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电影99_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_中文字幕人伦无码_一夲道无码视频在线无码_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首頁 > 藝術(shù)新聞 >藝術(shù)品拍賣信息> 正文

保利拍賣 ? 精品回顧:中國古代書畫丨精品采擷

時間:2021/3/10 16:06:37  來源:雅昌發(fā)布

  北京保利拍賣2005-2020中國古代書畫

  精品采擷

  佚名  宋  尋梅訪友圖
  絹本  24×24.5厘米
  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賣會 Lot3754
  成交價:RMB 10,120,000

  說明:
  項子京、吳廷、耿昭忠、耿嘉祚舊藏。

  丁野夫  元  幽溪聽泉圖
  絹本  直徑:23厘米
  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賣會 Lot3588
  成交價:RMB 19,320,000

  出版:
  1.《群芳清玩》第5冊,第8頁,精蕓出版合資會社,1920年。
  2.《室町時代的文化》,中日新聞本社,1980年。
  3.《宋代的繪畫》,圖版18,東亞研究會,1989年。
  4.《大和文華》,圖版7,大和文華館,1991年。
  5.《水墨畫的至寶》,岡山縣立美術(shù)館,1993年。
  6.《元時代的繪畫》,編號17,大和文華館,1998年。
  7.[日]戸田禎佑、小川裕充:《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續(xù)編》卷四,圖版JP6-051,東京大學出版會,1999年。
  8.《南宋繪畫·才情雅致的世界》,圖版28,根津美術(shù)館,2006年。
  9.《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二冊,圖版103,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
  10.[America]Richard Edwards: The Heart of MaYuan:TheSearch for a Southern Song Aesthetic,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photo 46B.
  說明:
  項元汴、王世貞、清宮舊藏,后流落日本。

  《幽溪聽泉圖》述略
  許力
  中央美院人文學院特聘教師

  清宮舊藏傳丁野夫《幽溪聽泉圖》,22×24厘米,水墨絹本,圓光立軸。鈐?。褐煳摹耙胺颉?、朱文連珠印“貞元”、朱文“子京珍秘”、朱文“乾隆御覽之寶”、有未辨殘印一處。因鈐有“野夫”印,而被定名為丁野夫所作,或稱此作為丁氏傳世唯一真跡。此圖收藏印鑒精準可信,故而,由此所反映的遞藏序列不但完整,也足可令人信服。東渡之前,由丁野夫自王世貞、項子京,而后進入清宮內(nèi)府。這件皇家收藏在20世紀的重要專業(yè)出版物及重大展覽上頻頻亮相,在前后十余次文獻著錄中,斷代一直在宋元之間。

  2010年,浙江大學和浙江省文物局編輯出版的《宋畫全集》將其收入第七卷第二冊。

  關(guān)于丁野夫的生平,歷史文獻上有兩項比較可信的記錄,其一,元代夏文彥所著《圖繪寶鑒》卷五“丁野夫,回紇人。畫山水人物學馬遠、夏圭,筆法頗類”。其二,元末明初成書的《錄鬼簿續(xù)編》有《丁野夫傳》“西域人,故元西監(jiān)生(回回國子監(jiān)生),羨錢塘山水之勝,因而家焉。動作有文,衣冠濟楚。善丹青小景,皆取詩意。套數(shù)小舍極多,隱語亦佳。馳名寰海?!庇梢陨衔谋居涗浛芍?,丁野夫不僅擅畫,還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家。元代的杭州有很多這樣的少數(shù)民族文人,薩都剌、貫云石等都是這類名揚海內(nèi)的名士。傅熹年先生在《元代的繪畫藝術(shù)》中指出,元代畫山水的職業(yè)畫家在畫史上留名的不多。而學習馬夏的都是民間畫家,包括了丁野夫、孫承澤、張觀、張遠等等。這其中只有孫承澤兼有馬夏二家的特點,張觀則更貼近馬遠,而這一派的作品構(gòu)圖和筆法都較自由、輕松,沒有那么精熟和法度森嚴。

  細觀此畫,前景山石雄渾,古松具云龍之態(tài),盤旋而上,松下高士撫欄俯身,靜聽泉聲,身后童子抱筇侍立。遠處幽谷深深,有瀑布自谷中瀉出,沒入澗中,忽而,又從畫面右下方涌起。此作構(gòu)圖奇絕,全然因襲馬遠一脈。用筆凝練,厚重,人物畫法高古,寥寥幾筆,姿態(tài)全出。與大都會博物館所藏的馬遠“臣字款”《高士觀瀑圖》極類。由是可知,在南宋時期,此類院畫圖式恐是常用樣式。此圖恐是南宋院畫的精品,屬馬遠及其傳派的精心之作。

  南宋院體初立之時,從寫實主義角度創(chuàng)作山水之美的種種手法,都被北宋畫家使用殆盡。南宋的李唐有了突破,首先在構(gòu)圖和布景上做出了改革,然后,充分利用江南的景致作為創(chuàng)作主題。馬遠繼承并發(fā)展了這個特征,以寫實為基礎(chǔ),營造煙水迷蒙的情景。在表現(xiàn)手法上,山石的肌理更加立體,單體視覺沖擊更加強烈。傅熹年先生《南宋時期的繪畫藝術(shù)》一文謂:馬遠畫山水源出李唐,構(gòu)圖簡潔,重點表現(xiàn)主景于一角隅。畫石棱角鋒銳,近于“冰澌斧刃”。畫老樹偉干用畫石的皴法,枝梢則修長勁挺,輾轉(zhuǎn)延伸,被人稱為“拖枝”。馬遠還有一重特色,景物的營造都帶有富貴氣的矜持、高華。該件作品亦有此特征,人物修飾華麗而不失雅致,雜樹紛繁,煙嵐迷蒙。山石以大斧劈皴畫就,皴筆飛白、潑墨相間,輔以濕筆烘暈,盡顯墨色幻變。

