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25 17:35:45 來源:同古堂
▲2020 華藝國際北京秋拍 南北朝寫經(jīng)《大般涅槃經(jīng)》第卅八卷,局部
藝術(shù)自媒體/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圖/ 華藝國際(北京)
敦煌寫經(jīng):千年如新,無上供養(yǎng)妙品
文/ 同古堂
關(guān)于敦煌寫經(jīng),啟功先生曾有言“敦煌石室,丸泥剖矣。吉光片羽,遂散落乎大千。晴窗之下,日臨一本,可蟬蛻而登仙?!笨梢?,寫經(jīng)書法為書家所推崇備至,書法造詣亦自寫經(jīng)中,獲益良多。
誠然如斯。敦煌寫經(jīng),卷軼浩繁,其始于西晉,擴于北朝,盛于隋唐,終于北宋,橫跨諸多朝代,書體之完整,筆法之多姿,書風(fēng)之奇巧,法度之謹(jǐn)嚴(yán),皆令人嘆為觀止矣。
▲敦煌舊照 來源:《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伯希和編著
尤是南北朝、隋唐時期,由隸至楷,為書法史演變之繁榮盛世。其中,南北朝隸意濃厚,而如隋代,其書上承北朝之質(zhì)樸及南朝之遒媚,而后兼容并包,又下啟三唐之風(fēng)??涤袨椤稄V藝舟雙楫》有載其“內(nèi)承周、齊峻整之緒,外收梁、陳綿麗之風(fēng),故簡要清通,匯成一局,淳樸未除,精能不露?!?
而唐代,則偏愛以“二王”為宗的東晉書風(fēng),如太宗好王羲之書法,朝野習(xí)學(xué)“王字”成風(fēng),可謂蔚為大觀。朝廷又任用歐、虞、褚等書法大家,出任二館教授與皇家侍書,行楷書面貌,遂漸至大成。
▲敦煌舊照 來源:《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伯希和編著
不過,南北朝、隋唐時期,距今千余載,所流傳墨跡,除碑刻外,可謂寥若星辰。及至清末,王道士無意間發(fā)現(xiàn)藏經(jīng)洞,此千年佛寶,才得重見天日,被譽為自漢以來,中國考古“四大發(fā)現(xiàn)”之一。其余“三大發(fā)現(xiàn)”,分別為孔子壁中書、汲冢書、殷墟甲骨文字。
敦煌寫經(jīng),在史料典籍方面,以宗教視角,可窺探中古時期中國之文明,對于賡續(xù)民族融合,皆是意義匪淺。又其經(jīng)卷中,字字有淳樸消散自然之美,且每一時期,或妍美遒麗,或溫潤拙野,皆各得其妙,契合彼時書風(fēng),可知書壇藝術(shù)面貌之嬗變。
▲敦煌舊照 來源:《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伯希和編著
惜滿清政府,政治昏聵,敦煌寫經(jīng)遭逢劫難,被斯坦因、伯希和等外國探險隊騙購盜取,為數(shù)甚多,余者流佚四處,陳寅恪亦痛呼“敦煌者,吾國學(xué)術(shù)之傷心史也。”
又彼時運送至京保存,沿途地方官僚,巧取豪奪,諸多經(jīng)書被“一撕為二”,充數(shù)以被點查。以至幸存寫經(jīng),多為殘經(jīng)敗頁,相對完整者,十之一二而已,首尾俱全、留有原軸者,則萬不存一,彌足珍貴也。
此次,2020華藝國際北京秋拍,即幸而恭請南北朝晚期,敦煌寫經(jīng)《大般涅槃經(jīng)》第卅八卷,首尾俱全,燕尾部分留有原軸,護首、天桿、拖尾等亦原樣保存,裝潢甚是完整,長八米有余,雖歷經(jīng)千年,依舊佛光奕奕,寶華莊嚴(yán),展卷如新,使今人可結(jié)緣供養(yǎng),以示虔誠之心,以求祈福之愿,可謂佛緣殊勝。
▲南北朝寫經(jīng)《大般涅槃經(jīng)》第卅八卷 手卷 水墨紙本
說明:
1.此件為張彥生慶云堂舊藏之物。
2.本拍品符合國家文物局制定一級文物定級標(biāo)準(zhǔn)。
張彥生(1901-1982),直隸(今河北)吳橋人。早年在北京琉璃廠隸古齋碑貼文玩店當(dāng)學(xué)徒。1931的起用舊慶云堂碑帖鋪字號,獨立經(jīng)營碑帖文物業(yè)務(wù)。1956年后,歷任北京市文物商店碑帖硯墨門市部業(yè)務(wù)主任和采購主任、北京市文物商店主任、中國歷史博物館顧問,國家文物局咨議委員。長期從事碑帖鑒定和研究工作。著有《善本碑帖錄》等。
此經(jīng)為四十卷本《大般涅槃經(jīng)》第三十八卷,南北朝寫本,卷軸裝,首尾全,高26.2cm,長855cm,共22紙,每紙23行,行約17字。首尾均題“大般涅槃經(jīng)卷第卅八”,經(jīng)尾有“校竟”二字。烏絲欄,經(jīng)紙染潢并砑光上蠟,捶打細(xì)膩,表面光滑均勻,紙質(zhì)薄密細(xì)膩,簾紋清晰。
各紙數(shù)據(jù)如下:
護首23cm;
第一紙長31.2cm,18行;
第二紙長38.2cm,23行;
第三紙長38.7cm,23行;
第四紙長38.8cm,23行;
第五紙長38.8cm,23行;
第六紙長38.8cm,23行;
第七紙長39cm,23行;
第八紙長39cm,23行;
第九紙長39cm,23行;
第十紙長39cm,23行;
第十一紙長39cm,23行;
第十二紙長39cm,23行;
第十三紙長38.8cm,23行。
第十四紙長39cm,23行。
第十五紙長39cm,23行;
第十六紙39cm,23行;
第十七紙39cm,23行;
第十八紙39cm,23行。
第十九紙39cm,23行;
第二十紙39cm,23行;
第二十一紙39cm,23行;
第二十二紙20cm,5行。
經(jīng)文內(nèi)容為《大般涅槃經(jīng)》第卅八卷。北涼曇無讖所譯四十卷本《大般涅槃經(jīng)》,俗稱“北本《涅槃經(jīng)》”或“《涅槃經(jīng)》(北本)”,區(qū)別于其后南朝沙門慧嚴(yán)等依《泥洹經(jīng)》改治的三十六卷本,亦即所謂“南本”。
該經(jīng)在流傳過程中分卷發(fā)生變化,故現(xiàn)在諸大藏經(jīng)所收《涅槃經(jīng)》(北本),雖然均為四十卷本,分卷卻有不同。《大般涅槃經(jīng)》的傳譯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佛教中國化的進程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卷中烏絲欄格,纖細(xì)隱見,經(jīng)文墨色如漆,書寫筆酣墨足,與隋智永《千字文》相類,同屬平正和美、博雅清麗書風(fēng)。
又雖似楷書用筆,然尖峰起筆,頓筆圓潤,捺筆厚重,收筆處重按,書寫流暢,結(jié)體則勻稱嚴(yán)謹(jǐn),方正中略呈扁平,筆勢一絲不茍,可見隸意之濃厚。
書法造詣,其筆劃大小、取勢正斜、提按收放等,看似自由,卻不逾矩,契合書道之“雖宕蕩百態(tài),亦不逾方寸之外”。而章法則體勢一貫,豎有行而橫無列,字距間多能相宜,筆劃粗細(xì)亦是,尖細(xì)硬直,筆法則統(tǒng)一,此予人以疏可走馬,密不透風(fēng)之觀感。
▲南北朝寫經(jīng)《大般涅槃經(jīng)》第卅八卷 手卷 水墨紙本,局部,經(jīng)首
▲南北朝寫經(jīng)《大般涅槃經(jīng)》第卅八卷 手卷 水墨紙本,局部,經(jīng)尾
其次,是卷中,“世”字未見缺筆。據(jù)啟功先生《啟功叢稿·題跋卷》P295考證,“避諱缺其點畫,始自高宗之世”,唐代避諱雖不若后世之嚴(yán)苛,然此現(xiàn)象,仍有一定斷代參考意義。
▲國家圖書館敦煌學(xué)研究專家李際寧先生鑒定中
經(jīng)紙細(xì)膩瑩韌,緊密堅實,砑光上蠟,觀之微黃璀璨,亦與盛唐時期硬黃箋紙不同,書法也“隸意甚濃”,一以貫之,兼南北書風(fēng)之長,此外,經(jīng)紙簾紋細(xì)密,一個厘米左右寬度,可見六七條清晰簾紋,為南北朝末期典型代表,故此卷應(yīng)書于南北朝晚期。
▲南北朝寫經(jīng)《大般涅槃經(jīng)》第卅八卷 手卷 水墨紙本
