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6/17 18:25:54 來源: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Lot 5211
明
藤田世傳 藍兔毫「天目」茶盞
配十四世紀(jì) 黑漆嵌螺鈿盞托
D 12 cm H 17 cm
RMB: 10,000,000 - 15,000,000
備注:
1.足利義政將軍(1436-1490)舊藏“東山殿御物”(傳)
2.味杏堂(1615?-1690)收藏,京都道正庵主人
3.藤田德次郎收藏,大坂 [藤田伝三郎之次子(1920年代)]
4.倫敦蘇富比,2016年11月9日,編號108,成交價:英鎊 1,085,000
出版:
高橋義雄,《大正名器鑒》,東京,1921-1925年,卷6,頁23,圖見頁22
▼
本品出版:高橋義雄,《大正名器鑒》,東京,1921-1925年,卷6,頁23,圖見頁22
競投本件拍品,請與本公司有關(guān)業(yè)務(wù)人員聯(lián)系提前辦理特殊競投號牌。
類南宋建窯風(fēng)格藍兔毫“天目”茶盞,此盞唇口微侈,口沿包鑲金屬扣,外壁口沿下一圈微束,便于持取,精到考究,乃美觀與實用并舉之作。內(nèi)底平,圈足,足心淺挖,足際稍寬,修足規(guī)整。里外滿施黑釉,外壁釉不及底。接近底足處積釉,形成垂珠,紺黑黝黝,寶光外露。釉面析出藍色兔毫紋,絲絲綿長,邊廓清晰,條達有力,毫色發(fā)出幽幽藍光,沁人心脾。底部露胎處,可見鐵褐色胎土,厚實穩(wěn)扎。下配黑漆嵌螺鈿盞托,盞托由圓形盞、圓形外盤和外撇圈足三部分組成。盞托整體以嵌螺鈿裝飾。
建窯黑釉茶盌之賞鑒,與日本茶道宗師與收藏家息息相關(guān)。在日本,宋代建窯茶盞廣得崇敬愛慕,其日文名稱“天目”也隨之流傳千里,成為現(xiàn)今通稱此類黑釉器盞之名。古時,黑釉茶盞多藏于佛寺,用之奉茶以養(yǎng)身心,茶盌質(zhì)樸素雅,合適作為供佛儀典之器。盞沿下一圈微斂,為持用方便而設(shè),胎厚扎實,保茶汁溫?zé)岫粻C手,釉黑潤亮,托襯宋時點茶擊拂茶水后,所得茶面細沫,白黑相映,瞬息美哉。
藍兔毫者,舉世稀珍,其釉色盈潤光潔,與建窯名品油滴相類,唯紋式有異。細觀藍兔毫紋理,纖俊秀逸,加之藍色窯變,宛若清清細雨,隨天空而起,飄然落,又如屢屢水波,伴明月,邀靜夜輕風(fēng),拂水過。建窯藍兔毫,謙素而內(nèi)斂,黑盞作茶,擊拂見白花,清晰可辨,易于觀色,宋人盡皆追之?;兆谮w佶,鐘迷茶事,曾言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鐮倉時代,大宋精髓隨禪宗東渡,導(dǎo)日人尚建盞、研茶道、修禪門,人盡奉之,以為至珍。
漆器鑲嵌工藝是中國古代漆工藝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嵌松石、螺鈿、牙骨、竹、玉、銀、銅、百寶嵌等。其中的漆器嵌螺鈿工藝始于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唐代有河南出土的嵌螺鈿云龍紋銅鏡,五代有浙江慧光塔出土的嵌螺鈿經(jīng)箱,宋代有傳世的嵌螺鈿盤等。
館藏資料中,《唐物天目》,茶道資料館,京都,1994年,收錄一系列天目盞,包括數(shù)件日本國寶及福建器物作例,其中國立京都博物館與德川美術(shù)館藏禾目建盞,類同此件拍品,不過兔毫呈銅褐色細毫泛銀輝,珍稀度不及本件藍毫,頁19ff,圖版10、13、15、16。成功燒出如此藍色釉者甚少,建窯遺址碎片堆中亦是少見,僅發(fā)現(xiàn)寥寥數(shù)例。另一例銀毫藏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Hare’s Fur, Tortoiseshell, and Partridge Feathers. Chinese Brown- and Black-Glazed Ceramics, 400-1400》,哈佛藝術(shù)博物館,劍橋,馬薩諸塞州,1996年,圖版83。
香港蘇富比于2016年04月6日,曾售出一件建窯銀兔毫茶盞,此盞來源于羅杰琵金頓舊藏,以584萬HKD的價格成交。在2017年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俊雅清凝——樂從堂藏宋瓷粹珍專場中,一件建窯黑釉兔毫茶盞,以346萬HKD落槌。2015年4月5日,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釋出一件同器型銀毫盞,以308萬HKD的價格成交。
本品傳承有序,來源清晰,早年由足利義政將軍(1358-1408)舊藏,并題“東山殿御物”(傳),后由味杏堂(1615?-1690)收藏,京都道正庵主人,轉(zhuǎn)讓至大坂的藤田德次郎(藤田伝三郎之次子)后,于2016年11月9日在倫敦蘇富比釋出,器物編號108。曾出版于高橋義雄,《大正名器鑑》, 東京,1921-1925年,卷6,頁23,圖見頁22。
日本傳世的建盞“唐物天目”
兼談著錄于
《大正名器鑒》的藤田家舊藏建盞名品
在日文中的所謂“茶陶”,指的是傳統(tǒng)茶道中使用并鑒賞的陶瓷茶道具,有茶碗,水指(盛水的器具),花瓶等器物。除了日本本國的器物以外,很多都是舶來品,包括唐物(中國)、和物(日本)、高麗物(朝鮮半島)、南蠻島物(東南亞)、阿蘭陀(荷蘭)等等,這些作為“茶陶”傳世的陶瓷數(shù)百年來在茶道儀式中頻繁出現(xiàn),這一點從流傳至今的大量《茶會記》文字內(nèi)容中可以輕易得到證實。
茶碗作為茶道中最重要的器具不可或缺,因為在茶會中,茶碗是惟一在主人與客人、客人與客人之間人手相傳的茶道具。品茶之余,可以拿在手中端詳鑒賞的也只有茶碗,相比之下,其他茶道具不具備上手把玩的條件。從古至今,在茶道中最受推崇的茶器首推“唐物天目”。2016年12月,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編輯的《三疊五缾》專場圖錄,其中收錄了拙文《從中國陶瓷看日本文化》,談及日本鑒賞龍泉窯青瓷的來龍去脈,惜未涉及建盞,今喜見名品一例(請保利自己配圖多張)出現(xiàn)于保利春拍,草就短文,介紹傳世并秘藏于日本的“唐物天目”,以饗讀者。