  這件《幽溪聽泉圖》除去繪畫風格,及其用筆筆法與馬夏傳派吻合之外,其所使用的絹材質(zhì)地,也與傳世南宋院畫用材完全一致,在放大鏡下,能清晰地看到宋代絲絹的典型織法,卷面寶光熠熠。這也足以證明此畫為南宋之物。而畫面上的“野夫”印鑒,則有另一種可能,即此畫是為丁野夫的收藏。

  最后有一個細節(jié),就是該作原裝的樣式。有資料證明,最初,此畫應(yīng)是清宮舊藏的一冊對開冊頁裝。在此后的流傳過程中,尤其是在日本收藏家手里,它的形式發(fā)生了巨大改變。由冊頁合裝中散出成為單獨的一開。而后,又由冊頁改成立軸。所幸的是,這一轉(zhuǎn)變的過程都被日本文獻以不同形式記錄下來,成為作品原裝形式的重要佐證。最幸運的是,清宮舊藏的經(jīng)典標志“乾隆御覽之寶”朱文大璽印一直隨著這件《幽溪聽泉圖》寸步不離,使得這件南宋馬遠傳派院畫的皇家藏品身份得以明證。

  佚名  宋  征人曉發(fā)圖
  絹本  直徑:26厘米
  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賣會 Lot3756
  成交價:RMB?5,750,000

  說明:
  耿昭忠、耿嘉祚舊藏。

  趙孟頫  1254-132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紙本  28.6×11.9厘米×5
  北京保利2017秋季拍賣會 Lot3535
  成交價:RMB 190,900,000

  出版:
  1.《趙松雪行書心經(jīng)墨寶》,上海有正書局,1925年。
  2.中國書學研究會:《書學》第二期,第1-10頁,文信書局,1944年。
  3.《王羲之趙孟頫心經(jīng)合冊》,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
  4.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 · 元明清書法·壹》,第44頁,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5.《中國法書全集》第9卷,第220-227頁,文物出版社,2011年。
  6.《趙孟頫書畫全集》第10卷,第70-77頁,故宮出版社,2017年。
  著錄:
 ?。ㄇ澹├钭糍t:《書畫鑒影》第十三卷,第3頁,同治十年(1871)李氏自刊本。
  說明:
  1.此冊經(jīng)袁克文題端并后跋。經(jīng)項元汴、何溥、成勛、奕欣、王懿榮、譚踽盦、譚天祺、袁克文、張靜江遞藏。
  2.通過《書學》的出版可知,戴季陶曾為此《趙松雪行書心經(jīng)》作跋語九則。
  3.戴季陶所作跋語中,第一則明確指出此冊彼時為張靜江先生所藏。
  4.創(chuàng)藝術(shù)家作品成交紀錄,創(chuàng)當年中國書法作品成交紀錄。

  般若光輝 圓覺境界——
  趙孟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探析

  趙孟頫原籍大梁(今河南開封),為宋太祖趙匡胤十世孫,因四世祖受賜居湖州,遂為吳興人。十四歲時,趙孟頫因其家世代為官亦入補官爵,并通過吏部選拔官員的考試,調(diào)任真州司戶參軍。入元后,忽必烈見趙孟頫才氣豪邁,神采煥發(fā),如同神仙中人。讓他位坐右丞葉李之上。后一直受到元朝統(tǒng)治者的殊遇。延佑三年(1316),趙孟頫官拜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用一品例,推恩三代。至治二年六月,趙孟頫病逝。后追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國公,謚號“文敏”。

  趙孟頫其父趙與訔,字仲父,號菊坡先生,南宋末,官至戶部侍郎、浙西安撫使等職。閑暇時,不廢詩文翰墨,著有《賓退錄》。伯父趙與懃,字話舜,號蘭坡先生,嘉熙二年進士,嘉熙三年(1239)以尚書右司郎中,淳佑元年(1241)知婺州(浙江金華),濟糴百姓有功,官至樞密院都丞,以右文殿修撰奉祠。其收藏甚豐,據(jù)《云煙過眼錄》載,趙與懃共收藏晉宋間法書184件,精稀程度可與權(quán)傾一時的賈似道比肩。堂兄趙孟堅,字子固,號彝齋,是宋末著名書畫家和鑒藏家。常用船載著書畫文物及紙筆墨硯,東游西適,當時人稱其舟為“趙子固書畫船”。據(jù)傳他曾得五字不損本《蘭亭》。

