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0/29 11:52:38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流動的痕跡
—國際版畫藝術展
學術主持:徐冰
策展人:托馬斯·吳,楊宏偉,劉欣怡
主辦:中央美術學院
承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協(xié)辦:哥倫比亞大學勒羅伊·尼曼版畫中心
展覽時間:10月20日– 11月13日
展覽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2層B展廳
“流動的痕跡——國際版畫藝術展”將于2021年10月20日至11月13日在美術館二層B展廳舉辦。該展覽由中國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承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勒羅伊?尼曼版畫中心協(xié)辦。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托馬斯?吳、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楊宏偉、藝術家劉欣怡共同擔任策展人。將展出來自世界各國逾百件藝術作品,參展藝術家(按姓氏首字母排序)包括塞西莉?布朗、方力鈞、艾倫?加拉格爾、古元、威廉?肯特里奇、李樺、奇奇?史密斯、蘇新平、薩拉?施、里克力?提拉瓦尼、卡拉?沃克、徐冰等。
當我們談及版畫,似乎早已習慣于將版畫假定成木版、石版、銅版、絲網版等技法的產物。此次展覽,藝術家們將以懷疑者的立場去重新審視、思考與探究版畫:
“為什么做版畫?”
“版畫于我的意義是什么?”
《恕吼吧,中國!》,李樺,木版單色,27.5×18.7厘米,1938
《玉帶橋》,古元,木板套色水印,28×31.8厘米,1962
《木月》,奇奇·史密斯,木口木刻,365.8×243.8 厘米,2021
本次展覽是一場針對所有參展藝術家們的發(fā)問,所展出的每件作品都是藝術家們對這些發(fā)問的直接或間接的作答。有的藝術家從“版”的概念出發(fā),有的從“板”的構造出發(fā),有的從“印”的動作出發(fā),有的從“刻”的姿態(tài)出發(fā),有的從“復數”的語言出發(fā),有的從材料的特性出發(fā)。有的在疊加,有的在簡化。藝術家們多樣的國界、背景、年代勢必會為提問帶來不同質地的回答,這些答案既將版畫擲入一個具有社會性意義的語境,又將關于版畫的討論推恿至:
“版畫的未來會是什么?”
《山中的騾子包》,卡拉·沃克,平版膠印和絲網,99.1×134.6 厘米,2005
《鳳凰圖二》,徐冰,版畫紙、微電壓印刷,39.9×56.8厘米,2014
《荒原3號》,蘇新平,銅版畫,300×200厘米,2017
《無題》,塞西莉·布朗,平版膠印,103× 70厘米,2014
《2017》,方力鈞,木刻版畫,244×122厘米,2017
《日落和藍天:破舊的日落》,尼可拉·洛佩茲,數碼噴繪拼貼,54.6×45.7厘米,2019
《希望你在這里III》,托馬斯·吳,激光切割拼貼和絲網,76.2×101.6 厘米,2021
《城市幽靈三》,王華祥,木版畫,92 ×92厘米,2004
《卡特琳·李1》,約翰·沃克,手工著色照相凹版,59 ×49.5 厘米,2016
《無題》,詹妮弗·納斯,噴繪和銅板,90.2 ×71.1厘米,2013
《生命之樹之一》,孔亮,銅版,200×60厘米,2021
《2020》,馮夢波,石版畫,35×35厘米,2020
《擴音器》,威廉·肯特里奇,銅版,43.2×36.8厘米,2008
《林格斯 (L.G.)》,大衛(wèi)·阿爾特米德,銅板、噴繪、拼貼、手繪,10.2×7.5 厘米,2014
《膚》,劉欣怡,宣紙拓印和拼貼,142×196厘米,2020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