,000
張其昀與蔣介石
這封信是蔣介石的重要幕僚陳布雷寫給當時的學術界新星張其昀的,張其昀何許人也?張其昀(1900-1985),字曉峰,浙江寧波人。畢業(yè)于東南大學,1936年受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的邀請,被聘為浙大史地系主任、史地研究所所長,兼任文學院院長,后從政。張其昀是近代史上學者轉(zhuǎn)向政壇的案例之一,渡臺后,他出任“總裁辦公室秘書組組長”、國民黨“宣傳部長”等職,與此前陳布雷在蔣介石身邊的地位接近,1962年,他在臺北創(chuàng)辦私立高校中國文化大學。
《思想與時代》第一期扉頁
這封信的表面內(nèi)容,是陳布雷對張其昀主編的《思想與時代》雜志第一期看后的回復,這一期收錄了竺可楨、張其昀、錢穆等人的八篇文章,陳布雷對它們大加贊賞;實際上,陳布雷是張其昀由學者轉(zhuǎn)向政壇的重要推手,也是張其昀加入國民黨的介紹人,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封信的深意,則在于勉勵張其昀、希望他進一步為國民政府當局效力。
黃炎培致冷遹等——百廢待興,共創(chuàng)大業(yè)
137 黃炎培(1878-1965) 致徐采丞、冷遹等信札一通
鏡心 水墨紙本
1949年作
釋文: 御老、問老、采公、艮兄同鑒:臨行送別,不盡感懷。廿六下午五時四十五分開車,上車后始知時遭敵機空襲,[限于京滬段,此列車即系受創(chuàng)過者。]我們把臺風代替了空襲,從平安中渡江。過了淮河,天氣驟涼,在德州、滄州間一段鐵道不夠堅實,前有三列車出軌,我車不敢遽行,停了一日夜,卒由津放車來,帶了手提行李,在毛毛雨下步行四華里換車,然此前此后皆大雨,總算種種幸運。現(xiàn)仍暫寓北京飯店,到此已廿九夜十一時矣。毛主席于一號晚約談,兩人對談了四小時后,恩來到,同吃極簡單的晚飯,又談了約一小時,所要談的話都談完了。在此得了許多新的消息,國際間矛盾尖銳之象日重一日,簡直是人家比我還著急。(文略)手頌均安。弟炎培啟。附詩,請問老教正。卅八、八、三。
出版: 《操觚》第58至59頁,(香港)國際書畫名社總會,2017年3月
著錄: 《黃炎培日記·第10卷·1947.9至1949.12》第261頁,華文出版社,2008年9月
17.5×21 cm。 約0.33平尺
RMB: 5,000-7,000
這通信是1949年8月3日,由時在北京的黃炎培寫給上海四位朋友冷遹、江恒源、徐采丞和王艮仲的,當時黃炎培剛剛從上海來京定居,據(jù)《黃炎培日記·第10卷》1949年8月3日條目記載:“訊徐采丞其家,并御秋、問漁、艮仲。1、行程;2、毛談;3、毛最早見我;4、臺災”,與拍品內(nèi)容吻合。
1945年黃炎培(右二)、冷遹(右五)等訪問延安
拍品的四位收信人冷遹、江恒源、徐采丞、王艮仲都與黃炎培共事甚多,冷、江、王都是黃炎培創(chuàng)立的中華職業(yè)教育社的領導人,徐采丞則是滬上聞人,他是杜月笙在上海的聯(lián)絡人,也是黃炎培的贊助人之一。
黃炎培(右一)在開國大典上
章士釗致吳弱男——雖然離婚了,我仍視你為夫人
136 章士釗(1881-1973) 致元配吳弱男信札一通
鏡心(三幀) 水墨紙本
1960年作
釋文: (文略)士釗手狀。九月十三夜。
鈐?。赫率酷?/p>
實寄封: 上海(20)番禺路38弄56號。吳弱男先生手啟。香港肇輝臺五號章緘。
出版: (部分)《章士釗師友翰墨》第96、108頁,萬卷出版公司,2005年5月
21.2×27.8 cm。(3) 約0.53平尺(每幅)
10.5×13.5 cm。 約0.13平尺(實寄封)
RMB: 30,000-40,000
實寄封
這封信是章士釗1960年在香港期間寫給元配夫人吳弱男的,附實寄封,當時他們二人已經(jīng)離婚,信中的主要內(nèi)容是自己和三房夫人殷氏在香港的近況,以及代購瑞士手表等事。
拍品出版
章士釗一生共娶三位夫人,依次為吳弱男(1886-1973)、奚翠貞(?-1970)和殷德貞(1914-1987)。吳弱男是中國婦女革命先驅(qū),他曾留學日本,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她與章士釗的結(jié)合,是章太炎介紹的,他們1909年在倫敦結(jié)婚,生章可、章用、章因三子。
章士釗、吳弱男及三子