  趙孟頫是一位能力非常全面的通才,書畫詩印無一不精。他在書畫領(lǐng)域,提出了諸多獨到見解。在文人畫方面,他曾提出:“書畫本來同”、“不假丹青筆,何以寫遠愁”等觀點。奠定了中國文人畫的基礎(chǔ)。即主張:書畫同源,以書法入畫,強調(diào)繪畫中的文人氣質(zhì)和韻味。以畫寄情,使文人繪畫在功能和層次上得到進一步深化。在師法傳承方面,他提倡“作畫貴有古意”、“云山為師”。古意的提出,使書畫扭轉(zhuǎn)了北宋以來古風漸湮的頹勢,追求質(zhì)樸自然的文人心性。以云山為師,即要師法自然,強調(diào)了畫家的寫實基本功與實踐技巧,克服南宋“墨戲”的陋習。后世對其評價極高。王世貞曾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笨陀^地道出了趙孟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無論是研究中國繪畫史,還是研究中國文人畫史,趙孟頫都是一個不可繞開的關(guān)鍵人物。元代盧熊說:“本朝趙魏公識趣高遠,跨越古人,根抵鐘王,而出入晉唐,不為近代習尚所窘束,海內(nèi)書法,為之一變,后進咸宗師之?!笨梢娏ν炀葍伤螘r期的“尚意”書風的頹勢,主張學習晉唐法書。趙氏通過批評“近世”、倡導“古意”,從而確立了元代書法藝術(shù)思維的審美標準。這個標準不僅體現(xiàn)在書畫上,而且也廣泛地滲透于詩文、篆刻等領(lǐng)域。

  趙孟頫在書畫的藝術(shù)理論和實踐中的成功,使其追隨者云集影從。不僅有其友人高克恭、李衎,還有妻子管道升,兒子趙雍。還有一大批人,如唐棣、朱德潤、陳琳、商琦、王淵、姚彥卿,外孫王蒙,乃至元末黃公望、倪瓚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繼承發(fā)揚了趙孟頫的美學觀點,使元代文人畫久盛不衰,。趙孟頫書畫詩印四絕,當時就已名傳中外,以至日本、印度人士都以珍藏他的作品為貴,為當時的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趙孟頫在詩文、音律、古物鑒賞等諸多方面都極為出色,只是被畫名所掩。宋亡后,趙孟頫、戴表元等人提倡學習李杜和韓柳的詩文風骨。使當時文壇的衰颯之氣為之一變?!对蓝跬跄埂?、《次韻左轄相公》等為其代表作。內(nèi)容充實,風格勁拔,被世人廣為傳誦。元仁宗非常重視趙孟頫,曾把他比作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蘇軾。他曾著有《琴原》、《樂原》等音樂類著作。在《琴原》中詳細闡述了以“琴五調(diào)”調(diào)弦法為基礎(chǔ)的十二均旋宮法。元代私人收藏非常活躍,士大夫和書畫家都廣泛從事鑒藏活動。較著名的有趙孟頫、鮮于樞、郭天錫、柯九思、倪瓚等人。韓滉的《五牛圖》、傳周昉《紡車圖》(以上作品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都曾入趙孟頫行篋。在元代內(nèi)府收藏序列中,常有趙孟頫的鑒定、題跋。

  更另人難以想象的是,趙孟頫也有很強的政治、經(jīng)濟、管理才能?!囤w孟頫列傳》中曾載:“帝欲使孟頫與聞中書政事,孟頫固辭,有旨令出入宮門無禁。每見必從容語及治道,多所裨益”。1287年,桑哥擢升為右丞相,上任后推動紙幣改革,發(fā)行“至元鈔”。此舉遭到趙孟頫極力反對。最后的結(jié)果也正如趙孟頫所料,通貨膨脹極為嚴重。到了至大二年,至元鈔已經(jīng)毛如廢紙。公元1292年,趙孟頫任職濟南。期間簡政務(wù)、輕刑罰、重教育,與漢初的“與民休息”異曲同工。其中以“興學”為“首務(wù)而亟圖之”,一兩年時間,濟南一帶的教育狀況大為改觀,民風也為之一變。至元三十年(1293),濟南府所屬的利津縣建立了一座廟學,縣尹請趙孟頫題寫碑記,即《新修廟學記》碑(拓片藏國家圖書館)。

  趙孟頫書法藝術(shù)分期:

  趙孟頫提倡復(fù)古,主張學習晉人的姿韻和唐人的法度,從而扭轉(zhuǎn)南宋書法的頹勢。在反復(fù)的臨習中,賦與書法自己的審美和理想,二者貫通,形成自己的風格。就趙孟頫個人書法發(fā)展的歷程來說,一般的意見是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不過這三個階段,其間又互有交錯滲透,但基本上是這樣一個順序。

  第一階段是其45歲之前。此階段存世的作品約二十件,主要作品有:草書《千字文》(33歲)、跋《曹娥碑》(33歲)、跋《保母磚》(34歲)、跋《大道帖》(34歲)、《歸去來辭》(44歲)。在《褉帖源流》題跋中,他說“余往時作小楷,規(guī)模鐘元常”;《哀鮮于伯幾詩》中也說“我時學鐘法,寫君墓志銘”,并指出《哀鮮于伯幾詩》是自己二十幾歲所書。趙孟頫在元貞元年所書《千字文》題跋中說:“仆廿年來寫千文以百數(shù)”,此時趙孟頫42歲。通過以上記敘可知,此階段由學習鐘繇、智永、禇遂良、徐浩等人。書法用筆古拙,結(jié)體的方闊取自鐘、禇,用筆的肥厚圓勁取自智永、徐浩。