據(jù)不完全考,敦煌寫經(jīng)《大般涅槃經(jīng)》第卅八卷首尾全者全世界約有3件,分別為斯2927號(《敦煌寶藏》第24冊),卷首題名“大般涅槃經(jīng)迦葉菩薩品之六 三十八”;斯3439號(《敦煌寶藏》第28冊),卷首題名“大般涅槃經(jīng)卷第卅八 迦葉菩薩品”、上圖185號(《上海圖書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第4冊),卷首題名“大般涅槃經(jīng)迦葉菩薩品之六 三十八”。
▲ 斯2927號(《敦煌寶藏》第24冊)
▲上圖185號(《上海圖書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第4冊)
此三件年代均較晚,卷首題名方式與此次拍品亦是不同。事實上敦煌寫經(jīng)中,相較于隋唐時期,南北朝寫本可謂鳳毛麟角,諸如此卷,則更是稀見也,乃為可知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大般涅槃經(jīng)》第卅八卷敦煌寫本。
又,是卷書法精湛,藝術(shù)水準(zhǔn)甚高,又品相完整,卷后“校竟”二字,知應(yīng)為大德高僧典校,佛光普照。
▲南北朝寫經(jīng)《大般涅槃經(jīng)》第卅八卷 手卷 水墨紙本,局部
同時,其為張彥生慶云堂舊藏之物,更是殊為可珍。慶云堂,開設(shè)于清朝末年,李鴻章曾為其題寫匾額,后張彥生以此為號,經(jīng)營并發(fā)揚光大,成為琉璃廠知名碑帖館肆。
1956年公私合營后,張彥生歷任北京市文物商店碑帖硯墨門市部業(yè)務(wù)主任和采購主任、北京市文物商店主任、中國歷史博物館顧問,國家文物局咨議委員。長期從事碑帖鑒定和研究工作。著有《善本碑帖錄》等。
千年如新,墨光粲然,品相完美,是卷實為善男信女無上供養(yǎng)妙品,永世傳承,虔心者得之。
2020華藝國際北京秋拍,“大美——中國藝術(shù)珍品之夜”專場中,另有其余諸多古代書畫佳逸,如“皇家書畫、舊藏、宮廷繪畫”以及“惲日初、惲壽平父子書札”、“明清女史筆墨”、“佚名書畫”等,亦是難得稀珍。
其中,“皇家書畫、舊藏、宮廷繪畫”專題中,囊括康熙、乾隆、嘉慶、永瑆以及鄒一桂、徐崇矩 (傳)、焦秉貞等。
▲康熙 御筆「藩維重寄」 鏡框?? 水墨綾本
尺寸:43×126cm
出版:《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選集(四)》,第35頁,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2011年10月。
著錄:
1.《支那歷代皇帝皇后親王書畫集》P96,黑澤禮吉編,上海別發(fā)公司,1919年。
2.《東方博物》第二十二輯P103,浙江省博物館,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3月。
鈐?。嚎滴跤P之寶
題識:藩維重寄
展覽:“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四)”,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2011年10月。
康熙文治武功,雅好書翰,行筆清麗灑脫,深有帖學(xué)之風(fēng),又得董其昌遺韻。康熙十六年,其設(shè)南書房,為第一個以書法為名的中樞輔政內(nèi)廷機構(gòu)。南書房多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員入值,論證、侍書之余,書家審美也影響皇家書風(fēng),書事則日隆。
據(jù)《圣祖仁皇帝庭訓(xùn)格言》所載:“朕自幼嗜書法,凡見古人墨跡,必臨一過,所臨之條幅手卷,將及萬余,賞賜人者不下數(shù)千。天下有名廟宇禪林,無一處無朕御書匾額,約計其數(shù),亦有千余?!保溆霉χ?。
此書“藩維重寄”,藩,所指為朝廷屬國、屬地;維,“四角為維也”;重寄,是指重大的寄托,從內(nèi)容看本幅定是御賜藩王一類重臣之作。
書寫,則筆勢流暢自然,筆劃圓潤中正,平淡秀逸,寬博厚重,結(jié)體亦是疏朗,風(fēng)采流奕,斂鋒藏鍔而自能雄勁,不乏“姿致中出古淡”意趣,典雅之余,亦有帝王氣派,甚為不易。
無錫泰伯廟懸有康熙皇帝所題匾額,上書“至德無名”。
▲康熙 御筆「至德無名」
北京孔廟大成殿,其亦御筆題書“萬世師表”匾額。
▲康熙 御筆「萬世師表」
承德避暑山莊正殿“澹泊敬誠殿”殿內(nèi),也有其所御題“澹泊敬誠”匾額。
▲康熙 御筆「澹泊敬誠」
此諸多匾額與“藩維重寄”,皆筆意精到,風(fēng)骨獨存,雄姿猛氣逸出常度,同時,也有明確政治意義,如“澹泊敬誠”為其寧靜無為以明德政,不忘真誠敬守天道祖法的治政之道,而“藩維重寄”則應(yīng)是各族一體,咸得其所,相與協(xié)和,恩威并濟。
《支那歷代皇帝皇后親王書畫目錄》第九十六頁《康熙御書》中記有“藩維重寄”(大字),又記“橫額絹(實為綾)本,長四尺四寸,闊一尺五寸五”,與此作“藩維重寄”完全符合,可見流傳有緒。鈐有“康熙御筆之寶”。
▲著錄:《支那歷代皇帝皇后親王書畫集》P96,黑澤禮吉編,上海別發(fā)公司,1919年;《東方博物》第二十二輯P103,浙江省博物館,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3月。
▲展覽: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四)”,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2011年10月。
乾隆皇帝則承繼皇祖父、皇考之風(fēng),文治武功,自稱“十全老人”,其在位六十年內(nèi),秉行天子之道,開疆?dāng)U土,版圖趨于鼎盛,又憂勞國事,嘗謂“親理萬機,孜孜不倦,五十余年如一日”,朝野亦吏治澄明,國泰民安。
其政事余暇,又持以“書卷藝事”為尚,一生作詩四萬余首,御臨書帖畫作甚多,尤是書道,更是心摹手追,用功極勤。
▲乾隆 1754年作 御臨米帖 冊頁 (四開) 水墨紙本
尺寸:12×10.5cm×4
鈐?。呵?、隆
題識:寶晉齋之西為致爽軒。環(huán)居桐柳椿杉百十本,今十年,皆垂蔭一畝,真一畝之居也。四月末,上皇山樵人以異石告,遂視之。八十一穴,大如碗,小容指,制在淮山一品之上。五月望,甘露滿石次,林木焦葦莫不沾。甲戌初正,御臨。
乾隆遍臨名帖,其書法追求古人意趣,行筆流暢,書風(fēng)華貴典雅,頗具造詣,雖不敢言比書家,然于帝王書法中,自當(dāng)有一席之地。
大學(xué)士梁詩正曾贊言“皇上性契義爻,學(xué)貫倉史,每于萬機之暇,深探八法之微。寶翰所垂,云章霞來,鳳翥龍騰。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仰識圣天子好古勤求,嘉惠來學(xué),甄陶萬世之心,有加無己。”
銅山張伯英則評介乾隆書法:“學(xué)者多見古人真跡,得其用筆用意,下筆自不同流俗。內(nèi)府所藏既富,高宗天資亦優(yōu),弄翰尤勤。清代諸帝王皆工書,而高宗詣力最為深厚。晩年益臻古澹,有從心不逾矩之妙?!?/p>
▲乾隆 1754年作 御臨米帖 冊頁 (四開) 水墨紙本,局部
其因喜翰墨,亦“因畫名室,以志真賞”,如其據(jù)內(nèi)府所得董其昌藏畫,而取董氏之“畫禪室”齋名,并詩云“泠然池上居,亦名畫禪室。墨妙收香光,仍于室中秘(葉)?!嫾笥^,雪溪古無匹?!f幾值清暇,遂以消永日?!?,另有三友軒、四美具等,皆是寄意于詩文書畫。
又匯集歷代法書摹勒上石,刻成《三希堂法帖》、《敬勝齋法帖》、《墨妙軒法帖》,《重刻淳化閣帖》、《蘭亭八柱》等著名叢帖,流傳于今。
其中《敬勝齋法帖》卷三十中《御臨米芾苕溪詩》,有跋:“乾隆丙寅三月上浣,養(yǎng)心殿御筆臨”,可見其對米芾之推崇。
此外,乾隆“三希堂”因得晉人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yuǎn)帖》而名,而米芾“寶晉齋”則得王羲之《王略帖》、謝安《八月五日帖》、王獻之《十二月帖》,以及顧愷之《凈名(維摩)天女》、戴逵《觀音》等晉人遺墨,以名其室。
