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电影99_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_中文字幕人伦无码_一夲道无码视频在线无码_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首頁 > 藝術(shù)新聞 >藝術(shù)品拍賣信息> 正文

玉延亭:舊時最頂級文人的雅集風(fēng)流

時間:2021/1/30 18:05:54  來源:同古堂

  ▲西泠印社拍賣2020秋拍 吳寬上款,李東陽、王鏊、趙寬、毛澄、陳璚等唱和,張純修補畫、翁方綱等跋《吳寬宅園玉延亭圖卷》,局部

  藝術(shù)自媒體/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圖/西泠印社拍賣

  玉延亭:舊時最頂級文人的雅集風(fēng)流
  文/ 同古堂

  文人修禊,始于蘭亭雅集。時東晉永和九年,歲在癸丑,王羲之、王獻之、謝安等人,微醺之中,曲水流觴,又賦詩制序,后世效之者眾。

  及至明中期,文人雅集更是蔚為風(fēng)尚,尤以吳門文士,彼此間薈萃唱和,文宴不絕。

  如同屬蘇州府之“禮部尚書吳寬、禮部侍郎李杰、南京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陳璚、吏部侍郎王鏊及太仆寺卿吳洪”等五位朝廷重臣,在京師組成“五同會”,每逢朝假,常有雅會。

  吳寬所著《家藏集卷四十四》中有載“五人者公暇輒具酒饌為會,坐以齒定,談以音諧,以正道相責(zé)望,以疑義相辨析。興之所至,即形于詠歌;事之所感,每發(fā)于議論,庶幾古所稱莫逆者也”即可見眾人交誼至篤以及雅集之頻仍。

  ▲《五同會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謂“五同”,即“同時也,同鄉(xiāng)也,同朝也,而又同志也,同道也,因名之曰五同會,亦曰同會者五人耳”。又“吳人出而仕者率盛于天下,今之顯于時者僅得五人”,故得此名。吳寬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所作《五同會序》有言之。

  《五同會圖》卷后有清嘉慶年間翰林院編修顏莼抄錄的吳寬《五同會序》以及《五同會詩》、《新歲與玉汝、世賢、禹疇、濟之為五同會,玉汝以詩邀飲,因次韻,時玉汝初治楚獄還》二詩,王鏊《和原博韻題五同會后》、《次韻玉汝五同會》二詩等,也可窺吳寬、陳璚、李杰、吳洪、王鏊等人彼時雅集之盛景也。

  其中“吳寬”字原博;陳璚字“玉汝”,其原號成齋,后吳寬為之取字“玉汝”;“李杰”字世賢;“吳洪”字禹疇;“王鏊”字濟之。

  另據(jù)卷后陳璚族孫陳仁錫跋“五人各摹圖藏諸家,歲時展玩,以消聚散合離之感”,可知類此《五同會卷》計有五卷,眾人莫逆之交游,躍然于紙矣。上博、國博亦有藏之。

  ▲《五同會圖》,局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此五人中,以吳寬最為年長,其性高潔,又待人寬厚,德高望重,且官階最高,其為成化八年狀元,授翰林修撰,后官至禮部尚書,為核心人物,故雅集時,常聚于其官邸“亦樂園”,過從甚密。

  1503年,吳寬作《五同會序》,又其卒于1504年,知其晚年應(yīng)是體弱多病,故雅集聚會更多時候也應(yīng)在“亦樂園”中。陳璚的“半舫齋”、李杰“祿隱園”、王鏊“共月庵”等,亦是雅集之地。

  此外,在京的蘇州府籍文士諸多,據(jù)吳寬《家藏集》載,另有周庚、趙寬、毛埕、陸全卿、朱天昭、楊若謙等人,也輒相過從,燕集賦詩,不一而足。

  ▲吳寬(1435-1504)

  吳寬,字原博,號匏庵、玉亭主,世稱匏庵先生。明代大臣、學(xué)者、書法家。 成化八年進士第一,狀元,會試、廷試皆第一,授修撰。侍講孝宗東宮。孝宗即位,遷左庶子,預(yù)修《憲宗實錄》,進少詹事兼侍讀學(xué)士。官至禮部尚書。其詩深厚醲郁自成一家。有《匏庵集》。

  吳寬之“亦樂園”,《析津日記》中即有載:“吳匏庵園居有海月庵、玉延亭、春草池、醉眠橋、冷譫泉、養(yǎng)鶴闌,今訪其遺跡,已不可得。”其中“玉延亭”為小園廳事東偏之小亭,是園中最為重要的休憩、會客之地。

  “玉延”即山藥,有延年益壽之意,據(jù)史籍所載,此物秦楚時名喚“玉延”,俗名“薯蕷”。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薯蕷》云:“薯蕷生于山者名山藥,秦楚之間名玉延?!焙笠虮苤M而多次更名,唐代因代宗名豫,豫與“蕷”同音,即更名為“薯藥”。宋代因英宗名曙,曙與“薯”同音,又更名為“山藥”,一直沿用至今。

  吳寬有《服山藥湯》詩,詩云“吾家玉延亭,人比鐵爐步。玉延久不栽,亭名只如故?!髞黻愅昌S,乃有玉延賦?!?,其亦自號玉延亭主,并有諸多詠“玉延亭”詩,好友亦是多有詩詞唱和。

  “玉延亭”為明代最頂級文人雅集游賞的勝地,也是文人交誼的樞紐與見證,意義非凡。沈周曾為吳寬作“玉延亭圖卷”,惜圖已佚,后清人張純修以沈周筆意補畫,卷前遺有李東陽題引首“玉延亭”,王鏊、趙寬、毛澄、陳璚等唱和,又得翁方綱等題跋,將現(xiàn)身西泠拍賣2020年秋拍,流傳有序,殊為可珍。

  ▲吳寬上款,李東陽、王鏊、趙寬、毛澂、陳璚等唱和,張純修補畫、翁方綱等跋 吳寬宅園玉延亭圖卷

  上下滑動查看作品釋文詳情

  水墨紙本 手卷
  引首:72×24cm 畫心:120×24.5cm 書法:907.5×約24.5cm
  款識:匏庵先生成化成化中太史都下,于亦樂園內(nèi)重構(gòu)玉延亭……見陽。
  鈐?。簭埣冃蓿ò祝?敬齋(白) 見陽圖書(朱) 醉墨(白) 見陽摹意(朱) 無聲詩(朱)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白) 見陽畫(朱)
  題跋:
  1. 玉延亭賦有序……庚戌(1490年)閏月四日,門人趙寬再拜謹上。
  2. 重建玉延亭記……己未(1499年)冬十二月,甲寅門下生毛澂謹記。鈐?。骸鯑|(白) 憲清(朱) 太史氏(朱)
  3. 此地元無澗壑……陸容和呈,原博太史先生。鈐?。何牧浚ㄖ欤?
  4. 勉和玉延亭詩錄上希改教……眷生施文顯藁上,鹿場先生執(zhí)事。鈐?。菏┪娘@(朱)
  5. 次玉延亭韻……胡超稿具。再和……文章當代冠時英。
  6. 玉延亭新成……文拜稿,匏庵先生太史先生執(zhí)事……予獨得與群英。
  7. 玉延亭上二年約……燕后之三日,李東陽頓首,鹿場先生至契。鈐?。嘿e之(朱)
  8. 玉延亭成承玉汝……杰稿上,匏庵先生吟伯……鎮(zhèn)日相過總俊英。鈐?。菏蕾t(朱)
  9. 玉延亭詩次韻……江瀾稿。鈐?。何臑懀ㄖ欤?
  10. 喜玉延亭新成敬用小詩落之,鏊再拜上,玉延主人執(zhí)事……玉延為客君為主,應(yīng)關(guān)靈均嗅落英。
  11. 四月廿又一日,玉延亭初構(gòu),璚與原已攜酒敬賀……門生陳璚拜稿。
  12. 奉和玉延亭新構(gòu),次玉汝韻……周庚頓首呈稿,母舅太史先生侍右。四月廿又一日。
  13. 玉延亭新成,次玉汝給事韻……門生趙寬頓首,鹿場先生執(zhí)事。四月廿四日。
  14. 玉延亭成,次韻玉汝……衣春侍講玉延亭卷,都中舊跡也。乾隆乙未(1775年)正月,方綱從侍講借觀。時朱竹君編修方奉命修日下舊聞,因抄此卷補入,而卷內(nèi)無匏庵詩。方綱撿匏庵集中凡有為玉延作者,皆錄于卷,仍以歸之。侍講庶以髣髴前賢往復(fù)倡酬之意。六月五日,大興翁方綱識。鈐印:臣翁方綱(白)

