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8/15 14:12:04 來源:中國美術(shù)報
展覽現(xiàn)場
8月10日,一個特別的紀念展“棟梁——梁思成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獻展”在清華大學藝術(shù)博物館開幕。展覽由清華大學主辦,中國建筑學會、中國城市規(guī)劃學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文物學會聯(lián)合主辦,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清華大學藝術(shù)博物館、清華大學檔案館承辦,中國勘察設計協(xié)會、中國城市規(guī)劃協(xié)會協(xié)辦。
清華大學藝術(shù)博物館副館長蘇丹,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劉暢,清華大學建筑學講師、《建筑史學刊》副主編王南聯(lián)合策劃此次展覽,展示了大量珍貴的文獻資料,其中包括照片、錄像、圖紙、模型、書信、手稿以及空間裝置,共計362件。
如此大量的珍貴資料同一次面世,這也引發(fā)了我們新的思考,120年之后,我們?yōu)楹芜€要紀念梁思成?
展覽現(xiàn)場
梁思成(1901-1972)是我國著名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中國建筑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建筑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城市規(guī)劃、風景園林等學科的重要先驅(qū)。他是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領導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系的創(chuàng)辦人。他為中國的建筑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影響深遠。據(jù)蘇丹介紹,此次展覽是學界為了紀念這位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fā)展功若丘山的學者,所籌劃的一次史無前例的紀念。
在8月13日舉行的“棟梁——梁思成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獻展”媒體見面會上,蘇丹在接受采訪時說:“梁先生是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史上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他的貢獻與思考,以及他遭遇的挫折與留下的遺憾,是我們今天必須面對的問題。他對中國古代建筑所做的田野調(diào)查和科學測繪專注而嚴謹;他在回國后向政府有關(guān)部門提交的書信中洋溢著飽滿的愛國主義熱情;他參與創(chuàng)辦東北大學和清華大學兩所學校的建筑系;他要創(chuàng)立屬于我們自己民族的建筑語言……這些成就都值得我們今天去反思和學習,這也是在梁思成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我們舉辦本次展覽的意義。”
這個展覽在策展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蘇丹說道:“我們把展覽現(xiàn)場設計成一個墓園,把梁思成先生一生所有的偉大成就都呈現(xiàn)在不同的墓碑之上,使它們成為墓志銘的一部分。這樣一種展示方式使觀眾仿佛置身于碑林之中去瞻仰緬懷他?!?/p>
本展覽的敘事用五個單元飽滿而又精煉的信息,全面且客觀地為人們描繪出一個瑰意琦行的梁思成先生,內(nèi)容包括他生前的勤勉細致的工作,科學有效的方法和其所獲得的偉大成就。豐富的圖像信息也反映出時代的背景,以及他樂觀的精神與多彩的人生。
展覽現(xiàn)場
第一單元“求學與歸成”:回顧了梁思成求學的經(jīng)歷。分別解析了他在國學、語言、技能、專業(yè)四個方面刻苦鉆研的線索;展品包括《營造法式》(陶本),梁思成1924-1927年在賓大建筑系學習時的作業(yè)、成績單等。
展覽現(xiàn)場
少年梁思成自拍像
1920年代初
梁思成親屬提供
林徽因(右一)與表姐妹們在北京培華女子中學學習時合影
1916年
梁思成親屬提供
梁思成與林徽因婚后游歷歐洲途中
1928年
梁思成親屬提供
《營造法式》(陶本)
1925年 朱啟鈐舊藏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梁思成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的作業(yè)
1925年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南立面水彩渲染圖
1932年 梁思成繪
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藏
山西應縣木塔一層剖面測稿
梁思成、莫宗江于1933年9月測繪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大殿橫剖面草圖
中國營造學社測繪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林徽因測繪佛光寺唐代經(jīng)幢
1937年7月
中國營造學社影像資料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第二單元“書寫中國建筑史與破譯天書”:介紹了作為中國建筑史學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的梁思成,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期間通過廣泛的田野調(diào)查和深入的研究,構(gòu)架中國建筑史研究體系的生動歷程。該單元展品中包括佛光寺大殿測繪圖紙、現(xiàn)場影像資料,以及應縣木塔手稿原件等一大批珍貴資料。
展覽現(xiàn)場
梁思成 “宋《營造法式》注釋序(未定稿)” 手稿
1963年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
林徽因致梁再冰信手稿
1937年7月
梁再冰提供
梁思成與林徽因在天壇祈年殿屋頂
1935年
中國營造學社影像資料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梁思成考察測繪趙州橋
1933年
中國營造學社影像資料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梁思成考察測繪四川雅安高頤闕
1939年
中國營造學社影像資料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梁思成在北京東郊民巷圣米歇爾教堂前
1957年3月
傅熹年攝