此二人,可謂神交已久矣。
是作即為乾隆于1754年御臨米芾《甘露帖》,內(nèi)容是米芾向友人介紹其在潤州的居所“寶晉齋”以及所得異石及降甘露祥瑞事的信札。原帖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米芾《甘露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對比二帖,筆法稍異,可見乾隆御臨之作,多出己意,既保持其書法結(jié)字圓潤自有風(fēng)格,又參以米芾之沉著痛快,兩者兼得。
關(guān)于“御臨”之作,乾隆曾有言“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xué)可。又云。讀書萬卷始通神。若區(qū)區(qū)于點畫波磔間。求之則失之遠(yuǎn)矣?!?,亦是如此,所求貴在通乎其意、傳其神。
▲乾隆 1754年作 御臨米帖 冊頁 (四開) 水墨紙本,局部
不過,乾隆作為一國之君,歷代法書雖“無不遍觀殆盡”,然臨寫多流乎形式而已。其自青年時,即保持“清秀柔潤”、“烏黑方正”等書風(fēng),此后數(shù)十年未見大變。觀此作,線條之圓潤,又筆劃未見明顯粗細(xì)變化,符合其典型面貌,故應(yīng)系其親筆所書。
夾板上楷書鐫刻“御臨米芾”。
▲鈐印對比,左:本幅,右:取自《清代帝后璽印譜》
乾隆御制或御臨之作,其數(shù)不乏,可知其也希望以“十全老人”、“無所不通”等“除帝王以外的身份”流芳后世,成為真正“千古一帝”。
▲乾隆 御筆《行書七言》《墨竹》 木質(zhì)屏風(fēng) 水墨紙本
尺寸:繪畫43.5×14cm;對聯(lián)43.5×9cm×2
鈐印:掬水月在手、得象外意、古稀天子之寶、猶日孜孜、如如
題識:
1.虛中。2.便有香風(fēng)吹左右,似聞了義示緣因。
此作為乾隆所作《墨竹》圖及《行書七言》,類于屏風(fēng)組合,集審美與實用為一體,或系彼時宮廷陳設(shè)之物。
所書“便有香風(fēng)吹左右,似聞了義示緣因”,行楷書,行筆舒暢,結(jié)體謹(jǐn)嚴(yán),線條豐潤圓腴,筆酣墨足,所繪墨竹,亦是疏密有致,富有濃淡干濕變化,竹葉飛揚,各盡其態(tài),頗是雅致。
▲乾隆 御筆《行書七言》《墨竹》 木質(zhì)屏風(fēng) 水墨紙本
是組書畫,鈐有“古稀天子之寶”朱文方印、“猶日孜孜”白文方印、“掬水月在手”白文方印、“得象外意”朱文方印、“如如”白文方印等,前四方印鑒見于1987年上海博物館編纂的《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書中。
▲鈐印對比 左:本幅,右:取自《清代帝后璽印譜》
而嘉慶皇帝的書法,相較于此前的帖學(xué)盛行,則遒勁剛健之中多了幾分古樸之風(fēng),結(jié)體上亦無館閣體之桎梏,此應(yīng)與彼時“碑帖分野”有關(guān)。
▲嘉慶 1802年作 御筆《繼德堂靜坐自述》 鏡框 水墨庫絹
尺寸:85×140cm
著錄:
1.《國朝宮史續(xù)編》(清)慶桂等編著 第十六卷,(宮殿十、內(nèi)廷七、毓慶宮),御制繼德堂靜坐自述。
2.《清·仁宗御制詩》御制詩初集中、卷三十三、繼德堂靜坐自述。
鈐印:嘉慶御筆之寶、夙聞詩禮凜心傳
題識:皇考賜額勉小子,堂顏繼德凜顧諟。日勤庶政總紛紜,直省積習(xí)多委靡。況兼戎馬尚奔馳,六易暑寒患未弭。難酬遺志咎益深,風(fēng)水興悲曷能已。吁天除劫福萬民,仰望云宵衷敬俟。靜坐自述。壬戌仲春月朔日御筆。
毓慶宮建于康熙十八年(1679),位于齋宮之東,原專供皇太子居住。雍正時,由于改公開建儲為秘密建儲,于是諸皇子均可入居。乾隆未冊立太子時,仍維持雍正這一宮例,諸王子在入學(xué)時多居此宮,至成婚時始另賜邸第。
而嘉慶皇帝自五歲時,即入住毓慶宮, 至十五歲始移居?xùn)|二所。直至其被冊立為太子,乾隆命以毓慶宮為其皇太子專邸。因“毓慶宮”之特殊象征,嘉慶即位后,此殿仍歸自己使用,并言“此予留置毓慶宮為幾暇臨幸之處,意在杜邪心息彼說,非為游覽消遣也?!?
此作即為嘉慶書于“繼德堂”,對其而言,毓慶宮的繼德堂為其幾暇時,對政務(wù)進行反思的幽靜處所。
▲毓慶宮
其中“皇考賜額勉小子,堂顏繼德凜顧諟”,指乙卯(1795)九月初三日,其蒙恩封皇太子,命移居毓慶宮,賜額“繼德堂”。
而“日勤庶政總紛紜,直省積習(xí)多委靡。況兼戎馬尚奔馳,六易暑寒患未弭。”,則是清朝積弊已久,農(nóng)民起義已持續(xù)六年之久。事實上,嘉慶年間,如川、楚、陜等地,小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仍持續(xù)不斷。
“難酬遺志咎益深,風(fēng)水興悲曷能已。吁天除劫福萬民,仰望云宵衷敬俟?!眲t是其“國泰民安,福澤百姓”的帝王之愿。
此作不同于尋常書法,乃嘉慶皇帝的感懷心聲以及憂國憂民之心的自省,甚為難得。又書法嚴(yán)謹(jǐn)端莊,筆畫錯落有致,給人一種溫潤清和、不激不厲的書風(fēng),筆勢及渾厚感,有“漢碑”之氣。
鈐印分別為:嘉慶御筆之寶、夙聞詩禮凜心傳。其中“夙聞詩禮凜心傳”為其深受傳統(tǒng)詩書禮儀熏陶以及皇父言傳身教,銘刻心間并要承繼此風(fēng)。
▲鈐印對比 左:本幅,右:取自《清代帝后璽印譜》
帝王翰墨少有,而“惲日初、惲壽平父子書札”十八通,亦是珍罕。
惲家為江南武進書香世家,其中,惲壽平為“常州畫派”開山祖師,“詩書畫”皆造詣深厚,堪為“南田三絕”。其曾祖惲邵芳是明嘉靖進士,祖父惲應(yīng)候為萬歷年間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父親惲日初則是崇禎六年貢生,大學(xué)問家劉世周的高足。
惲壽平家族又多有節(jié)操志士,除了自己追隨父親惲日初參加南明隆武政權(quán)的抗清斗爭外,大哥惲楨戰(zhàn)死,二哥惲桓失散,堂伯惲本初淡泊名利,棄官歸隱,另一堂伯惲厥初,任湖廣按察使亦帶兵參與抗清運動,堂叔惲于邁明亡后棄官遁入空門,四處云游。此可謂“一門忠烈”。
▲惲壽平、惲日初 惲氏父子書札 水墨紙本
書札十八通三十五紙 尺寸不一
藏?。撼荚村 ㈩U情館?。ǘ危?、湘文審定、楊經(jīng)藏寶、頤情館、 宗湘文珍藏印
吳云題記:同治癸亥冬十月下澣,歸安吳云讀于泰州寓齋,并記歲月。鈐印:吳云私印、平齋
說明:此冊曾經(jīng)清末宗源瀚收藏。宗源瀚(1834-1897),字湘文,上元(今南京)人。早年累佐戎幕,薦保知府,歷官浙江衢州、嚴(yán)州、嘉興、湖州、溫州等地知府。光緒二十年(1894)授浙江溫處兵備道。卒于任。宗氏喜金石書畫,富收藏,亦工詩文。著有《頤情館集》、《聞過集》、《右文掌錄》。其子宗舜年(1865-1933),為近代著名藏書家。
此惲氏父子書札合冊,計有十八通,其中惲日初十五札,惲壽平三札。
惲日初札,有言及其子惲壽平,內(nèi)容多為邀集朋友清談以及答謝饋贈等,款識皆為方外明曇。其曾流寓福建建陽,閉門著書講學(xué),有《見則堂語錄》《不遠(yuǎn)堂詩文集》。
▲惲日初札(第六、七札)
釋文:
承諭,古木屬兒曹以荊關(guān)筆法為之,不知于兄突??慈艘庥挟?dāng)不?樂水樂山,存乎其人,兒曹直依樣涂鴉,在兄自命何如耳。笑笑。式遄幸即相聞。方外弟明曇頓首。子老道兄大人。小兒并賦詩十章呈教,未識略當(dāng)尊意否?幸更教之。
蕪言稍加芟削呈上,幸更有以教之。前承過獎,有愧而已。小兒適往鄉(xiāng),俟其入城,覬枉駕縷縷此中。弟明曇頓首。子老道兄先生。
此二札,其中“兒曹”、“小兒”即指惲壽平。據(jù)札所言,可知其時居于常州家鄉(xiāng),史稱惲日初“晚歲不得已歸常州,仍服浮圖服,而言學(xué)者多宗之”,十五札正是此一時期作品。
“古木屬兒曹以荊關(guān)筆法為之”、“樂水樂山,存乎其人,兒曹直依樣涂鴉”所指惲壽平以荊浩、關(guān)仝筆法繪山水畫作,“小兒并賦詩十章呈教”,即南田作詩呈教。有載“南田詩筆絕佳,長歌尤美,不減梅村,特以畫名掩耳。正如梅村以詩名,人不更知其能畫也?!?