  簽條:玉延堂圖卷。
  鑒藏?。簠桥d謝佩真春草池館藏(朱、十四次) 龔玄稚氏珍藏之記(朱、十六次) 春草池館(朱、三次) 留耕堂?。ò祝?寶祝堂(白) 休寧朱之赤珍藏圖書(朱) 朱之赤鑒賞(朱) 子孫保之(朱) 擇木亭?。ò?、十次) 見陽圖書(朱) 臥庵(朱、三次)

  出版:1. 《書畫鑒定100講》P29,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年。
  著錄:2. 《半江趙先生文集》卷一,趙寬撰,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趙榆刻本。
  3. 《朱臥庵藏書畫目》,朱之赤撰,清代寫本。
  4. 《明史擬稿》卷一,吳寬趙寬條,尤侗撰,清康熙刻本
  5. 《宸垣識略》,吳長元輯,清乾隆刻本。
  6.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四十五,于敏中編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7. 《制義科鎖記》卷二,同鄉(xiāng)條,李調(diào)元撰,清乾隆四十三年雨村書屋刻本。
  8. 《光緒順天府志京師志十三》坊巷上,周家楣、繆荃孫編纂,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
  9. 《京師坊巷志稿》卷上,清朱一新著,清光緒年間。
  10. 《燕都叢考》p202,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
  11. 《中國園林史》p164,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
  12. 《燕都覽古詩話》p136,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13. 《北京市志稿8宗教志名跡志》p513,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
  14. 《故宮博物院十年論文選1995-2004》p666,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15. 《歷代詞賦總匯明代卷第6冊》p3575,湖南文藝出版社,2014年。

說明:吳寬上款。
李東陽題引首及跋。
趙寬、毛澂、陸容、施文顯、胡超、朱文、李杰、江瀾、王鏊、陳璚、周庚、翁方綱共十三人題跋。
朱之赤、張純修、彭冠生、謝佩真、龔玄稚舊藏。
裱內(nèi)存明末清初朱之赤裝裱。

按語:玉延亭為吳寬京師宅園中一景,曾為吳寬邀約文人舉行雅集的重要場所。玉延亭在成化中于亦樂園內(nèi)重構(gòu),時有沈周作玉延亭圖,至清代張純修時,惜圖已佚,只剩引首及眾人唱和。故張純修以沈周遺意作畫,補在引首。

本卷除張純修和翁方綱外,其余唱和均為吳寬上款,且唱和者與吳寬聯(lián)系密切,有其門生,親友和醫(yī)生。其中王鏊、李東陽是文人巨擘,陳璚為吳寬莫逆、趙寬為吳款弟子、毛澂為弘治六年狀元、陸容稱“婁東三鳳”,另有施文顯、胡超、李杰、江瀾、周庚、朱文甚至是吳寬的私人醫(yī)生的題跋。

本卷后有翁方綱長跋,據(jù)史料節(jié)錄出唱和丟失的部分。朱之赤、張純修、彭冠生、謝佩真、龔玄稚舊藏。畫心內(nèi)尚存明代裝裱,趙寬賦用拱花箋,陸容用蠟砑砑光箋,陳璚、周庚、趙寬等人用砑花箋,由朱之赤騎縫章可知,至少不晚于明末。

毛澂與趙寬的書法《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僅收一件,且《玉延亭賦》被收入《趙半江先生集》中置之卷一的首篇,本作對于趙寬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毛澂的《重修玉延亭記》也著錄在《毛文簡公集》中。卷后翁方綱仿吳寬手跡是我們目前能見到的翁方綱最早的書法之一。李東陽篆書尚存不多,各大博物館共計數(shù)件,就引首篆書“玉延亭”而言,從寫法上看,可能是當時為了刻匾。

從翁方綱題跋可知,本卷曾作為一手材料由時任編修朱筠(竹君)錄入欽定《日下舊聞考》,指出《春明夢余錄》與朱彝尊原書將玉延亭、海月庵位置定為皇城之西為不實傳聞。此舉改寫了之后北京志史和建筑史中造園的考訂。因此不僅在藝術(shù)史,在園林史上也是重要事件。

作者簡介:張純修(1674~1706),字子安,號見陽,又號敬齋,河北豐潤人。隸漢軍正白旗。由貢生官廬州知府。工山水、書法、圖章、倚聲。富收藏,與納蘭性德交誼極深。

鑒藏者簡介:1. 朱之赤[明崇禎~清康熙],字伏符、臥庵、臥庵道士、臥翁、臥葊道人,安徽休寧人。精鑒別,富書畫收藏,著有《朱臥庵藏書畫目》。
2. 彭冠生(1733~?),字六一,一字衣春,河南夏邑人。倉場侍郎彭樹葵子。乾隆二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十七年充湖北鄉(xiāng)試副考官。官中允,遷侍學(xué)士。曾撰《心香室詩稿》。乾隆四十八年仍在世。
3.謝佩真(1898~1979),字蘊玉,號瑤華女史。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工人物,擅花鳥,為海派早期重要畫家。
4. 龔玄稚[近現(xiàn)代],名龠,字仲和,號玄稚,額其居曰紫云樓,人稱玄稚先生,浙江上虞人。克承家學(xué),髫齡能作擘窠書。少年走滬上,從篆刻大家陳巨來學(xué)印。
上款簡介:吳寬(1435~1504),字原博,號匏庵、玉延亭主,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狀元,授修撰,侍講東宮,以舊學(xué)遷左庶子,預(yù)修憲宗實錄。遷掌詹事府,兼侍讀學(xué)士。入東閣,專典誥敕。弘治十六年官禮部尚書。工詩文、書法。寬行履高潔,自守以正。書學(xué)蘇東坡,得其妙。邢侗云“匏翁書法法蘇學(xué)士,濃顏厚面,宋本色耳,超著實難?!敝小掇宋碳也丶?。
跋者簡介:1. 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明朝中葉重臣,文學(xué)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xué)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直內(nèi)閣,預(yù)機務(wù)。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jié)不渝。謚文正。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2. 趙寬(1457~1505),字栗夫,號半江,吳江(今江蘇吳江)人,成化十七年(1481)進士第一。歷官刑部郎中、浙江提學(xué)副使、廣東按察使。少即受知于吳寬。趙寬詩、文、詞、書皆工,為文雄渾秀整,行草頗清潤。著有《半江集》十五卷,詞附。趙尊岳裁其詞,題為《半江詞》,錄入《明詞匯刊》。
3. 毛澂(1460~1523),字憲清,號三江,昆山(今江蘇昆山)人。弘治六年(1493)癸丑狀元,授修撰。與修《會典》,書成,進右諭德,直講東宮。武宗立,進左庶子,直經(jīng)筵,以母憂歸里。正德四年(1509)后,服闋還朝,再進學(xué)士,掌院事,歷禮部侍郎。十二年,拜尚書。八月,武宗微行。澂率顧清等疏請還朝并屢疏馳諫。武宗稱“威武大將軍”之號,毛澂歷陳五不可。世宗對其恩禮不衰,贈少傅,謚文簡。著有《毛文簡集》、《大禮奏議》、《臨雍錄》、《類稿》。
4. 陸容(1436~1494),字文量,號式齋。太倉(今屬江蘇)人。成化二年(1466)進士,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罷歸。嗜藏書,有文名,與張?zhí)?、陸釴稱“婁東三鳳”。著有《菽園雜記》、《水利集》、《兵署錄》等,其中《菽園雜記》敘述明代朝野故實頗詳,多可與史相考證。
5.施文顯[明],字煥伯,成化乙酉舉人,官至河南信陽知州,現(xiàn)存由施逢原、施穎于嘉靖元年(1522)刻印過施文顯《施信陽文集》7卷(半頁9行,行18字)。
6. 胡超(1425~1488),字彥超,號恥庵,青陽人。成化戊子中式應(yīng)天舉人,成化八年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改虞衡司,轉(zhuǎn)營繕員外郎。著有《恥庵集》。
7.朱文(1444~1511),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弘治三年(1490)授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弘治八年巡按福建。其子朱希周與吳寬接連為蘇州狀元。
8. 李杰(1443~1517),字世賢,號石城雪樵,南直隸蘇州府常熟人(今屬江蘇))。成化二年(1466)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累升侍讀學(xué)士。歷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南京禮部尚書。正德二年(1507)官禮部尚書,以忤劉瑾意而致仕。贈太子太保,謚文安。字畫猶逸,得黃米法。
9. 江瀾(?~1509),字文瀾,浙江仁和縣人。成化戊戌(1478)進士,翰林庶吉士。修《憲廟實錄》。成,升侍讀,進侍讀學(xué)士。以從龍恩進詹事府少詹事,學(xué)士如故,與修《孝廟實錄》,進南京禮部尚書。為江鐸(士振)曾祖。
10. 王鏊(1450~1524),字濟之,號守溪、拙叟、林屋主人、洞庭主人,江蘇蘇州人。王琬子,成化十一年進士,鄉(xiāng)試、會試皆第一,廷試第三,授編修,弘治時任侍講學(xué)士、充講官,正德入內(nèi)閣,累進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次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博學(xué)有識鑒,工詩文、善書法、文章爾雅、議論明暢。
11. 陳璚(1440~1506),字玉汝,號誠齋,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成化十四年(1478)進士。歷官庶吉士、給事中、南京左副都御史。博學(xué)工詩,嘗與杜瓊、陳頎等合纂府志,有《成齋集》。
12. 周庚[明],字原己,初名京,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家世業(yè)醫(yī),成化時官至太醫(yī)院院制。善讀書,工古文詞,善行、楷。
13. 翁方綱(1733~1818),字正三,一字忠敘,號覃溪、蘇齋、彝齋,北京人。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累官國子監(jiān)司業(yè)、禮部侍郎、內(nèi)閣學(xué)士、鴻臚寺卿、內(nèi)閣侍讀學(xué)士。精鑒賞,富藏書。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xué)冠絕一時。尤精書法,與劉墉、梁同書、王文治并稱為“翁劉梁王”四大家。
??







