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2/1 11:34:03 來源:海韻之博覽古今
這個動蕩的 2020,似乎濃縮了人類百年的風云涌動。
新冠疫情、中美角力、澳洲大火、美股數(shù)天內(nèi)多次觸發(fā)熔斷機制……一系列“活久見”的事件在這一年發(fā)生,全球性的流行病與政治的不安、經(jīng)濟的動蕩并存,2020 注定是不同尋常的一年。
然而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這樣多重不確定因素環(huán)繞的2020年,曾被視為最容易受到宏觀經(jīng)濟影響的現(xiàn)當藝術拍賣市場,卻逆勢而上,連續(xù)第六年實現(xiàn)增長,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在這一年里,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紀錄被曾梵志刷新;張曉剛、劉小東等市場“天王”悉數(shù)回歸,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常玉、趙無極、吳冠中和朱德群組成新“F4”,制霸市場;賈藹力、黃宇興、郝量等“70、80后”們在國際畫廊的加持下成為市場中流砥柱……無論你是否在質(zhì)疑天價的背后是價值邏輯還是資本游戲,都不妨再重溫一下2020年的拍賣市場里的“震驚時刻”,找到市場正在發(fā)生的變化。
新軍入局
做大蛋糕還是加速內(nèi)卷?
和其他行業(yè)一樣,2020 年初,受到疫情影響,中國拍賣行業(yè)一度對前景很悲觀,社交限制令各巨頭只能轉(zhuǎn)戰(zhàn)網(wǎng)絡尋求突破。
不過進入6、7 月份,疫情逐漸平緩,前期積攢的需求不斷釋放,現(xiàn)當代藝術市場觸底反彈。
在延期至7-8月舉行春拍中,多數(shù)拍行尚在試探疫后市場的成色,拍品選擇上有所保留,但效果卻出奇得好,成交額幾乎與去年持平。而到了秋拍,打消疑慮的拍賣行大貨盡出,炮制了46.6億元的史上單季最高成交,同比增長了10%以上。
得益于秋拍的強勢表現(xiàn),2020年15家指標拍行的現(xiàn)當代藝術板塊,總成交高達85.15億元,同比增長3.94%,是今年中國各主要藝術品拍賣板塊中,唯一實現(xiàn)正增長的。如果這樣的增長節(jié)奏繼續(xù)維持,市場規(guī)模將3年內(nèi)突破百億。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15家指標公司在2020年的上拍量(3353件)和成交量(2951件)均有大幅下降,同比降幅分別達到了31.23%和25.5%。這一方面因為各拍行的精品策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數(shù)家公司 今年僅舉行了1季拍賣,或者直接停擺。
疫情像一個放大鏡,清楚地展示出這條賽道上所有選手的優(yōu)勢與短板。
香港市場的領頭羊在變幻中依舊穩(wěn)守護城河,佳士得甚至依靠秋季的成交小高峰,近幾年首次在單季成交額上反超蘇富比,揚眉吐氣一把。
國內(nèi)雖然更早從疫情中恢復,卻沒有吃到時間紅利。第一梯隊的嘉德、保利,第二梯隊的西泠、翰海、誠軒等拍行的成交都明顯少于去年。
真正的增長引擎來自帶著后發(fā)優(yōu)勢入局的“新軍”。
長久以來按照慣性前行的拍賣市場,在2020年忽然被幾塊巨石攪亂了一池春水。北京拍賣市場也從原本的“三足鼎立”變?yōu)槿盒壑鹇沟摹皯?zhàn)國時代”。
未來是聯(lián)手將蛋糕做大,還是陷入內(nèi)卷的泥潭,好戲才剛剛開始。
新“F4”制霸市場
現(xiàn)當代藝術市場的不斷發(fā)展,意味著對更多機構(gòu)、企業(yè)、私人、基金和資本購藏需求的逐漸滲透。在海量可供選擇的藝術中,二十世紀藝術目前是更多人的共識,成交額連續(xù)4年位居板塊第一,2020年更是占市場總額的一半以上。
但深入板塊內(nèi)部,不同藝術家的市場發(fā)展,仍是高度不平衡的。
僅常玉、趙無極、吳冠中和朱德群4位藝術家,就支撐起了二十世紀藝術板塊近八成的成交額。而排名前12位的藝術家占領了96%以上的市場份額,僅剩不到4%供上百位藝術家填充,馬太效應進一步顯現(xiàn)。
接續(xù)去年秋拍連續(xù)破紀錄的強勁勢頭,常玉在2020年共創(chuàng)造了6件過億拍品,成功反超趙無極,坐上現(xiàn)當代藝術市場的頭把交椅。
近幾年的“標王”趙無極,雖然在巔峰后行情下滑趨穩(wěn),但仍是兩岸各大拍場支撐成交額的中流砥柱,以11.15億元位居年度第二,并炮制了4件過億拍品。迎來百年誕辰的朱德群成功過億,市場表現(xiàn)更近一步。而吳冠中則穩(wěn)扎穩(wěn)打,取下近6億成交。