顧炎武對其詩文也是極為推崇,稱道“起文行身甚狷,文筆甚狂,其稱詩自三百,五篇后離騷,學(xué)者讀此可矣,漢晉下屏不視”。
上款人“子老道兄”暫不可考。
▲惲日初札(第四、五札)
釋文:
五谷能養(yǎng)人,而真珠不能,所以五谷貴于珠也。況谷沉則能為藥,雖謂以谷之少少勝珠之多多,可矣。拜此厚貺,謝何可言盡乎?至米陳謂之出汗,則浮氣盡而精獨存也。較人之出汗而傷元氣者殊矣。老兄以為何如?弟曇頓首,君老道翁我?guī)煛bj?。荷街袑W(xué)士之章
倏忽便已三春,每當(dāng)岑寂無聊,輒念老兄不置。知兄于同人快聚時亦必念我也。旦日期兄相過作半清言,并為我拉陳靜老、蔡靖老,二公亦有許壘塊要對兄傾寫也。方外弟明曇頓首。君老道兄先生。鈐印:江左傲夫
▲惲日初札(第八、九札)
釋文:
吳門之役,遂致彌月之間闊,相念無已。靈巖長往,瀟灑可觀。惜也,法門又少一老成矣。頃擬走候,□寒而止,姑俟風(fēng)色稍和耳。顧孝老一訊與薛宅,煩為轉(zhuǎn)致。方外弟明曇頓首,君知道世兄先生。
別來便幾多月,昔人謂“逃蓬藋者聞人足音則跫然喜”,弟入南村,并跫然之想不作矣。跂望高蹤,可無渴心耶?前承索清惠公手札,今簡奉三紙并仲殷一札。此公雖為鄉(xiāng)人所嫉,而大節(jié)有可取,不獨為南畿解首也。晤在仲秋。不一。方外弟明曇頓首。君老世兄先生金石。
▲惲日初札(第十、十一札)
釋文:
疊承膳藥之惠,又拜養(yǎng)生之訓(xùn),不獨口腹知恩,直將鏤之心板不毀矣。謝謝。茂弘令侄云云,殊增勞念。吾輩屈指不過數(shù)人,而弟與翁則庶幾晨星之配殘月也。敢不以相勉者為翁勉哉。別諭敬聞命矣。知翁道兄先生。小弟明曇頓首。
履端納吉為賀。詰旦幸過弟作半清談。坐中無他客,皆同心也。令嗣君大兄并希同過,勿更夙也。方外弟明曇頓首。君翁世兄先生道宗。
上款人“君知”即唐獻恂,字君知,號潔庵,武進人,明廩生。明亡后棄諸生業(yè),黃冠遁世。唐獻恂為惲日初好友,史載其“與同郡楊雪臣、惲遜庵等六七人砥礪名節(jié)”。
如第五札所言“倏忽便已三春,每當(dāng)岑寂無聊,輒念老兄不置。知兄于同人快聚時亦必念我也?!币约暗谑小拔彷吳覆贿^數(shù)人,而弟與翁則庶幾晨星之配殘月也”,第十一札“坐中無他客,皆同心也”等,皆可窺二人知交關(guān)系匪淺。
第八札“靈巖長往,瀟灑可觀。惜也,法門又少一老成矣?!?,應(yīng)是惲日初方外友人羽化圓寂。
▲惲日初札(第一、二札)
釋文:
適有一拙作,欲借光名手。足下能慨然相過乎?佇立以俟。尊公先生煩道意。方外明曇頓首。若營道世兄千古?;蛘叩┤找嗫?,遲速唯命。
稿箋如命馳往。行款惟高明酌之。稱謂或用“高”,或用“老”,或兩字俱不用,要無傷雅可也。紫老煩道思存。方外明曇頓首。若營道世兄金石。
上款人“若營”即唐宇肩,字若營,獻恂子,名畫家唐宇昭從弟,工書法,明亡后終身不應(yīng)試,鬻書自給。札中所言“尊公先生”為唐獻恂。
而惲壽平三札皆為長札,據(jù)此可窺知有沒骨花卉“當(dāng)朝第一”之譽的南田,其繪畫、詩文之外的生活點滴,甚有史料意義。
南田可謂滿腹經(jīng)綸,富貴近于咫尺,卻能舍身衛(wèi)道,死守孤城,不惜身陷囹圄。而后,縱然可襲承清廷高位,卻寧可落發(fā)為僧,也要恪守道義,不苛求名利。
第一札內(nèi)容為向親翁替女、婿索回女兒的奩田,此奩田為其女兒的聘金,而長期被家族用;第二札則是向其女婿解釋其在婁東納妾的原因及其后意外生子,生子后的窘迫情形等等;第三札則為幫助一位仗義的道士而為其寫信請為官的朋友照拂。
▲惲壽平札(第二札),請滑動瀏覽更多
上下滑動查看作品釋文詳情
釋文:婁東納妾,實因太原王氏諸昆友苦相勸勉。自念馬齒已長,不能刻待,聊強就之。歸時欲言,未知汝岳母之意何如,故且諱而不言。比至夏間,汝岳母之意果出至誠,則婁東之舉似為多事。此時心實感之,又不忍言以傷其意。惟有善遣婁東之妾以息后日之爭。意念已決。及至吳門當(dāng)事署中,當(dāng)事亦極言兩地照看,非貧士所宜。與余意合。正思作書寄王氏諸昆,而婁東人士紛紛然遣信使來報喜音,妾已有娠,將及半身。亦知家中諱言,不敢寄音至常,恐有泄漏,或生他變,因我半載不相聞問,人人駭怪。此時又如半天落下一件大好事,從前意中之局,頓爾改換,未免手忙腳亂。時當(dāng)盛暑,囊無一錢。星飛過婁,略為料理居處、飲食、醫(yī)藥甚費經(jīng)營。直至七月初方有寧處。而此妾因半年懷娠,病苦顛連饑餒,備嘗諸困。其家貧甚,未免嗟怨,心甚憐之。至此,不但不能遣,而且并我身皆留滯不能歸。即汝岳母在家,窮苦豈一刻忘之,實有一時難于措手者。亦思此間生產(chǎn)事大,日夜盼望置妾生子,今忽從無意得之,即家中怨望,不能復(fù)顧。非不顧也,審輕重以為緩急,且實人情艱難,赤手拮據(jù),精力疲矣。兩地嗷嗷待哺,左支右吾,實不得已,豈復(fù)作少年輕薄,戀異鄉(xiāng)風(fēng)月而為此耶?婁東王氏諸昆及諸素心同調(diào)人人知之,人人能言之,吾豈有是?即家鄉(xiāng)人言藉藉,可不辨而自明矣。千言萬語,總不必細(xì)說。所喜九月廿二酉時已生一男,至枕有奇骨豐起,姑為家言四柱根深,易于長養(yǎng)。雖非英物,亦似不凡。最關(guān)切無非令祖先生、尊公老親翁及吾甥、吾女,聞之定大為喜快(外一札,可面呈令祖。尊公不及另候,煩吾甥致此意。此字可共觀也)。雖一夏一秋,經(jīng)營徹困,至此亦不得不樂。即汝岳母與吾意豈有異乎?婁中諸君子亦無不人人踴躍,皆以為奇緣,作為詩歌,傳之樂府,連篇累牘,游囊?guī)诐M;賀客履滿戶外,酬應(yīng)煩苦,日從事于文酒之宴,欲避不能。而吾鄉(xiāng)人翻有喜談樂道,騰口相譏議者,視婁中人士之歡欣鼓舞,聞之能無自愧存心之太薄耶?此月廿二為彌月之期,此間尚有一番稱慶諸事。嬰兒善啼,客寓多風(fēng),產(chǎn)母甚騃。尚須留此調(diào)度數(shù)日,彌月后即馳歸,與吾甥商悉種種。此間斷難久留,恨不能即刻攜歸,一處度日。但卒歲之計,此時便須料理,為此進退兩難,然總須急歸,先商定諸事,然后為搬移之計耳。見吾甥手書,詞語詳婉,意更懇至,善處骨肉之間,正吾意中語??傊笫乱讯ǎ笙卜叫?,其中纖微小不如意,亦堅忍以待之耳。春夏在道署,潤筆似稍豐。一秋居婁,兩處分爨,皆有八口,便極難。游囊所入,不足供所出。大約詩文唱和、花月宴賞工夫已消去十之五六,作畫酬應(yīng)十得三四耳。然又不能謝絕宴會事,故所得甚不快意。亦造物者有意妒之,不然便似處人間第一樂境矣。且家人皆苦,亦何忍獨樂耶?兩外孫念之甚切,囊空無一物可寄,嗟乎,貧亦甚矣。張甥來,正當(dāng)產(chǎn)婦坐草之際,一時不能打發(fā),遲遲始湊得數(shù)金,恐亦不足用。俟歸時再作商量耳。叔美賢甥文座。陽月六日,舅格拜手。
??