1
“天目”語源
“天目”一詞源自鐮倉時代日本僧侶渡海赴宋求法,于浙江天目山把建窯茶碗帶回國的事跡。文獻記載始見于日本建武二年(1335),其后作為特指束口造型的茶碗而沿用下來。需要注意的是,把“天目”與“茶碗”兩個詞連接起來合成“天目茶碗”的說法出現(xiàn)甚晚。據(jù)茶器研究專家竹內(nèi)順一的梳理,陶藝家真清水藏六在1918年撰寫的《陶寄》或為此稱呼之初始。后來,工學(xué)博士塚本靖在1935年出版了《天目茶碗考》,(圖1)將此語匯進一步廣為普及。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目”的概念不斷擴大,后來索性把所有施黑釉的陶瓷統(tǒng)稱“天目”,如著名學(xué)者小山富士夫及西田宏子等人(圖2)的著作即沿用了此一廣義的概念。而狹義的“天目”依然在茶道系統(tǒng)中傳承使用,這里僅限定為束口形狀的茶碗。
聚焦“天目”的展覽會也舉辦過多次,比較著名的包括,1979年日本德川美術(shù)館與根津美術(shù)館合辦的“天目”,1990年京都的茶道資料館與福建省博物館合辦的“唐物天目——福建省建窯出土天目と日本傳世の天目”。前者不僅有日本傳世的建盞與吉州窯茶碗的名品,還包括瀨戶窯燒造的“和物天目”以及漆器天目臺等相關(guān)附屬器物,內(nèi)容充實。后者,中日合辦的“唐物天目”,該展覽的意義在于將建窯窯址的出土品與日本的傳世品聚集一堂,拓寬了兩國研究者及收藏家的視野。
2
室町將軍家與《君臺觀左右?guī)び洝?
5世紀(jì)末至16世紀(jì)初,由負責(zé)室町幕府足利將軍家文物鑒賞的“同朋眾”(在足利將軍左右掌管藝文活動的專業(yè)幕僚團隊,有的文章翻譯成“將軍的朋友們”,純屬望文生義)編纂的《君臺觀左右?guī)び洝罚▓D3)問世,其中關(guān)于茶碗的記載廣為人知,影響深遠。
文中談到“曜變”“油滴”“建盞”“烏盞”“鱉盞”“能皮盞”“天目”七種名稱,不僅描述了各自的特征,還談到了當(dāng)時的市場價格,饒有趣味。
曜變:建盞之無上珍品,乃世間稀有物。其釉黑,滿布濃淡不一的琉璃狀星斑,又有黃色,白色及極淡的琉璃諸色夾雜其中,有如織錦般的釉色,屬萬匹之物。
油滴:第二重寶也。其釉亦黑,內(nèi)外浮現(xiàn)泛淡紫的白星斑,較之曜變,存世有量,五千匹。
建盞:不比油滴差。其釉亦黑,上有銀色之斑斕,有的也帶有如油滴一樣的星斑,三千匹。
烏盞:造型同湯盞,胎釉同建盞,大小各異,價格低廉。
鱉盞:胎土同天目,黃釉,黑釉皆有,見花鳥等各種紋飾之。千匹。
能皮盞:胎土亦同天目,釉色黃褐相間,內(nèi)外浮現(xiàn)泛淡紫的白星斑,價格低廉。
天目:最為常見之物,以灰被為上,不為御用,不足估價。
上文的記載中值得留意之處不少,略述如下。
以“曜變”為極品,從今天傳世于日本的三件“國寶”來看,無不釉色斑斕,流光溢彩,的確是窯火天成的神品至寶。文中的“萬匹”相當(dāng)于十萬文。據(jù)《室町時代における米價表》一文的研究,《君臺觀左右?guī)び洝穯柺赖?5世紀(jì)末至16世紀(jì)初,一石米約769文,這樣看來,十萬文確為一筆巨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謝明良教授考證認為,流傳在日本的“曜變”名品極有可能是源自明成祖下賜足利義滿的賞賜品,即在永樂四年清單的“黃銅鍍金鑲口足建盞十個”之列。
“油滴”作為緊隨其后的名品容易理解,現(xiàn)藏大阪東洋陶瓷美術(shù)館的油滴茶碗有來自安土桃山時代梟雄豐臣秀吉(1536-1598)之養(yǎng)子豐臣秀次(1568-1595)的傳承,是日本僅有的八件“國寶”中國古陶瓷之一。問題是,對于排名第三的“建盞”之描述語焉不詳,既說出了“兔毫”的特征,又夾雜了“油滴”的成分,難以捉摸。不僅如此,前文說“曜變”是“建盞”中的無上珍品,從文脈上看,這里的“建盞”似乎是泛指以“兔毫”(日本稱之為“禾目”)為代表的福建地區(qū)出產(chǎn)的黑釉茶碗。
“烏盞”的概念更為模糊,當(dāng)前日本陶瓷學(xué)界也莫衷一是,由于日本也有器足露胎處涂鐵黑色的北方窯黑釉茶碗流傳于世,如德川美術(shù)館之例至少可追溯至到江戶初期,故有所謂“北方天目”之說,詳細待考。
“鱉盞”及“能皮盞”的特征描述清晰,皆為江西吉州窯所產(chǎn),指的是玳瑁釉及剪紙貼花類的器物。日本傳世的吉州名品亦多,包括自江戶時期在加賀前田家流傳的之木葉斗笠碗(現(xiàn)藏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shù)館),不僅木葉的形狀及脈絡(luò)格外清晰,而且還有釉上描金的痕跡,彌足珍貴。除茶碗之外,近年佳士得紐約推出的臨宇山人珍藏剪紙貼花鳳紋瓶也是一例,帶有大阪鴻池家的傳承,可追溯至江戶時代,曾被日本政府認定為“重要美術(shù)品”。由此可見,自室町至江戶,福建建窯與江西吉州窯的相關(guān)器物都是頗受重視的茶器名品。
《君臺觀左右?guī)び洝分械摹疤炷俊备拍罘浅YM解。德川美術(shù)館前學(xué)藝部長佐藤豐三考證為“除了建盞之外的所有唐物茶碗”,而其中提到的“灰被”茶碗,在近年確認為福建茶洋窯所產(chǎn)。
閱讀《君臺觀左右?guī)び洝沸枰⒁鈱懕镜膯栴},原底本早已失傳,目前受到學(xué)界重視的寫本有四五種之多,以日本東北大學(xué)圖書館所藏的狩野家抄本廣為人知。本文所引也是自狩野家抄本翻譯而來??偠灾?,針對建盞的品評,《君臺觀左右?guī)び洝反_定了“曜變、油滴、兔毫”為前三甲的排名次序,對“唐物天目”的鑒賞觀影響深遠。
3
本次保利春拍的藤田家舊藏建盞
如前所述,室町將軍以擁有“唐物天目茶碗”為至高榮耀,此風(fēng)尚被之后戰(zhàn)國時代的織田信長(1534-1582)、豐臣秀吉(1536-1598)、德川家康(1542-1616)等梟雄所繼承。上行下效,同時期其他的戰(zhàn)國武將也同樣熱衷收藏名品茶器,有的巧取豪奪,有的重金收購,留下諸多軼聞故事。叱咤風(fēng)云的戰(zhàn)國武將積極搜求茶器名品確系史實,人們甚至以“名物狩”一詞來形容炙熱的茶器收藏?zé)岢薄?