這4位藝術組成的新“F4”以國際成熟的畫廊-美術館-拍賣行工業(yè)運作體系對其他尚在“農(nóng)耕”階段的藝術家形成了價格上的降維打擊。
同時,F(xiàn)4也在向內(nèi)地滲透。2020年趙無極、常玉和朱德群均刷新了內(nèi)地市場的價格紀錄,在內(nèi)地的成交額也較以往有大幅提升。
常玉《紅底黃菊》
油畫纖維板 59.5×39.8cm 1940年代
成交價:8165萬元(內(nèi)地最高價)
國內(nèi)雖然坐擁主場優(yōu)勢,但鮮少有經(jīng)營二十世紀的畫廊,令本土拍行不得不擔起發(fā)掘推廣老一輩藝術家的任務,這原本是畫廊和美術館該做的。而且相比港臺市場取之不盡的趙無極和待價而沽的常玉,由于歷史、流傳等原因,內(nèi)地拍賣行能拿到老藝術家的一流作品的機會還是少了一些。
不過2020年也有顏文樑、胡善余等二十世紀藝術家有高光表現(xiàn)。國內(nèi)二十世紀市場之路雖然篳路襤褸,但仍有人堅守,而市場也證明20世紀流傳有序的作品價格仍有繼續(xù)上漲的空間。
顏文樑《南湖旭日》
纖維板 油畫 42×71.5cm 1964年
估價:780萬-1200萬元
成交價:2783萬元(新紀錄)
胡善馀《穿綠毛衣的少女》
布面 油畫 73×54cm 1944年
估價:450萬-650萬元
成交價:1012萬元(新紀錄)
而在榜單之外,像李鐵夫、蘇天賜、沙耆、吳作人、常書鴻、龐薰琹、倪貽德、丁衍庸等一大批藝術家也同樣具備深厚的市場潛力和價值。以謝景蘭、關紫蘭為代表的女性藝術家也躋身榜單,進入主流視野中。
他們等待的,或許只是一次成為焦點的機會。
當代藝術,持續(xù)價值回歸
“價值回歸”可以說是2020年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關鍵詞。
借用一位藏家的說法:“疫情的發(fā)生,反而是中國人可以真正靜下心來回看自己國家歷史及人文的契機。”據(jù)統(tǒng)計,在2020年成交額排名前15位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中,有12位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個人拍賣紀錄。頭部藝術家(前15名)的成交總額同比去年也增長了25%以上。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以1.61億元的成交價創(chuàng)下了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和中國當代藝術品最高拍賣價格的兩個記錄,也助曾梵志時隔3年后重新坐回頭把交椅。
周春芽憑借《春天來了》8625萬元的突破性紀錄,以微弱優(yōu)勢反超去年的“標王”劉野,升至第二。劉野在經(jīng)過3個季度的狂飆突進后,重要作品已各歸其位,行情回歸大件作品冷靜投資和小作品的跟風消費階段,但仍是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之一。蟄伏幾個季度的“老天王”張曉剛在秋季集中發(fā)力,兩件作品超5000萬成交,并刷新個人紀錄,重回榜單前列。劉小東《新十八羅漢像》在永樂首拍被私人美術館以8050萬元收藏,同樣創(chuàng)造了個人新紀錄。
無論行情如何變幻,一線藝術家的頂尖作品都是硬通貨。這些作品是區(qū)域的,但價格已是國際的,曾梵志、張曉剛、周春芽和劉小東的最高價已經(jīng)和國際一線在世藝術家持平。
不過,一次稀有作品的成交結(jié)果并不能說明整體市場狀態(tài)。創(chuàng)紀錄的藝術家同樣也有要維持價值水平,接下來比拼的是區(qū)域藝術家能否保持和國際一線同樣的流通性和抗通脹力,堅韌度還需要觀察。
比起常年盤踞在榜單前列的“老炮”們,首度進入TOP10的王興偉和毛焰,則反映出市場對部分價值洼地的補漲意愿。兩位藝術家均在今年突破3000萬元大關。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8年前后市場沖頂?shù)牟糠炙囆g家,近些年價格持續(xù)回落,部分作品甚至遭遇3折甩賣。
毛焰《蘇童、常進、魯羊、李小山》
布面油畫 200×300cm 1994年作
成交價:3105萬元(新紀錄)
王興偉《八五后標準表情》
布面油畫 150×200cm 1995年作
成交價:3162.5萬元(新紀錄)
一漲一跌,是市場對同一時間軸上不同藝術家更加公平的判斷。
越來越多的本地藏家開始從自己民族的審美和歷史進程角度,思考什么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什么樣的作品值得去收藏。
“70.80后”,未來風向標
同時需要特別關注的,是賈藹力和黃宇興兩位“70后”藝術家進入TOP10。