此札為惲壽平納妾札,內(nèi)容甚為豐富。
其中“歸時欲言,未知汝岳母之意何如,故且諱而不言?!?,可見其納妾之時,并未告知妻子,而隱瞞避言。“亦知家中諱言,不敢寄音至常,恐有泄漏,或生他變”則是友人不敢致信其家中告知南田“小妾懷孕”事宜,恐引起其家中麻煩。
札中,惲壽平又解釋其并非年少輕薄,戀異鄉(xiāng)風(fēng)月,實在是因為太原王氏諸昆友苦相勸勉,才有納妾之舉。
同時,其也言及生子前“時當(dāng)盛暑,囊無一錢”,生子后“一秋居婁,兩處分爨,皆有八口,便極難。游囊所入,不足供所出”。其經(jīng)濟窘困,酬勞因交游宴會亦開支甚大,情況則“大約詩文唱和、花月宴賞工夫已消去十之五六,作畫酬應(yīng)十得三四耳。然又不能謝絕宴會事,故所得甚不快意”。
史載南田“家貧甚,風(fēng)雨常閉門餓”,然其亮節(jié),并不為名利而折腰,甘于清貧,窮且愈堅,此真名士風(fēng)流也。其過世后,竟因家貧而無力治喪,后喪事由好友王翚操辦,有記載,當(dāng)時王翚淚水糊面,肝腸寸斷。
▲惲壽平札(第一札)
上下滑動查看作品釋文詳情
釋文:前過候尊公四叔,閑談偶及協(xié)濟橋田。弟止知十七年至今,其中連值歲兇。四叔想因錢糧諸事艱難,故其物未付出。昨晤間,云:此項田租,欲俟葬令庶祖母周娘后,方以歸還小女。似屬可商。家庭之間,自不應(yīng)較論,但此項原屬聘金,小女未過門時,弟欲將此項備箱廚木器諸事。四叔面言不可,留此田租,為房內(nèi)支給用度。若必置辦箱廚,便欲廢此產(chǎn),是以有用易無用也。弟銘藏此言不敢忘。今若將此項為葬令庶母費,無乃與前言未合。葬周娘,公事也,公費也。此田,聘金也,奩田也??衷崾吕硪擞霉a(chǎn)、動公費,不宜出之奩田。雖三令郎有繼嗣之虛名,而毫無繼嗣之實,每歲時祭祀,未聞有另有公產(chǎn)支給。而房中又并無所遺,在老親翁長兄必有說以處此。弟不能知。若并欲取其奩田以為葬費,未免偏拈太甚。同一兒女,亮無厚薄,然行跡之間,似未均平,而令郎與小女從無半語言及,足以見老親翁家教有克讓之風(fēng)。但弟當(dāng)時每以四叔前言告小女,而此奩田未歸割,則嫁時之箱廚木器諸事全缺,弟有不能一日安矣。況二令郎亦有奩田,并未嘗聽之公家移為公費,且聞并代為納糧矣。而三令郎艱苦已極,兩兒漸長成,費用百出,萬難支撐。每當(dāng)追呼火急,左支右吾,不敢以聞之祖父。弟每嘆其能承順,弟亦聞四叔稱說小女,祖父愛之之意,宜無所不至,此必四叔或別有深意厚待之。弟愚陋未能測也。四叔長者高年,相對時惟宜談道誼學(xué)問,不當(dāng)以兒女鄙俗事相較論。故弟不敢以此冒瀆。幸老親翁從容婉曲述弟不言之微衷,今冬將此田歸割。且歷年無收,去歲今年始稱豐稔,交付兒輩,聽其自收,少佐三令郎膏火,即如弟親受老親翁莫大之賜矣。若必欲將此為葬費,自十六年至去冬,其中雖有兇荒,然除荒歲外,尚有贏余一二,可少助葬費,自當(dāng)聽之公家,稍盡繼嗣之意。今冬以后歸之小女,似為兩得。想老親翁自應(yīng)首肯也。佇俟回示,尚容面悉。尊公、四叔前煩叱致,并謝弟冒瀆之罪。興翁老親翁長兄大人閣下。小弟格頓首。沖。
??
清代所刻的《甌香館法書》中,收錄有一札(參見《容庚藏帖·甌香館法書》第二冊54-58頁,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與此合冊中惲壽平第一札不但內(nèi)容完全一致,而且從字形、結(jié)構(gòu)到布局均無二致。
唯一的不同是刻帖本用筆多以圓、肥之筆出之,猶如常見清人仿惲偽作的圓甜之態(tài),而細(xì)諦此冊墨跡,其用筆則柔中寓剛,潔凈爽利,平和清秀之中蘊含瀟灑空靈之趣。兩者的差距一目了然。由此可知刻帖本是以此冊墨跡為底本的摹刻本,摹刻水平較為低下。在2015年出版的《惲壽平全集》中,編者曾據(jù)刻帖將此札內(nèi)容輯入該書。
此札可見南田對于晚輩的關(guān)愛之心。
▲惲壽平札(第三札),請滑動瀏覽更多
上下滑動查看作品釋文詳情
釋文:前者從邵幼老得先生所留二扇,屬壽平點墨。壽平辱先生十載神交,竟未遑以片紙尺幅博高山之賞。方自恧然,乃君侯誼不遐遺,許奏薄伎,承命踴躍,遂不敢自護其短,已為渲染。屬幼老寄呈,并附咫尺之書,通于執(zhí)事。君侯下交之誼,鄙人景企之私,略具前書,不復(fù)覼縷。春間行旌西指,道經(jīng)敝郡。擬從幼老諸同人遮留半日,傾寫積懷。尋聞鹢首已抵淮上,近在數(shù)百里間,猶未能酬一見之愿。憾也何如。茲啟:稽田吳先生沒于膠海之大珠山,其靈柩寄山中。有皇壇羽士張紫相為之守護惟謹(jǐn)??投瑓侨址盥靡r南還,羽士左右之力為多。且千里隨行,送其安厝,方歸故山。此真方外有心人,非尋常羽流可同日道也。近從嘉禾抵敝郡,略為周旋。今渡江,道出淮海??掷從腋骟溃荒苓€山。惟君侯與吳先生有故人之誼,必致深念。于羽士之歸,敢為紹介。幸君侯稍為援手,導(dǎo)之出彊,勿使其留滯異鄉(xiāng),沿門持缽,引領(lǐng)以望君侯,不獨一羽士矣。一春筆墨,匆匆酬應(yīng),碌碌促迫,苦無神怡務(wù)閒之會,寄一水一石,就正大雅。初夏定至湖上,當(dāng)為先生構(gòu)小幀,剪兩峰翠黛,寄呈發(fā)笑耳。臨書瞻企,不盡欲言。伏惟鑒茹,幸甚。教小弟惲壽平頓首。存翁老先生大人。
??
此札為惲壽平為道士張紫致信“存翁”的關(guān)照信,并附“一水一石”畫作,另約定將于初夏為其另作小畫等。札中“幸君侯稍為援手,導(dǎo)之出彊,勿使其留滯異鄉(xiāng),沿門持缽,”據(jù)此足見惲壽平為人之仗義,樂于伸以援手。
“明清女史筆墨”專題中,則囊括文俶、邢慈靜、李因、周淑禧、蔡含、陳書、慈禧等,皆可謂雅致清雋,俱極閨秀風(fēng)采。
▲文俶(1595~1634) 花石蛺蝶 鏡框 設(shè)色灑金箋
上下滑動查看作品詳情
尺寸:62×30cm
出版:《明清書畫集萃》P74-77,揚州博物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
鈐印:趙氏、文俶
藏?。簭埵鲜[玉、映山珍藏、仲武珍藏、未雨珍藏、金陵王仲武珍藏、王仲武印、求實齋、仲武鑒藏、徐邦達印、吳興、張珩私印、邦達審定
題識:天水趙氏文俶。
題簽:明趙文俶花石蛺蝶,仲武珍藏,張珩鑒定。
王仲武題邊跋:
1.明天啟間,文俶趙氏寫生最精。憶宣和六法,枕煙親授,吳中七子,柔則齊名。四百年來,吉光片羽,偶出人間眾相驚。披圖看,嘆魚箋盈尺,氣韻清真。芳卿著手皆成,寫蛺蝶飛沉別有情。更花心草腳,盡伊翔止,石腰土股,任爾逍停。細(xì)染奇葩,纖描異卉,瘦筆傳來倍入神。文軒外,有蜂媒邪窅,頻敲窗欞。辛亥谷雨,齋中賞玩茲幀,忽見狂蜂時敲窗欞,因賦沁園春一闕以紀(jì)妙跡。仲武時年七十又四。鈐?。和踔傥溆?、漫興
2.花鳥畫肇始邊鸞,徐黃則集大成。文俶紹徐衣缽而發(fā)奧賾,當(dāng)時周俶祜(清初江陰人,善花草蟲鳥,設(shè)色鮮麗,氣韻生動,有臨文俶本草圖,亦稱絕品。)、郭□(清人,字妝素,蘇州人,畫學(xué)文俶,書法大小米,作詩立就。)輩臨得其一體,卓然名家,流風(fēng)法乳,至今臻盛。鈐印:飲虹園丁、日日新
3.此明季文端容女史精心之作,奇花異卉,粉蝶怪石,信筆渲染,俱能撫寫性情,鮮妍生動,怪石尤老勁。論者評曰,雖五代徐熙之野逸不足過也。惜中年羽化,傳世者多偽筆爾。丙子冬至后二日,仲武題于牯嶺別業(yè)。鈐?。簩W(xué)到老、仲武詞翰、寫生、求實齋
展覽:“明清書畫集粹特展”,揚州博物館,2006年9月26日-11月26日。
說明:本件作品曾經(jīng)查瑩、張蔥玉、王仲武、徐邦達鑒藏。
??
