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8/10 12:19:06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AC青年藝術推廣計劃
AC YOUTH ARTS PROMOTION PROGRAMMRE
“AC青年藝術推廣計劃”,是藝文立方于2021年發(fā)起的藝術展覽項目,每年設定不同類型的藝術展覽,邀請國內(nèi)外頂尖藝術、人文領域青年學者合作,致力于推動城市文化與藝術生態(tài)的發(fā)展。藝文立方希望通過推廣計劃為青年藝術家打造一個多元化平臺,讓藝術家們獲得更多機會的同時也持續(xù)向公眾輸出優(yōu)質(zhì)藝文內(nèi)容,將“AC青年藝術推廣計劃”打造成立足于成都的藝術IP。
2021年8月7日,AC青年藝術推廣計劃第二期藝術家陳偉才個人展《若無·若有》在藝文立方正式拉開帷幕!
此次展覽我們將作品直接置于展廳之中,將物體與空間、環(huán)境相結合,人(創(chuàng)作者)的活動也包含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時間性),所以無論從哪個維度看,我們都應該將其看作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本次展覽試圖通過共建的方式讓人們更深層次的領會陳偉才“形與物”、“流動”、“無?!钡莫毺匾娊?,探索人與人、人與物、物體與空間之間的關系。
展覽現(xiàn)場
EXIHIBITION SITE
《然》 水,鋼板,地毯,浮萍,藍色紗,電風扇等 尺寸可變 2021年
《方葉之森》 綠植,泥土,磚塊,苔蘚等 尺寸可變 2021
《藍梯》 木梯,藍色黏土 2021
《每個人都是一棵樹》 樹木,超輕粘土 2016–2021
《凹2》 青瓦 尺寸300cm*300cm 2019–2021
開幕式現(xiàn)場
PENING CEREMONY
藝文立方主理人、策展人王玉婷
藝文立方主理人、本次《若無·若有》策展人王玉婷表示,“AC青年藝術推廣計劃”致力于選擇更具試驗性、先鋒性的作品,通過獨特的呈現(xiàn)方式,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角。在未來,AC青年藝術推廣計劃將走出到不同的空間,邀請不同的藝術家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推動城市文化與藝術生態(tài)的發(fā)展的同時,也讓更多青年藝術家們走進公眾的視野。而在這場展覽中,我們更希望強調(diào)藝術作品與場域、觀眾的關系,希望大家在觀展的同時,可以靜心去體會作品所帶來的沉穩(wěn)與含蓄。
中國雕塑學會理事,四川省雕塑學會會長 鄧樂
本次特邀嘉賓鄧樂表示,這場展覽是一場非常有實驗性的展覽,陳偉才的作品融合多種藝術形式,根據(jù)其性情自由的發(fā)展,已經(jīng)跳脫出了當代藝術,從后現(xiàn)代發(fā)展到了“后后現(xiàn)代”。陳偉才以個體生命去關注細微的事物,不再是宏大和負重,而是細小與輕盈,在不經(jīng)意間表現(xiàn)出獨特的時代特征。他說道:“只有這個時代的藝術家才能做出這樣的作品,陳偉才是一名時代藝術家”。
藝術家陳偉才
藝術家陳偉才表示,他期望他的作品不是一個獨立的物體,而是結合物體身邊的場域、溫度等各種環(huán)境因素,將其作為一個整體,因為藝術是相互關系的結果。他總是思考著那些“合理又不合理”的文化邏輯。
開幕全天精彩回顧
IGHLIGHTS REVIEW
陳偉才個展《若無·若有》開幕式合影
藝術家導覽
志愿者與藝術家合影
藝文立方工作人員與藝術家合影
本次啤酒贊助“探索精釀”
現(xiàn)場甜品、BBQ、飲料實拍
世間萬物皆流動無常
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 FLUID
