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4/6 17:21:11 來源:邦瀚斯拍賣行Bonhams
5月13日舉槌的紐約邦瀚斯「印象派及現(xiàn)代藝術(shù)」拍賣會,呈獻(xiàn)現(xiàn)代藝術(shù)巨匠畢加索首度面世之肖像油畫杰作《戴淡紫色貝雷帽的女子》(Femme au Béret Mauve)。同年畢加索亦創(chuàng)作了《格爾尼卡》(Guernica)和《哭泣的女子》(The Weeping Woman)兩幅曠世絕作,被認(rèn)為是其藝術(shù)生涯關(guān)鍵年份。
《戴淡紫色貝雷帽的女子》描繪畢加索繆斯女神瑪莉.德雷莎(Marie-Thérèse Walter)婉約靜美的一面,估價為1,000萬至 1,500 萬美元。作品已先后于三藩市、洛杉磯及巴黎等地作環(huán)球揭幕,現(xiàn)將于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展出,日期為4月1至22日,歡迎親臨雅鑒,一睹巨作風(fēng)采!
在新一期《邦瀚斯雜志》文章中,作者 Martin Gayford 為讀者娓娓道來《戴淡紫色貝雷帽的女子》與畢加索不同情人背后的有趣故事。
光明照進(jìn)黑暗
作者:Martin Gayford
「一個是金發(fā),一個是深色頭發(fā);一個為他生了孩子,另一個為他找到了巴黎的工作室」,如 Martin Gayford 所說,上世紀(jì)30年代,畢加索的曠世絕作全都圍繞著這兩個情人展開。
畢加索(Pablo Picasso)
《戴淡紫色貝雷帽的女子》
油彩畫布
41 x 33 公分
1937年作
估價:1,000-1,500萬美元
?。?月13日紐約「印象派與現(xiàn)代藝術(shù)」拍賣)
朵拉.瑪爾(Dora Maar)曾經(jīng)觀察到,每當(dāng)畢加索換了女人,圍繞著他的一切就會全都改變:他的繪畫方式,他居住的地方,他閱讀和寫下的詩歌,甚至是他的狗狗。不過,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論,譬如在1937年最初的幾個月里,他的情人(準(zhǔn)確地定義)并沒有改變,但他的私生活卻紛爭不斷。這是一個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過渡點,就在這一時期,畢加索創(chuàng)作了經(jīng)典的《戴淡紫色貝雷帽的女子》(Femme au Béret Mauve)。這一切都在3月27日的一個星期六發(fā)生。
畢加索(Pablo Picasso)
《鏡前少女》
紐約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
這段時間里,畢加索同時愛著兩個不同的女人,并在兩個不同的地方生活:一個是瑪莉.德雷莎(Marie-Thérèse Walter),另一個是朵拉.瑪爾。畢加索把前者及他們一歲的女兒瑪雅安頓在距離巴黎約28公里處的莫爾德河畔勒特朗布萊(Le Tremblay-sur-Mauldre)。而朵拉.瑪爾則住在巴黎薩瓦街6號的公寓里,距離畢加索巴黎大奧古斯汀街的畫室很近。
與此同時,畢加索分居的妻子奧爾加(Olga)也仍然在他的生活里,堅決拒絕離婚。她占有了畢加索在巴黎東北方布瓦熱盧(Boisgeloup)的鄉(xiāng)間別墅,使畫家不得不遺憾地放棄了這座美麗的18世紀(jì)建筑。即便是按照畢加索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來看,他當(dāng)時的感情生活也是極為混亂復(fù)雜的。
塞西爾.比頓(Cecil Beaton)
巴布羅.畢加索與其筆下的瑪莉.德雷莎(Marie-Thérèse Walter),攝于1933年
畢加索(Pablo Picasso)
《裸體、綠葉和半身像》
1932年作
自1927年初次見面以來,瑪莉.德雷莎就一直主宰著畢加索的藝術(shù)和心靈。在其整個職業(yè)生涯中,很多最杰出的作品都是以瑪莉.德雷莎為主題。這其中就包括了這次在紐約邦瀚斯上拍的這幅《戴淡紫色貝雷帽的女子》,以及1932年的《黑色扶手椅上的裸體》(Nude in Black Armchair)、《裸體、綠葉和半身像》(Nude, Green Leaves and Bust)等杰作。