是卷《吳寬宅園玉延亭圖卷》(下稱“玉延亭圖卷”)乃“玉延亭”重建后,“玉延亭主”吳寬的友好為其所作之題跋及賦詩,共十三人,均為一時才俊豪杰。

其中引首為李東陽題“玉延亭”,篆書,“西涯”款。其貴為內(nèi)閣大學(xué)士,清節(jié)不渝,又“以文章領(lǐng)袖縉紳”,負文學(xué)重名,可謂高才絕識,獨步一時。

圖片
▲李東陽題寫引首

李東陽與吳寬交誼匪淺,其《后同聲集》、《西涯遠意錄》即為吳寬為之作序。此外,李東陽的書法造詣至深,其長于篆、隸、楷、行、草書諸體,尤精于篆隸,是明初臺閣體書法向明中期吳門書法過渡期間的重要書法家,對于明代書風(fēng)嬗變有承先啟下之功。

如此“玉延亭”,可知其篆書之莊重古樸,沉穩(wěn)瀟灑,尤是下筆筆畫及運筆墨色,皆得古人氣象。藏書家黃子高在《續(xù)三十五舉》中,將李東陽的篆書列于明代“篆書十大家”之首,王世貞《李文正陸文裕墨跡卷》中,也認為李東陽的篆書,更勝于其草書、隸書。

圖片
▲李東陽

而書家評“長沙公(李東陽)大草,中古絕技也,琳瓏飛動,不可按抑而純雅之色,如精金美玉,毫無恕張蹈厲之癌,蓋天資清澈,全不帶渣以出。”可知其草書的功力也極具靈動之態(tài),此語足可反證其篆書成就之高。

李東陽的傳世墨跡鮮少,故宮博物院藏馬遠《水圖》,引首“馬遠水”三個大字為其所書,落款亦為“西涯”。同《玉延亭圖卷》,《水圖》卷后也有吳寬、王鏊等人題跋,亦知彼時眾人交游之密。

圖片
▲《水圖》卷,李東陽題寫引首,故宮博物院藏

另此二卷,李東陽“引首”書寫的時間十分接近,風(fēng)格、結(jié)構(gòu)、氣韻等亦是如出一轍,而“玉延亭”或因刻匾之需,行筆更為渾厚,線條也相對飽滿。此李東陽“玉延亭”為其篆書齋匾迄今所見僅存。

鈐印“賓之”,在袁恩卓《李東陽印鑒研究》一文中,其將李東陽館藏作品中“賓之”朱文印分為四類。此《玉延亭圖卷》引首和題跋中的“賓之”朱文印為其中的“賓字左撇長裾型”(賓字左側(cè)“丿”畫與之字底部“ー”畫連接)和“之字枝丫型”(體態(tài)寬博,結(jié)體疏朗,“之”字呈現(xiàn)枝丫型)。

圖片
▲李東陽題跋

事實上,吳寬的“玉延亭”四周栽滿山藥,環(huán)境清雅,聲名極盛,關(guān)于其詠詩、唱和等達百余首。

如吳寬詠之不乏,《玉延亭成次韻玉汝》中有“偶栽山藥得佳名,墻下幽亭一日成”,《飲玉延亭喜雨》中“園門新設(shè)不曾關(guān),天意能供半日閒”,《玉延亭晚坐》中“客來只勸秋涼出,無病無官豈邵翁”等,皆可證之“亭雅知音來,浮生半日閑”。

卷中,趙寬與毛澄的題跋則盡述“玉延亭”之初建及重修始末等。

圖片
▲趙寬題跋,局部

趙寬為吳寬門生,歷任刑部郎中、浙江提學(xué)副使,卒于廣東按察使任上。此其“庚戌(1490年)閏月四日”所作《玉延亭賦有序》被收入其《趙半江先生集》中置之卷一的首篇,知其之重。其為文雄渾秀整,行草清潤。匏庵嘗曰:“不遇吳寬,爭得趙寬?”。

序中“春坊先生所居崇文街第,有園一區(qū),名曰‘亦樂’,中有亭曰‘玉延’。玉延,今山藥也。(趙)寬辱從游門下,屢登斯亭,見所謂玉延之美,遂為先生賦之”,又賦“并東郭之青陽”。此即言明了“亦樂園”大致位置,而解釋了“玉延亭”名稱的由來。
此跋文書于整張箋紙,中段有大量拱花暗紋,頗是雅致。另有趙寬和詩。

圖片
▲趙寬和詩

而毛澄的跋文“重建玉延亭記”,又言及“玉延亭”始建、重修等,亦可知此亭園中之所在及名稱由來、景致等。

如文中“匏庵先生之官邸,有小園在廳室東偏,故有亭曰玉延。成化甲辰(辛丑)孟夏始作之薯蕷,一名玉延,蓋園中物也,亭是以名”。

毛澄為明朝弘治六年(1493)進士第一(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太傅,逝后贈少傅,謚文簡。題跋中原款題為辛丑,后改為甲辰,可見毛澄此書最初于三年前之辛丑已寫成。

圖片
▲毛澄題跋,局部

此《重修玉延亭記》著錄在其《毛文簡公集》中。趙寬與毛澄的書法《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各僅收一件,知二人墨跡之稀珍,此二文又皆有著錄,更是難得。

而陳璚、王鏊、李杰與吳寬同屬“五同會”,為之作跋,自是情理之中。上文關(guān)于“五同會”之頻繁交游,有頗多文陳,已無須贅言。

圖片
▲陳璚和詩

其中,吳寬與陳璚交往最早且深。據(jù)載,其所藏元張文蔚的《楊參謀誄》即是從陳璚處所得。二人原為同窗,后陳璚因服膺吳寬的學(xué)識,轉(zhuǎn)而尊其為師,后二人同朝為官,陳一直以師禮事吳寬,吳寬則始終以平輩摯友待之,并不以自己位高名重而有所輕慢。