  第二階段是其45歲至60歲。仇遠說:“余見子昂臨《臨河序》,何啻數(shù)百本,無一不咄咄逼真?!薄堵迳褓x》十三行,更是臨習一生,在逝世前一個月,他還為此《洛神賦》十三行題跋。在對二王的深入臨習后,形成了以二王為風范而又有鮮明個性的趙體。如:大德五年《赤壁賦》、大德六年《吳興賦》、大德八年《跋彩神圖》等。后又逐漸臨習李北海。在二王風神的基礎(chǔ)上,加入李北海的圓渾豐腴。點畫精美,入筆出筆的尖鋒不如之前明顯,而方圓兼?zhèn)洹>€條上骨力不減,而血肉漸豐。結(jié)字上由健挺方闊,變?yōu)轫犻L健拔,給人以姿韻溢出于披拂間的感覺。
六十歲后,人書俱老,筆法縱橫隨意。鐘書的影響已經(jīng)不見痕跡。書札任意灑脫,小楷精致工麗,碑版莊嚴雄強。筆力深沉扎實,雄放中見灑脫,蒼勁中見精微。如《與中峰和尚札》、《光福寺塔銘》、《膽巴碑》、《酒德頌》等。

  趙孟頫書法中的儒釋道精神:

  宋元時期,禪宗以雪巖祖欽、高峰原妙、中峰明本為代表的臨濟宗,影響非常大。耶律楚材時期以佛教治國。趙孟頫與諸多佛教高僧為師為友。存世有趙孟頫致中峰明本書信有《致中峰明本尺牘》11封、《祖父之蔭帖》、《承教帖》、為中峰明本書《心經(jīng)冊》等。在《致中峰明本十一札》、《心經(jīng)冊》中,都清晰的看到趙孟頫自稱弟子,并用 “和南再拜”、“和南拜復(fù)”、“尊者尊前”等虔誠的敬語,明確的說明趙孟頫將中峰明本尊為老師。趙孟頫還抄錄臨摹了非常多的佛經(jīng),例如《法華經(jīng)》、《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冊》、《洞玉經(jīng)》、《道德經(jīng)》、《陰符經(jīng)》等等。其中《心經(jīng)》最多,朱家溍《歷代著錄法書目》中,記載的《心經(jīng)》就有十九件。他在《承教帖》中寫到“承教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之說,無他只是一個無是無非,無管無不管。”足見其深諳佛教中的頓悟、心神等思想。

  元代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主動吸收中原文化,除了對孔孟和宋明理學格外推崇,對于中國本土的宗教更是大力發(fā)揚。由開始的耶律楚材時期的佛教主政,到中期佛、道兩家主政,中晚期是佛、道、儒并存。所以趙孟頫一定會受到時風的影響。比如他的名號中,常有道人二字,如“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還有如“太上弟子”、“澄懷觀道”等印。

  趙孟頫在追求“古意”的同時,把釋道文化所崇尚的“中和”之氣相融合。這種“中和”之美,又符合了中國傳統(tǒng)儒學的“中庸”之道。諸多方面的去粗取精,達到極致的平衡。沖淡恬靜的書寫狀態(tài),使其書法作品華麗而不乏骨力,流美而不甜膩,秀逸中見清氣,質(zhì)重中顯渾樸。

  趙孟頫崇尚的“古意”以及對后世的影響:

  趙孟頫在詩歌、文學、書法、繪畫等領(lǐng)域提出“復(fù)古”的理論主張?!肮乓狻敝兴傅摹耙狻币环矫嬷傅氖枪湃说乃枷肴の逗蛯徝里L范;另一方面也強調(diào)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主體的審美、思想與古人之“意”具有內(nèi)在的一致性,是相輔相成的。他在《自跋畫卷》中說道:“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今人但知用筆纖細,傅色濃艷,使自謂能手,殊不知古意既虧,百病橫生,豈可觀也?吾所作畫,似乎簡率,然識者知其近古,故以為佳。此可為知者道,不為不知者說也?!?在《定武蘭亭跋》中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jié)字亦須用工,蓋結(jié)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他的書法風格獨步一時,元代陸友仁在《研北雜志》中評趙書:“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元此書”。故其追隨著不計其數(shù)。張雨曾說:“仆囊時侍趙文敏公學書”,元末高啟在《張貞居雜詩冊》中評:“貞居早學書于趙文敏公,后得《茅山碑》,其體遂變,故字畫清道,有唐人風格?!睆堄甑闹T多作品,也能看到師從趙孟頫的影子,如:《發(fā)蛻庵詩札》、《淀湖社集尺贖》、《次韻閑止詩卷》等。明代王鏊評朱德潤書:“酷似趙孟頫,而條然風韻,甚有晉人家法?!?362年所書《錄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卷》,點畫、線條與趙書堪稱“酷似”。除以上二人外,還有俞和、鮮于樞、虞集、袁桷、仇遠、龔開等諸多人師學趙書。陶宗儀在《書史會要》卷七中,共列出243人,受趙氏復(fù)古書風影響。

  此《心經(jīng)》冊遞藏流轉(zhuǎn):

  此冊有譚踽盦題簽條,袁克文題端并后跋。歷經(jīng)項元汴、何溥、愛新覺羅?綿億、恭親王奕欣、王懿榮、袁克文、譚踽盦、譚天祺、張靜江遞藏。項元汴對其藏品無疑是珍愛的,珍愛的表現(xiàn)之一便是在藏品上鈐蓋其大量的鑒藏印。如同其他珍品一樣,本件趙孟頫《心經(jīng)》鈐印數(shù)量達到25枚。內(nèi)有姓名字號類9枚,堂號類2枚,品鑒收藏類7枚,閑章類4枚,里居印1枚,訓誡祈福類2枚。而“神品”一印,的鈐蓋絕非隨意。在公私收藏中,鈐有“神品”一印的作品約75件。除一件仇英以外,全部為元以前的名跡。如王羲之《平安帖》、《平安何如奉橘帖》、王獻之《中秋帖》、歐陽詢《仲尼夢奠帖卷》、馮承素《摹蘭亭序》、褚遂良《臨王獻之飛鳥帖》、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卷》等。葉梅《晚明嘉興項氏法書鑒藏研究》一書中,統(tǒng)計項元汴收藏趙孟頫法書作品為67件,無論是在項元汴的整個收藏體系還是元代這個時期來說,其對趙孟頫的收藏數(shù)量是居于首位的。

