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30 17:06:40 來源:敬和拍賣
敬和2020秋季拍賣會,17世紀 扎那巴扎爾造金剛薩埵像以2000萬起拍,經(jīng)過多番競逐,最終以6003萬成交。
17世紀 扎那巴扎爾造金剛薩埵像 高50cm
扎那巴扎爾金剛薩埵像
浙江大學漢藏佛教藝術(shù)研究中心
謝繼勝 苞璐爾
扎那巴扎爾,法號羅布桑丹貝堅贊,一六三五年出生于喀爾喀蒙古,一七二三年于北京圓寂,享年88歲。父親為土謝圖汗袞布多爾濟,母親為罕都扎木蘇。他是蒙古第一世哲布尊丹巴,被認為是覺囊派多羅納它的轉(zhuǎn)世,同時也被喀爾喀人民稱為溫都爾格根。他一生去過西藏兩次,分別在十五歲和二十一歲。在西藏期間,他從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受戒,并覲見了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從西藏返回蒙古后,他開始大量建立寺廟、制作佛像,大力推動喀爾喀蒙古地區(qū)藏傳佛教的發(fā)展。
扎那巴扎爾在一生中沒寫過大篇幅的佛學著作,他本人認為先前的上師們已經(jīng)撰寫了很多偉大的佛學著作,他無需再寫。因此,他的佛教思想更多體現(xiàn)在他的藝術(shù)作品中。他不僅鑄造了多尊佛像,還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藝術(shù)風格扎那巴扎爾風格。 這種風格在喀爾喀蒙古地區(qū)持續(xù)到十九世紀。當今,他的代表作品散布在蒙古國以及世界各地,深受人們的喜愛和關(guān)注。
他的造像最大特點為異常精致,體現(xiàn)在姣好的面容與軀體、瓔珞裝飾、飄帶等各方面。這一尊金剛薩埵像,高50cm,材質(zhì)為黃銅鎏金。 “金剛薩埵”頭戴五葉冠,高發(fā)髻,耳際后上方有扇形冠結(jié)及繒帶。上身赤裸而健壯,胸前以及腰間束帶上的瓔珞裝飾由U字形連珠裝飾組成,沿襲了明代永宣時期宮廷造像風格,精美華麗。帔帛從雙肩向前垂落于雙臂之下,飄帶輕薄、靈動,顯示了高超的造像技術(shù)。肩寬腰細的表現(xiàn)方式顯然有東印度帕拉造像的藝術(shù)風格。腿部裹著薄裙的表現(xiàn)方式與拉達克及西藏西部佛像裙褲的表現(xiàn)方式相似。裙子緊貼腿部,其上為一圈一圈的線紋裝飾,還刻有法輪及蓮花紋樣。對于足部的表現(xiàn)極為生動,五指張開,而拇指又與其余四指分開。蓮花座之上、結(jié)跏趺坐腿下的裙角褶皺均勻,宛如扇面,上面還刻有精致的花紋。蓮座為圓形三層仰蓮花座,蓮瓣尖端向外卷曲,最上一層花瓣中還以花蕊為裝飾。從以上分析可得知這尊雕像揉雜了多種風格,且在此之上創(chuàng)造出了屬于扎那巴扎爾自己獨特的造像藝術(shù)風格。在造像技術(shù)方面,他擅長使用鏨刻技術(shù),廣泛運用在他的作品當中。
關(guān)于此造像具體的制作年代,可根據(jù)他的傳記尋找線索。關(guān)于他的傳記先后有十多種。由他的大弟子咱雅班底達羅卜桑普凌烈撰寫的傳記中寫到:“水豬年(一六八三年),在帳幕中以之前的甘珠爾為原本,至少刻印兩次《甘珠爾》。除此之外,尊者親手鑄造了金剛持并口頭指導(dǎo)完成了以五方佛為主的許多佛像。還鑄造了銀制善逝塔八座等非常多的三所依(佛像、佛塔、佛經(jīng))?!笔耸兰o末、十九世紀初的蒙古高僧阿旺圖布丹撰寫的溫都爾格根傳記中也提到:“水豬年,尊者親手制造了安立于大庫倫主尊位置的多杰羌(即金剛持),并口頭指導(dǎo)了五方佛、二十一度母、無量壽金尊等的制作”。從而我們可以明確得知他在一六八三年親手制造了金剛持,并指揮創(chuàng)造了多尊金銅佛像。將此金剛薩埵造像與這一批的大型金銅佛像進行對比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的表現(xiàn)手法很接近,只在細節(jié)上和尺寸上有微小差距,應(yīng)為同一批造像。因此他們的建造年代應(yīng)該相差不遠。