故此跋中,陳璚款識“門生陳璚拜稿”。朱存理《題匏庵詩后》亦云:“右雜詩一帙,乃吳文定公匏庵先生所作,陳中丞成齋先生所書。二公皆舉子時也,道誼相合,氣味相同,非他人之為友者也”。也可知二人的莫逆結(jié)交。

圖片
▲王鏊和詩

作為吳門文化的奠基者與領(lǐng)袖,王鏊與吳寬一樣,在游于仕宦、躋身臺閣的同時,大力倡導(dǎo)古文,提攜鄉(xiāng)邦后進,如祝允明、文徵明等,而不遺余力,因此在吳中都享有極高的威望。

王鏊關(guān)于吳寬的“亦樂園”與園內(nèi)“玉延亭”多有言及,如《送廣東參政徐君序》中“始吾蘇之仕于京者,有文字會。翰林則今少詹吳學(xué)士、海虞李學(xué)士及鏊為三人,其外則有若陳給事玉汝、周御醫(yī)原己、徐武選仲山,而時至出入者則有若趙刑部栗夫、孫進士希說、朱天昭氏、楊君謙氏、毛貞甫氏、陸全卿氏。少詹有園曰一鶴亭、曰玉延菴、曰海月,李有祿隱園,陳有半舫齋,周有傳菊軒,武選有超勝樓,予家有小適園?;〞r月夕公退,輒相過從,燕集賦詩”。

其中,“周御醫(yī)原己”為周庚;“陳給事玉汝”為陳璚;“趙刑部栗夫”為趙寬;“海虞李學(xué)士”為李杰;“朱天昭氏”為朱文,諸人均于是卷中有和詩題跋等。

王鏊《匏庵惠鶴》詩,又言“所以亦樂園,一名為一鶴。歸來睇小園,欠此殊寂寞。清晨坐茅齋,蘇帖宛如昨。人從玉延亭,致此小岝??!痹俅卧仭耙鄻穲@”及“玉延亭”。

其《吳文定公挽詞》中亦有“玉亭盟已散,板屋跡俱塵”句,也可知“玉延亭”對于吳寬之特殊意義。

圖片
▲李杰和詩

李杰、李東陽、王鏊、陳璚、吳寬、趙寬、周庚等人宴集時,常有即興聯(lián)句,如史載,館閣諸公同集吳寬邸賞菊,即席聯(lián)句,陸簡倡云:“醉愛寒香佛紫貂,”陳譎云:“玉堂風(fēng)采宴官僚?!崩罱茉疲骸翱瞎峦須q花神約,”王鏊云:“須伏今朝酒圣澆?!睂捲疲骸帮L(fēng)雨尚懷前會阻,”李東陽云:“雪霜猶喜后時凋?!绷皱疲骸安恢諒焦乱魈??”謝鐸云:“零落何人許見招?”

此中“館閣諸公同集吳寬邸賞菊”,應(yīng)即是“亦樂園”中“玉延亭”。惜沈周所作“玉延亭圖”,今已不存,幸得清代名士張純修以沈周筆意,補繪之,可遙追一二。

圖片
▲張純修補繪“玉延亭圖”

圖片
▲張純修補繪“玉延亭圖”,局部

圖片
▲張純修補繪“玉延亭圖”,局部

張純修曾任廬州知府,其擅畫山水,家藏有名畫極為豐富,因之臨摹古畫能達到形神逼肖的地步。又工書法,學(xué)晉唐人體勢,并善刻印。曾與納蘭性德交往,結(jié)為異姓兄弟。納蘭性德去世后,張純修為其輯刻《飲水詩詞集》并作序,稱其“所以為詩詞者,依然容若自言,‘如魚飲水,冷暖自知chr(39)而已”。

其筆墨得董源、米芾之沉郁,兼倪瓚之逸淡。尤妙臨摹,蓋其收藏頗多,故能得前人筆意。

此作“玉延亭圖”,即其以沈周“竹莊”筆意,繪亭石,以存當年遺意。沈周“有竹居”為其別業(yè),臨水而筑,竹林環(huán)護,是吳寬、王鏊、陳璚、李杰等人還鄉(xiāng)時常去的地方。其《有竹莊中秋賞月圖》卷,有數(shù)個寫本傳世,另據(jù)《式古堂書畫匯考》,沈周于成化之年所作《有竹居圖卷》上亦有吳寬、王鏊等四人的題詩。

沈周與吳寬有通家之好,其曾為吳寬家鄉(xiāng)故居繪“東莊圖冊”,今藏于南京博物館,以解其思鄉(xiāng)之情。又成化十年(1474),沈周訪吳寬父,“赴蘇州城,訪吳寬父融于東莊,又訪施文顯,皆有贈詩”。成化十三年(1477),沈周父沈恒病故,吳寬為其撰《隆池阡表》。

由此可見,以“玉延亭”對于吳寬之特殊情感,沈周為之作“玉延亭圖”,實在是正常不過。

是卷中,另有陸容、施文顯、胡超、江瀾、周庚、朱文等人和詩,包括王鏊、趙寬、李杰等人和詩,皆是以陳璚為首,余人步“玉汝次韻”,此盡當時之名公俊彥也。

圖片
▲周庚和詩

周庚字原己,初名京,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其為御醫(yī),家世業(yè)醫(yī),成化時官至太醫(yī)院院制。

吳寬《贈周原己院判詩序》中,有“自予官于朝,買宅于崇文街之東。地既幽僻,不類城市,頗于疎懶為宜。比歲更辟園號曰“亦樂”,復(fù)治一二亭館,與吾鄉(xiāng)諸君子數(shù)游其間。而李世賢亦有祿隱之園,陳玉汝有半舫之齋,王濟之有共月之庵,周原已有傳菊之堂,皆爽潔可愛。而吾數(shù)人者,又多清暇。數(shù)日輒會,舉杯相屬,間以吟詠,往往入夜始散去。方倡和酬酢、嘯歌談辯之際,可謂至樂矣?!?

其“面議帖”中,亦有“原己自京回,今日始得面會,因事匆匆,尚未能細講,欲治飯相款,固辭而去,云明早到宅來也?!?

另有“閱周原己書札”中,詩云“世家傳菊根初斷,公署聽鶯語自頻。扶病玉延亭上坐,槿花殘照獨傷神?!毖约啊坝裱油ぁ?。而“世家傳菊根初斷”,可見周庚與吳寬有親戚關(guān)系,故其上款稱吳寬為“母舅太史先生侍右”。

此中,也可見這些吳中文士,雅集已是常態(tài)。

圖片
▲朱文和詩

朱文,一名文云,字天昭,邃菴其號也,弘治庚戌,按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福建,風(fēng)裁整肅,眾謂得御史體。王鏊為其作墓志銘。明人焦竑《國朝獻徵錄》亦載“自昆山復(fù)入郡中為吳縣人,則云南按察副使朱邃菴諱文始也”。

朱文與王鏊相交甚深,其次子朱希召娶王鏊次女,結(jié)為親家。而朱文還京任職時,曾借宿王鏊京師宅,后毗鄰而居?!锻貊思酚休d,可作參考。其子朱希周與吳寬接連為蘇州狀元。

王鏊《送廣東參政徐君序》中“朱天昭氏”即可證之,此“文”為朱文。由此,則朱文、王鏊、吳寬等,關(guān)系已是亦師亦友,亦親亦故也。

圖片
▲陸容和詩

陸容,字文量,號式齋,明太倉人,與張?zhí)┖完戇⒎Q“婁東三鳳”。成化二年進士,授南京主事,進兵部職方郎中, 終居浙江參政,以其博學(xué)卓識著稱于世。祝允明作有《甘泉陸氏藏書目序》中稱其才高多識、雅德碩學(xué)。

圖片
▲施文顯和詩

施文顯,字煥伯,成化乙酉舉人,官至河南信陽知州,有《施信陽集》傳世。據(jù)《國朝獻徵錄》記載,其先祖南宋時由安徽亳州遷至蘇州。

圖片
▲胡超和詩

胡超,字彥超,號恥庵, 明成化四年舉人,成化八年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轉(zhuǎn)營繕員外郎,著有《恥庵集》。