  入清后,被何溥收入囊中?!吧饔嗵脮嬘 ?、“亳州何氏珍藏”二印即為其藏印。在徐世昌所著《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一中載:何溥,字淵若,號謙齋,滿洲旗人??滴跣脸筮M士,官邢部主事。殉難,贈去騎尉。著有《慎余堂詩集》。在北京故宮所藏朱元璋《大軍帖》、上海博物館所藏王原祁《仿古山水冊》、北京保利2016秋拍LOT4049仇英《唐人詩意圖冊》等作品上都有鈐蓋,且上下關(guān)系一致?!吧忛澡b賞”、“水部成勛”二印或為愛新覺羅?綿億藏?。ù擞〉目甲C請參閱北京保利2016秋拍LOT4024惲壽平《蔬果冊》文章)。此《心經(jīng)》冊在李佐賢《書畫鑒影》的著錄中,記錄有“蓮樵成勛”一印,現(xiàn)冊中此印已被挖掉?!吧忛詫彾ㄕ孥E”下方有一方形挖補,大抵就是“蓮樵成勛”一印原來鈐蓋之所在。在北京故宮所藏劉松年《四景山水》卷上,亦有“蓮樵成勛鑒賞書畫之章”一枚朱文印。愛新覺羅?綿億(1764-1815),字鏡軒,號南韻齋。歷任管纛大臣、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鑲黃旗漢軍都統(tǒng)等職。生平擅長騎射、性好學,誦漢文古今經(jīng)史如流。精畫仙佛,古雅得唐王維、吳道子之遺風。尤擅書法,姿媚遒勁,綽有晉人風度,極為當世所推重。后又被恭親王收入囊中。“春和園鑒藏”一印,便是恭親王奕欣的藏印。奕欣在咸豐六年撰寫的《朗潤園記》中,詳實的記載了此園的位置、賞賜詳情,以及春和園更名為朗潤園的過程。此園是咸豐元年(1851)賜給奕欣。經(jīng)修葺后,在咸豐二年御賜園名為“朗潤園”,故可推測,奕欣得到此冊的時間可能也是1851到1852年之間。在北京故宮所藏劉松年《四景山水》卷上,亦鈐有此印。在后紙袁克文題跋中有“此冊舊為王文愍公所藏,予得自其戚家”一句,可知在袁克文之前,此冊歸王懿榮寶玩?!肚迨犯濉吩疲骸败矘s泛涉書史,嗜金石,翁同龢、潘祖蔭并稱其學”。凡書籍字畫、金石印章、錢幣瓦當,無不珍藏。與大收藏家孫毓汶也過從甚密?!疤m塍珍賞”一印不查,但此印在李佐賢所著《書畫鑒影》中已經(jīng)存在,故可定為清代佚名藏印。

  進入民國后,從后紙袁克文題跋“此冊舊為王文愍公所藏,予得自其戚家”一句,可知王懿榮之后,便歸袁克文所有。后“因持秦玉安官白文小鉨與予相易”一句,可知譚踽廠用一方秦代白玉“安官”小印,從袁克文處換來了此趙書《心經(jīng)》冊。此《心經(jīng)》冊中袁克文題跋右側(cè)所鈐“安官”白文印,即為袁克文所提及的那方。此《心經(jīng)》冊頁簽條為譚錫瓚手書。除自己用印外,亦有其子譚天祺印。袁克文與譚錫瓚、譚天祺父子關(guān)系莫逆。譚錫瓚精于制印,他曾為袁克文制印多方。二人在金石方面的交流頗多,袁克文還曾至譚錫瓚手札一通,因《董美人》不得,而食不甘,寢不安。若能割愛,當以文徵明山水小幀為報。譚錫瓚之子譚天祺還曾與袁克文相攜同游泰山,玉皇頂有民國三年袁克文手書刻石一方,記錄袁克文與易順鼎、張栻、譚天祺同登絕頂一事。文信書局《書學》第二期出版了此《心經(jīng)》冊,在后面錄戴季陶所作跋語九則,第一則中稱此《心經(jīng)》冊為張靜江所藏,張靜江字臥禪。第六則中有“臥禪老人以千二百番弗得之于海上牙人”一句,足見此冊之貴重。第一則中,“焦山石刻心經(jīng),亦背臨此本者也”;第二則中,“以苛羅綱目雕鋼等美術(shù)制版印行之,并遍贈與東西半球各圖書館、研究所、大學共藏之。印行之數(shù)多,保藏之地廣,其存在于世間之壽命自必較長”;第四則中“字字好,筆筆好,行行好,玉潤珠圓,銀鉤鐵畫,足稱國寶”,每一句都在說明戴季陶對此冊趙書《心經(jīng)》冊的珍視。

