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0/28 15:41:22 來源:同古堂
▲北京保利拍賣十五周年 朱倫瀚(1680-1760) 瀟湘煙靄圖,局部
藝術(shù)自媒體/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圖/ 北京保利拍賣
畫壇奇葩:彈指有神通
文/ 同古堂
相較于“清初四王”承董其昌衣缽,以復(fù)古為更新,左右時風(fēng),其時被目為“正統(tǒng)”。另有一種新興藝術(shù)形式“指畫”,其以指代筆,甚有獨(dú)特情趣,并于清中期畫壇,形成獨(dú)立之藝術(shù)流派——“指頭畫派”,爛燦一時。
指畫之題材、構(gòu)圖、章法及審美旨趣與文人畫并無過多差異,高秉《指頭畫說》中即有言:“萬千法書無一字類同,指畫面目亦如是矣?!?
然因“指筆”客觀差異,二者筆情指趣“互為參證”。潘天壽曾言:“粗筆之畫,須粗中求細(xì),細(xì)筆之畫,須細(xì)中求粗,庶幾粗而不蹈粗魯霸悍之弊,細(xì)而不蹈細(xì)碎軟弱之病。指頭畫,以指頭為畫具,易粗不易細(xì),尤其注意粗中之細(xì)?!?
又如:“毛筆畫,筆到易,意到難。指頭畫,意到易,指到難。故指頭畫,須注意于意到指不到之間”,所以“指畫”畫風(fēng),多偏于粗獷、古拙、奇崛。
▲清 朱倫瀚《批畫春山待讀圖》 ,旅順博物館藏
“指畫”所繪人物山水,意境蒼渾沉厚,又突破筆畫之程式化,可謂耳目一新,自為宮廷所激賞。其創(chuàng)派人物高其佩,曾于雍正八年(1730年),應(yīng)詔圓明園如意館作畫三年。其為兵部尚書盧舜徒寫真,畫成,盧舜徒歡喜若狂道:“神乎技矣!進(jìn)乎道矣!”
另有善指畫者朱倫瀚,卓然成家,為個中翹楚。程晉芳《朱倫瀚行狀》載“圣祖(康熙皇帝)嘗書(朱倫瀚)所畫扇賜高麗國王,王復(fù)請于朝,具厚幣乞畫,一時傳為美談?!保瑥埜栋似飚嬩洝份d其“畫法得之天授,年四歲,即以石炭涂壁,肖諸鬼鳥獸像?!瓡r高其佩以指畫擅一時,自朱為之,遂骎骎乎駕其上?!保钥梢娭靷愬爸改敝芾煲馊?,與高其佩并重同輝,隱有超越之勢。
▲朱倫瀚(1680—1760)
朱倫瀚(1680—1760)字涵齋,號亦軒。先世山東歷城人,隸漢軍正紅旗。康熙五十一年(1712)武進(jìn)士,官正黃旗漢軍副都統(tǒng)。嫻技勇,能左右射。書法兼該眾體,蠅頭,擘窠,各極其妙。
而《國朝畫征續(xù)錄》有載:“朱倫瀚,……善指頭畫,得其舅氏高且園法……喜作巨障。近日指點(diǎn)墨甚眾,要以倫瀚為優(yōu)。”,其中“得其舅氏高且園法”,似有所誤,盧驊《朱倫瀚與高其佩關(guān)系考》一文中,有詳盡考據(jù),言指其與高其佩并無親屬關(guān)系。“要以倫瀚為優(yōu)”,則可見朱倫瀚“指畫”造詣,風(fēng)趣橫生,已臻妙境。
乾隆皇帝亦曾題《朱倫瀚指頭畫松陰橫琴圖》,詩云“抱琴松下來,獨(dú)坐聽流水。聲不在絲桐,卻在心與指。轇轕蒼龍枝,清泉流其下。無為調(diào)適人,橫琴一為寫?!保仓鋵τ谥靷愬摹爸府嫛币采跏窍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朱倫瀚所作《指畫御制詩意冊》,鈐有乾隆、嘉慶御覽之寶。
