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27 11:52:33 來源:收藏快報 記者王國良、通訊員岳凱
西周“魯仲齊”銅盤,曲阜魯國故城M48出土,孔子博物館
展出80件商周時期青銅重器,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9件
日前,“吉金懷古——淮海地區(qū)的青銅時代”展覽亮相徐州博物館鄧永清收藏書畫館。此次展覽作為徐州博物館2020年的年度特展,聚焦淮海地區(qū)商周時期的青銅文明,精選考古發(fā)現(xiàn)的80件商周時期的青銅重器,其中珍貴文物55件,國家一級文物29件。
淮海地區(qū)位于蘇魯豫皖四省交接的黃淮海平原,這里北接齊魯、南望江淮、東瀕黃海、西臨中原,沂、沭、泗河穿流其間,黃河大運河交匯,四通八達。自古以來,這片區(qū)域山水相連、習俗相似、人緣相親、商旅相通,區(qū)域之間保持和延續(xù)著密切的人際交往、經濟貿易、文化往來和社會聯(lián)系。淮海地區(qū)是東夷文化的主要分布區(qū),文獻記載及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商周時期,這一區(qū)域部族林立、古國眾多,是商文化、周文化與東夷文化、淮夷文化演變與融合的重要區(qū)域,徐、薛、滕、郳、邾、小邾、濫、莒、邳、彭、司吾等國融合發(fā)展,魯、宋、齊、楚、吳、越等國爭霸其間。
青銅器作為國之重器,在政治活動、祭祀儀式、軍事戰(zhàn)爭等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演繹了波瀾壯闊的淮海地區(qū)青銅文明史。此次展覽通過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四個單元,展現(xiàn)淮海地區(qū)商周時期獨特的歷史地位以及由夷到夏的融合過程。展出的80件商周青銅器,器型豐富,涵蓋了鼎、鬲、簠、甗、鋪、簋、爵、斝、盉、卣、壺、匜、盤、奩等,體現(xiàn)了古代青銅器作為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多種功用。
如展出的西周“魯仲齊”銅盤,高15.5、口徑38.7、底徑28.1厘米,出土于曲阜魯國故城遺址M48,現(xiàn)藏于孔子博物館。銅盤是商代至戰(zhàn)國時期流行的一種水器,多在宴饗前后行“沃盥之禮”時與匜、盂配合使用。沃盥,也就是洗手,當時盥洗用匜澆水,以盤承接。該件銅盤折沿,淺腹,折耳上有一臥牛,牛昂首向外,三人形足,三人高鼻廣目,頭頂盤腹,背倚圈足,雙手抬盤,呈半蹲狀。腹部飾竊曲紋,圈足飾垂鱗紋。腹足部內底陰刻有銘文,共三行十五字:“魯司徒中(仲)齊肇乍(作)般(盤),其萬年永寶用享”。從銘文看,墓主人“仲齊”為魯國司徒,應是魯國宗室成員,“魯仲齊”銅盤是研究魯國墓葬制度極為重要的資料。
由淮安市博物館提供的一件戰(zhàn)國獸首鼎,不論從造型工藝還是制作技藝角度看,都十分引人注目。獸首鼎,也稱犧鼎,特征是圓腹鼎體的一側做獸首狀,它屬于鼎類,卻是模仿盛酒器的犧尊而來。這件獸首鼎1978年出土于淮安市高莊戰(zhàn)國墓,器高13、口徑12、長16.5厘米。鼎口平面呈橢圓形,腹部微鼓,圜底近平,下有三個矮蹄形足。獸首與器身相接,獸角和獸面鑄造精細,沿下有兩個長方形立耳??脊刨Y料顯示,此類器物多出土于以舒城為中心的安徽省江淮地區(qū)中部,是春秋時期的群舒文化之器。在邳州九女墩徐國墓和淮安高莊戰(zhàn)國墓均有發(fā)現(xiàn),在浙江和江西一帶也有出土,其他地方基本不見。研究認為,這種器物是徐舒同族的重要例證,江浙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獸首鼎可能是徐舒民族自淮河流域遷移的結果。
同時亮相展出的,還有連云港市博物館的商代銅鼎、淮安市楚州博物館的商代銅斝、菏澤博物館的商代饕餮紋宰甫卣、滕州市博物館的商代“鳥”銅爵、南京博物院的春秋銅方壺、宿州市博物館的西周鳳鳥紋盉、棗莊市博物館的春秋竊曲紋裸人足銅盤以及淮北市博物館的戰(zhàn)國云雷紋鼎等館藏珍品重器。
據悉,此次展覽是由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淮北市博物館、菏澤市博物館、濟寧市博物館、臨沂市博物館、連云港市博物館、商丘博物館、宿遷市博物館、宿州市博物館、滕州市博物館、徐州博物館、棗莊市博物館聯(lián)合承辦,并得到了南京博物院、孔子博物館、淮安市博物館、淮安市楚州博物館、盱眙縣博物館等單位支持,展期到2021年1月28日。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