  此趙孟頫《心經(jīng)》冊,也有著詳細的流傳記載。清代李佐賢《書畫鑒影》中,前兩件都為趙孟頫作品,此冊是第二件。民國時期,有正書局于1925年為此作專門印制過珂羅版單行本,即戴季陶所說的“以珂羅綱目雕鋼等美術(shù)制版印行之,并遍贈與東西半球各圖書館、研究所、大學共藏之”。1944年,文信書局又在其書法藝術(shù)類專業(yè)期刊《書學》第二期出版,戴季陶的九則題跋亦全文打印于后。建國后所出版的諸多《四家書經(jīng)心》、《六家書心經(jīng)》、《王羲之趙孟頫心經(jīng)合冊》等諸多出版,均為此冊的影印。書畫鑒定界泰斗徐邦達先生在《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書法 壹》中也對此冊有詳細記錄。此冊還出版于《中國美術(shù)分類全集?中國法書全集》卷9,此書由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纂,王連起先生親自負責本卷的編纂工作。其在古代書法研究上的權(quán)威性,是不容置疑的。2017年北京故宮舉辦趙孟頫書畫大展,此件《心經(jīng)》亦收錄于故宮為此次大展而出版的《趙孟頫書畫全集》一書,在目錄中,有“真跡”二字,這二字也代表了故宮諸位專家學者的一致的鑒定意見。

  趙孟頫《心經(jīng)》冊賞析以及與遼博《心經(jīng)》的比較:

  關(guān)于上款人日林其人,在趙孟頫的文集和存世作品中,略有記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趙孟頫所書《二贊二詩卷》,其中一則為《太湖石贊》。上海復(fù)旦大學所藏明代萬歷刻本《松雪齋集》中,有《謝日林贈湖石次其韻》五律一首(海王村版本中,日林寫為石林)。二者可互相印證。《太湖石贊》,中“猗拳石”、“卷之懷、不盈尺”,描述了此太湖石有著拳頭狀的外形和不到一尺的尺寸。《謝日林贈湖石次其韻》是為答謝日林所贈太湖石而作,詩文中大贊此塊太湖石的玲瓏斑駁,用聲如磬來表現(xiàn)質(zhì)地的堅實質(zhì)密。用“曾聽法”和“不二門”來說明此石與佛家密切關(guān)系?!短潯放c《謝日林贈湖石次其韻》所載的太湖石,極有可能描述的是同一件。而此件太湖石即來自“日林”。這也與日林為佛門弟子的身份完全符合。

  在《獨孤本蘭亭十三跋》的第十跋中,有趙孟頫:“東坡詩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學蘭亭者亦然”一句。二王的臨習并非易事,有人僅能得其皮,即字形結(jié)構(gòu)的相似,陷進華麗、媚俗的深淵。趙孟頫不僅在“其皮”上達到結(jié)字、用筆的嫻熟,又深知古人之用意,達到心性、審美上的一致。此次上拍的為日林和尚所書《心經(jīng)》,大約創(chuàng)作于趙孟頫四十五至五十五歲之間,是其臨習二王階段的登峰之作。此冊點畫、結(jié)字、章法無不源自二王,而超凡脫俗。布白疏朗有致,錯落跳動。每列間距恰到好處,通篇通達貫氣,又不致于離散。非常注重輕重、急徐的變化,同一列中,有的字粗拙濃重,有的字空靈纖柔,二者相互穿插,揖讓,使布局富于變化和動感。結(jié)體遒勁姿媚,取勢自由,縱橫錯落,大開大合。雖然字字獨立,但牽絲映帶靈動活脫,呼應(yīng)關(guān)照,筆斷意連。在相同字的處理上,絕不雷同。如第二開中的68字中,有11個“無”字。特別是“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一句,兩組重疊的“無”字,通過入筆的角度、線條的粗細、筆畫的簡省等諸多方面的變化,達到字字不同。這與《蘭亭》中的“之”字、《書譜》中的“乖”字有同工之妙。筆法純熟自如,下筆果敢自然,二王的用筆已經(jīng)信手拈來。銳利的尖鋒入筆、出筆,鋒芒畢現(xiàn),直逼蘭亭。處處能感覺到人到中年時殘留的鋒芒。線條中氣實足,提按、粗細變化較多,濃重的按筆,使其書法在蘭亭跌宕喜悅的基礎(chǔ)上,憑添一分莊重靜穆。在風神、結(jié)字、用筆上與此《心經(jīng)》冊為接近的是《跋保姆磚帖頁》。出筆、入筆的尖鋒,牽絲映帶一氣喝成的通達,行筆的速度,都與此《心經(jīng)》冊極為一致。與此作創(chuàng)作時間大體相當?shù)淖髌愤€有:《致瞻民十札》、《遠游篇卷》、《歸去來辭卷》、《洛神賦卷》、《柔毛帖頁》等。錢陳群在《致瞻民十札》中有題跋:“于秀麗中寓圓勁之勢,洵得右軍正脈”。何心山在觀趙孟頫為友人書《洛神賦卷》,稱孟頫書法與曹植文章同炳日月。以上二人的論斷,便是對此階段趙孟頫書法的精確描述。

  遼寧博物館也有一冊趙孟頫《心經(jīng)》。此冊檀香木雕花夾板,冊頁名《趙孟心經(jīng)墨跡》。梁清標題簽條。后紙王穉登、張照、勵宗萬題跋,最后還有張照白描觀音、韋陀像各一紙。有乾隆五璽及《石渠寶笈》著錄。此冊是趙孟頫為中峰明本書,并謙稱為弟子。此冊之書法體勢修長,放縱灑脫。用筆方圓兼?zhèn)?,不燥不厲,穩(wěn)重端莊。但與此次拍賣的《心經(jīng)》冊相比,拍賣本明顯風神更飛揚舞動;體勢更挺秀端莊;下筆更肯定利落;線條更研麗滋美,使人感到撲面喜氣和蓬勃朝氣。