▲朱倫瀚《指畫御制詩意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朱倫瀚《指畫御制詩意冊》題識、鈐印
此外,朱倫瀚曾作《瀟湘煙靄圖》,上鈐“康熙御覽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并有康熙御筆“七言絕句”題詩,經(jīng)《石渠寶笈初編》著錄,貯重華宮,為清廷歷代帝王所珍,可謂其巔峰之作,亦是“指畫”典范。
▲朱倫瀚(1680-1760) 瀟湘煙靄圖
立軸設(shè)色絹本
題盒:朱倫瀚怡畫山水。大正五年,丙辰春日,正毅題鑒。
題本幅:梅花一調(diào)入江干,分出瀟湘五月寒。地北天南無謫叟,長安遠(yuǎn)近在毫端。得江城五月落梅花。鈐?。嚎滴跤P之寶
題識:臣朱倫瀚指頭恭畫。
鈐?。撼贾靷愬?、指頭恭畫
鑒藏?。菏汅拧⒅厝A宮鑒藏寶、樂善堂圖書記、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
著錄:《石渠寶笈初編》貯重華宮,《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二冊,第816頁,北京出版社,2004年。
說明:1.康熙帝題本幅。
2.日本看齋栗原文庫藏。
3.寺內(nèi)正毅題盒。寺內(nèi)正毅(1852-1919),日本陸軍元帥、政治家,第18任內(nèi)閣總理大臣。
康熙、乾隆御制集中,皆有賜題畫詩者,殊為少見,可見朱倫瀚“指畫”造詣精絕外,亦是圣恩眷隆。
緣何有此殊待?
考朱倫瀚其人,可謂文武雙全,既可立馬軍前,又詩書畫皆通,為難得“全才”。據(jù)《八旗畫錄》,康熙五十一年,其中武進(jìn)士,嫻技勇,能左右射,任宮內(nèi)侍衛(wèi),兼直武英殿、養(yǎng)心殿。雍正五年,由刑部郎中調(diào)任衢州知府,后累任浙江儲糧道布政副使。乾隆十年,升正紅旗漢軍副都統(tǒng),乾隆十二年,調(diào)正黃旗漢軍副都統(tǒng),可謂官運(yùn)亨通。
其書法無論蠅頭小楷亦或擘窠大字,皆瀟灑不群,各盡其妙。
另據(jù)劉大櫆撰《誥封光祿大夫正黃旗漢軍副都統(tǒng)朱公神道碑銘》載其“……詩宗香山、眉山,文近廬陵,有《閑清堂集》藏于家,工書法,深入晉唐之室,尤工繪事,山水人物,花草蟲魚,靡不畢肖其生時?!?,可知其詩文宗白居易、蘇軾,文近歐陽修,有《閑青堂集》十卷傳世。其詩遍詠江南塞北山左楚中山水,頗是蕩氣回腸,縱橫馳騁。
朱倫瀚憶及扈從康熙皇帝木蘭圍獵情景,曾有詩“憶昔叨陪扈從時,青山曾畫亦曾詩。云中帳殿煙為幕,雪里松林玉作枝。圍合塵黃傳射虎,山回日黑看收旗。遙知走馬岡巒下,笑我狂吟舊路歧。 紛紛獵騎帶禽歸,應(yīng)識詩囊與眾違。馬上吟懷隨嶂遠(yuǎn),月中筆陣逐鴻飛。寒生紅葉霜千樹,夢繞青燈火一圍。擬借床頭云滿甕,為酬佳句款荊扉?!?,尤是詩中“馬上吟懷隨嶂遠(yuǎn),月中筆陣逐鴻飛?!逼湮娜宋鋵⑿男?,發(fā)于詩端。
其“指畫”之氣勢磅礴,生動盡致,則可由《瀟湘煙靄圖》一窺無遺。
▲朱倫瀚(1680-1760) 瀟湘煙靄圖 場景圖