就本次保利拍賣的此碗之傳承來歷而言,根據(jù)木盒題簽所記,或可追溯到室町時代東山御物的相關(guān)傳承。歷史變遷,到了江戶時代享保年間(1716-1736)此碗流傳到京都道正庵主人味杏堂之手。據(jù)著錄該碗的《大正名器鑒》(圖4)所述,味杏堂收藏各類茶器頗為豐富,也經(jīng)常邀請當(dāng)時的顯貴如近衛(wèi)家熙(1667-1736)等人組織茶會,一時傳為佳話。味杏堂收藏過的器物,后來也散佚坊間云云。
圖4
明治維新以后,此碗轉(zhuǎn)入藤田家族收藏。藤田傳三郎(1841-1912)是著名的近代企業(yè)家,他在由江戶幕府轉(zhuǎn)型到明治政府的過程之中,積極參與了軍火制造,銷售,各種軍需用品的產(chǎn)供銷等一系列活動,積累了巨額資產(chǎn)。其后,更進一步涉足土木建設(shè),礦山開鑿,電鐵運輸?shù)戎T多方面的開發(fā)運營,成為近代日本綜合大型商社體制的奠基人之一。
藤田傳三郎收藏宏富,晚年尤其傾心茶道。在他的影響下,長子藤田平太郎(號:江雪)及次子藤田德次郎(號:耕雪)也都繼承了愛好文藝,重視收藏的家庭傳統(tǒng),1954年藤田美術(shù)館開館,包括國寶的曜變天目(圖5) 在內(nèi)的眾多珍品對大眾公開展覽,一時傳為佳話。光陰似箭,珍寶歸途,近年在佳士得紐約拍賣中釋出的中國文物瑰寶皆源自藤田美術(shù)館,其中宋代畫家陳容的九龍圖是該專場圖錄的封面作品,得到了藝術(shù)市場的高度認可。
圖5
談及此建盞,《大正名器鑒》的編著者高橋箒庵(1861-1937)(圖6)在該書中明確記載,當(dāng)時他是在藤田德次郎的家中欣賞到此碗。那么毫無疑問,這件唐物天目名品百年前的確秘藏于藤田家。
圖6
日本茶道傳統(tǒng)里鑒賞建窯“唐物天目”,首先要求碗型端正挺拔,口沿內(nèi)收呈現(xiàn)束口構(gòu)造,口徑在12公分左右,作為茶碗彰顯其實用性,適于飲茶。其次,內(nèi)外施釉均勻,胎釉分界一目了然。再次,茶碗內(nèi)壁更要求施釉均勻平滑,不能一邊釉厚而另外一邊釉薄,釉面不能有波浪起伏的現(xiàn)象。
茶碗的碗心在茶道中稱之為“鏡”,此處釉面尤其要求平滑均勻。對照以上標(biāo)準(zhǔn),此碗符合規(guī)制,堪稱為日本傳世的名碗至寶之一,尤其是釉面布滿銀斑,介于“油滴”與“兔毫”(日本稱“禾目”)之間,光彩照人。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此碗的斑紋色澤隨光變幻,宛如七色彩虹,熠熠發(fā)光,好似呈現(xiàn)“曜變”的神秘之趣,幽藍悅目,不禁令人贊嘆古物有靈,窯火天成。其實,日本茶道傳統(tǒng)的鑒賞體系中對"曜變"及"油滴"的區(qū)分也并非一成不變,如《大正名器鑒》中收錄了六例"曜變"茶碗,其中包括根津美術(shù)館藏品,其古舊木盒上也有"曜變"的墨書題簽,但該碗現(xiàn)今歸到"油滴"的門下。
引自 金立言
?。ň暗骆?zhèn)東方古陶瓷研究會常務(wù)理事/佳趣雅集學(xué)術(shù)顧問)
南宋 建窯“油滴天目”(Yuteki Tenmoku)
安宅英一收藏
南宋 建窯「油滴天目」茶盌 臨宇山人舊藏
紐約蘇富比,2016年9月15日,編號707
成交價:約人民幣 78,000,000
金 油滴天目盞
日本京都龍光院藏
南宋 建窯藍兔毫盞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Rogers基金會
Lot 5203
明
耀州青釉刻牡丹花卉紋凈水瓶
H 21.9 cm
RMB: 5,600,000 - 6,600,000
備注:
1.Charles E. Russell(1866-1960年)收藏
2.倫敦蘇富比1960年7月12日,編號156(£600)
3.Bluett & Sons Ltd,倫敦,1960年(£600)
4.羅杰琵金頓(1928-69年)收藏,自1960年 (£600)
5.香港蘇富比,2016年4月6日,編號005,成交價:HKD 5,480,000
展覽:
1.《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皇家藝術(shù)學(xué)院,倫敦,1935-36年,編號1347
2.《Celadon Wares》,東方陶瓷協(xié)會,倫敦,1947年,編號95
出版:
1.R.L. Hobson、Bernard Rackham 及 William King,《Chinese Ceramics in Private Collections》, 倫敦,1931年,圖338
2.Roy Davids 及 Dominic Jellinek,《Provenance. Collectors, Dealers and Scholars:Chinese Ceramics in Britain and America》, Great Haseley,2011年,圖版133 (中)
▼
本品出版
▼
本品出版
類北宋耀州窯風(fēng)格青釉刻牡丹花凈水瓶,此瓶為佛家用器。其造型獨特,有一細長頸,細口朝上,頸部中間有尖扁輪狀平臺,其腹部至底足流線型端莊典雅,瓶身飾以刻劃牡丹花葉紋,或因器形繁復(fù),需分段獨立拉坯塑形,再組合成器,制作耗時費力,從未廣制于中國各窯,傳世僅只一例可比,歷代瓷器中罕有能與其聘美者。
北宋晚期 耀州窯凈瓶標(biāo)本
陜西銅川縣耀州窯遺址出土
標(biāo)本85IIT4,JB型II式
八世紀(jì)唐代敦煌絹畫 水墨絹本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絹畫