藝術(shù)史上,以女性身份而聞名者,如傳說中王羲之的老師衛(wèi)夫人,亦或趙孟頫妻子管道升等。而及至明清時期,女性繪畫得以空前發(fā)展,繪畫語言及表現(xiàn)技法也遠(yuǎn)勝于先前諸朝,題材范圍則是廣泛,山水、花鳥、人物均有涉及。
其中,文俶為文從簡女,文徵明玄孫女,精于花草蟲蝶畫的創(chuàng)作。錢謙益贊其:“點染寫生,自出新意,畫家以為本朝獨絕。”張庚于《國朝畫征續(xù)錄》中亦有言:“吳中閨秀工丹青者,三百年來推文俶為獨絕云”。
▲《明清書畫集萃》P74-77,揚州博物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
是作曾經(jīng)查瑩、張蔥玉、王仲武、徐邦達等鑒賞大家鑒藏,可謂流傳有緒。
▲邢慈靜(16~17世紀(jì)中期)1624年作 壽星幻化 鏡框 水墨紙本
尺寸:106×48.5cm
鈐?。厚R邢卿印、慈靜、蘭雪齋
藏印:徐紫珊秘篋印、雨樓眼福
題識:南極之精,東華之英。壽□浩劫,與天齊并。天啟甲子秋日題,馬邢慈靜沐手書。
說明:本件作品曾經(jīng)徐渭仁、方天仰遞藏。
邢慈靜明代萬歷年間人,號蒲團主人,蘭雪齋主,山東臨邑人。其自幼聰慧,悟性超群,工書法,善繪畫,尤精白描觀音,博學(xué)多才,深受世人的喜愛。其詩書畫俱稱絕品,被譽為是繼衛(wèi)夫人、管夫人之后的又一書畫名媛。
其長兄為晚明書法大家邢侗?!段涠ㄖ葜尽酚涊d:“慈靜,博學(xué)善屬文,詩有清致,書畫俱稱絕品,與兄侗齊名?!薄稛o聲詩史》亦贊道:“慈靜書體,頗類子愿,畫品清雅,亦彤管之秀,名家鑒賞不虛也?!?
是作曾經(jīng)徐渭仁、方天仰遞藏。
▲李因(1610~1685)1673年作 芙蓉鴛鴦 立軸 水墨綾本
尺寸:136×47cm
鈴印:李因之印、今氏生
收藏?。核渭?、宋匡真州卞薇閣珍藏、宋志伊印、松陵周氏蘭坡裕珍藏
題識:癸丑冬日,海昌女史李因畫。
題簽:明李今生女史夫容夗央。丁巳秋得于長沙,戊辰秋重裝,獧盦審定真跡。
鈐?。罕逖骸⑺慰?
李因是明末清初時期集詩人、書畫家于一身的傳奇女子。其雖歷經(jīng)順治、康熙兩朝,卻始終以明人自居,在畫中從不署清代年號,堪稱“遺民閨秀”。
其早年為江浙名妓,后嫁光祿卿葛征奇為妾,在繪畫上崇尚雋雅,在山水畫上學(xué)習(xí)米芾、米友仁,畫山水、花鳥,疏爽雋逸,毫無女子纖弱之氣。亦工詩,著有《竹笑軒吟草》等,詩筆清奇,有中唐遺韻。
《明畫錄》評其作品“蒼秀入格,點染生動,大幅益佳,此閨閣而得士氣者。”
▲周淑禧(1624~約1705)梅雀圖 鏡框 設(shè)色絹本
尺寸:65×33.5cm
出版:
1.《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二冊·滬9-26,第123頁,文物出版社,1993年。
2.《中國花鳥畫通鑒-煙籠寒水》第42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出版。
3.《中國古代書畫藝術(shù)典藏大展作品集》第222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
鈐?。航吓?、周禧畫印
題識:江上女子周禧設(shè)。
吳湖帆題邊跋:明周淑禧女史梅雀圖真跡,甲申夏吳湖帆題。鈐?。嘿烩?
展覽:“古雅風(fēng)韻·中國古代書畫藝術(shù)典藏”,浙江美術(shù)館主辦,2010年10月。
周淑禧(1624~約1705),號江上女史、江上女士,江陰(今江蘇江陰)人,清代女畫家。江陰周榮起次女,周淑祜之妹,姐妹師事文俶,工畫花鳥草蟲。周淑禧重視寫生,兼工佛像人物,擅寫觀音大士像,有出藍之譽。
陳繼儒贊其花鳥畫云:“花有露,鳥有聲,能令造化無權(quán),有此才女,使人不復(fù)羨謝家也。”
《國朝書畫家筆錄》亦言:“周禧女史其畫點染生動,神采煥發(fā),翎毛更入微妙。年八十余猶不倦,人有其片幅者爭寶之。”
▲出版
周淑禧傳世畫作甚少,彼時往往得其片紙便珍若拱璧,此梅雀圖經(jīng)梅景書屋主人吳湖帆巨眼,并為之題簽,更為難得。
▲蔡含(1647~1686)古松獻壽 鏡框 水墨紙本
尺寸:19×57.5cm
出版:
1.《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二冊,圖版滬7-0352,第74頁,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2.《絹紙行旅—羅伊與瑪麗蓮·派普夫婦珍藏中國繪畫》,圖錄編號25,第79頁,鳳凰城藝術(shù)博物館,1998年。
3.《中國繪畫中愛與死之隱意—羅伊與瑪麗蓮·派普夫婦珍藏精選》,圖錄編號6,第16、44、86頁,鳳凰城藝術(shù)博物館,2013年。
4.布歌廸,《大清—一六四四至一九一一年間的中國繪畫》,圖版52,第131頁,華盛頓大學(xué)出版社,2014年。
鈐?。褐欣捎信?、字曰女蘿
冒襄題跋:上蟠千尺龍鱗,下長千歲茯苓。長夏寫米獻壽,仙翁此日丹成。巢民弟襄題祝。鈐印 :水繪庵、巢民冒襄印、辟疆
蔡含,字女蘿,號圓玉,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為水繪園冒辟疆的側(cè)室。與金玥時稱“冒氏兩畫史”。生而胎素,性慧順,好畫山水、人物、花草、禽魚,長于臨摹,其喬松、墨鳳兩圖尤奇。
杜?!杜_字說》文中有載“友人茂苑蔡孟昭有女,性靜慧,嫻教訓(xùn),解詩書,長齋通禪理。孟昭琦愛之。年及笄,求納聘者,謀約塞門巷,孟昭皆不許。而獨以三世之交,道義鄭重,歸東皋冒辟疆氏”。
此《古松獻壽》扇面為蔡含所畫,冒辟疆題識之作品。蔡氏所繪青松枝干蒼健,松針如細(xì)絲萬縷,表現(xiàn)出松樹老而不枯,古而彌新,既對細(xì)節(jié)刻畫入微,又不失大寫意神采。冒辟疆所書更為此作增添光彩,款識因空而落,穿插其中,與松樹融合一體,使作品更為完整。
兩人珠聯(lián)璧合之創(chuàng)作也可謂是一件逸事。
▲陳書(1660~1736)楊柳桃花 成扇 設(shè)色金箋
尺寸:19×50cm
鈐?。号逢悤?
藏印:齊璜眼福、特健藥、趙
題識:南樓老人書。
趙藥農(nóng)題簽:南樓老人陳書設(shè)色楊柳桃花逸品成扇。丁酉年新正月得于北京廠肆武進趙藥農(nóng)題記,時年七十五。鈐?。禾亟∷?