此圖以近、中、遠(yuǎn),三段式構(gòu)圖,指法工整細(xì)致,設(shè)色淡雅,氣韻渾厚,線條質(zhì)樸堅(jiān)硬,秀氣與纖細(xì)則少有。
近景,石伏溪岸,青苔紛靄離披,老樹蒼勁潤翠,墨色渾然,意境甚是清幽。溪中繪一扁舟,湖波以指隨意點(diǎn)畫,老者搖櫓,小童撐桿,造型傳神。舟中一人,著紫色寬袍,作文士裝束,幾上置書,目視前方,似神游象外。此際,舟窗與書窗何異,恰是“晴窗啟處人何事,理罷琴書醉課農(nóng)”之與世無爭。
▲朱倫瀚(1680-1760) 瀟湘煙靄圖,局部
中景,則重點(diǎn)勾勒,奇峰雜木,萬壑垂青,暮云與煙嵐相映。溪邊古渡停有小舟,山澗小徑蜿蜒盤旋,野山幽谷,巨石橫置其間,點(diǎn)綴有序,層次分明。
山中樓閣,二人對坐,其中一人似在吹笛,如隱士之怡然,觀之聞聲陣陣,陶然而樂性情。山巔平地處,又繪一亭臺,極目馳騁,一瞬千里可得。而長城隱于山石林木中,頗是有“太平盛世”,城御已然成為名山勝地一景之寓意。
▲朱倫瀚(1680-1760) 瀟湘煙靄圖,局部
遠(yuǎn)景,水面明凈澄澈,碧空浩渺,云霧杳天,橫結(jié)群巒似隱若現(xiàn),遠(yuǎn)帆泛于銀波,有“遠(yuǎn)帆數(shù)點(diǎn)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畫面意趣。又淡墨暈染,濃淡濕枯恰到好處,如煙如霧山水美景,令人心向往之。
▲朱倫瀚(1680-1760) 瀟湘煙靄圖,局部
朱倫瀚的指畫技法,造微入妙,與其師法古人,旁師博采諸家,有頗多關(guān)系。遼寧省博物館藏《山水雜畫冊》,絹本,十二開,為其小幀指畫之作,題識中如“摹宋人院本”、“擬天池生寫意”、“擬米襄陽”、“擬戴文進(jìn)筆意”,可見其擬戴進(jìn)、徐渭、米芾以及宋人院畫等,才能指間“奇情異趣,信手而得”,甚至超越傳統(tǒng)筆墨山水。
以其《瀟湘煙靄圖》對比遼博館藏《山水雜畫冊》,指畫技法及諸如樹石、扁舟、峰巒等畫風(fēng)如出一轍。
另朱倫瀚為友人作《風(fēng)云際會圖》,故宮博物院藏,曾有長詩記之,其《閑清堂詩集》卷第七《鄭參亭囑畫風(fēng)云際會圖以詩致謝依韻答之》亦有載,詩云“高家司寇創(chuàng)指畫,五十年來和者寡;自我供奉尚及時,面論筆墨已無暇;世人好奇爭擎拳,濃涂大抹紛揮灑;我今勉強(qiáng)作此圖,敢謂風(fēng)云隨叱咤……”
據(jù)其中“五十年來和者寡”、“面論筆墨已無暇”,可知朱倫瀚師古人外,與當(dāng)世“指畫”開宗之高其佩彼此之間也曾有筆墨探微,而朱倫瀚對其指畫成就亦甚是肯定。而“自我供奉尚及時”,則可知其言及指畫系“自學(xué)成才”,與高氏并無師承關(guān)系?!案呒宜究堋钡墓巽暦Q謂,亦可證二者當(dāng)并非甥舅。
朱倫瀚的指畫,彼時影響甚大,帝王及達(dá)官貴人皆是鐘愛,人謂其為高其佩后“指頭畫派”之“次帥”。
劉大櫆《誥封光祿大夫正黃旗漢軍副都統(tǒng)朱公神道碑銘》,載其“:“以幅牋奏上,輒蒙嘉獎,其流布人間,人多寶而藏之……”
姚鼐所撰《副都統(tǒng)朱公墓志銘》也贊譽(yù)“自圣祖愛公畫,世傳,寶朱公指畫及書然,公修己立朝,卓然于眾,不詭隨,蓋有古人之風(fēng),豈以文士論哉!……”
