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7/17 8:57:16 來源:劉海粟美術館
由劉海粟美術館主辦的清·虛·玄·韻——劉海粟美術館館藏陳培榮作品研究展將于2021年7月23日14:00在劉海粟美術館開幕。
清:畫家追求作品的格調;
虛:空靈,不求形式,而追求內在的東西;
玄:畫面追求藏而不露,有想象的余地,有想象的空間;
韻:中國畫六法中的第一法“氣韻生動”。
——陳培榮
清·虛·玄·韻
——陳培榮藝術的核心價值(節(jié)選)
陳培榮 《嬌艷》 50×75cm 水彩畫 2010年
陳培榮教授,1941年生于上海,1960年至1962年就讀于上海美專(今上海美院),1964年畢業(yè)于上海輕工業(yè)高等??茖W校裝潢設計專業(yè)。陳教授長期執(zhí)教平面設計,在該領域,卓有建樹。在理論和實踐上,他致力于裝潢美術體現時代精神和民族傳統美學,為創(chuàng)建新中國藝術設計專業(yè)付出了極大的心血。他也長于繪畫,尤其是水彩畫和油畫,對上海水彩畫界有過很大貢獻,把所在學校建設成水彩畫基地,培養(yǎng)了許多優(yōu)秀人才。陳教授創(chuàng)作,著意將繪畫作品與建筑環(huán)境和諧結合作為基點,借助設計元素和構成原理,參照幾何圖式,展開畫面布局。就其水彩畫而言,他一改傳統習俗,不再把水彩畫當做即興小品,或視之為速寫、小幅習作,而是追求一種宏大制作,反映出提升水彩畫內涵的時代訴求。
陳培榮 《花之韻系列1》 75×150cm 油畫 2008年
80年代初,陳培榮先生開始追求意象之美。他探索中西繪畫的寫意特點,倡導意象繪畫,強調畫面的意境。新時期伊始,“意象”是一個流行術語,使用頻率特高,其意在擺脫先前寫實模式和西方話語的壟斷和霸權,突出中國繪畫自身的理論思維。陳教授畫畫,從不借助照相機,摒棄以攝影為基礎的視覺語言體系,也不用草稿,不作現場寫生,所畫都是出自胸臆、心到象成的意象表達。陳教授稱他的意象論創(chuàng)作為新意象繪畫,表達中國式創(chuàng)作理念,用他的話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清、虛、玄、韻。按照他的解釋,清指格調脫俗,高雅;虛指空靈,以虛帶實,大象無形;玄指藏而不露,難以捉摸,不可復制,避免一覽無遺;韻指靈魂,指余音裊裊。
陳培榮 《都市懷舊系列4》 50×61cm 油畫 2006年
他作畫主張中西合璧,倚重中國傳統繪畫的實踐、觀念和理論,同時吸納西方繪畫的光色特長和現代意識。他指出,西畫的靈魂和語言是光影色彩,色彩學知識是西方繪畫的強項。中西合璧就是用西畫的光影色彩語言和筆法與國畫筆墨意趣融合。
陳培榮 《花之韻系列4》 75×150cm 油畫 2000年
陳教授喜以花卉為題材作畫,代表作有《花之韻》系列。其畫融入沒骨畫的墨韻意趣,展現如霧里綻放的花卉,有種純潔高雅的情致。借用清人鄭績論寫花卉之法,其畫風屬“寫其形影似不似之間者”的意筆,講究的是“形外而神內”意象。他畫的花卉不是具體的花,說不清其學名,實非客觀存在的對象,因此,沒有具體的時空,而是純粹想象之物,只是表達畫家性靈剎間的感動,給人留下永恒的印象。
陳培榮 《花之韻系列2》 140×140cm 油畫 2010年陳教授對繪畫的認知包含大美術的格局,打破了諸畫種細分單列各自為政的門戶偏見,對他而言繪畫是個總體概念,至于運用什么畫材,只是權衡各種需要之后的一種選擇。他有時作大幅木板(三合板)水彩畫、帆布水彩畫,也喜歡在保定水彩紙,嘉興產手工紙(性能近乎宣紙)上作水彩畫,駕輕就熟地把控這些材料特殊的性能。無論是油畫或者水彩,所追求者同樣是清、虛、玄、韻四字雋語。
潘耀昌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文化部藝術司國家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博導
陳培榮簡介
陳培榮1941年出生,教授?,F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輕專美術系主任、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上海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首任院長。從事藝術教學和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已六十余年。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并深獲好評?!扒濉⑻?、玄、韻”為其作品的藝術特色。
更多作品賞析
陳培榮 《煙云鄉(xiāng)情系列2》 80×10cm 油畫 2010年
陳培榮 《煙云鄉(xiāng)情系列1》 72×61cm 油畫 2000年
陳培榮 《都市懷舊系列2》 50×61cm 油畫 2000年
陳培榮 《都市懷舊系列4》50×61cm 油畫 2005年
陳培榮 《都市懷舊系列7》 50×61cm 油畫 2005年
陳培榮 《金色石橋》 74×90cm 油畫 2007年
陳培榮 《春曉》 158×158cm 油畫 2016年
清·虛·玄·韻
陳培榮作品研究展
/ 展覽時間 /
2021年7月23日-2021年9月2日
開幕時間7月23日14:00
/ 展出地點 /
劉海粟美術館1、2號展廳
(上海市長寧區(qū)延安西路1609號)
/ 主辦單位 /
劉海粟美術館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