雖然,他們之間的戀情充滿了激情且持久,但這里面還是帶有隱情的。1933年夏天,當(dāng)畢加索與妻子奧爾加和他們的兒子保羅一起度假時,畢加索把瑪莉.德雷莎也悄悄地帶上了,并把她安置在附近的一家旅館里。
瑪莉.德雷莎(Marie-Thérèse Walter)與其母親的狗多莉(Dolly)
攝于1932年
到了第二年年底,也就是1934年,她在圣誕夜送給了畢加索一份禮物——她宣布自己懷了一個孩子?!杆蛟诘厣?,哭著告訴我: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怪辽偎沁@樣記得的。根據(jù)約翰.理查德森(John Richardson)的說法,畢加索承諾說:「明天我就離婚!」但實際上,這存在著法律上的阻礙。次年9月,瑪雅出生,根據(jù)理查德森,起初「畢加索證明了他是一個出人意料的好父親,他親力親為,甚至承擔(dān)了做飯和家務(wù)。但這美滿的家庭生活卻沒能維持太久,很快地,他就開始四處游蕩。」
瑪莉.德雷莎照顧女兒瑪雅的一面
1936 年 4 月
在這之后的一年,畢加索遇見了朵拉。他們一起度過了1936年的夏天。這標(biāo)志著一個新「時期」的開始,而這之前的一個階段卻沒有完全結(jié)束。通常是在周末(有時是平日),畢加索的司機(jī)會開著他那輛華麗的希斯巴諾.蘇莎(Hispano-Suiza),把他送去莫爾德河畔勒特朗布萊。而畢加索的多番探訪亦成就了其一系列畫作,當(dāng)中就包括今年五月將在紐約邦瀚斯印象派及現(xiàn)代藝術(shù)拍賣會上呈現(xiàn)的這幅《戴淡紫色貝雷帽的女子》。很明顯,這幅畫的主題就是瑪莉.德雷莎:她有一頭金發(fā)。
畢加索(Pablo Picasso)
《戴帽子和穿毛領(lǐng)的女人(瑪莉.德雷莎)》
1937年作
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shù)博物館,巴塞羅那
在莫爾德河畔勒特朗布萊完成的這些畫作,延續(xù)了德雷莎一直在畢加索心中的象征:感性、家庭合睦、愛與平靜。然而,來自外部的威脅卻越來越嚴(yán)重。前一年的七月,佛朗哥將軍率領(lǐng)右翼勢力發(fā)動了反共和政府的叛亂。這一年的二月初,他的軍隊占領(lǐng)了畢加索的出生地馬拉加(Malaga)。在這危機(jī)四伏的情況下,正如理查德森所說,瑪莉.德雷莎「代表了承受著邪惡之?dāng)[布的和平與無辜。」
與此同時,畢加索的日常生活和作品繼續(xù)在巴黎和莫爾德河畔勒特朗布萊、瑪莉.德雷莎和朵拉之間交替展開。在這一時期的畫作中,我們甚至不難看到畫家將這兩個女人進(jìn)行了某種程度的融合。在1937年晚些時候的一幅瑪莉.德雷莎的繪畫中,她的臉龐后方出現(xiàn)了一個陰影:這似乎代表了畢加索的生活和思考中的另一位女性。
《女子半身像:瑪莉.德雷莎》
1931年作
于紐約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2015年展覽「畢加索雕像」中展出
畢加索有句名言:「我們要把臉上有什么畫出來,還是要畫臉龐里面有什么,或是它的背后有什么呢?」由此可見,這些肖像畫也讓我們得以一窺藝術(shù)家的內(nèi)心。在那幅畫中,鮮亮的色彩和更尖銳的輪廓可能暗示著朵拉的存在。也許,畢加索在心理上對她們進(jìn)行了對比和比較,或者是,她們在其想象中趨于融合。雖然朵拉就住在他巴黎工作室附近的拐角處,但她卻不能隨意地去拜訪他。人們猜測,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讓畢加索能夠心無旁騖地工作。不過,讓朵拉呆在薩瓦街6號的公寓里,也避免了他們在工作室里會面的尷尬;盡管畢加索顯然很享受朵拉的造訪,但為了避免造成麻煩,這樣的會面似乎也只發(fā)生過一次,而畫家把這個故事告訴了朵拉之后的情人——弗蘭索娃.吉洛(Fran?oise Gilot)。
畢加索(Pablo Picasso)
《瑪莉.德雷莎之肖像畫》
1937年作
私人收藏