梁思成測繪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賢閣
1933年
中國營造學社影像資料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梁思成在四川李莊中國營造學社工作室
1940年代
中國營造學社影像資料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第三單元“城市規(guī)劃與文化遺產(chǎn)保護”:展現(xiàn)了梁思成在文化遺產(chǎn)保護方面的思考和不朽貢獻。該單元展品中包括他主持或參與的曲阜孔廟、故宮文淵閣、景山萬春亭、杭州六和塔、南昌滕王閣等保護修繕工程方案。更有1950年2月,本著古今兼顧新舊兩利的原則,梁思成、陳占祥兩位先生對新中國首都所做科學規(guī)劃的大部署草圖。
展覽現(xiàn)場
梁思成致彭真信
關(guān)于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方案的建議(手稿)
1951年8月29日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
梁思成《北京城墻存廢問題的辯論》(手稿)
1950年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
梁思成擔任聯(lián)合國總部大廈設計顧問時發(fā)言的影像截圖
1947年
影像原始素材由哈佛大學“中國藝術(shù)實驗室”提供
王南、房曦桐剪輯制作
梁思成在紐約與國際著名建筑師們討論聯(lián)合國總部大廈方案
1947年
左一:斯文·馬凱利烏斯(Sven Markelius 瑞典)
左二: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法國)
左四:梁思成
左五: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 巴西)
尼邁耶身后:華萊士·K·哈里森(Wallace Kirkman Harriosn 美國 該項目負責人)
右六:G·A·蘇里烏克斯(G. A. Soilleux 澳大利亞)
右五:尼古拉·D·巴索夫(Nikolai D. Bassov 前蘇聯(lián))
右三:恩尼斯特·考米爾(Ernest Cormier 加拿大)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影像資料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梁思成在病床上與林徽因討論國徽設計方案
1950年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影像資料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第四單元“設計作品與思想”:通過設計實例來解析梁思成的建筑設計思想,揭示了其設計理念中所貫穿著的探尋中國現(xiàn)代建筑之路的堅強信念。該單元展品中包括1952年人民英雄紀念碑方案設計、王國維紀念碑設計及1947年在紐約與國際著名建筑師討論聯(lián)合國總部大廈方案。
梁思成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信手稿
1945年3月9日
信中建議創(chuàng)辦清華大學建筑系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
梁啟超致梁思成信手稿
1928年5月8日
信中談及梁思成赴東北大學創(chuàng)辦建筑系事宜
梁再冰提供
東北大學建筑系師生合影
前排:左一蔡方蔭、左二童寯、左四陳植、左五梁思成、右一張公甫
二排:左三劉國恩、左四郭毓麟、右二張鎛
三排:右二劉鴻典、右三劉致平、左五石麟炳
四排:左二唐璞、左三費康、左五曾子泉、左六林宣
童明提供
梁思成與清華大學建筑系建七學生在一起
學生左起張鍾、鮑朝明、應錦薇、朱愛理、何韶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影像資料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
梁思成與林徽因在清華園
1950年代
梁思成親屬提供
梁思成在清華大學勝因院12號家中
1962年
張水澄攝
第五單元“建筑教育”:1928年梁思成學成歸國后,即先后著手創(chuàng)辦了東北大學和清華大學兩個建筑系,為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了大批建設人才,形成了中國建筑教育的理念基礎和基本訓練體系。該單元中重要的展品包括1945年3月9日,梁思成建議創(chuàng)辦清華大學建筑系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信手稿。
本展覽得到了清華大學檔案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哈佛大學中國藝術(shù)實驗室等多個機構(gòu)和個人的支持,所陳列展出的資料絕大多數(shù)為原始資料。
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筑史》 插圖:中國建筑之ORDER
英文版 1946年完稿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讓人們得到一個更為深刻的體驗觸動,讓文本的敘事具有詩性,本次展覽在作品陳列方式和空間敘事手法上也有頗多創(chuàng)新之處。展覽的格局采用線性敘事和矩陣陳列相交替的方式,資料的真實性和載體的抽象與隱喻相結(jié)合的手法,用多種手段塑造空間的紀念性,給觀者帶來全新的認識與體驗。
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10月20日。
編輯 | 楊曉萌
制作 | 馮雅穎
校對 | 楊曉萌
《中國美術(shù)報》藝術(shù)中心內(nèi)設美術(shù)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huán),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shù)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西三環(huán)北路54號
聯(lián)系人:顏培大 聯(lián)系電話: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國美術(shù)報》為周報,2021年出版40期。郵發(fā)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192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fā)行聯(lián)系人:吳坤 電話:13071178285
新聞熱線:010-68469146
總編室郵箱:zgmsbvip@163.com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