說明:齊白石舊藏,文物商店舊藏。
陳書(1660~1736)字南樓,號上元弟子,晚號南樓老人,秀水(今浙江嘉興)人,適海監(jiān)錢綸光,善畫花鳥蟲草,家貧,賣畫自給,教子甚嚴(yán)。以長子錢陳群誥封太淑人。
其子錢陳群、錢界、從子元、從孫載及族孫錢維城、錢維喬等皆從受畫法,亦如四家之宗衛(wèi)夫人,堪稱“開一門家風(fēng)”。
其作筆力老健,風(fēng)神簡古,其用筆類陳道復(fù)而遒逸過之。山水人物亦擅長,間繪觀音、佛像等。其畫清內(nèi)府所藏甚多,卒年77歲,著有《復(fù)庵吟稿》。
此作曾為齊白石,文物商店舊藏。
▲慈禧(1835~1908)1898年作 富貴凌云 鏡框 設(shè)色紙本
尺寸:135×66cm
鈐?。捍褥侍笾畬?、萬物光輝、黃金共壽、大雅齋、冰清玉潤
藏印:何德蘭印
題識:光緒戊戌孟冬上浣,御筆。
王懿榮題跋:金縷杯盈瑪瑙盤,雅宜艷雪護雕欄。人間只自夸姚魏,未向凌云筆下看。臣王懿榮敬題。鈐?。耗淆S供奉
說明:本作品為慈禧親筆;何德蘭舊藏。何德蘭(Isaac Taylor Headland),美國傳教士。1888年來華,任北京匯文書院文科和神科教習(xí)。著作《慈禧與光緒:中國宮廷中的生存游戲》。此書能增進我們對清朝末期的了解,也提供了許多珍貴的史料,對于光緒帝喜歡看書和慈禧的書畫多有提及。
此作收藏者為《慈禧與光緒》的作者何德蘭。
何德蘭是美國人,原名是伊查克·泰勒·黑德蘭。他于1888年以傳教士身份來華,親眼目睹了清朝的全部最后歲月。而最為關(guān)鍵的是他的作為西醫(yī)內(nèi)科醫(yī)生的妻子何德蘭太太——“二十多年來何德蘭太太一直是慈禧太后的母親、隆裕太后的妹妹以及北京的許多格格福晉和貴婦的家庭醫(yī)生。
徐珂在《清稗類鈔》中,明確記述慈禧太后不僅文學(xué)素養(yǎng)較高,能“工試帖詩”,而且擅長書法繪畫?!吧茣嫛?,“喜作擘窠大字,亦臨摹法帖,作小楷。尤喜繪古松,筆頗蒼老”。清末學(xué)者費行簡稱其“書法端腴”。
本件慈禧太后親筆寫意畫《富貴凌云》,構(gòu)圖似簡實腴,枝干的簡單書寫,較少穿插和掩映,更體現(xiàn)了慈禧太后不同于宮廷畫家尚技巧、重裝飾的繁復(fù)手法的簡約風(fēng)格。
另有“皇家書畫、舊藏、宮廷繪畫”中其余畫作、“佚名書畫”專題及其他古代名家畫作,實因篇幅所限,掛一漏萬,無法一一俱足。
▲徐崇矩 (傳)芙蓉鳩鴿 手卷 設(shè)色絹本
尺寸:44×177cm
出版:《傳承——名家遞藏中國書畫》第14、15頁,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編,2012年11月。
藏?。浩缴尜p、生機、月水書屋、關(guān)中李泉鑒賞圖書、吳廷之印、江村、富春董氏收藏書畫記、黃鏡公藏異、臣李泉印、□廉一號洛西、石氏書印、洛西書畫、生香樂意、周伯琦書畫印、太上皇帝之寶、懋勤殿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
題識:徐崇矩。
展覽:“傳承——名家遞藏中國書畫展”,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2012年11月2日-10日。
說明:本件作品曾經(jīng)周伯琦、吳廷、董誥、曾國藩遞藏,且為清宮舊藏。
▲徐崇矩 (傳)芙蓉鳩鴿 手卷 設(shè)色絹本,局部
▲出版
▲焦秉貞(清)瓷器制造圖 冊頁 (二十三開) 設(shè)色絹本
尺寸:30.5×35.5cm×23
焦秉貞,字爾正,山東濟寧人??滴鯐r官欽天監(jiān)五官正,供奉內(nèi)廷。清代宮廷畫家。擅畫人物,吸收西洋畫法,重明暗,樓臺界畫,刻畫精工,繪有《仕女圖》《耕織圖》等。
用善繪事的科學(xué)家或可以概括焦秉貞。作為天主教傳教士湯若望的門徒,焦秉貞的繪畫始終有一種中國化的真實。吸收西洋畫法,重明暗,樓臺界畫,刻劃精工是其繪畫的最主要特點。
▲鄒一桂(1686~1772)牡丹二十四品之「瑞露蟬」 立軸 設(shè)色絹本
尺寸:56.5×40cm
鈐?。亨u一桂、小山、中有
藏?。撼幪镛r(nóng)、會心處、遂儕品藏
題識:瑞露蟬。色深粉紅,中抽碧心如合蟬狀。枝葉挺勁,光艷照人。翩然薄鬢拂云輕,飛帶殘霞夕照明。抱葉豈忘都富貴,吸風(fēng)原不受凄涼。根承朝沆三危瑞,種自仙都五得名。一院笙歌春未去,卻疑高柳報新聲。一桂。
說明:本件作品曾為鹿學(xué)艮鑒藏。鹿學(xué)艮(1854-?),字遂儕,又稱鹿學(xué)良。直隸定興人。光緒六年進士,曾任福州知府、福建按察使、海關(guān)務(wù)處總辦等職。
鄒一桂,一字原褒,號小山、二知、讓卿、二泉山人,江蘇無錫人。雍正五年進士,官禮部侍郎、殿前侍御。伯父顯吉,父卿森,均工詩畫。 一桂善工筆花卉,設(shè)色明凈古艷。間作山水,風(fēng)格雋冷。
▲永瑆 楷書御制詩十六首 冊頁 (十六開) 水墨紙本
尺寸:15×24cm×16
鈐印:臣瑆
藏?。罕苁钌角f、乾隆御覽之寶、平羽鑒藏、平羽珍藏、臣孫毓汶敬藏
題識:子臣永瑆敬書。
冊頁封板木刻題字:御制題畫詩,永瑆敬書。
說明:本件作品曾經(jīng)清室舊藏,后為孫毓汶、徐平羽遞藏。
1.孫毓汶(1833-1899),字萊山,山東濟州人,尚書瑞珍子。咸豐六年,以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
2.徐平羽(1909-1986),江蘇高郵人。歷任南京市文教接管委員會主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長,上海市人民委員會秘書長,上海市文化局局長,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化部副部長、顧問,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佚名(宋)攀猿圖 鏡框 設(shè)色絹本
尺寸:21×22cm
▲佚名(宋)觀山圖 鏡框 設(shè)色絹本
尺寸:23×22cm
▲佚名(宋)輕舟圖 鏡框 設(shè)色絹本
尺寸:26×28cm
▲佚名 貴妃出游 鏡框 設(shè)色絹本
尺寸:228×158cm
▲王鐸 1650年作 草書《臨鴨頭丸帖》 立軸 水墨綾本
尺寸:173×42cm
鈐印:王鐸之印、癡仙道人
題識:鴨頭丸,故不佳。明當(dāng)必集,當(dāng)與君相見。不審阿姨所患得差否。極令愁惻。想東陽諸妹當(dāng)復(fù)平安,不審頃者情事。庚寅十月,王鐸
▲傅山 草書《朱子語錄》 鏡框 水墨紙本
尺寸:28×108cm
出版:《書法漢學(xué)研究》2012年11期,アートライフ社出版。
鈐?。焊瞪?、青主
藏?。罕逃駢?
題識:朱子語錄曰,易是卜筮之書,皇極經(jīng)世是推步之書,經(jīng)世以十二卦管十二會,繃定時節(jié)卻就中推吉兇消長,堯時,正是干卦九五其書與易自不相干只是加一倍,推相去,問伯溫解經(jīng)世書如何,先生曰,他也只是說將去,那里面精斷(微)曲折也,未必曉得,當(dāng)時只說王某,不會說與伯溫,朱先生又曰,自有易以來,只有康節(jié)說一個物事,如此齊整,如楊子云太玄,便零星補湊,得可笑,若不補,又卻欠四分一,補得來,又卻多四分之三,如潛虛之?dāng)?shù),用五,只以如今算數(shù)一般,其值一畫則五,下橫一畫則為六,橫二畫,則為七,蓋亦補湊之書,此說誠中子云之病。山。
▲出版
▲宋曹(1620~1701)行書自作詩四首 手卷 水墨紙本
上下滑動查看作品詳情
尺寸:23×400cm
鈐?。核尾苤 ⒏摲蛏淞?、會秋堂
藏?。豪殊炙?
題識:雞鳴山色正蕭騷,燕子磯頭起素濤。千里舟車人屬望,百年又獻獨登高。襟懷到處歸多士,落拓吾生感二毛。碧樹秋云無限思,遙看意氣滿江皋?!洞瘕徦抉R》。
山水相逢勸酒杯,蒼生處處待調(diào)梅。深宮獨進長楊賦,前席時推賈傅才。十載晨星常入望,三江晝錦暫歸來。從容獻納趨東觀,經(jīng)過淮陰上釣臺?!洞鹚抉R之二》。
石勢嵯峨不可攀,難堪寂寞俯塵寰。幾回客夢須眉改,獨有山僧歲月閑。處士洞中皆畏壘,秋風(fēng)江上覓深關(guān)。一聲鐘盡殘更杳,日出前峰莫漫還。《焦山和韻》。
亂世相逢好友難,側(cè)身東望起長嘆。幾拳拳石橫江立,十丈青蛇出岫寒。隔水山光連樹遠(yuǎn),滿天月色帶秋看。還從竹徑尋歸路,倚杖徘徊過釣灘。迢迢山徑復(fù)徘徊,金鼓聲中幾劫灰。白眼不須隨落照,黃花依舊各分杯。霜前樹色銅馳老,客里秋風(fēng)畫角哀?;厥钻P(guān)城迷去路,歸心獨上望鄉(xiāng)臺。
霜降日重登北固山。鶴林南去萬峰遮,攜手登臨聽晚笳。竹院高僧愁塞馬,石橋流水到漁家。一江云影連山影,滿地松花夾稻花。城北故人期不至,茫茫秋思寄天涯。
繇鶴林過山間田家?!稄?fù)登竹林古塔望大江》書為翰宸賢婿印可。射陵宋曹近稿。
吳平題簽:明遺民宋射陵草書詩稿卷。乙亥之夏,堪白吳平敬署。 鈐?。簠瞧?、堪白
吳平題引首:明遺民宋射陵書詩稿卷。八十四年乙亥仲夏,堪白吳平拜觀署。 鈐印:吳平堪白之印、姚江
吳平題跋:宋射陵曹,江蘇鹽城人。明沒入清為遺民。評者以為古道照人,足以師表海內(nèi)。書法與傅青主、王覺斯同開自我境界。此自書詩稿卷縱橫馳騁,悉出自然,不為意緒所拘,惜傳世之作甚為罕見,惟藏者其寶諸。八十四年乙亥夏,堪白吳平。 鈐印:吳平堪白之印、姚江
說明:本件作品為林朗庵舊藏。林朗庵(1897-1971),名熊光,號朗庵、磊齋,室名寶宋室,臺灣人。早歲留學(xué)日本,上世紀(jì)三十年代旅日經(jīng)商。雅好文物,深于金石學(xué),收藏頗豐。輯有《磊齋璽印選存》。
??
