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1/7 14:12:57
觀中國文化古今之象,思本源及未來。
王者之香,流芳百世。在中國文化傳承中立新,以當代藝術的形式繼往開來,以鏡入境,與自己對話,給予平靜的能量。
當代的科技文明,物理世界的高度認知,物質豐富以及物聯(lián)網的觸屏可達,數字信息的爆炸,無意間就會迷失在喧囂之中,萬象無常,內心的不安卻無處可依。今日,解說《浮生》,聊一聊信仰流失的當代人,該何去何從。
《浮生》信仰與萬象
中國的占卜之術久遠至甲骨文時代,問天問地問神明,將可能的選項拋擲,得到指示未來的答案。在天地萬象無法解釋之前,人們崇拜奉仰神明,渴求能夠借助媒介與之對話相通。這也是中國遠古的“巫術文化”日漸演進發(fā)展成當代“民俗文化”的本源。
在江浙地帶,曾流傳著“筶”的占卜之術。用類似黃牛角的彎竹蔸刨成兩半,占卜者在神前投擲,觀其俯仰,以定吉兇。現(xiàn)在已經很少有人知曉。
事實上,對于神明,大多數人的心理更多的是敬而非是信。這是個信仰流失的時代。在某種程度上,當面對迷茫、不安、無力的處境時,現(xiàn)代人比過去的人有著更深的孤獨感與無助感。
藝術家以自己獨特的思想觀念和表達方式,將古老的卜具作為文化符號,并用當代藝術語言進行重塑,表達藝術家對人與歷史、人與神明、人與生命和精神等各種關系的深沉思考。
“筶”的本體是成熟的竹子牢牢穩(wěn)扎進大地的竹根。在被挖出之前,無人知曉它是何樣,每個的大小形狀都是不一的。藝術家將竹根切割成兩半,還原“筶”的原型。
重新拼合“筶”并將此作為主體,依著它們自然的形體打上白色石膏,保留部分筶的內里露出,每一個都經過細心的打磨與細節(jié)處的雕琢。
再涂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色彩作為披風,上色后以樹脂封存,拋光。形成光鮮順滑的外表與古樸粗糙的內里微妙的反差。各自顏色形態(tài)的差異,代表著世上形形色色的人。
以木作舟,五位孤者分立在形態(tài)各異的獨木舟上。 在人與人的江湖之上,命運之舟亦是百態(tài)。隨波逐流有時,乘風興浪有時。
藝術家用筶創(chuàng)作,映射當代人的“信仰觀”,媒介在,但神明的力量已經被削弱。
在色彩的運用上運用了五行說,孤者并不是絕對的孤立,人與人之間,人與萬物之間都會有所關聯(lián)。只是這關聯(lián)是不確定性的,是無法計算的,是大千世界蕓蕓眾生的變動著的萬象。
所以該系列有五組成品,如何布局擺放也是《浮生》作品的立新的表達方式。它可以有無數個組合,無數種場景,甚至可以做增減,甚至不一定非要藝術家創(chuàng)作。這是《浮生》的無常。而無常中會有無數種可能。命運之舟該何去何從?皆在遵從本心的選擇與安排之中,而這是當代人深處的那個以自我為信仰的力量。
關于藝術家
胡建明,1982年出生于寧波寧海,2011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師從中國著名雕塑家李秀勤。曾騎行竹子自行車橫跨整個中國,并策劃《竹跡行》環(huán)保主題藝術展。
杭州平匠文化創(chuàng)始人,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國禮首席設計師。致力于中國文化美學多元化模式發(fā)展,平從心匠從用的經營理念,以藝術創(chuàng)作,非遺文創(chuàng),禮品定制為個人事業(yè)發(fā)展核心?,F(xiàn)已將漆藝類、陶瓷類、竹藝類、銅藝類、布藝類、食品類、文房類等非遺工藝,轉化為具現(xiàn)代生活美學的商品,以全新的角度,詮釋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展訊信息
《觀象·不朽的幽光》
時間:2021年10月30日-2021年11月07日
地址:杭州大美創(chuàng)意園2號樓1F 賽創(chuàng)藝術空間
出行指南:
1、自駕出行直接導航:“杭州大美創(chuàng)意園”即可
2、地鐵6號線美院象山站A出口轉331到葉埠橋站下
2、公交車318、331、395到葉埠橋下車即到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