本瓶類似北宋耀州窯風(fēng)格,制于陜西耀州窯。在五代時期,陜西因浙江越窯出產(chǎn)優(yōu)質(zhì)青瓷,因而受啟發(fā),故亦開始燒造青瓷。耀州窯青釉瓷,技術(shù)、紋飾皆別出心裁,獨樹一幟,匠心獨運,創(chuàng)思盡見,從不流于模仿。本品器型,應(yīng)為實驗多時之制品,然而始終成器極少,僅見一殘片重組例,上刻高浮雕紋飾屬該時期典型,出土自五代窯址,見《五代黃堡窯址》,北京,1997年,彩色圖版6,圖2;圖版37,圖4;頁82,圖 45:5;及頁288,圖165下,圖二。同期并無完整作例。
陜西銅川耀州窯址出土器物器形演變圖(瓶類)
此瓶器型為凈水瓶,其用途廣泛,除作為寺院中的汲水用具或僧尼的供飲之具外,還可作洗濯工具。《大唐西域記》中有云:“軍稚迦,即澡瓶也,舊曰“軍持”訛也?!薄夺屖弦[》中記載了:“凈瓶,梵語軍遲,此云瓶,常貯水,隨身用以凈手”。除了作為僧侶自備的隨身生活用具之外,凈瓶還是舉行佛事活動的禮佛器具,是佛門最為重要的“法器”。法器之所以稱之為“法”,是因為佛教用具中應(yīng)該處處體現(xiàn)出教義的內(nèi)涵及戒律的要求。隨著佛教的中國化,凈瓶的功能日益豐富,兼日常用具、法器、禮佛用具、供器于一體。圖像資料多見于石窟壁畫、佛教地宮,如莫高窟第10窟中洪辯和尚樹下禪修,樹枝上掛著一凈瓶。法王寺二號塔地宮門扉陰刻侍女持凈瓶的圖案。金銅造像中多見菩薩手持凈瓶。
河北靜志寺塔基出土原狀
除大批燒制之青瓷外,耀州窯亦有創(chuàng)制器型、紋飾繁復(fù)之珍品,精巧獨特,費工耗時且難于仿制。直立式瓷器,制作及加飾較為費時,燒制時占窯中位置甚多,且燒造困難,故耀州窯鮮有出品,本瓶即為其中罕例。現(xiàn)存文獻僅記載一例可比,現(xiàn)屬波士頓美術(shù)館 Charles B. Hoyt 收藏,制于同期,尺寸相近,唯紋飾有異,環(huán)繞瓶身花卉紋飾較窄,其下再有兩道花瓣紋,一道朝上,一道朝下,故該瓶與本品并非成對,應(yīng)屬獨立設(shè)計,見 Tseng Hsien-ch’i 及 Robert Paul Dart,《The Charles B. Hoyt Collection in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波士頓,1964-72年,卷 II:《Chinese Art:Liao, Sung, and Yüan Dynasties》,圖版49(圖三)。
本品出自琵金頓雅蓄,由琵金頓購自著名藏家 Charles Ernest Russell (1866-1960年)。Russell乃同代最具遠見藏家之一,曾收藏“大維德青花對瓶”其中一瓶,亦為元代青花及清朝御瓷鑒藏家,眼光獨到,領(lǐng)先同儕。其宋至清代收藏部份載于1931年R.L. Hobson出版文獻,其中數(shù)件由大維德爵士購入,現(xiàn)藏倫敦大英博物館,約六十多件在其身后售于倫敦蘇富比,多為宋代珍器。本瓶曾亮相1935年倫敦皇家學(xué)院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 展覽,該展覽為歷來最重要之中國藝術(shù)品展,借展逾三千件珍品,來自全球各地,Russell本人亦借出16件。
Lot 5207
明
肯里夫勛爵藏定窯白釉刻龍紋大盤
D 30.5 cm
RMB: 12,000,000 - 22,000,000
備注:
1.肯里夫勛爵(Lord Cunliffe)舊藏,倫敦,編號TT28
2.倫敦蘇富比,1980年4月15日,編號155
3.倫敦佳士得,2011年5月10日,編號233,成交價:英鎊 505,250
競投本件拍品,請與本公司有關(guān)業(yè)務(wù)人員聯(lián)系提前辦理特殊競投號牌。
類北宋定窯風(fēng)格白釉刻龍紋大盤,此器形制規(guī)整古樸,圓口斂腹,后包金屬扣,淺足微高,內(nèi)外均施象牙色白釉。盤心刻劃龍紋,刀工古樸雅致,不見滯澀,龍身輪廓線外另加復(fù)線以增強立體感,盤龍全身披鱗掛甲,龍有三爪,體態(tài)矯健,昂首張口,雙目圓睜,其技藝之高,絲毫不遜于同期書畫之極精品者。而盤內(nèi)壁留白,意在突出盤心龍紋,故整體觀之,愈見精妙。
定窯劃花螭龍花卉紋葵口盤
北京保利拍賣,2020年10月9日,編號5118
成交價:RMB 29,900,000
定窯刻花器物比印花器物制作年代更早,龍紋器物應(yīng)為定窯官制之器。據(jù)《曲陽縣志》載,五代時曲陽澗磁已盛產(chǎn)白瓷,官府曾在此設(shè)官收瓷器稅,紋飾以龍鳳紋為主。此類宮廷用器多有傳世,窯址遺有龍鳳紋器物碎片。北京大學(xué)考古文博學(xué)院、曲陽縣定窯遺址文物保管所組成聯(lián)合考古隊,于2009年9月起對定窯遺址進行了主動性的考古發(fā)掘。在澗磁嶺、北鎮(zhèn)、澗磁西及燕川四個地點布方發(fā)掘,以獲得定窯燒制在宋、金、元各個階段的地層資料,并進行分期研究。出土了數(shù)以噸計的各時期的瓷器和窯具,其中完整或可復(fù)原標(biāo)本數(shù)千件,這些出土的標(biāo)本中不乏以往我們認識的定窯精品,也有一些以前未曾見過的獨特器物。發(fā)現(xiàn)帶有“官”款、“尚藥局”款與“龍鳳”紋定窯殘片,表明了此種定窯產(chǎn)品為官用的可能性。
金 定窯印花龍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 定窯白釉刻龍紋大盤
日本根津美術(shù)館藏
北宋 定窯白釉刻花龍紋“尚食局”銘碗