賈藹力在今年國內(nèi)一二級市場均有搶眼表現(xiàn),拍場上兩度超2000萬元成交,儼然成為70后中國藝術家的市場旗幟,也是第二次進榜。而黃宇興隨著臺北、日本、倫敦等地展覽的相繼鋪開,藏家范圍被極大拓展,加之國際畫廊的代理,二級市場價格被帶動,重要作品頻出,令他的成交額較去年翻了3倍,首度進入TOP10。
賈藹力《二月物語——永遠(海)》
布面油畫 300×200cm×3 2006年作
成交價:2070萬元
黃宇興《熔流》
布面丙烯 315×1050cm 2015年作
永樂2020全球首拍
成交:701.5萬元
除此之外,郝量、劉韡、王光樂、秦琦、陳可、陳飛也進入2020年度成交TOP30的榜單,1970年以后出生的藝術家已占據(jù)了市場頭部及腰部四分之一以上的席位,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70.80后”概念從2013年出現(xiàn)在市場中,7年間幾經(jīng)起落,至國際畫廊入局真正開花結(jié)果。去年還只有郝量和賈藹力兩位冒頭,2020年黃宇興、陳飛、陳可等人在香港的強勢表現(xiàn),倒逼已經(jīng)邊緣化這一概念的保利、嘉德、華辰、翰海等國內(nèi)拍行重新入局,再設單獨專場進行推薦。進而又引出了趙趙、高瑀、康海濤、孫遜、陳彧君等多位藝術家的新紀錄,形成了新一輪合力和共識。
陳可《1955. 紐約.29歲》
油彩 畫布,200x130cm.2016年作
成交價:360.5萬港元(新紀錄)
康海濤《爬藤蔓的房子》
紙板丙烯 102×189cm 2007年作
成交價:105.8萬元(新紀錄)
高瑀《邪路》
布面丙烯裱鋁板 120×200cm 2013年作
永樂2020全球首拍
成交價:115萬元(新紀錄)
“‘70、80后’藝術家成批地突破百萬大關,這在過去幾乎從未發(fā)生過。資深藝術品經(jīng)紀人伍勁如此感慨,“雖然這個勢頭能否成為長期趨勢還有待觀察,但可以明顯看出年輕一代正在逐步進入舞臺中心。上一代的熱門藝術家的主要作品已經(jīng)面臨供給不足的問題……大家正在市場上尋求替補。中國藝術市場一方面會向二十世紀推進,一方面會向年輕一代推進,這是比較明顯的趨勢?!?
全球市場零時差
最后,國際化對當代藝術各領域所造成沖擊同樣不容忽視,內(nèi)外雙循環(huán)模式已經(jīng)逐漸明確。
大衛(wèi)·霍克尼《三十朵向日葵》
布面油畫 182.9×182.9cm 1996年作
香港蘇富比2020春拍
成交價:1.148億港元
里希特《抽象畫(649-2)》
布面油畫 200×200cm 1987年作
香港蘇富比2020秋拍
成交價:2.14億港元
2020年,大衛(wèi)·霍克尼和里希特先后在香港刷新了西方藝術家在亞洲的最貴價格。在西方市場大紅大紫的明星藝術家無縫對接香港市場,包括艾迪·馬丁內(nèi)斯,尼古拉斯·帕蒂,喬納斯·伍德,珍妮維·費吉斯(Genieve Figgis)等人的作品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市場認可和熱度。2020年共有30余位西方藝術家在香港刷新紀錄,有的有美術館體系背書,有的甚至不問青紅皂白。以往地域的限制,反而在限制社交距離的年代被互聯(lián)網(wǎng)進一步打破。
面對更嚴酷的國際競爭,不僅要求中國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有高度的品質(zhì),同時還得更精確地展現(xiàn)自身的文化特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wěn)腳跟。當下市場選擇周春芽、曾梵志和張曉剛的邏輯如此,選擇賈藹力、黃宇興、郝量等年輕人的標準同樣如此。
達娜.舒茨《升降機》
油彩 畫布 345.4×431.8cm 2017年作
佳士得香港2020秋拍
估價:1500萬-2000萬港元
成交價:5005萬港元(新紀錄)
阿莫奧克·博福《巴巴·迪奧普》
油彩 畫布 211×167.5cm 2019年作
估價:80萬-150萬港元
成交價:889萬港元(新紀錄)
薩爾曼·托爾《團體舞蹈》
油彩 麻布 119×152cm 2012年作
估價:38萬-48萬港元
成交價:403.2萬港元(新紀錄)
?。ê现Z嘉文化是以“弘揚傳統(tǒng)文化,共襄盛世收藏”為宗旨的一家藝術品公司,聯(lián)合國內(nèi)北京華辰拍賣等具有強勢影響力的一線拍賣公司,為藏品、持寶人、藝術家、投資家提供一個公正、公信、有權威的鑒定、評估、展示、推介拍賣的藝術品領域一站式高端綜合服務平臺。)
征集項目:當代書畫、近現(xiàn)代書畫、古代書畫、玉器、瓷器、雜項、錢幣等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