圖片
▲江瀾和詩

江瀾(?-1509),字文瀾,浙江仁和縣人。成化戊戌(1478年)進士,翰林庶吉士。修《憲廟實錄》、《孝廟實錄》,參修《大明會典》。歷編修、侍讀、講官、侍讀學(xué)士、少詹事、吏部右侍郎、左侍郎、禮部尚書,謚文昭。

卷末,翁方綱擬吳寬筆法補書“玉延亭詩”數(shù)首。其詩均可見于《匏翁家藏集》中,可謂錦上添花。翁氏《復(fù)初齋文集》中《玉延秋館詩畫卷序》亦有著錄。

圖片
▲翁方綱臨補吳寬原跋

翁方綱為乾嘉時的書法、文學(xué)、金石考據(jù)大家,其書與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齊名,書學(xué)思想,尤是金石考訂,亦是碑學(xué)的先河。

圖片
▲翁方綱臨補吳寬原跋,局部

另據(jù)翁方綱補題跋“衣春侍講玉延亭卷,都中舊跡也。乾隆乙未(1775年)正月,方綱從侍講借觀。時朱竹君編修方奉命修日下舊聞,因抄此卷補入,而卷內(nèi)無匏庵詩。方綱撿匏庵集中凡有為玉延作者,皆錄于卷,仍以歸之。侍講庶以髣髴前賢往復(fù)倡酬之意。六月五日,大興翁方綱識?!?

其中“朱竹君”為朱筠,可知本卷曾作為一手材料由時任編修朱筠欽定錄入《日下舊聞考》。《日下舊聞考》將吳寬《玉延亭成玉汝次韻》增補其中,并錄李東陽詩:“玉延亭上三年約,金穀園中四韻成。前度看花非老眼,后堂開燕只諸生。時時杖履穿人影……。”

又附“臣等謹按”,提到彭冠藏張見陽補畫玉延亭圖,甚至依趙寬賦指出《春明夢馀錄》與朱彝尊原書將玉延亭、海月庵位置定為皇城之西為不實傳聞。

如翁方綱所云“匏庵所居海月庵,或謂在內(nèi)城之西。然以予考之,嘗見彭衣春學(xué)士家藏匏庵《玉延亭閣卷》內(nèi)趙寬賦序云:‘先生所居崇文街第,有園一區(qū),名曰亦樂,中有亭曰玉延’,賦首句云‘并東郭之青陽’,則匏庵邸第在崇文門內(nèi)大街無疑?!?

此舉改寫了之后《光緒順天府志》、《宸垣識略》、《燕都叢考》、《京師坊巷志稿》、《北京市志稿》等志史和建筑史中造園的考訂。

圖片
▲吳寬上款,李東陽、王鏊、趙寬、毛澂、陳璚等唱和,張純修補畫、翁方綱等跋 吳寬宅園玉延亭圖卷

此《玉延亭圖卷》,卷中除張純修、翁方綱外,均是明人,又都參加了吳寬的玉延亭雅集并留下了唱和之作。

眾人是當時文壇的翹楚或宗師人物,在彼此的交游往來中,形成強大的交際朋友圈,對于此后“吳門畫派”的崛起,亦是有先導(dǎo)之功。

《吳郡二科志》卷首有載“天下惟東南為最,東南以吳會為最”??梢哉f,吳門的興盛,正是緣于吳寬、王鏊、陳璚、毛澄等人群策群力,提攜后進,方能聲勢至隆,文人畫亦能漸趨于極盛,其之影響可謂深遠矣。

圖片
▲題跋

圖片
▲題跋

是卷中,鑒藏印分別有:吳興謝佩真春草池館藏(朱、十四次) 龔玄稚氏珍藏之記(朱、十六次) 春草池館(朱、三次) 留耕堂印(白) 寶祝堂(白) 休寧朱之赤珍藏圖書(朱) 朱之赤鑒賞(朱) 子孫保之(朱) 擇木亭?。ò住⑹危?見陽圖書(朱) 臥庵(朱、三次)

據(jù)題跋、鑒藏印等內(nèi)容,以時間排序,可知此卷先后經(jīng)朱之赤、張純修友人、張純修、彭冠生、謝佩真、龔玄稚等人鑒藏。其中陳璚題跋中,有朱之赤“擇木亭印”接縫章,由此可知此卷仍存明末清初裝裱。

圖片
▲陳璚和詩,局部,鑒藏印“擇木亭印”騎縫章(一)

圖片
▲陳璚和詩,局部,鑒藏印“擇木亭印”騎縫章(二)

《朱臥庵藏書畫目》中亦著錄了《玉延亭詩卷》,其按內(nèi)容與創(chuàng)作順序?qū)⒁着c題跋者分成四組,由卷內(nèi)至卷外,以隔水斷開。諸札間尚有騎縫印連接,最大程度的做到對箋紙的保護與資訊的保留。因此有理由相信,此件《玉延亭詩卷》,尚為明末清初原貌。

圖片
▲《朱臥庵藏書畫目》,朱之赤撰,清代寫本

據(jù)此著錄中“朱憲副文”也可知款識“文”者,即為朱文。此外,題跋和詩中,除趙寬所用為拱花箋,陸容使用了蠟砑砑光箋,而在相近時間寫就的陳璚、周庚、趙寬等人,則使用了砑花箋。

此《玉延亭圖卷》既是明代最頂級文士的交游雅集見證,又是絕佳的書法精作,尤是李東陽、王鏊、陳璚、趙寬、毛澄等人的墨跡,甚為難得可珍,同時對于“玉延亭”、“亦樂園”的舊時園林考據(jù)也有直接意義,也保留有部分明時原裱,箋紙亦是精美,而且翁方綱、張純修二者書畫亦是相得益彰,如翁氏補題跋,知其摹古堪稱一絕,張純修補繪,見其臨摹古畫能達到形神逼肖之境。

吳寬的“玉延亭”更是舊時文人心中的理想樂土,過云樓主人顧文彬出于對前輩之敬仰,據(jù)吳寬栽種“玉延”的故實,也筑“玉延亭”以志懷念。

另附其余出版:

圖片
▲《宸垣識略》,吳長元輯,清乾隆刻本

圖片
▲《半江趙先生文集》卷一,趙寬撰,明嘉靖四十年 (1561 年 ) 趙榆刻本

圖片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四十五,于敏中編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如此種種,皆可見此卷之不同尋常,有緣人珍而寶之。更遑論其之累累著錄,流傳有序乎。

其實,自古以來,文人雅集諸多,詩詞唱和、書畫題跋不乏,于此可窺諸人之交游往事,亦是幸甚。西泠2020秋拍中,即另有“周鼎為黃日升作《東樓記卷》”、“王世貞、王世懋、王穉登《大禹治水圖畫跋》”、“王鳴盛 行書《題王翚繡谷圖長歌》”等,也是文士雅集風(fēng)流之余緒。