河北省澗磁嶺A區(qū)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臺北故宮《宋詞名品圖錄》圖47著錄有清宮舊藏此種龍盤一件,英國大維德基金藏有一件金代定窯龍紋大盤,編號 PDF.159,曾著錄于《Designs as Singnes:Decoration and Chinsese Ceramics》P69,圖66,惟此件釉面劃損痕跡嚴(yán)重,不過較其釉質(zhì)及龍紋裝飾,與本品類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亦藏一例金代龍紋大盤,盤心可見突起之褐色斑點,惟彼件龍紋刻劃稍遜,不如本品龍紋之鮮明生動。
本品早年為倫敦肯里夫勛爵(Lord Cunliffe)舊藏,編號TT28,肯里夫勛爵的收藏極具遠見,他早年就讀于伊頓公學(xué)和劍橋三一學(xué)院,兩次世界大戰(zhàn)都任職皇家空軍,是劍橋FITZWILLIAM博物館東方部榮譽擁有人,是英國20世紀(jì)中葉最為著名的中國陶瓷收藏家,此前他舊藏的一件類南宋官窯風(fēng)格青釉六出葵口盤以3300萬RMB的價格成交,后在1980年4月15日,售于倫敦蘇富比,編號155,經(jīng)過一段時間,于2011年5月10日在倫敦佳士得釋出,編號23。
Lot 5219
明
白釉刻蓮花游魚紋大碗
D 31.5 cm
RMB: 4,000,000 - 6,000,000
備注:
1.臺灣私人舊藏,于90年代購藏
2.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QT9
類北宋定窯風(fēng)格白釉刻蓮花游魚紋大碗,此碗器形豐腴端莊,寬口唇沿,弧壁深腹,外壁刻劃多層錯落蓮瓣紋,大氣得體,簡潔清雅。下腹斜收至圈足,棱角含蓄,器身隨蓮瓣起伏。此碗內(nèi)刻劃蓮花游魚紋,游魚躍然而上,篦劃水波紋,刀法利落寫意,雅致入微。上綴蓮花招展,彷佛隨風(fēng)搖曳。線條流麗,寥寥數(shù)筆,靈動生趣,整體布局簡潔清雅。平底規(guī)整沉實,無意修胎巧留痕,猶如一鉤新月掛蒼空。通體罩釉獨芒口。器面瑩亮柔潤,釉色溫潤呈牙白般悅目脫俗,聚處若淚痕而色略深,久歷千年風(fēng)霜,樸淳如昔。此碗器形較為獨特,碗型極大,燒制極為不易;圈足較寬,碗呈墩式,于宋代器物中極少出現(xiàn)之品種。
北宋一朝,定窯制瓷技術(shù)達致巔峰,此例定窯大碗不僅雋雅大氣,且盡顯北宋制瓷工藝之精湛。其器形典雅,釉色純瑩,且紋飾簡練灑脫,卓然超群,誠典范之作。觀內(nèi)壁所劃蓮花游魚,蓮花盛開,側(cè)傾相襯,枝蔓回繞其間,游魚旖旎靈動,出神入化。此碗為獨制個例,品質(zhì)臻美,或為他例之藍本,不似尺寸較小者,為省工省時,大量制作,不能與此碗相提并論。
宋 定窯刻魚藻紋劃花大碗
故宮博物院藏品 清宮舊藏
尺寸大如本拍品的定窯盤碗少之又少,因為對陶匠或窯師而言,其燒造難度相當(dāng)大,覆燒大小與本拍品相若的器物,窯燒時變形及/或開裂的風(fēng)險甚高,對陶匠和窯師來說都是一項嚴(yán)峻的考驗。除了諸多的技術(shù)難題,窯燒的燃料亦成本不菲,加上每批燒造的大型器物數(shù)量有限,所以像本拍品一類的大碗定然造價高昂。制作方固然嚴(yán)陣以待,而訂制者亦非富則貴。難怪器型敦碩如本拍品的定窯盤碗,傳世者少如鳳毛麟角。
現(xiàn)存同類型大碗之中,器內(nèi)飾魚紋或蓮紋者居多,器外或光素?zé)o紋,或飾纏枝蓮紋,也有像本拍品般淺刻交迭瓣紋的例子。此類大碗的成功之作看來數(shù)量極少,故此傳世品彌足珍貴。清宮舊藏一件定窯盌,盌心同樣刻魚藻紋,著錄于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上)》,圖版56 號。英國大維德基金會藏另一例,見M. Tregear著《Song Ceramics》,倫敦,1982年,圖29號;大英博物館亦藏一例,著錄于《Oriental Ceramics,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第五冊,1981年,圖56號。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定窯盌,內(nèi)壁刻魚紋,著錄于《定窯白瓷特展目錄》,臺北,1987年,圖版31號。另可參考一尺寸略小的定窯盌(26.7公分),內(nèi)壁刻三尾魚,2014年5月28日于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3212號。另有一件相似品藏于大板東洋陶瓷美術(shù)館,內(nèi)外分別飾以蓮花和纏枝蓮紋。
我們可參考坂本五郎舊藏一例,此例為八瓣花式,內(nèi)部刻劃牡丹紋,早年為艾佛瑞.克拉克夫人收藏,曾展覽于《Sung Dynasty Wares. Ting, Ying Ch’ing and Tz’u Chou》,東方陶瓷學(xué)會,倫敦,1949年,編號77(圖例);《The Arts of the Sung Dynasty》,大不列顛藝術(shù)委員會及東方陶瓷學(xué)會,The Arts Council Gallery,倫敦,1960年,編號21,此器于2014年04月08日在香港蘇富比售出,成交價格為1.46億HKD。另一例為英國亞歷山大(William Cleverley Alexander)紳士舊藏,此器內(nèi)刻劃纏枝蓮紋,外刻劃多層蓮瓣紋,于2020年11月30日售于香港佳士得,落槌價為2785萬HKD。
Lot 5206
明
白釉劃花蓮花紋折腰盤
D 20.7 cm
RMB: 2,000,000 - 2,500,000
備注:
1. Frederick T. Fuller 收藏,至1965年
2. 倫敦佳士得1965年6月28/29日,編號277(1000 gns.)