1937年的一天,也許是在5月(因為他正在進(jìn)行《格爾尼卡》(Guernica)的創(chuàng)作),瑪莉.德雷莎走進(jìn)了畢加索的工作室,發(fā)現(xiàn)朵拉也在那里,并且在用照相機(jī)記錄這幅杰作的創(chuàng)作過程,甚至還充當(dāng)了畢加索身邊幾乎從來沒有過的角色:工作室助理。根據(jù)弗蘭索娃.吉洛的描述,瑪莉.德雷莎當(dāng)時大發(fā)雷霆:「我給這個男人生了一個孩子。我應(yīng)該呆在這里,和他在一起。你現(xiàn)在可以走了!」朵拉反擊道:「我和你一樣有理由呆在這里。雖然我沒給他生過孩子,但我不覺得這有什么區(qū)別?!棺詈螅斃颍吕咨D(zhuǎn)向畢加索:「你下決定吧,我們兩個誰該離開?」畢加索無法做出決定:「我喜歡她們兩個,但喜歡的原因不同:瑪莉.德雷莎溫柔可愛,我想讓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而朵拉她很聰明……我跟她們說,她們需要自己解決這件事,然后她們開始扭打起來?!箖蓚€女人都否認(rèn)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但理查德森卻傾向于相信它,以及這段軼事——非常符合畢加索風(fēng)格——的結(jié)局:畢加索回憶說,這場爭吵是「我最美妙的回憶之一」。
畢加索(Pablo Picasso)
《戴花環(huán)的瑪莉.德雷莎之肖像畫》
1937年作
私人收藏
詩人、電影導(dǎo)演和畢加索親密的摯友讓.科克托(Jean Cocteau)曾經(jīng)描繪過畢加索位于大奧古斯丁街(Grands Augustins)7號的工作室。這個完美的空間是朵拉為他找到的,位于一棟宏偉的17世紀(jì)連棟住宅的頂樓。畢加索為瑪莉·德雷莎作畫時,他實則也在坦率地描繪著他自己。在其他人看來,這些自畫像描繪了他的心情、他的感受,也以含蓄的方式,描繪出另一個他?!府吋铀鞯膬?nèi)心深處,有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深深地糾纏在一起。他是一個活著的家庭共同體;畢加索共同體;這個家庭里的第三個人?!惯@在他1937年完成的幾幅畫作中都有所體現(xiàn),其中就包括《戴淡紫色貝雷帽的女子》這個典型的例證。大奧古斯丁街7號工作室的一個迷人之處在于,它據(jù)說也是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筆下故事的虛構(gòu)地點原型,這吸引了很多的藝術(shù)家,也令畢加索著迷。這個故事以17世紀(jì)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名叫弗蘭霍菲(Frenhofer)的藝術(shù)巨匠,他花了十年時間要完成一幅最完美的女人的畫像。但結(jié)果,他并沒有畫出來什么,只是用一堆混亂的筆觸描繪了一只伸出來的腳。畢加索在一系列作品中探討了他對這一主題的沉思,這可能比其他任何一個主題都更讓他著迷:藝術(shù)家和模特兒之間的關(guān)系。究竟誰才是藝術(shù)家,誰才是模特兒?究竟是從哪一個點開始,他們互換了位置?
香港預(yù)展︰其他拍品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女孩羅莎的側(cè)面肖像》
1896年作
油彩畫布
55.2 x 46.3公分
估價:150 萬– 200 萬美元
?。?月13日紐約「印象派與現(xiàn)代藝術(shù)」拍賣)
藤田嗣治(1886- 1968)
《側(cè)臥裸女》
油彩 水彩 水墨 絹布
105 x 132 公分(含框)
1932年作
估價:80 萬– 120 萬英鎊
?。?0月13日倫敦「印象派與現(xiàn)代藝術(shù)」拍賣)
紐約邦瀚斯|「印象派及現(xiàn)代藝術(shù)」拍賣
香港巡展
4月1日至22日
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
金鐘太古廣場一座20樓
倫敦預(yù)展
5月7至12日
倫敦拍賣
5月13日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