圖片
▲周鼎(1401~1487)為黃日升作《東樓記卷》

上下滑動查看作品釋文詳情

紙本 手卷
1485年作
識文:東樓記。讀經(jīng)士黃君日升有志乎君子之儒,作樓以東銘之,謂進于高明,猶登樓然。東先得曙,猶旦氣然。旦氣者,人之東也。高明之域即人之樓進進不已,即樓之登不待乎卻步而后謂之不進。一怠其志,便成污下,雖百尺梯岑,身先履之,豈登也耶。層阿迭棟,八窗洞啟,而吾之愧口內(nèi)蔽豈樓也耶。平旦之氣清明在躬,而外至之欲俯仰有怍,而天乃杲然出日,豈東曙耶。此東樓二字之銘,方寸之天不敢不以樓喻,過隙之陰不敢不以東喻。勉其所高明,警所昏下,非明之以觀美具也。東原先生為之征記,嗟夫人孰不樓,亦孰不東,而自銘之義知之者鮮,知則思過半矣,抑有告焉。曰登曰曙必有所以登之曙之之道,當以明師友為之階,古先民格言哲行為旸谷日之所出,以己之力行窮覽為舉足張目之地,以不負其銘之志,記不為徒作也。厥考蘇州衛(wèi)撫軍,厥兄千戶侯,世為武胄名士。日升能文章,恥門蔭入官,欲發(fā)身賢科,依光日月斯樓斯東,又將于之彼焉。以記來征,寧不自牖而納約乎。今所居直吳趨坊,而南樓作于黌舍左偏。
款識:成化二十一年乙巳春三月朔,嘉禾八十五翁周鼎重錄于文始堂。
鈐?。憾Γㄖ欤?不可以柱車(朱) 古秀州(白)
題跋:右數(shù)載前拙作,已登卷,而吳下諸老皆賦詩,為受記撰記者榮,后留某家,為好事者持去,乃重裝此卷,收拾舊稿,惜東原、醒庵、味芝、棕園四君子皆不可得其手墨,而衰予尚勉為之役也。匏庵、范庵、寓槎諸青云壯游宜假重焉。鼎添此蛇足,一笑。鈐?。翰鳎ㄖ欤?
簽條:嘉禾周桐邨為姑蘇黃日升撰書東樓記卷。禹功道兄屬,乙未夏日,朱其石題簽。鈐印:其石(朱) 朱中子(白)
鑒藏?。合Vㄖ欤?倪禹功耽書愛畫記(朱)
說明:黃姬水曾祖父黃日升上款。
倪禹功舊藏并存其裝裱。朱其石題簽,題簽為倪禹功上款。
按語:黃日升號東樓,此卷名東樓記,即是周鼎特為黃日升所作齋號書卷,意義非凡??钪刑岬健爸劁浻谖氖继谩薄N氖继猛瑸辄S日升之孫黃省曾、曾孫黃姬水書齋名,可見此齋名為黃氏世代沿襲,可推斷同為黃日升書齋名。因此此卷應(yīng)為黃日升延請周鼎至其家中所書。
黃日升原有東樓卷一卷,惜已散佚。今尚有李東陽《題黃日升貢士東樓卷》一詩存世,周鼎此文應(yīng)同原跋于黃日升東樓卷后,而據(jù)本拍品周鼎自書卷后跋文可知,黃日升卷后原有沈周老師陳寬(醒庵)及杜瓊(東原)、沈周友陳欣(味芝)、劉昌(棕園)四吳中名士及周鼎題跋,可惜為好事者拿去后散佚,重裝后周鼎此段題于吳寬(匏庵)、李應(yīng)禎(范庵)等青年才子之后,后又為單獨保存至今,可見其翰墨流傳。
周鼎博極經(jīng)史,在當時地位頗高,其年老后落戶蘇州,與陳舜俞、吳鎮(zhèn)并稱嘉善“三高士”。與吳越名士吳寬、沈周都有結(jié)交,并培養(yǎng)了許多弟子。年近九十高壽,但所存書跡少見,本卷是已知市場中唯一一件。燈下修杭州志,書蠅頭字,界畫烏闌,信手輿目,不折紙為范,毫發(fā)不爽。其書結(jié)法亦瀟灑。明王世貞稱其“楷法亦瀟灑”。擅文工詩,文詞充滿激情且雄深而有奇趣。

畫心:66×23.5cm 題跋:23.5×12cm
作者簡介:周鼎(1401~1487),字伯器,一作九鼎,號桐村,原籍浙江嘉善人,后落戶蘇州。與陳舜俞、吳鎮(zhèn)并稱嘉善“三高士”。與吳越名士吳寬、沈周都有結(jié)交。正統(tǒng)中授沐陽典史。博極經(jīng)史,為弟子師。年近九十,修杭州志,燈下書蠅頭字,界畫烏闌,信手輿目,不折紙為范,毫發(fā)不爽。其書結(jié)法亦瀟灑。明王世貞稱其“楷法亦瀟灑”。擅文工詩,文詞充滿激情且雄深而有奇趣。
上款簡介:黃日升[明],名暐,字日升,號東樓,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黃姬水、黃德水曾祖父。成化十三年(1477)丁酉科舉人,弘治三年(1490)錢福榜進士,解褐授工部主事,疏渠通漕,遷刑部郎中。治畿內(nèi)獄,用法平恕,曾得到兵部尚書馬文升舉薦。黃暐博綜古今,論若懸河,尚為貢士日,賦詩即為李東陽所稱賞。有李東陽《題黃日升貢士東樓卷》。著有《使陜錄》、《蓬窗類紀》等。
鑒藏者簡介:倪禹功(1911~1964),字蕉簃,號昌浚,浙江嘉興澄溪(今油車港鎮(zhèn))人。生于書香門第,自幼喜書畫,后從師蔣叔英學(xué)習(xí),至三十年代末山水及扇面畫自成一格。1937年寓居上海,從事國畫研究和書畫鑒定及修復(fù)工作。與徐森玉、沙孟海、朱其石、吳湖帆、錢鏡塘等相契。著有《嘉秀近代畫人搜銓》、《嘉秀藏家集錄》、《鹽邑蟲魚錄》等五本手稿。
題簽者簡介:朱其石(1906~1965),名宣,號桂龕,浙江嘉興人。書畫篆刻家。工山水,擅畫梅花。書法各體,素具功力。
??







“玉延亭”為吳寬亭園齋號,李東陽為其書之,卷后十余人名公俊彥和詩,而黃日升號東樓,此卷名東樓記,即是周鼎特為其所作齋號書卷,亦是意義非凡。

黃日升,名暐,字日升,號東樓,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黃姬水、黃德水曾祖父。成化十三年(1477)丁酉科舉人,弘治三年(1490)錢福榜進士,解褐授工部主事,疏渠通漕,遷刑部郎中。治畿內(nèi)獄,用法平恕,曾得到兵部尚書馬文升舉薦。黃暐博綜古今,論若懸河,尚為貢士日,賦詩即為李東陽所稱賞。有李東陽《題黃日升貢士東樓卷》。著有《使陜錄》、《蓬窗類紀》等。

周鼎(1401-1487),字伯器,嘉善(今浙江嘉善)人。正統(tǒng)中授沐陽典史。年近九十,修杭州志,燈下書蠅頭字,界畫烏闌,信手輿目,不折紙為范,毫發(fā)不爽。其書結(jié)法亦瀟灑。

是卷為迄今僅見市場所流通周鼎遺存墨跡,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名作宋克《急就章》卷,后有周鼎跋。

圖片
▲宋克《急就章》卷 卷后周鼎題跋(一)

圖片
▲宋克《急就章》卷 卷后周鼎題跋(二)

周鼎年老后,遷居蘇州府,與陳舜俞、吳鎮(zhèn)并稱嘉善“三高士”,亦與吳中名士,多有往來,如沈周、吳寬、黃日升、王觀等人。

圖片
▲周鼎(1401~1487)為黃日升作《東樓記卷》,局部(一)

圖片
▲周鼎(1401~1487)為黃日升作《東樓記卷》,局部(二)

據(jù)此《東樓記卷》,卷中周鼎跋言“右數(shù)載前拙作,已登卷,而吳下諸老皆賦詩,為受記撰記者榮,后留某家,為好事者持去,乃重裝此卷,收拾舊稿,惜東原、醒庵、味芝、棕園四君子皆不可得其手墨,而衰予尚勉為之役也。匏庵、范庵、寓槎諸青云壯游宜假重焉。鼎添此蛇足,一笑。”

其中“東原、醒庵、味芝、棕園四君子”即杜瓊(東原)及沈周老師陳寬(醒庵)、沈周友陳欣(味芝)、劉昌(棕園)四個吳中名士?!稗蒜?、范庵、寓槎諸青云壯游”為吳寬(匏庵)、李應(yīng)禎(范庵)等青年才子。

故,黃日升原有東樓卷一卷,惜已散佚。又“右數(shù)載前拙作,已登卷”知周鼎此文應(yīng)同早已跋于卷后,散佚重裝后,又重新錄之于吳寬、李應(yīng)禎跋文之后。

此外,《東樓記卷》文末,周鼎款識“成化二十一年乙巳春三月朔,嘉禾八十五翁周鼎重錄于文始堂?!逼渲?,“文始堂”為黃日升之孫黃省曾、曾孫黃姬水書齋名,可見此齋名為黃氏世代沿襲,可推斷同為黃日升書齋名。因此此卷應(yīng)為黃日升延請周鼎至其家中所書。