關(guān)于這些金銅佛像的制作地點,目前為止蒙古國學術(shù)界普遍認為是薩日達格寺。此寺從一九五四年開始建于肯特山脈,一六八六年建成。然而僅在兩年后,即一六八八年被準噶爾大軍燒毀。從二〇一三年開始,蒙古國社會科學院歷史考古所對此遺址進行挖掘工作,發(fā)現(xiàn)此遺址原有12座建筑痕跡。而其中最主要的,也被置于中心位置的是措欽大殿。此殿出土了很多千佛泥塑以及一些泥塑佛造像殘留。此殿周圍還有一些殿,尤其是措欽大殿東北方向的六號建筑中還出土了一些小佛像。因此這座建筑很可能就是他們的藝術(shù)作坊。在此遺址的眾多遺存出土之前,蒙古國一些學者認為之前已知的與扎那巴扎爾相關(guān)的圖布恒寺便是他制作佛像的地點。圖布恒寺,由扎那巴扎爾于一六五三年從西藏返回蒙古之后建于西博格圖烏蘭山。圖布恒,蒙古語為T?vh?n,此詞由藏語的一詞grub khang一詞而來,意為“成就之屋”。學者們之前將此理解為制造佛像的寺廟。
扎那巴扎爾花費長達32年之久建造薩日達格寺。想必在建造建筑時,也在此寺鑄造金銅佛像。從遺址殘留情況來看,沒發(fā)現(xiàn)金銅佛像。這些金銅佛像應(yīng)在噶爾丹大軍攻去之時被哲布尊丹巴以及其弟子們轉(zhuǎn)移到了其他地方。他的作品目前大多被收藏在蒙古國扎那巴扎爾藝術(shù)博物館、喬金喇嘛寺以及甘丹寺等地。有些金銅佛像原來就存放在寺廟中,而一些是從民間收集。由博物館以及寺廟對這些作品來源的記載表明,這些金銅佛像是20世紀初從當時的汗王貴族手里收集到的。
目前,蒙古國藏有金剛薩埵和金剛持造像兩尊,分別藏于烏蘭巴托喬金喇嘛寺博物館與甘丹德吉林寺。喬金喇嘛寺建成于一九〇八年,也被稱作“興仁寺”。藏于這里的金剛薩埵尊左手持金剛鈴于腰間,右手持金剛杵于胸前。甘丹寺是蒙古國目前最大的一座寺廟,建成于一八〇九年。而藏于此寺的金剛持金尊左手持鈴、右手持杵,雙手交叉于胸前。金剛薩埵與金剛持造像以不同手勢得以區(qū)分。
此尊金剛薩埵與蒙古國藏金剛薩埵體積上有差別。喬金喇嘛寺博物館藏金剛薩埵高75cm。他目前已知的金銅佛像中,在尺寸上最高的約75cm,其中包括五方佛系列、無量壽、白度母金銅造像等。其次是白勝樂金剛金銅佛像等,50cm左右。最小的是二十一度母系列金銅佛像,高約40cm。此次拍賣的金剛薩埵像高50cm,與藏于喬金喇嘛寺的白勝樂金剛在尺寸上相似。
雖然尺寸不同,但兩尊金剛薩埵像在細節(jié)處理上一致,如蓮座、瓔珞等。面部刻畫上稍有不同。這種面容上的差異同樣體現(xiàn)在他制造的五方佛中。也正是這種差異,使他的每一尊造像都很獨特。在藏傳佛教密法中,五方佛又名五大金剛持,而金剛薩埵繼承了五方佛,為第六位金剛持尊者。金剛薩埵是心靈純凈的象征,為凈化業(yè)障的本尊。在扎那巴扎爾存世的文集中,多篇文章提到了金剛持與金剛薩埵。從他文學作品以及藝術(shù)作品中對此題材的多次提及與表現(xiàn),可以看出他對金剛總持、五方佛與金剛薩埵題材的喜愛,表現(xiàn)了他的宗教傾向。因此,這尊金剛薩埵金銅佛像對我們理解他的佛學思想有很大的作用,它不僅有收藏價值,還有很大的學術(shù)價值。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