藝術家陳偉才期望通過對植物形態(tài)的把控以及運用,遵循事物自身的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作,融入人為因素,結合空間與物體的關系,表達他對于“無?!薄ⅰ拔粗?、“流動”的理解。例如這次展覽作品《然》,為表現(xiàn)浮萍在水中亂中有序的群居狀態(tài),藝術家根據(jù)水域的形狀將它“裁剪”成一塊“綠布”。既不改變浮萍本身,又以“另一種形式”展現(xiàn)。在植物自然生長的過程中,生命逐漸流失,葉片漸漸枯萎“消失”,生長的邏輯被他捕捉。就連瓦片都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他遵循著不去故意改變。他常引用“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亦如是”來表達自己對物體與人之間關系的理解。
在藝術家陳偉才看來,人(肉身與思想)亦是一種與物平等的材料。例如《每個人都是一棵樹》是藝術家曾在深圳的海邊創(chuàng)作《河流》作品的時候,意識到“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條河,終將在大海相遇”,有著“九九歸一”的概念。因此,他便想到了“每個人也可以是一棵樹”,當他專注于思考“人”本身時,就發(fā)現(xiàn)人的邏輯和大自然的邏輯是相似的。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身的邏輯,每個人都有相似的地方,卻又不同,就好像樹一樣,因為大自然中不會有同一棵樹。拋開人的外在形象,藝術家更看中的是人的心境在流逝的時間中是如何演化的。他通過向志愿者描述他對“樹”形態(tài)的想象,讓每一位參與者都獨自去面對一棵樹,限定的材料就是藍色的黏土。他們是作品的材料,他們不僅是他們自己,他們還是作者。
本次展覽合作的藝術家陳偉才畢業(yè)于川音成都美院雕塑系,現(xiàn)居成都,有多次參展經(jīng)驗。2021年,他在成都宋呈當代藝術館舉辦個人作品展《多余的畫》。同年在成都大浦當代藝術館舉辦個人展《蔓延》,并參與重慶501序空間群展《“物之形”藝術展》,并在北京高橋美術館舉辦《物界.三》雕塑作品展。2020年《“痕紀與繹衍”---過程、觀念與視覺物》、《“辟新.更生”川美青年藝術家駐留計劃回顧展(2013-2020)》,2019年參與《未來游戲--第四屆德中青年藝術家發(fā)展基金聯(lián)展》以及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2018年參與首屆成都Parcours藝術節(jié)、新物種-2018跨媒介藝術邀請展,2017年藝術家邀請展《平行》等。
藝術家訪談(節(jié)選)
ARTIST INTERVIEW
采訪者:ACC(藝文立方)
藝術家:CWC(陳偉才)
1.ACC:在本次“AC青年藝術推廣計劃”中,您最看重什么?有什么最想在展覽中表達的?以及本次展覽《若無若有》, 您是如何構想這一題目的?
CWC:“若無若有”更像是形容一種微妙的感覺,更像是處在無與有之間的一個狀態(tài);在我看來這才是最好的一個狀態(tài),它既不是剛剛出發(fā)的新奇與懵懂,亦非抵達目的的短暫興奮與失落;相對這場修行而言,它走在路上在過程里;又如紅樓夢里寶玉說,只愿人常在花常開;佛陀說一切皆是虛妄,應是在這兩者之間。
2.ACC:本次展覽中《每個人都是一棵樹》, 其中樹木和輕粘土是材料的中心,您將這兩種材料進行結合的靈感來自于哪里?另外, 在這個作品中首次招募志愿者和您共同創(chuàng)作, 您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是什么?
CWC:我們觀察一棵樹,一株草的時候,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自然”。它在那里生長,它的每一根枝叉每一片樹葉,都是“自然”邏輯的結果;就如我們每個人都是自身邏輯的顯現(xiàn),我想和他們(志愿者)一起經(jīng)歷這次旅行,去想象一棵樹的生長。兩個材料的結合從以前的作品《如是》就用到樹枝跟石膏,后面想到輕粘土替換石膏,粘土它有更好的材料包裹性,石膏則還需要一個中介---紙或者棕絲,反之,使用粘土的手就成了最好的媒介。
3.ACC:您是如何理解“物與物、物與空間環(huán)境、物與人”的關系?