另據(jù)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王冕、吳鎮(zhèn)《梅竹雙清圖》卷后周鼎題跋,款識“乙巳三月丙午與黃日升、王惟安、惟顒同觀,嘉禾周鼎,時年八十又五。”,可知同年三月,周鼎與黃日升也曾一同觀畫。

只是觀畫時間為“乙巳三月丙午(日)”,而作《東樓記卷》時,為“乙巳春三月朔(日)”,時間極近。

圖片
▲王冕、吳鎮(zhèn)《梅竹雙清圖》卷后周鼎題跋,臺北故宮博物院

又王冕、吳鎮(zhèn)《梅竹雙清圖》卷中跋言,其中“惟顒”即王觀。

事實上,吳門文士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如祝允明曾有多封書札致王觀,唐寅有《款鶴圖》贈王觀,吳寬、王鏊的文字中亦多有提及王觀,而周鼎則與王觀、吳寬、沈周、黃日升等也相互交契。又黃日升孫黃省曾與文徵明交游,曾孫黃姬水亦是吳門畫派中堅力量,與文彭友善,不一而足。此皆可證,周鼎之友朋,多吳中名士,且吳中文士,多為世交。

黃日升的《東樓記卷》,今尚有李東陽《題黃日升貢士東樓卷》一詩存世,詩云“近市塵埃元不到,背山風(fēng)景卻成奇。十年著得凌云賦,秪恐君王未便知。”,也應(yīng)曾錄于舊卷中,今不得見。明人張吉也曾有詩《黃日升東樓詩》詠之。

是卷為倪禹功舊藏并存其裝裱。朱其石題簽,題簽為倪禹功上款。

圖片
▲王世貞(1526~1590)、王世懋(1536~1588)、王穉登(1535~1612) 大禹治水圖畫跋

上下滑動查看作品釋文詳情

紙本 鏡片
識文:1. 秋日馬用昭參軍出趙千里寫大禹治水圖見示命題,百谷畫家董狐,以為得周文矩筆,非千里所能辦,而吾弟敬美自陜歸,嘗從觀砥柱,辨其治龍門、三峽時事。余不善鑒畫,又不獲覩砥柱之勝,唯有嘆賞驚艷而已。昔王夷甫論人物,以經(jīng)阿平品目則不復(fù)措意,今有兩阿平在,余后何意。吳郡王世貞識。鈐?。涸溃ò祝?五湖長(白)
2. 此禹鑿龍門圖也,章亥后武四載,在行典刑備矣。余昔行陜虢,游三門集津,見黃、河真從天下?lián)┝?,目眩神悸,禹跡儼然在焉。今覩斯圖,若還舊觀,方知畫理之妙,后人見其皴法,似趙千里,遂加四字,卷尾不知其用唐宋人筆也。用昭異日乘傳行天下,過龍門砥柱幸挾斯圖,往當有味于余言耳。王世懋。鈐?。和蹙疵朗希ò祝?墻東居士(白)
3. 大禹治水圖,用周文矩畫法,蓋出趙宋名手,后題為趙千里臨,恐是贗書。千里行筆設(shè)色精麗絕倫,顧不若此圖,古雅高逸,奕奕玄勝,非有扛鼎,力不能逮。此用昭所藏名跡,甚富,此當為寶玉大弓矣。萬歷癸未(1583年)九月既望,婁江舟中書,王穉登。鈐?。和跏习俟龋ò祝?王(朱)
著錄:1.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xù)稿》,明崇禎間刻本。
2.《明代著名詩人書畫評論匯編》上P409,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16年。
按語:此為王世貞、王世懋、王穉登三人題《大禹治水圖》跋文書卷,此圖后為清宮所藏,入《石渠寶笈》,深得乾隆帝喜愛。
王世貞一文中“馬用昭”為馬熒,他與王世貞、王世懋兄弟俱有交往。世懋于其翰墨文采頗為賞識,曾作《答馬用昭》。馬熒,字用昭,福州人。以父蔭為南京都督府都事。明萬歷四年(1576)與袁表同編《閩中十子詩》三十卷。

96×33cm

作者簡介:1. 王世貞(1526~1590),字符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江蘇太倉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工書畫,尤善畫梅。先后任職大理寺左寺、刑部員外郎和郎中、山東按察副使青州兵備使、浙江左參政、山西按察使,萬歷時期歷任湖廣按察使、廣西右布政使,鄖陽巡撫,后因惡張居正被罷歸故里,張居正死后,王世貞起復(fù)為應(yīng)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藝苑卮言》、《觚不觚錄》等。
2. 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號麟放州、損齋、墻東居士,江蘇太人。王世貞胞弟,嘉靖三十八年進士,累官至南京太常少卿。專精古文辭,余事乃及筆札。書無俗筆,多從晉帖中流出。好學(xué)善詩文,著作宏富。名亞其兄,世貞以為勝己,力推引之。
3. 王穉登(1535~1612),字百谷、百榖、伯榖,號半偈長者、青羊君、廣長庵主等,江蘇蘇州人。十歲能詩,名滿吳會。萬歷十四年曾與汪道昆、王世貞、屠隆等在杭州共舉“南屏社”。吳中自文征明后,風(fēng)雅無定屬,穉登嘗及征明門,遙接其風(fēng),主詞翰之席三十余年。為同時期布衣詩人之佼佼者。萬歷二十二年被召參與修史。善書法,行、草、篆、隸皆精。
??







是卷為王世貞、王世懋、王穉登三人題《大禹治水圖》跋文書卷,此圖后為清宮所藏,入《石渠寶笈》,深得乾隆帝喜愛。

王世貞、王世懋、王穉登三人跋文中“馬用昭”為馬熒,其與王世貞、王世懋兄弟俱有交往。世懋于其翰墨文采頗為賞識,曾作《答馬用昭》。馬熒,字用昭,福州人。以父蔭為南京都督府都事。明萬歷四年(1576)與袁表同編《閩中十子詩》三十卷。

題跋中所言馬熒藏《大禹治水圖》,今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圖片
▲《大禹治水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軸上端詩塘中為乾隆御題,其中乾隆引用了此卷畫跋中王世貞所言“以為得周文矩筆,非千里所能辦”之意。

圖片
▲《大禹治水圖》乾隆御題

圖片
▲王世貞(1526~1590)、王世懋(1536~1588)、王穉登(1535~1612) 大禹治水圖畫跋,局部

如乾隆所言東晉顧愷之、隋代展子虔和五代朱簡章、南宋趙伯駒等人都曾作大禹治水圖,但與此圖相比,顧、展之作顯然更為高古,朱作則無可查考,王世貞認為所謂趙伯駒畫作似為南唐周文矩手筆,而此圖風(fēng)格與周氏畫作筆意相仿。故是圖又稱“唐人大禹治水圖”。