程晉芳《朱倫瀚行狀》則謂其“既以畫名當(dāng)代,達(dá)官貴人具縑素到門者踵相接,公應(yīng)之落落。或有以贗鼎告者,公曰,其畫果佳吾方愧不如,不佳,必有能辯之者,既不辨,則此人得以濟(jì)貧,而嗜余畫者,亦厭其欲以去,豈不善乎?告者服其大度……”知其聲名益隆,為人懷有氣度。
▲朱倫瀚《村樹溪橋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瀟湘煙靄圖》有康熙御筆題詩“梅花一調(diào)入江干,分出瀟湘五月寒。地北天南無謫叟,長安遠(yuǎn)近在毫端。得江城五月落梅花?!?/p>
▲朱倫瀚(1680-1760) 瀟湘煙靄圖,局部,康熙御筆題詩
李白曾有詩《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詩云“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據(jù)言此詩作于李白流放夜郎途中,聞聽黃鶴樓笛聲,其心中頗有無辜受害之憤懣。如“梅花”有清寒之感,“玉笛”則如怨如訴,有凄涼之思。
而康熙以此作題,其中“地北天南無謫叟,長安遠(yuǎn)近在毫端?!?,言及其“盛世”治下,才盡其用,沒有被貶黜而郁郁不得志之人?!懊坊ㄒ徽{(diào)入江干,分出瀟湘五月寒”則是贊譽(yù)朱倫瀚畫藝超絕,又得“瀟湘”意境。此處以“瀟湘”代指“黃鶴樓”,所謂“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云水”,知其勝景。
黃鶴樓,位于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登樓遠(yuǎn)眺,“瀟湘風(fēng)光”盡收眼底,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三大名勝”,可謂武漢之代名詞??滴跻源嗣谰?,詠頌盛世,而朱倫瀚繪以“春雨初歇”,此大好風(fēng)光,亦是其身逢明主盛世,心有契焉。
今庚子年,武漢“抗疫”,也幸賴萬眾一心,盛世之功。
▲左:《瀟湘煙靄圖》局部,右:1882年,歐洲出版畫報上的黃鶴樓
康熙文治武功,雅好書翰,行筆清麗灑脫,深有帖學(xué)之風(fēng),又得董其昌遺韻??滴跏?,其設(shè)南書房,為第一個以書法為名的中樞輔政內(nèi)廷機(jī)構(gòu)。南書房多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員入值,論證、侍書之余,書家審美也影響皇家書風(fēng),書事則日隆。
其書風(fēng)受沈荃影響頗深,而沈荃書學(xué)董其昌,故其甚為推崇董文敏書法,視董書為圭臬,海內(nèi)真跡,搜尋殆盡矣。
其跋董其昌墨跡后,曾有言“華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于楮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經(jīng)意間處,豐神獨(dú)絕,如微云卷舒,清風(fēng)飄拂,尤得天然之趣?!?