  佚名  宋  野舟橫渡圖
  絹本  直徑:25.5厘米
  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賣會 Lot3758
  成交價:RMB 5,060,000

  說明:
  耿昭忠、耿嘉祚舊藏。

  吳鎮(zhèn)  1280-1354  野竹圖
  紙本  100×33.5厘米
  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 Lot5074
  成交價:RMB 77,625,000

  展覽:
  1.LOAN EXHIBITION OF CHINESE PAINTINGS,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多倫多,1956年5月。
  2.寶五堂——海外華人重要書畫珍藏展,首都博物館,2009年。
  出版:
  1.《韞輝齋所藏唐宋以來名畫集》,圖版13,上海出版公司,1948年。
  2.《墨緣集》,圖版9,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956年。
  3.《中國繪畫總和圖目》,東京大學出版會,1983年。
  4.《黃公望、倪瓚、王蒙、吳鎮(zhèn)文人畫粹編》(中國篇3),圖版7,中央公論社,1983年。
  5.王世襄摹明刊本《遁山竹譜》封面,香港大業(yè)公司,1988年。
  6.《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第四冊,第169頁,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8年。
  7.《元四家畫集》,第209頁,北京工藝美術(shù)出版社,2005年。
  8.吳鎮(zhèn)紀念館:《吳鎮(zhèn)墨跡》,第93頁,上海美術(shù)出版社,2006年。
  9.《寶五堂——海外華人重要書畫珍藏展》,第27頁,燕山出版社,2009年。
  10.《中國畫大師經(jīng)典系列叢書·吳鎮(zhèn)》,中國書店,2011年。
  著錄:
  1.張珩:《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繪畫三,第221頁,文物出版社,2000年。
  2.鄭重:《中國文博名家畫傳·張珩》,文物出版社,2011年。
  3.張珩:《張蔥玉日記·詩稿》,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年。
  4.(明)錢棻:《梅道人遺墨》。
  5.盧勇:《元代吳鎮(zhèn)史料匯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

  吳鎮(zhèn),作為群星燦爛的藝術(shù)史中里程碑式的人物,其傳世作品無論公私所藏皆是寥若晨星。墨竹,作為吳鎮(zhèn)筆下冰霜之操的幻化,投射了他濃濃的思想與情感,使其將中國文人畫寄托比興的寫意精神推到極致。吳鎮(zhèn)《野竹圖 》原由鑒賞大家張蔥玉所藏,隨古董巨擘盧芹齋飄洋過海,又由王季遷累世收藏。以張蔥玉感言,其所寓目和回憶的民國 時期各大公私博物館所藏吳鎮(zhèn)作品所看,這件私藏竹石圖當真為銘心絕品,為后世拳拳服膺。

  吳鎮(zhèn),字仲圭,浙江嘉興魏塘鎮(zhèn)人,中國繪畫史“元四家”之一。祖上曾做宋朝官員,居汴梁。其生于至元十七年(1280 )庚辰七月十六日,卒于至正十四年(1354)甲午。后隨南渡至浙江。吳鎮(zhèn)生時宋朝已經(jīng)滅亡,蒙古鐵騎橫行天下,不僅令漢族文人有了亡國之痛,而且,元朝的殘酷統(tǒng)治也讓絕大多數(shù)的漢族文人出仕不易。

  佚名  宋  牡丹圖
  絹本  25×26厘米
  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賣會 Lot3760號
  成交價:RMB 3,450,000

  說明:
  元內(nèi)府、明內(nèi)府、耿昭忠、耿嘉祚舊藏。

  李士行  1282-1328  雙松高士圖
  絹本  154×90厘米
  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 Lot5051
  成交價:RMB 8,280,000

  出版:
  1.《管復(fù)初鑒定古畫留真》,上海來遠公司,1913年。
  2.施安昌:《故宮博物院十年論文選1995-2004》,第567頁,故宮出版社,2005年。
  3.范勝利:《中國人物畫通鑒》,第82、83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年。

  李士行(1282-1328),字遵道。薊丘(北京)人。元代著名畫家。其父李衎是與趙孟俯、高克恭齊名的畫家。李士行得家學妙而過之,從學趙孟俯及鮮于樞。李士行繼承北方王庭筠、李成和郭熙傳統(tǒng),將李郭一派的松竹意象明朗化,直接指向愁緒與故事性情節(jié)。松竹,正是遠離元蒙朝廷,與世隔絕文人的自傲與獨立的最好體現(xiàn)。古松,不罹凝寒,氣概高干,竹則堅韌有節(jié)。李士行以書法寫繪松竹,每一片葉的形狀和位置都需要精確定位,具備了儒家的高度秩序感,實現(xiàn)了趙孟俯提出的繪畫創(chuàng)作文人 化。足下緩坡以橫曲線條勾描,間生蘭草,苔漫點綴。濃墨勾勒窠石輪廓,略施皴法配以墨色暈染,而得區(qū)分石面。竹藏聲喧石縫中,雖為幽篁新生,有“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態(tài)。坡崖生長松,繪圈形勾畫若龍鱗的樹皮,覆以淡墨暈染,高處樹枝向 下伸張作鷹爪崢嶸,低者則向上伸展以鹿角挺勁,枝頭多為松葉漫布。一高士或為訪幽居行至松下,感塵喧暫可散煩襟, 執(zhí)杖停歇,回首眺望,空山無日云模糊。畫面上方,題七言詩一首,大部已殘:“鐵角霜鱗綠玉須,□到天衢?!?,化作山前樹兩株”,款署“笙鶴處士喬吉夢符 ?!扁j印∶喬氏夢符,漫漶不清。喬夢符(?—1345年),即元代著名曲作家喬吉,為李士行友人,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人。居杭州太 乙宮前時,有題西湖梧葉兒百篇,名家為之作序。然在江湖間四十年,欲刊所作,竟無成事者。至正五年二月,病卒于家 ?!短驼糇V》評他所作曲,“如神鰲鼓浪?!彼纳⑶薪溯嫷摹秹舴×睢啡?,內(nèi)分《惺惺道人樂府》、《 文湖州集詞及摭遺》,存小令近二百支,套數(shù)十首。所作雜劇凡十一種:今存《金錢記》、《揚州夢》、《兩世姻緣》三 種,余八種至《黃金臺》、《認玉釵》、《勘風情》、《節(jié)婦碑》、《荊公遣妾》、《托妻寄子》、《賢孝婦》、《九龍 廟》至今不傳。