圖片
▲王鳴盛(1722~1797) 行書?題王翚繡谷圖長歌

上下滑動查看作品釋文詳情

紙本 橫披
1764年作
識文:栗里輞川與盤谷,十九名泉還二曲。孤筇芒屫良苦辛,鑿險梯空太幽獨。不如隨分占池亭,水熨冰奩竹敲玉。米顛袍笏石頻拜,懶瓚梧桐手親沐。逸人高韻不可攀,肯共時人徒逐逐。桃花塢近亞字城,活碧清溪塵漲曲。君家卜筑始孝廉,皆隱耽吟愛逃祿。題名土里出苔碑,舊號新園一翻局。賢孫經(jīng)營乞妙繪,好事留題千兔禿。男兒墮地落塵鞅,得失雞蟲看除目。初入津津不覺疲,日久思之殊爛熟。轂丹真堪赤汝家,篾束徑須煩一幅。車中閉若新婦藏,牢里豢同豚豕蓄。何如一如能自專,靜處忘年共云木。疏畦架壑已數(shù)世,不改先人舊茆屋。錦贉翠?滿香廚,散帙魚干幾編竹。憶昔已午此下榻,卷內(nèi)諸篇我煩讀。閑卻一雙漁釣手,揮翰翻教玉堂宿。從今誓墓或可期,那復(fù)首涂戒車輹。先生風(fēng)流今已往,顧我行藏自堪卜。諸郎頗能問奇來,談經(jīng)老尚思折鹿。紹初右芬應(yīng)平并,樹存先生孫從余受業(yè)。
款識:乾隆二十九年,西莊居士王鳴盛續(xù)題,謹次卷中查悔余先生原韻。
鈐?。?王鳴盛印(白) 西莊居士(朱)
題跋:嘉定王西莊先生題吾郡蔣氏繡谷園長歌墨跡,石渠我兄關(guān)心鄉(xiāng)邦文獻,于鄉(xiāng)賢手澤尤所珍惜,因撿此為贈,即請鑒定。二十六年四月吳縣潘厚識。鈐?。号撕瘢ò祝?博山(朱)
簽條:王西莊先生詩卷。
鑒藏?。翰┥綄彾ǎㄖ欤?
著錄:1.《西莊始存稿》卷十七,(清)王鳴盛撰,清乾隆三十年(1765)三槐堂刻本 。
2.《蘇州桃花塢詩詠》P160,山東畫報出版社,2011年。
說明:潘博山、滕石渠舊藏。潘博山題跋并題簽,題跋為滕石渠上款。
按語:題跋中“蔣氏繡谷園”為蔣深(?~1737)之園,蔣深與其子蔣仙根都曾在繡谷園舉辦雅集??滴跞四辏?699)己卯,蔣深在繡谷園交翠堂舉辦送春會,王翚參加并作圖紀念了此次盛會,王翚之作現(xiàn)不存,但另有蘇州畫家釋上睿作《繡谷送春圖》(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可見,上有王翚題跋,清代梁章巨曾傳繡谷園為王翚所修,想見此園時之盛況。至乾嘉時,名人爭為餞春之會,其中有沈德潛等人。還有類似《張憶娘簪花圖卷題詠》等大量詩詞篇詠留傳至今。繡谷園幾經(jīng)轉(zhuǎn)手,后毀于兵燹。咸豐十年,園內(nèi)刻著“繡谷”的巨石被蔣氏后人收得后移入虎丘山塘蔣參議祠中。

65×32.5cm

作者簡介:王鳴盛(1722~1797),字鳳喈,號西莊、西沚、禮堂,嘉定人。乾隆十九年榜眼,官至禮部侍郎。告歸居蘇州,三十年不與當?shù)澜唤印S阱X大昕齊名。偶作畫,亦秀逸可觀。工詩,宗盛唐。善書法。
鑒藏者簡介:1. 潘博山(1904~1943),名厚,一名承厚,字溫甫,號博山,別署蘧盦,江蘇蘇州人。吳門潘氏之后,藏書豐。
2.滕石渠[近代],曾與潘博山一起接應(yīng)吳湖帆審查故宮博物院南京所藏古書畫。
??







是卷為王鳴盛題王翚繡谷圖長歌,所提及“繡谷”為蔣深之園,蔣深與其子蔣仙根都曾在繡谷園舉辦雅集。

蔣深(1668~1737),字樹存,號繡谷,又號蘇齋,詩人、畫家,康熙年間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朔州知州等職,居官有政聲,晚年致仕回蘇州。蔣仙根,字蟠漪,貢生,官黃州同知,書法家。王鳴盛(1722~1797),字鳳喈,號西莊、西沚、禮堂,嘉定人。乾隆十九年榜眼,官至禮部侍郎。告歸居蘇州,三十年不與當?shù)澜唤?。于錢大昕齊名。偶作畫,亦秀逸可觀。工詩,宗盛唐。善書法。

關(guān)于“繡谷園”,記載亦是頗多。民國《吳縣志》卷三十九上收錄蔣垓《繡谷記》,《繡谷記》記云:“丁亥(1647)秋,卜筑桃花塢西偏。”建造園林,“本東坡‘繡谷錦潭’之句”,以“繡谷”名園,后遭兵燹之亂,園毀四十余年,易主多人。

另據(jù)清嚴虞惇《重修繡谷園記》等文獻載:清康熙中葉,蔣垓之孫蔣深購回繡谷園,重修之。民國《吳縣志》卷三十九上也收錄清孫天寅《西疇閣記》,《西疇閣記》載:“先生(蔣深)自朔州結(jié)組歸,即繡谷之西偏,拓比鄰隙地,疏泉壘石,栽竹蒔花,建閣于其上,而命名曰西疇,良常王篛(箬)林先生為之題額,蓋取陶令《歸去來辭》意也?!?

  可知,蔣深為園主時,繡谷最盛,一時為吳中名園??滴跞四辏?699)己卯,蔣深在繡谷園交翠堂舉辦送春會,王翚參加并作圖紀念了此次盛會,王翚之作現(xiàn)不存,但另有蘇州畫家釋上睿作《繡谷送春圖》(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可見,上有王翚題跋。

  ▲釋上睿作《繡谷送春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另王鳴盛跋中所言,“題名土里出苔碑,舊號新園一翻局。賢孫經(jīng)營乞妙繪,好事留題千兔禿?!庇行扃妗肚灏揞愨n》園林類繡谷園為證。

  是書載“蘇州閶門內(nèi)有繡谷園,嘉慶中,為福州葉曉崖河帥所得,后歸謝椒石觀察,又后歸王竹嶼都轉(zhuǎn)。此園在國初為蔣氏舊業(yè),偶于土中掘得繡谷二大字分書,遂以名其園,園中亭榭無多,而位置極有法,相傳為王石谷所修。康熙己卯,尤西堂、朱竹垞、張匠門、惠天牧、徐征齋、蔣仙根諸名流曾于此作送春會,王石谷、楊子鶴為之圖,時沈歸愚尚書年纔二十七,居末座。乾隆己卯,又有作后己卯送春會者,則以沈為首座矣?!?

  可知園中出土有“繡谷”二字石碑,是園又傳為王翚所修建,此外,彼時雅集之盛況,如徐葆光、惠士奇、朱彝尊、張大受、尤侗、王翚、楊晉、沈德潛等文人常聚于此,爭為餞春之會。

  梁章鉅《浪跡叢談》卷一中亦有載。

  ▲王鳴盛(1722~1797) 行書?題王翚繡谷圖長歌,局部

  題跋中“先生風(fēng)流今已往,顧我行藏自堪卜。諸郎頗能問奇來,談經(jīng)老尚思折鹿。紹初右芬應(yīng)平并,樹存先生孫從余受業(yè)?!?

  其中“樹存先生孫從余受業(yè)”應(yīng)為蔣深孫子蔣業(yè)晉從師王鳴盛,其為乾隆舉人,官漢陽縣知縣、修補同知,有《立厓詩鈔》七卷。其女善文墨,持家甚謹,人稱“賢內(nèi)助”,嫁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都察院左都御史陳初哲為妻。

  而王鳴盛跋款識“西莊居士王鳴盛續(xù)題,謹次卷中查悔余先生原韻”其中“查悔余”即查慎行,也可知王翚作《繡谷圖》彼時有多人唱和。

  蔣深為文官,曾與王翚、王原祁三人受朝廷之命,共同完成了《書畫譜》的纂修,其妻李靜芳,字又淑,號紉蘭,聰惠漂亮,幼得母孫氏之傳,工翰墨,點染花卉與折枝蔬果,俱稱精妙。

  是卷為潘博山、滕石渠舊藏。潘博山題跋并題簽,題跋為滕石渠上款。

  ▲潘博山題跋并題簽,滕石渠上款

  此卷著錄于《西莊始存稿》卷十七,(清)王鳴盛撰,清乾隆三十年(1765)三槐堂刻本,更為難得。

  ▲《西莊始存稿》卷十七,(清)王鳴盛撰,清乾隆三十年(1765)三槐堂刻本

  西泠2020秋拍,中國書畫古代作品專場,另有其余佳制,筆者僅擷選其中部分雅集題跋唱和者,以饗讀者,也難免掛一漏萬,好之者可蒞往預(yù)展現(xiàn)場,一窺究竟。

  ▲中國書畫古代作品專場

版權(quán)與免責(zé)聲明:

【聲明】本文轉(zhuǎn)載自其它網(wǎng)絡(luò)媒體,版權(quán)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nèi)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