此書筆勢流暢自然,筆劃圓潤中正,平淡秀逸,行氣俱佳,結(jié)體亦是疏朗,風(fēng)采流奕,斂鋒藏鍔而自能雄勁,不乏“姿致中出古淡”意趣,典雅之余,亦有帝王氣派,頗是不易。
故宮博物院藏有康熙御筆翰墨。
▲康熙《行書趙北口詩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朱倫瀚《閑青堂詩集》中,亦有《賦得江城五月落梅花應(yīng)制》詩,詩云:“層城縹緲入云中,玉笛聲高落半空。一曲梅花江水綠,頓傳春色滿熏風(fēng)?!贝嗽娛且椅粗良壮侥晁?,乙未為康熙五十四年(1715),甲辰為雍正二年(1724),因畫作未署年款,可作時間上參考。
▲朱倫瀚(1680-1760) 瀟湘煙靄圖,局部,款識
此詩《賦得江城五月落梅花應(yīng)制》,“應(yīng)制詩”即“應(yīng)和詩”,為國古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之詩,內(nèi)容多為歌功頌德。
因此,此或即其應(yīng)康熙御筆《得江城五月落梅花》所和作,詩中“一曲梅花江水綠,頓傳春色滿熏風(fēng)?!?,也是以此歌頌“康熙盛世”。
而乾隆、嘉慶二帝又鈐御覽寶璽,亦可見此畫“太平盛世”意義至深。
畫作上,所鈐“重華宮鑒藏寶”、“樂善堂圖書記”,。據(jù)考,弘歷為皇子時,初居毓慶宮,雍正五年(1727年)成婚后移居乾西二所,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歷被封為“和碩寶親王”,住地賜名“樂善堂”。其登基后,此處作為肇祥之地升為宮,名重華。
▲《石渠寶笈初編》貯重華宮
▲石渠寶笈:左圖取自《瀟湘煙靄圖》、右圖取自《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
▲乾隆御覽之寶:左圖取自《瀟湘煙靄圖》、右圖取自《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
▲重華宮鑒藏寶:左圖取自《瀟湘煙靄圖》、右圖取自《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
▲嘉慶御覽之寶:左圖取自《瀟湘煙靄圖》、右圖取自《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
姚鼐(官四庫全書纂修刑部郎中)序《閑清堂集》,曾言“往時,余聞都統(tǒng)朱公,最善指畫,號為奇肆,異乎常法,嘗求其畫而觀之,始亦駭焉,既而求其意,則若有失天下物態(tài)之真,斂神一氣,不啻銖稱繩量,而為之者蓋未嘗不出于至慎也,公自康熙以來,歷任三朝,皆嘗以畫進(jìn)御,筆墨縱恣,極其胸臆,天子獨(dú)太息而稱善之……”,也可見朱倫瀚“指畫”,清雅俊秀,古樸蕭散,為歷代帝王稱之。
而《閑青堂集》卷七其《友人囑仿大癡畫法因題》題言“大癡老人畫奇古,古來畫家誰其伍。前有關(guān)荊后董巨,倪迂之外難與數(shù)。我今學(xué)畫五十年,落筆滿紙愁云煙。欲覓老人真消息,五百年來道不傳?!保漕}跋時,已學(xué)畫“五十年”之久,而遂得畫中真昧。
朱倫瀚六子朱孝純,詩畫得家法,工山水,不愧家風(fēng),官至兩淮鹽運(yùn)使,時人稱其詩“袁枚為琵琶,孝純?yōu)榻痃姟?。其與“揚(yáng)州八怪”羅聘為丹青好友,而羅聘指畫“甲、指、拳、掌”并用,或與朱孝純的交誼篤厚,不無關(guān)系。
潘天壽曾言“予作毛筆畫外,間作指畫,何哉?為求指筆間,運(yùn)用技法之不同,筆情指趣之相異互為參征耳。運(yùn)筆,常也;運(yùn)指,變也。常中求變以悟常,變中求常以悟變,亦系鈍根人之鈍法歟!”
朱倫瀚此《瀟湘煙靄圖》以指代筆,滿“絹”生輝,極具神采,又有康熙御筆題詩,“太平盛世”美景溢于墨端,且乾隆、嘉慶二帝御覽,亦著錄于“石渠寶笈”,真“指畫”之巔峰也。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