1919年,章士釗在上海結(jié)識了黃金榮干女兒奚翠貞,奚氏出身風塵,二人同居后,身為進步女性的吳弱男與章士釗離婚,并且遠走歐洲,至二戰(zhàn)爆發(fā)后返回中國。
三房夫人殷德貞原系滬上坤伶,藝名雪明珠,工刀馬旦,1944年與章士釗在重慶成婚。據(jù)章家后人回憶,抗戰(zhàn)勝利后四人都居住在上海,吳弱男每月來章家作客,章士釗離婚后寫給吳弱男的信件,也還以“夫人”相稱。
奚翠貞(右)與孟小冬
巴金致余思牧——書稿已閱,請照此修改
134 巴金(1904-2005) 致余思牧信札一通
鏡心 水墨紙本
1962年作
釋文:(文略)巴金,十二月十八日。
著錄: 《巴金書簡·初編》第277頁,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年10月
《巴金年譜》第958頁,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10月
《作家巴金·增訂版·下卷》第800頁,(香港)利文出版社,2006年3月
26.4×18.3 cm。 約0.44平尺
RMB: 60,000-80,000
這封信是巴金1962年12月18日寫給余思牧的,內(nèi)容是對余思牧所著《作家巴金》書稿校樣的回復。
拍品著錄
余思牧在《作家巴金·增訂本》中對這封信有很詳細的介紹,他說這是巴老寫給他的第十八封信,是他第三次審閱《作家巴金》的校對本。
巴金與余思牧
余思牧(1925-2005),祖籍廣東開平,青年時期在廣州、香港從事教育工作,業(yè)余時間進行寫作、編輯,他自青年時代就喜愛巴金的作品,1964年他在香港出版《作家巴金》,是海內(nèi)外研究巴金最早的書籍之一。
葉圣陶致吳玉如——作詩一首回贈
135 葉圣陶(1894-1988) 答吳玉如詩稿
鏡心 水墨木板水印箋
1976年作
釋文: 玉如先生作詩貺示,感何可言,敬酬一律,至希教正。高詠標襟抱,承貽感不禁。西東山洛喻,聲氣應求心。如水交雖淡,視潭情更深。待看風日好,尚欲一相尋。一九七六年十月廿三日,葉圣陶呈稿。
鈐?。喝~圣陶印
實寄封: 本市右安門內(nèi)地質(zhì)部宿舍乙樓三零四號,吳玉如先生。葉緘。
著錄: 《葉圣陶詩詞選注》第279頁至280頁,開明出版社,1991年4月
《葉圣陶日記·下》第1792頁,商務印書館,2018年6月
《書壇巨匠吳玉如》第106頁,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8年12月
28×17.8 cm。 約0.45平尺(信紙)
9.8×16 cm。 約0.14平尺(實寄封)
RMB: 5,000-7,000
實寄封
這封信是葉圣陶對吳玉如的回贈詩,附實寄封,在《葉圣陶日記》“1976年十月廿三日”中提到:“今日作成一首五律,酬答吳玉如于本月十三日由湜華交來之詩。寫于詩箋,寄與吳老?!贝饲?,吳玉如曾在十月十三日作詩贈送給葉圣陶。
拍品著錄
吳玉如(1898-1982),字家琭,安徽涇縣人,曾任南開大學、津沽大學中文系教授。
葉圣陶(左)、吳玉如
俞平伯——自作聯(lián)語
133 俞平伯(1900-1990) 自作聯(lián)語
鏡心 水墨紙本
癸亥除夕(1984年)作
釋文: 掩卷古今如在眼,擁衾寒暖不關情。學群賢甥粲正,癸亥除夕次歲甲子新正試筆。平伯。
鈐?。盒盘煳?/p>
26×19 cm。 約0.45平尺
RMB: 5,000-7,000
俞平伯、俞樾、俞陛云攝于曲園
黃侃致潘重規(guī)——你最愛的陶詩
140 黃侃(1886-1935) 為潘重規(guī)書陶淵明詩
鏡心 朱砂紙本
釋文: 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凱風因時來,回飆開我衿。息交游閑業(yè),臥起弄書琴。園蔬有余滋,舊谷猶儲今。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戲我側(cè),學語未成音。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與石禪讀陶詩,最愛此首,因錄之。
手遞封:關書潘先生惠存。侃具。
20.8×27 cm。 約0.51平尺
RMB: 30,000-40,000
拍品為黃侃為其婿潘重規(guī)所書陶淵明《和郭主簿二首》之一,附手遞封。
手遞封