3. Bluett & Sons Ltd,倫敦,1965年(1000 gns.)
4. 羅杰琵金頓(1928-69年)收藏, 自1965年
5. 香港蘇富比,2016年4月6日,編號001,成交價:HKD 2,240,000
Lot 5216
明
官窯青釉折腰洗
D 13.2 cm
RMB: 10,000,000 - 15,000,000
備注:
日本重要私人藏家舊藏
競投本件拍品,請與本公司有關(guān)業(yè)務(wù)人員聯(lián)系提前辦理特殊競投號牌。
類南宋官窯風(fēng)格青釉折腰洗,此器圓侈口,唇沿,棱角含蓄,斜直深壁,平底。周壁胎較薄,滿釉支燒,器物通體施滿粉青釉,色澤溫潤澄澈、柔美綿延,開片冰裂自然相綴,宛若寶玉,簡約雅絕,渾然天成。此洗底部有八顆支釘痕,應(yīng)是支釘支燒而成,官窯從早期尚處于試驗不同燒造方式的階段,其他相類的盤、洗多為圈足無釉,墊燒或圈足掛釉,支燒??梢姳炯钠窇?yīng)是水平最為成熟的產(chǎn)品,屬南宋巔峰之作。
此器通罩青釉,色偏粉藍。緩緩迭施釉層,始達柔光婉約、凝脂溫潤。胎骨棱角,裹之厚釉,銳角斂藏,柔里蘊剛,邀人抱于掌內(nèi),撫弄摩挲。遙想當(dāng)時燒成出窯以后,冷卻工夫掌握得宜,繼而潤其色,方得如此開片,疏朗自然,彷佛瓊玉整塊琢成。唇沿高處,青釉流敞,折角處黑褐胎骨若隱還現(xiàn)。此色澤更是使色增層次、形添沉穩(wěn)。
南宋官窯,享負盛名,可謂上品重器,寥若星辰。其簡潔端莊,唯覃奧深淵,故時匠人神技巧思,盡諳美瓷韻致,窯火斑斕處,看盡一代思潮,出窯成品時,溢散趙宋文士雅調(diào)。南宋葉寘的《坦齋筆衡》記載:“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后苑,號邵局,襲故京遺志,置窯于修內(nèi)司,造青窯器,名曰內(nèi)窯,澄泥為范,極其精致,油色瑩徹,為世所珍,后,郊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侔矣”。不僅如此,南宋官窯繼往開來,所造官瓷,屬單色青瓷,近類汝器,然種類繁多,應(yīng)或出自長期研發(fā)試燒,造就官窯瓷之多樣,無論是釉色或是面貌,亦因此更難一語含括官窯全貌。
南宋 官窯青瓷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不議胎質(zhì)變化與否,現(xiàn)存可見豐富多樣之官窯器形,部份源自傳統(tǒng)陶瓷器造形,也有摹擬其他材質(zhì)器物而來之例;尺寸可見各式小型杯器,亦得巨型瓶尊;釉色變化范圍甚廣,各種深淺的米黃、淡灰、青綠皆有,釉面或者平素?zé)o紋、也見致密或疏朗開片紋、或甚滿布透明冰裂紋,相互輝映者;窯內(nèi)燒造方式亦多變化,或用支釘、或無,并無一致。
南宋 乾隆御題官窯青釉洗
口徑22.5cm
故宮博物院藏
類南宋官窯風(fēng)格青釉折腰洗,此器圓侈口,唇沿,棱角含蓄,斜直深壁,平底。周壁胎較薄,滿釉支燒,器物通體施滿粉青釉,色澤溫潤澄澈、柔美綿延,開片冰裂自然相綴,宛若寶玉,簡約雅絕,渾然天成。此洗底部有八顆支釘痕,應(yīng)是支釘支燒而成,官窯從早期尚處于試驗不同燒造方式的階段,其他相類的盤、洗多為圈足無釉,墊燒或圈足掛釉,支燒??梢姳炯钠窇?yīng)是水平最為成熟的產(chǎn)品,屬南宋巔峰之作。
宋 哥窯折腰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器通罩青釉,色偏粉藍。緩緩迭施釉層,始達柔光婉約、凝脂溫潤。胎骨棱角,裹之厚釉,銳角斂藏,柔里蘊剛,邀人抱于掌內(nèi),撫弄摩挲。遙想當(dāng)時燒成出窯以后,冷卻工夫掌握得宜,繼而潤其色,方得如此開片,疏朗自然,彷佛瓊玉整塊琢成。唇沿高處,青釉流敞,折角處黑褐胎骨若隱還現(xiàn)。此色澤更是使色增層次、形添沉穩(wěn)。
南宋官窯,享負盛名,可謂上品重器,寥若星辰。其簡潔端莊,唯覃奧深淵,故時匠人神技巧思,盡諳美瓷韻致,窯火斑斕處,看盡一代思潮,出窯成品時,溢散趙宋文士雅調(diào)。南宋葉寘的《坦齋筆衡》記載:“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后苑,號邵局,襲故京遺志,置窯于修內(nèi)司,造青窯器,名曰內(nèi)窯,澄泥為范,極其精致,油色瑩徹,為世所珍,后,郊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侔矣”。不僅如此,南宋官窯繼往開來,所造官瓷,屬單色青瓷,近類汝器,然種類繁多,應(yīng)或出自長期研發(fā)試燒,造就官窯瓷之多樣,無論是釉色或是面貌,亦因此更難一語含括官窯全貌。
南宋 官窯青釉葵瓣洗
香港蘇富比,2018年10月3日,編號3105
成交價:HKD 81,350,000
不議胎質(zhì)變化與否,現(xiàn)存可見豐富多樣之官窯器形,部份源自傳統(tǒng)陶瓷器造形,也有摹擬其他材質(zhì)器物而來之例;尺寸可見各式小型杯器,亦得巨型瓶尊;釉色變化范圍甚廣,各種深淺的米黃、淡灰、青綠皆有,釉面或者平素?zé)o紋、也見致密或疏朗開片紋、或甚滿布透明冰裂紋,相互輝映者;窯內(nèi)燒造方式亦多變化,或用支釘、或無,并無一致。
存世與此洗相似之例可參考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于特展《貴似晨星:清宮傳世12至14世紀(jì)青瓷特展》,臺北,2016年,編號II-10、11、12。另可見P199頁,編號IV-1、2、3,在修足和支釘?shù)奶幚砩嫌诒酒犯酉嗨啤?