CWC:以往我們會把重心放在所創(chuàng)作的雕塑上,也就是目光只盯著“雕塑”(物體本身)看;但雕塑是關乎材料/物,形體,空間與環(huán)境等等的,而且人(創(chuàng)作者)的活動也包含在雕塑的過程中(時間性);所以無論怎么看,雕塑都應該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當?shù)袼茈x開它的基座之后,它就真實的切入到我們真實的空間中來,它的尺寸大小往往是由人的尺度(思維)為基準的;物與物的關系是在于雕塑家如何理解兩個不同材料之間的材料屬性的關聯(lián),而不是憑主觀意愿強行將不同的材料尷尬的并制;物與人的關系就像我經(jīng)常引用的一句話“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亦如是”;在我的理解里面,人(肉身與思想)亦是一種與物平等的材料。
4.ACC:您的作品中傳遞了“無常”“流動”“開放”的概念, 這些概念是否與您的個人經(jīng)歷有關?您是如何將這些概念與您的作品聯(lián)系起來的?
CWC:這些概念是我的一個體會,它與我多年的生活經(jīng)歷確實有關聯(lián)。2010年從學校畢業(yè)之后,有過兩年短暫的安定的工作室,而后幾年由于某些原因,一直在搬工作室,直到近幾年才相對安定,不過可能很快又要搬了。工作室創(chuàng)作的作品幾乎一直處在打包狀態(tài)以應對下一次搬家,但創(chuàng)作還是要繼續(xù),于是我將工作的重心移到了工作室之外,在一個更加“開放”的環(huán)境中,而工作室本身就更像一個倉庫了。也正是戶外變成了我的“工作室”之后,這個體會便自然而然了。
5.ACC:您是怎樣取舍創(chuàng)作過程中衍生出的新想法?
CWC:我是一個比較笨的創(chuàng)作者,一開始我是都會踐行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新想法,以便我可以面對面的觀察它是否符合我對“好”雕塑的理解,或者更新我對“好”雕塑的理解;但有了一定但工作經(jīng)驗之后,會形成一定的判斷/偏見,即便這樣它也是一個反復思考的過程。再后來我會慢下來,時間也會替我過濾;另外對于某些比較麻煩的想法(比如制作復雜花費巨大空間要求過高等等)我也是留給以后,雕塑確實是關乎它的生長環(huán)境的。有時候你今天創(chuàng)作它,它是不成立(我的理解里),但或許一年后的今天你再創(chuàng)作它,它便成立了。為什么要等一年呢,這或許正是雕塑的魅力。
6.ACC:對于您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出一種當下性的特征。然而對于許多藝術家,在一些傳統(tǒng)題材和技法里尋找當下性是最為困難的,您是如何尋找的?
CWC: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您,但是可以告訴您我是如何生活的,或許答案在這里面……
展覽將于2021年8月8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并持續(xù)到2021年11月7日。歡迎熱愛藝術的朋友們來到藝文立方,感受若無若有的生命流動。
主辦機構
藝文立方(成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項目策劃
徐娟 何桂彥
策 展 人
王玉婷 劉蓉雪
參展藝術家
陳偉才
項目執(zhí)行
李蕊希 吳若雨 李易子楊
朱珈慧 叢璽酈 林鷗彤 向逸洲
設 計
常家樂
戰(zhàn)略合作媒體
up成都向上·up生活
合作媒體
四川藝術網(wǎng)
四川美術網(wǎng)
華夏藝術網(wǎng)
成都文藝網(wǎng)
成都電視臺
一筑一事
1314設計與藝術雜志
99藝術網(wǎng)
藝術野瘋狂
現(xiàn)代藝術
新潮Lifestyle
藝術頭條
成都看展
空體
TheArtHunter尋藝
Artistic Clouds
成都活動情報站
社群之都Chengdu
斯芬克
藝術中國
特別鳴謝
?。〝z影師)
Frank_Lin 林桂青
(志愿者)
杜雨晴 劉穎燁 李若藍 李欣盈 李陽
劉芳宇 耿嘉怡 胡斯穎 唐詩薇 唐宇歌
王竹君 熊爽 張洹嘉 周甜甜 周竹萌
逯依軒 趙羽 劉小雨 楊雅琳 錢昱竹
黎慧琳 劉彥語 姚幸均 王馨翊 陳璇
地址
藝文立方AC CUBE 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仙韻一路188號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