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7 18:53:58 來源:蘇富比亞洲
蘇富比誠獻
文藝復興時期肖像畫巔峰巨作
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
《手持圓形圣像的年輕男子》
當今私人收藏中
質素最卓越的文藝復興時期油畫
預計成交價逾8,000萬美元
2021年1月紐約蘇富比
西洋古典藝術周亮相
在文藝復興初期的意大利,社會名人的肖像畫被視為高雅藝術。佛羅倫斯大師桑德羅?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是帶領這股新風的時代先驅,他在十五世紀下半葉所畫的人物肖像展示出前所未見的直率泰然和洞察力,甚至比達芬奇的傳世名畫《蒙娜麗莎》早了幾十年。
波提且利在世時已經(jīng)享負盛名,他少年得志,作品深受時人追慕,常有身家優(yōu)厚的豪客登門,委托他創(chuàng)作要價不菲的油畫。雖然他畫過不少西方藝術史上最扣人心弦的肖像畫,當中卻只有十幾幅流傳至今,而且?guī)缀跞珜僦┪镳^典藏。
蘇富比將在2021年1月紐約年度西洋古典藝術周隆重呈獻波提且利的肖像畫杰作——《手持圓形圣像的年輕男子》。這幅畫成交價預計超過8,000萬美元,有可能成為藝術市場有紀錄以來、現(xiàn)身拍賣場上最重要的肖像畫之一,且不論任何創(chuàng)作時期;同級數(shù)的作品包括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的《艾蒂兒?布洛赫?鮑爾肖像II》(2006年以8,790萬美元拍出)和文森?梵谷(Van Gogh)的《嘉舍醫(yī)生肖像》(1990年以8,250萬美元拍出)。
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
《手持圓形圣像的年輕男子》
《手持圓形圣像的年輕男子》不只是一幅肖像,更寄寓文藝復興時期在佛羅倫斯誕生的理想、魅力和美的概念。波提且利正是這股風潮的領航人,他摒棄傳統(tǒng)人物造像方式,開創(chuàng)出全新畫風。這幅肖像畫是佛羅倫斯文藝復興運動的象征,然而這精煉的構圖、別出心裁的用色、干凈利落的線條,卻賦予它一種雋永不衰的現(xiàn)代氣息。
“在大眾的印象里,沒有任何畫家像波提且利一樣,令人馬上聯(lián)想到佛羅倫斯文藝復興黃金時代。他的經(jīng)典名作《維納斯的誕生》和《春》在西方藝術史上享負盛名。在我們心目中,他筆下的仙女和女神、圣母和圣人,代表科學、藝術、文學在一個城市里的重生,而這個城市更為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奠下了基石。然而,他的肖像畫才是后世窺探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社會面貌的最佳窗口——《手持圓形圣像的年輕男子》集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知性典雅及人文精神于一身,無出其右,堪稱典范?!?
紐約蘇富比西洋古典油畫部主管
Christopher Apostle
“肖像畫是最動人心魄的畫種之一,千百年來引發(fā)不同世代之間的共鳴。這幅肖像畫中的年輕男子如今已經(jīng)550歲,但他看上去就像在今早才剛踏入我們的畫廊,猶如一位韶華永駐的美少年。此作超越一般古典油畫的分界,保存狀況極佳,精致細膩,在藏家所能冀求遇到的文藝復興肖像畫中堪稱極致珍品?!?
蘇富比西洋古典油畫部環(huán)球聯(lián)主席
George Wachter
論創(chuàng)意、論質素,此作毫不遜色于博物館級數(shù)的波提且利肖像畫,其重要程度與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的《手持科西莫?德?美第奇頭章的年輕男子肖像》及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的《朱利亞諾?德?美第奇肖像》旗鼓相當。上述這些肖像畫應出自1470年代末至1480年代初,當時的波提且利事業(yè)得意,并開始著手繪制以神話和寓言為題的巨幅油畫,它們而今已成為西方主流藝術中最耳熟能詳、最廣為人知的史詩級巨作,當中又以藏于烏菲茲美術館的《春》(1470年代末至1480年代初)和《維納斯的誕生》(1480年代中期)最為家喻戶曉。
波提且利《手持科西莫?德?美第奇頭章的年輕男子肖像》,1470年代末至1480年代初
波提且利《春》1470年代末至1480年代初
與同期的肖像畫相比,《手持圓形圣像的年輕男子》的獨特之處在于畫中人手持一幅小巧的圓形圣像,令觀者欲問究竟。這幅精美圣像到底有何含義,至今尚未有清晰解讀,但必然與這位自豪地展示圣像的英俊貴族青年的身份有關。
關于《手持圓形圣像的年輕男子》的確鑿記錄最早出現(xiàn)在1930年代,當時本畫屬威爾斯卡納芬的紐博羅勛爵(Lord Newborough)收藏,最初應該是他的先祖紐博羅勛爵一世托馬斯?懷恩爵士(Sir Thomas Wynn, 1st Lord Newborough,1736-1807年)在托斯卡尼居住期間購藏。1935至1938年,此作經(jīng)一名倫敦藝術經(jīng)紀人之手,落入一個私人收藏,此藏家的后人在1982年將畫拍賣,現(xiàn)藏家當時以81萬英鎊買下。
過去五十年來,此作長期外借給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展出;并曾于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及法蘭克福施泰德博物館的重要展覽上展出。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