類南宋官窯風(fēng)格之器,現(xiàn)身拍賣者,尤為罕見。其一為Eskenazi釋出的一件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該器于2015年4月7日售于香港蘇富比,器物編號0001,其落槌價為1.13億HKD。另有一紙搥瓶見于香港蘇富比,其底刻“玉津園”三字,售于2008年4月11日,編號2601。近有一件為船王趙從衍舊藏,其長年專注于搜藏中國藝術(shù)精品,該件官窯青釉葵瓣洗于2018年10月3日售于香港蘇富比,器物編號3105,其成交價為8135萬HKD。
Lot 5210
明
鈞窯天藍釉玫瑰紫斑斂口盞
D 8.5 cm
RMB: 6,500,000 - 8,500,000
備注:
1.歐洲私人珍藏
2.倫敦蘇富比,1998年11月18日,編號856
3.香港佳士得,2011年6月1日,編號3502,成交價:HKD 6,620,000
類北金代鈞窯風(fēng)格天藍釉紫斑斂口茶盞,細觀此盞,口沿微微內(nèi)斂,口沿釉薄呈淺褐色,足斜腹內(nèi)收至圈足。內(nèi)外壁天藍釉釉色多富變幻,由青到紫,亦濃亦淡,雅韻幽現(xiàn)。玫瑰紫色濃烈,釉面光亮,器形似皂泡一般,遂得洋名“bubble bowl”。
北宋 鈞窯紫斑盌
香港蘇富比,2018年10月3日,編號3109
成交價:HKD 24,120,000
鈞瓷之美勝在釉色,三分人力,七分天成,其間色彩的流淌與幻化,非巧思可以成就,尤以鈞窯掛紫最為典雅,釉彩之絢麗宛若晚霞,而釉質(zhì)之細潤,猶似一泓靜謐湖水。其燒造頗為周折,因釉本身乳濁粘稠、流動緩慢,極易形成斑斕、交織的現(xiàn)象,乃至一窯一火燒制的鈞瓷,變化萬端,無一相類。
宋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
故宮博物院藏
館藏此類小盞可見以下幾例:一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蓄,紫斑略少,藍釉較淺,圖見《鈞瓷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鈞窯瓷器薈萃》,故宮博物院,北京,2013年,圖版36。第二例盌稍小,仍貯故宮博物院,藍釉上紫斑亦略少,刊于《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上)》。香港,1996年,圖版222。另一例為鮑氏典藏,紫斑稀疏之鈞窯盌,錄于 John Ayers,《The Baur Collection Geneva:Chinese Ceramics》,日內(nèi)瓦,1968-1974年,卷1,編號A31及A32。另外,Eumorfopoulos 舊藏也有一例,現(xiàn)存?zhèn)惗鼐S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載于柯玫瑰,《Song Dynasty Ceramics》,倫敦,2004年,圖版26前方。最后一例為大維德爵士寶蓄,現(xiàn)貯大英博物館,詳見畢宗陶,《Song Ceramics:Objects of Admiration》,倫敦,2003年,圖版20。
紫斑釉色靈動如此盞者為數(shù)寥寥,我們可以參考三例。第一例來源顯赫,曾由名家遞藏,經(jīng)手者仇焱之,后知名古董商坂本五郎收入囊下,再售于香港蘇富比,2018年10月3日,成交價2400萬HKD。另一例為Alfred Schoenlicht 舊藏,曾展于東方陶瓷學(xué)會《China Without Dragons:Rare Pieces from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Members》,倫敦,2016年,編號72。2018年4月3日售于香港蘇富比,成交價1452萬HKD。最后一例來源依舊顯赫,來自東京國立博物館出版的《中國宋元美術(shù)展目錄》,東京,1961年,編號155。后亦在日本陶瓷協(xié)會及讀賣新聞社《中國古陶瓷:唐宋名陶展》中金出版,東京,1964年,編號121。后為臨宇山人入藏,售于香港佳士得,2015年12月2日,成交價640萬HKD。
本品早年為歐洲私人珍藏,后于1998年11月18日在倫敦蘇富比釋出,器物編號856,十三年后,2011年6月1日售于香港佳士得,編號3502。
Lot 5209
明
鈞窯天藍釉玫瑰紅斑蓮子碗
D 13 cm
RMB: 3,000,000 - 5,000,000
備注:
1.小室信夫舊藏,Shinobu Komuro(1839-1898)收藏,日本;
2.富勇冬樹,F(xiàn)uyuki Tominaga舊藏,日本;
3.北美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
1. 施君玉,《The Rainbow A loft: Jun ware》,香港,2020年,編號10
2. 施君玉,《Some Forms and Uses of Jun Wares》,《Arts of Asia》,2020年11-12月,第50卷6期,頁112-117,圖3
3.《文物天地》,2020年12月,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主辦,頁103,圖五
Lot 5214
明
月白釉荷葉凈水缽
W 13.2 cm
RMB: 1,000,000 - 2,000,000
備注:
日本京都正法寺東院舊藏
金 耀州窯月白釉膽瓶
倫敦蘇富比,2018年5月16日,編號70
成交價:約人民幣 6,800,000
金代 月白釉荷葉式蓋缽
1988年銅川市柳林鎮(zhèn)窖藏出土
耀州窯博物館藏
缽在中國文化中,特別是佛教文化中,頗具有特殊含義。在梵語中,缽多羅(patrapatra)為比丘六物之一,持缽行乞稱為“托缽”,比丘持缽以應(yīng)受他人的飲食,故缽也稱“應(yīng)器”,暗含感恩之意。而“衣缽相傳”作為文化傳承的用語,其語境早已超出了佛家教義的范疇。缽做為一種器物,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5000-7000年仰韶文化時期,自漢晉佛教東傳以來,其最重要的功能演化就是佛教中的佛缽。佛缽在宗教方面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角色,作為釋迦牟尼在世時的普通日常用具,在其涅槃后由中印度傳至中亞地區(qū),進而傳至中國,從而擁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也就是說佛缽從日常的食器成為佛舍利的一種,成為佛陀與佛法的符號與象征,擁有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功能。法國吉美博物館藏的壁畫中,便有持缽佛像的形象出現(xiàn)。
可參考耀州窯博物館一例,曾出版于《中國耀州窯》北京藝術(shù)博物館編,P225,器物編號181,1988年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qū)柳林鎮(zhèn)窖藏出土。另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藝術(shù)博物館亦有同樣一例月白釉荷葉凈水缽,器物編號5。
本品來源于日本京都正法寺東院舊藏。正法寺位于京都市西京區(qū),是由鑒真和尚的高徒智威德于天平勝寶年間開創(chuàng)的真言宗的古剎,后來在弘仁年間,被弘法大師巡錫,為了驅(qū)除四十二歲的厄運,雕刻了圣觀音。