▲查士標(biāo) 1695年作 清風(fēng) 冊頁 (十二開) 水墨紙本
尺寸:22.5×17.5cm×12
鈐?。憾埃ㄊ危?
題識:
1.疏竹蕭蕭入畫圖。士標(biāo)畫。
2.幽竹映清風(fēng)。士標(biāo)畫。
3.此冊學(xué)元人李遵道筆意頗肖。懶老標(biāo)。
4.士標(biāo)畫于蕪城客舍。
5.仿楳華庵主畫法。士標(biāo)。
6.懶老戲筆。
7.張伯雨墨意漫臨一幅。標(biāo)。
8.清閟閣竹石圖似之。士標(biāo)摹其大概。時乙亥初冬。
9.梅壑老人畫意。
10.何可一日無此君。梅壑標(biāo)寫坡公詩中意。
11.乙亥冬夜坐待雁樓寫此遣興。士標(biāo)。
12.疏影縱橫山月寒。士標(biāo)偶興。
說明:本件作品附陳夔公對題詩文十二開。
▲袁江 漢宮秋月 鏡框 設(shè)色絹本
尺寸:163×102.5cm
出版:
1.《明清書畫選集》128-129頁,南華印刷有限公司,1975年。
2.《玉齋珍藏明清書畫精選》192頁,耶魯大學(xué)藝術(shù)館,1994年。
鈐印:袁江之印、文濤
藏?。合愫财琳洳赜?、王南屏印、南屏珍藏
題識:漢宮秋月。摹子昭筆意。邗上袁江。
說明:本件作品曾經(jīng)香翰屏、王南屏遞藏。
▲出版
▲高鳳翰 春溪煙景 立軸 設(shè)色絹本
尺寸:146×51cm
出版:
1.《南宗名畫苑》第十八輯,日本東京橋區(qū)審美書院株式會社,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3月出版,大正五年(1916年)7月再版。
2.《九華印室鑒藏畫錄(下冊)》桑名鐵城舊藏宋元明清畫,大正九年(1920年)出版。
3.《支那古美術(shù)聚英》,日本大坂市立美術(shù)館展觀圖錄第九, 便利堂,昭和十四年(1939年)10月。
4.《中國山水畫通鑒·維揚異趣》,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1月。
著錄:《日本現(xiàn)在支那名畫目錄補》,大塚巧藝社,1936年。
鈐?。弘S興云山、南村、肺腑槎討生枯竹、蹤慫山在心、鳳翰、河干草堂、石之農(nóng)、南阜、西園、操書生、澹然無俗好
題識:
1.春溪煙景。石道人題。柳園司馬公屬縑十二幀為寫屏幅,自金陵奉命后攜之往來江上者凡兩政歲,于甲寅夏始得奏成于海陵。故縑遺失,醵他幀以充補作十二三,又閱時換手,筆墨殊非一律,唯司馬公雅鑒,能宥諒耳。罪甚、罪甚。時初夏四月十有三日,高鳳翰拜手并識。
2.春山如美人,婀娜當(dāng)光里。嬌慵作態(tài)憨,堆煙收不起。七月中元節(jié)大雨后,乘新涼再題。石農(nóng)。
3.拾得溪山畫樣新,今年饒作有心人。南來頗憶江頭路,一云折帶皴。題畫舊句,臨筆偶然兼及,頗亦吻合,再此筆。石拙。
4.此畫后以他故不用,又不足轉(zhuǎn)手別贈,以負(fù)初心,遂留家塾,以存一番筆墨公案耳。乾隆元年丙辰秋七月南阜記。
5.甲寅畫,丙辰重題。
▲出版
▲蔡嘉(1686~1779)臨古山水 冊頁 (十三開) 設(shè)色紙本
上下滑動查看作品詳情
尺寸:24×31.5cm×12
出版:
1.其中三開出版于《藝林月刊》(第一期)P10,(第二期)P8,(第三期)P7,天津古籍書店,1993年5月。
2.《余紹宋書畫論叢》
3.《南畫大成(第八冊)》
鈐?。翰碳沃?三次)、嘉(二次)、松原(四次)、曉峰(二次)、朱方老民(三次)、蔡嘉(四次)
藏?。禾帐浇鹗?、翔鸞閣精鑒璽、桐軒主人藏書畫印
題識:
1.此身合住水云窩,肝肺杈枒奈若何。未了墨丸千萬劫,不堪垂老更相磨。仿大米。
2.庶類昔聞師造物,為圖今擬法前賢。風(fēng)寒吹萬幽生谷,樹老扶疏碧到天。蒼狗忽來都是幻,丹臺高處隔非煙。何時得遂云泉意,手種昌陽事引年。仿馬遠(yuǎn)。
3.仿唐解元。
4.仿王叔明。
5.仆幼年頗逐游侶之盛,一時滄州、麓臺諸巨公頗有畏后生之意。石谷、澹游、式和諸先輩且有天人之目,式和魯先生更時時臨仆稿本。今老矣,種種顛毛依然故我,因成二十八字,以寄慨云:飯罷掀髯漫策筇溪邊,閑聽水淙淙。筆耕自笑如雞肋,悔不當(dāng)年學(xué)務(wù)農(nóng),朱方老民蔡嘉志于易園之小南樓,時在乾隆庚午五月之朔日。
陶北溟題簽:
1.蔡松原山水。寒木堂藏,駕四王之上。寒木率意題跋并不惡損,惟年月先后舛亂,不解何故。庚午歲暮,九叔父以此見賜,不特為松原一生杰作,求之耕煙,亦不多覯。洵足珍愛,北溟記。
2.松原臨古山水冊。神妙無匹,具耕煙之造詣,而破碎處轉(zhuǎn)覺過之。心如九叔舊藏。北溟題記。鈐?。禾毡变?、玩物喪志。
顏世清題跋:
1.英雄惟以不欺乃能卓立千古,彼以此耳為目者,皆寄人籬下耳。言之可勝慨嘆,戊申得此冊聊書所見,飄叟。
2.此宣統(tǒng)辛亥沈研船以四百金看竹押之姜穎生者。穎生旋以此數(shù)歸之于余。松原此冊精工縵密,以視四王無多讓,無怪其高自標(biāo)許,旁若無人也。庚戌醉歸梁宅書此,瓢叟題之并記。是日醉甚,書此志豪,瓢叟。
??
▲出版
▲金曜 1729年作 花卉草蟲卷 手卷 設(shè)色紙本
尺寸:29×363cm
鈐?。航痍子?、郎西氏
題識:雍正己酉秋七月,金曜寫。
▲何紹基 1868年作 行書錄翁方綱論書詩 (四件) 鏡框 水墨紙本
尺寸:219×59cm×4
鈐印:何紹基印、子貞
題識:小語空山響易驚,與誰同躡風(fēng)皇翎。少霞宮榜親題字,西麓良常路幾經(jīng)。西湖煙樹點青江,歲歲熙甯癸甲同。誰仿端明詩帖字,守居幾度換屏風(fēng)。洞天大滌隔凡塵,明鏡桃花笑古春。不解倪迂張道士,巢居絕聽參何人。三間一榻寶蘇室,氣壓晴虹貫夜舫。竹戶陰來風(fēng)嫋嫋,墨地影對月娟娟。彝齋圖畫趙翁張,環(huán)慶堂前舊侶風(fēng)。尚左生書牛鼎記,玉文心事往來中。涪翁匏翁彼夢魂,后生書派底須論。會稽徐博怒猊法,旌德劉郎鐵筆痕。磨墨齊頭轉(zhuǎn)法華,西吳楷跡對君誇。蘇齋閑惠高軒遇,細(xì)證中鋒力畫沙。昔者思翁見撫本,躊躇王略未分明。何如攬轡輪蹄凍,會得杭湖悵望情。文清題蘇齋所藏《天際烏云帖》,并不以為矣,蘇齋和之如此。此帖余曾見于杭州孫氏,實是鉤本,而蘇齋題記極繁,足見文清之具眼。因簡堂三十五已能耆古,為書此奉商,時戊辰立夏后。無園何紹基。
▲任伯年 1889年作 鹿車圖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尺寸:129×65.5cm
出版:
1.《任伯年畫集》17頁,陳之初出版,1953年。
2.《任伯年畫集》圖18,1960年,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3.《任伯年全集(五)》P238,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0年1月。
鈐?。喝问稀⑷尾?、山陰道上行者
題識:光緒己丑仲夏之吉,山陰任伯年寫于海上庽齋。
▲出版
2020華藝國際北京秋拍,“大美——中國藝術(shù)珍品之夜”古代書畫佳逸累累,好之者可蒞臨預(yù)展現(xiàn)場一窺究竟。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