  佚名  宋  山水
  絹本  直徑: 24厘米
  北京保利2012秋季拍賣會 Lot4201
  成交價:RMB 4,025,000

  出版:
  KAIKODo Journal, 2009 Spring, KAIKODo Journal.
  說明:
  吳大澂鑒藏。

  楊維禎  1296-1370  草書七言詩
  紙本  132×58厘米
  北京保利2007春季拍賣會 Lot508
  成交價:RMB 5,280,000

  著錄:
  楊仁愷:《國寶沉浮錄——故宮散佚書畫見聞考略》,第265頁,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1年。

  楊維楨(1296—1370),一作維楨,字廉夫,號鐵崖,別署鐵笛道人,平生好吹笛,故名鐵笛道人,浙江諸暨人。元泰定四年(1327)進士,官署天臺尹。官至建德路府推官。入明太祖召其纂修禮,樂書志,作《老客婦謠》以明志。張士誠驢找不往。著有《懷麓堂集》、《書畫史》、《東淮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鐵崖詩集》等。少年時,其父為使其成就,特在鐵崖山中筑樓,命他在樓中苦讀五年。他精通文史、書畫一洗舊習,不尚巨度,常以楷、行、草相兼,氣勢開張,字態(tài)叢逸,縱橫數(shù)百年無出其右。元代以來,被公認為米芾之后唯一能將文人性情修養(yǎng)融入個人藝術(shù)創(chuàng)作,終使成就風格獨具的一代宗師;元代早期,在熟知的書家中如趙孟俯、鮮于樞等無不具備多方面才藝成就,而楊維楨除書法標榜一時,在繪畫、文學、致政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僅見的平生所作《鐵笛圖》作于1342年、《歲寒圖》、《竹市山亭圖》、《雞鳴甜香圖》、《玉井香圖》(1366年作)等大都為清宮收藏,畫風清逸蒼樸、氣韻高邁,于其書同屬一脈。著入石渠。上述作品現(xiàn)均藏于臺北故宮。

  該作品紙本立軸,縱58cm 橫133cm 約7.1平尺。作品全文內(nèi)容:“主家院落春遲遲,列坐海樹珊瑚枝,鳳鳥雙飛入云啼,吳蠶八橘綠冰系,小姬戴燭午瑤席,一片香云淡無跡,錦里爛醉鐵仙人,乘月歸來吹玉遂,鐵史書橘洲燕集,壺春堂效溫體。”

  楊維禎書法素以神完氣足之神韻,煙云飄灑之高格聞名于世;該作品心手如一,神情歡欣,用筆清樸蒼勁,每多鐵劃銀鉤,結(jié)字大小肥瘦、濃淡參差,靈動多變,奇趣難以名狀。通篇章法奔騰,如觀海潮,如聞天籟,其不可一世之概,著實令觀者身心撼服。專家公認此作是揚書的典型佳作。

  通過對現(xiàn)今已知的國家各公私博物館收藏的楊維禎傳世書法作品調(diào)查,大體情況如下:上海博物館共藏3件,立軸、手卷、冊頁各一,北京故宮藏5件、卷2件、冊頁2張、軸1件,天津博物館藏卷1件,吉林博物館藏卷1件;其中卷冊多為尺寸較小或為別作題跋傳世小品。從上述調(diào)查表明,最新發(fā)現(xiàn)的此件楊維禎“草書詩軸”是傳世的第十一件作品,最為難得的是:該作品為現(xiàn)今存世3件立軸楊書作品中尺寸最大,品相與作品份量最重的唯一一件巨作,此作品之前曾經(jīng)著名大收藏家朱光發(fā)現(xiàn)并收藏,(現(xiàn)藏北京故宮的《馬遠水圖》即其早期藏品)之前系民國四公子之一袁寒云、著名學者羅振玉收藏。曾經(jīng)已故著名鑒定家張衡鑒定。該作品著錄于有當代國寶檔案之稱的《國寶沉浮錄》(P265頁)(1991年上海人美出版)本書作者、書畫鑒定家楊仁愷六十年代初與朱光相友善,與時任國家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著名書畫鑒定家張珩先生先后目鑒過該作品,對該作品的收藏過程以及作品的鑒定結(jié)論在書中均有敘述,該作品被文博界專家公認為:“罕見國寶”。

  佚名  宋  人物
  絹本  32×32厘米
  北京保利2013秋季拍賣會 Lot3301號
  成交價:RMB 4,830,000

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zhuǎn)載自其它網(wǎng)絡(luò)媒體,版權(quán)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nèi)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