收信人為黃侃女婿、敦煌學學者潘重規(guī)(1908-2003),字石禪,江西婺源人,曾任教于四川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新加坡南洋大學等高校,晚年定居臺北,妻子為黃侃長女黃念容。
黃侃與二子、婿潘重規(guī)(左)合影
溥心畬致何敦仁——幫我去圖書館查個資料
118 溥心畬(1896-1963) 致何敦仁信札一通
鏡心(三幀) 水墨木板水印箋
釋文:敦仁賢契:今因修《云居寺志》,獺祭書籍,日頗忙碌。記得《圖書集成》書內(nèi),《方輿匯編·坤輿典·石部》第二十九卷中,有明劉基《石經(jīng)山》詩一首,應抄寫。因手邊無此書,君可至圖書館詢問抄寫,寄來為盼。又恍惚記得是(集部三寅九九)號數(shù),此是圖書館編號目錄。關于一切閱看之法,可詢問其館中職員也。近日能閱書否尚不可知,望問詢之。友生溥儒手泐。
28.8×19.6 cm。(3) 約0.51平尺(每幅)
RMB: 60,000-80,000
1940年代,溥心畬編纂《云居寺志》期間,回憶起《古今圖書集成》中有一首相關的古詩,所以寫這封信,請弟子何敦仁去圖書館查這部書、這首詩。要知道《古今圖書集成》是康熙年間編纂的一部煌煌巨著,溥心畬僅憑印象就能說出具體一首詩的卷目,閱讀量和記憶力實在超群。感謝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八十年前要憑記憶、且去圖書館查找的內(nèi)容,現(xiàn)在坐在家里幾分鐘就可以搞定了,溥老若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
北京云居寺
溥心畬致何敦仁——幫我聯(lián)絡那個抄書人
119 溥心畬(1896-1963) 致何敦仁信札一通
鏡心(二幀) 水墨木板水印箋
釋文: 敦仁賢棣:前所談抄書人,今擬寫自作詞一冊,茲將原稿送達,并抄書紙,可即倩此公抄寫。但此抄本乃收藏之本,望加精工,更望不可有改補之處。若有錯落,可再另抄,俟抄成后,不必裝訂,送來校對后再裝潢可也。友生溥儒手肅。
27.5×17.8 cm。(2) 約0.44平尺(每幅)
RMB: 40,000-50,000
何敦仁(1910-1981),名維深,室名靜娛樓,福建福州人,何振岱第五子,郭葆昌之婿。1930年代何敦仁隨父入京,拜入寒玉堂門下,夫人郭昭華,從于非闇習畫,1949年后任福建畫院畫師。
溥心畬、陳曾壽致何敦仁——買文物、書畫應酬
120 溥心畬、陳曾壽 致何敦仁信札六通
冊頁(八幀) 水墨木板水印箋
題簽:(何敦仁題)心畬、蒼虬二公手札。敦仁珍藏。
各開釋文、鈐印皆略。
尺寸不一:
26.8×16.7 cm。 約0.4平尺(最大)
22×12 cm。 約0.24平尺(最?。?/p>
RMB: 100,000-120,000
此標的含溥心畬、陳曾壽致何敦仁信札六通八頁,后經(jīng)收信人裝裱一冊,包括溥心畬一通、陳曾壽五通,溥氏信中請何敦仁代買古董如漢磚、鼎等;陳氏數(shù)札涉及書畫應酬、錢款往來、人事掌故等。其中陳曾壽使用木板水印彩色信箋,非??季俊?/p>
葉恭綽致鄭德芬——我開畫展,宣傳工作靠你了
093 葉恭綽(1881-1968) 致鄭德芬信札一通
鏡心(二幀) 水墨紙本
1949年作
釋文:(文略)弟恭綽,八日。
30.8×21 cm。(2) 約0.58平尺(每幅)
RMB: 5,000-7,000
此信書于葉恭綽專用信紙,有“遐菴”朱字,收信人是香港報界人士鄭德芬,1949年夏,葉恭綽準備在香港舉辦“張大千、葉恭綽聯(lián)合畫展”,在這封信中,葉恭綽提出展覽也許可以在劉少旅處舉辦,還請鄭德芬在報紙上協(xié)助宣傳。同年張大千也有致鄭德芬信札討論此事,展覽最終在香港思豪酒店舉辦。
葉恭綽(左一)、王秋湄與張氏昆仲攝于蘇州
鄭德芬(1902-1985),香港報界人士,曾任《工商日報》廣告部經(jīng)理,熱衷書畫收藏,堂號余學齋,與張大千、葉恭綽、黃賓虹等往還,1940年代曾參與組織在港舉辦的“廣東文物展覽”、“中國古代文物展覽”等活動。
385 豐子愷(1898-1975) 致明堯信札一通
鏡心 水墨紙本
釋文: 明堯兄惠鑒:承介紹杭州李明之君通信,昨已收到,彼來信十分誠懇,所屬字畫定當寫寄,勿念。久不晤面,間接聞知近況佳勝,至為欣慰。弟亦粗健惟病足,步行困難耳。不盡。順頌冬安。弟豐子愷頓首。二月五日。
23×13 cm。 約0.27平尺
RMB: 10,000-15,000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