Lot 5201
明
青釉六出葵口刻花卉紋盤
D 5.8 cm
RMB: 200,000 - 300,000
備注: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206
Lot 5202
明
青釉刻花犀牛望月紋碗
D 18.7 cm
RMB: 200,000 - 300,000
備注:
1.Marvin Gordon伉儷收藏,舊金山
2.佳士得紐約,1986年12月2日,編號114
3.藍理捷舊藏,2009年
4.十面靈璧山居舊藏,購自J.J. Lally & Co.,編號LL71
展覽及出版:
《The Collection of Dr. and Mrs. Marvin L. Gordon,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J.J. Lally & Co.,紐約,2009年,編號6
Lot 5217
明
龍泉窯梅子青釉雙管耳瓶
H 28.7 cm
RMB: 4,500,000 - 6,500,000
備注:
日本京都柳家族遞藏
Lot 5212
明
青釉刻花執(zhí)壺、蓋碗、托盤一套
H 18.5 cm D 10.5 cm D 14.5 cm
RMB: 650,000 - 850,000
Lot 5213
明
青釉菊瓣紋瓜式蓋盒
D 7.7 cm
RMB: 100,000 - 200,000
備注:
1.紐約佳士得,2005年3月30日,編號265
2.張宗憲先生收藏
3.紐約佳士得, 1987年6月4日,編號210
4.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270
出版:
《Heaven and Earth Seen Within:Song Ceramics from the Robert Barron Collection》,新奧爾良藝術(shù)博物館,2000年,編號1
展覽:
Heaven and Earth Seen Within:Song Ceramics from the Robert Barron Collection,新奧爾良藝術(shù)博物館,新奧爾良,2000年
Lot 5226
明
青釉盤口執(zhí)壺
H 20.5 cm
RMB: 300,000 - 500,000
備注:
1.懷古堂收藏,紐約
2.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KO15
出版:
1.懷古堂, 2010春季, 卷26, 頁108-109, 190 - 191, 編號48
2.《Chuki (Pouring Vessels)》, Kubosa Memorial Museum,1986年,第78、45頁
展覽:
Chuki (Pouring Vessels),Kubosa Memorial Museum, Izumi, 1986
明
白釉劃花萱草紋葵口碗
D 19 cm
RMB: 600,000 - 800,000
備注:
1. 美國私人舊藏(上世紀(jì)30年代年購于北京)
2. 紐約佳士得,1983年6月23日,編號105
3. 紐約蘇富比,1984年6月12日,編號212
4. 日本私人珍藏
Lot 5218
明
白釉模印并蒂蓮六出花口碗
D 18 cm
RMB: 500,000 - 800,000
備注:
日本重要私人藏家舊藏
Lot 5208
明
柿釉花口碗
D 18.5 cm
RMB: 120,000 - 220,000
備注:
1.藍理捷,紐約(J.J.Lally)
2.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LL49
Lot 5215
高麗
翡色青瓷蓮花碗
D 15 cm
RMB: 300,000 - 500,000
備注:
日本關(guān)東茶道“三宅”家族舊藏
展覽:
東京美術(shù)具樂部展覽,1970年12月
Lot 5220
明
鈞窯天藍釉盞
D 9 cm
RMB: 200,000 - 300,000
備注:
羅伯特·斯坦利·霍普·史密斯(Robert Stanley Hope Smith 1910-1979年)舊藏
Lot 5221
明
月白釉鈞窯盤口三足爐
W 8 cm
RMB: 300,000 - 400,000
備注:
日本浦上蒼穹堂收藏
Lot 5222
明
天藍釉三足爐
H 5.8 cm
RMB: 120,000 - 150,000
備注:
1.1980年代購自香港
2.購自Andrew Kahane公司
3.美國私人收藏
4.藍理捷,紐約(J.J.Lally)
5.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LL51
出版:
《中國陶瓷 A.D. 400 - 1400》,藍理捷,編號6
Lot 5223
明
白釉弦紋缽式碗
D 16.7 cm
RMB: 500,000 - 800,000
備注:
日本藏家舊藏
Lot 5224
明
青白釉花卉紋盞及盞托
D 18.8 cm H 9 cm
RMB: 450,000 - 650,000
備注:
1.臺灣私人舊藏
2.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QT6
出版:
Zetterquist畫廊邀請展,2010年3月20日
Lot 5227
明
黑地刻花蓮花紋梅瓶
H 13.6 cm
RMB: 200,000 - 300,000
備注:
1.紐約佳士得,2005年9月20日,編號224
2.盧芹齋收藏(C.T.LOO),紐約
3.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CH215
Lot 5228
明
白地黑花花卉紋梅瓶
H 39.5 cm
RMB: 350,000 - 550,000
備注:
1.藍理捷,紐約(J.J.Lally)
2.David Goldstein醫(yī)生收藏,紐約
3.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LL38
出版:
《亞洲藝術(shù)》,藍捷理,2005年3月,第7頁
展覽:
1.美國私人收藏中國高古陶瓷,藍捷理,紐約,2005年3月28日至4月16日。
2.賽克勒藝?yán)仍枵褂诠鸫髮W(xué)藝術(shù)博物館,劍橋,2002 - 2003。
Lot 5229
明
黑釉灑褐斑梅瓶
H 21.2 cm
RMB: 400,000 - 500,000
備注:
1.藍理捷,紐約(J.J.Lally)
2.羅納德·朗斯朵夫(Ronald W.Longsdorf)舊藏
3.紐約佳士得,2008年9月17日,編號424
4.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LL123
Lot 5231
明
黑釉刻花花卉紋嘟嚕瓶
H 26.5 cm
RMB: 400,000 - 600,000
備注:
1.紐約蘇富比,2006年9月21日,編號98
2.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SO426
Lot 5235
明
醬釉劃花雙兔紋高足杯
H 9 cm
RMB: 30,000 - 50,000
備注:
1.藍理捷,紐約(J.J.Lally)
2.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LL29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