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3/14 19:18:20 來源:收藏快報 記者王國良、通訊員丁清華
高翅鎏金銀冠(公主)
共展出120件珍貴文物,其中一級文物54件,是近年文物品級較高的一次展覽。
金面具(公主)
白釉帶孔雞冠壺
嵌寶石鎏金包銀漆盒
動物形玉佩
四季山水圖之夏(局部),赤峰市巴林右旗遼慶陵東陵壁畫
乳釘玻璃盤
帶把玻璃杯
鎏金高士圖銀杯(兩側面)
七佛貼金彩繪法舍利塔
近日,一場極富草原歷史文化特色的“草原王朝——遼代文物精品展”,亮相福建博物院展廳,共展出120件珍貴文物,其中僅一級文物就達54件。
遼代(907—1125)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共218年?!捌醯ぁ笨山鉃椤拌\鐵”,乃民族之號;“遼”則國號,得名于遼水。契丹文化上承李唐,下啟金元,中交北宋、西夏,禮法中原,南北交融,兼通西域,呈現出“胡漢和諧建中華,兼容并蓄一枝花”的態(tài)勢,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內蒙古地區(qū)作為契丹民族的故鄉(xiāng),留存著一系列契丹人的城市遺址與精美文物,這些文化遺產真實地再現了契丹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特色鮮明的喪葬制度以及兼容并蓄的文化風采。
此次展覽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馬背上的民族”,通過龜趺石墓志、雞冠壺、骨鳴鏑、云紋鎏金銅馬具等文物,展現了當時契丹人的歷史文化、游牧習俗和政治制度;第二部分“絢麗多彩的文明”則通過各種具有唐風宋韻、異域風情的瓷器、金銀器、衣飾,在展現契丹民族真實生活和工藝水平的同時,反映出了契丹人與中原、突厥、西域和中亞的交流碰撞;第三部分則通過各種佛像、祭器和陪葬品,全面展示了契丹人獨特的宗教文化和面對死亡的精神觀念。亮相展出的120件珍貴文物,其中一級文物多達54件,是近年文物品級較高的一次展覽。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車如水馬若龍。春來草色一萬里,芍藥牡丹相間紅?!币皇琢鱾髑лd的契丹歌謠,描繪了遼王朝的締造者契丹族生活區(qū)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比如此次展出的雞冠壺,就是模仿皮囊容器燒制的遼代特有器型,常被作為遼代墓葬斷代的重要依據。游牧民族的生活用具多是皮具和金銀器。因此在他們從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過渡之初,陶瓷器型也多半仿造金銀器、皮具的形制。這樣的器具,不但展現了契丹民族的游牧習俗,也體現了他們陶瓷工藝的發(fā)展歷程與生活方式的變化。
被稱為“契丹文化奇跡”的遼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位于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zhèn)東北10公里斯布格圖村西的山南坡上。1986年,內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為配合青龍山鎮(zhèn)水庫建設,對沉睡地下千年的合葬古墓進行了清理發(fā)掘,取得了令人驚嘆的重大發(fā)現。墓中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包括精美的金銀、陶瓷、玻璃、木器、玉器及珍珠、瑪瑙、水晶、琥珀制品。最令人感動的是與一般合葬墓不同,這對夫妻去世后依然依偎在一起。據考古人員介紹,墓室被開啟時,公主平臥在尸床左側,駙馬在右側(后入葬),兩人從頭到腳都穿戴著契丹皇族獨特的葬服。本次展出的動物形玉佩、高翅鎏金銀冠、金花銀枕、金面具等,精美絕倫,獨具特色,反映獨特的契丹皇室的審美情趣、工藝水平以及墓葬習俗。如其中的高翅鎏金銀冠(公主),發(fā)現時戴在公主尸骨的頭部。器物整體呈高筒形,在半球形的冠筒兩側有對稱豎立的翅膀狀葉片。兩側立翅高聳,看起來很像鳥飛翔時展開的雙翅,上部成弧形,下部底邊與冠體一同嵌入冠箍夾層中,周邊用銀絲與冠箍縫綴。冠正面和兩側立翅鏤空并鏨刻火焰寶珠、鳳鳥和云紋等花紋,冠頂綴飾道教元始天尊像。陳國公主的伯父遼圣宗以及叔父耶律隆裕都是虔誠的道教信徒,道教人物的裝飾反映了道教在契丹皇族中的傳揚。此類金銀冠在當時北方少數民族貴婦中是一種時尚,而陳國公主的這件鎏金銀冠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時代風格,又保存完好,極為難得。
據悉,此次展覽是由福建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院聯合主辦,內蒙古自治區(qū)文物考古研究所、巴林左旗遼上京博物館、巴林右旗博物館、內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館、多倫縣文體旅游廣電局文物中心協(xié)辦。展期到3月28日。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