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0/19 13:33:05 來源:同古堂
▲朵云軒120周年慶典拍 明人尺牘
藝術(shù)自媒體/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圖/ 朵云軒拍賣
朵云軒120周年慶典拍
朵云軒:吳門傳奇,云間佳話
文/ 同古堂
有明一代,自太祖朱元璋開國,恢復衣冠制,得以延續(xù)漢人傳統(tǒng)精神信仰,儒道復興,尊古、復古風氣濃厚,藝壇亦漸趨繁盛。其中,詩文以漢唐詩賦為典范,繪畫則循跡北宋及之前風格為基調(diào)。
明初時期,穩(wěn)定時局為第一要務(wù),筆墨情趣的文人畫亦多遙接先賢,而少有創(chuàng)新。不過,繁饒富庶的江南一帶,依舊名家輩出,如戴進、杜瓊、王紱、劉玨、夏昶等,筆法嫻熟,頓挫間風度益著,得諸家之妙。
而隨著朱明王朝承平日久,文人繪畫旨趣漸由“以藝載道”轉(zhuǎn)為“托物言志”。及至明中期,院體、浙派式微,以沈周為首的吳門畫派則異軍突起,后學接踵,成為畫壇主流,聲勢可謂浩大。
▲吳門畫派(文徵明、唐寅、祝允明)
吳門畫派,摒棄傳統(tǒng)宮廷繪畫的“帝王審美”,又旁師博采,汲取浙派“尚逸意趣”,是文人畫的繼承及完善者。其畫作中,既可表現(xiàn)自我性情,進而又體現(xiàn)自得其樂的藝術(shù)精神,為天下士子所向往。
是畫派蔚然成風,吳門也遂為畫壇勝地,其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王鏊、文嘉、陳淳、王穉登、王榖祥、王寵、錢榖等,皆一時俊杰人物,又精于詩、書、畫三絕,可謂精彩紛呈,影響至深。從此,文人畫家職業(yè)化與職業(yè)畫家文人化,也呈融合之勢,雅俗共賞。
▲云江畫派(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
晚明時期,與“吳門畫派”一脈相承,關(guān)系密切的“云江畫派”,以董其昌、陳繼儒、莫如忠、莫是龍等人為代表,發(fā)展迅猛,至清初遂形成獨霸畫壇的“四王”派系,而眾多畫家中,唯董其昌執(zhí)畫壇牛耳。
關(guān)于吳門畫派起源,董其昌曾于杜瓊《南村別墅圖》冊中,跋文言及“沈恒吉學畫于杜東原(即杜瓊),石田(即沈周)先生之畫傳于恒吉,東原已接陶南村(宗儀),此吳門畫派之岷源也?!?,后世也多以為此派興于沈周,成于文徵明。
事實上,吳門畫派,關(guān)系錯綜復雜,眾人或亦師亦友,或為姻親故交,彼此間群策群力,提攜后進,各有所得。如王寵為唐寅親家,徐有貞為祝允明外祖父,李應(yīng)禎為其岳父,吳愈為文徵明岳父,毛珵與王鏊是親家,錢同愛則是文徵明的親家等,另外文徵明與唐寅同為沈周學生,其父文林與沈周為至交好友,皆可窺彼此“師友、親友”關(guān)系之一二。
▲吳門畫派“親友、師友”關(guān)系圖
朵云軒120周年慶典拍“云集——中國古代書畫夜場”中,即征得《明賢手札冊》,冊中共計書者二十人,二十五札。囊括“吳門畫派”沈周、王鏊、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寵、文彭、王穉登、王榖祥、王時敏、俞琬綸及游學于吳門的梁孜、宋玨等,而“云間畫派”則如范惟一、莫如忠、莫是龍、董其昌、陳繼儒、陸應(yīng)陽等,無不是明中、晚期畫壇之扛鼎翹楚,誠是研究彼時書法藝術(shù)及文人交游的重要史料,彌足珍貴。
明中期,以繪畫而言,沈周、文徵明、仇英、唐寅,有“明四家”之稱,也稱“吳門四家”;書法上祝允明、文徵明、陳淳、王寵,亦有“吳門四家”美譽;而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禎卿于詩文造詣,又稱“吳中四才子”,即耳熟能詳之“江南四大才子”,此札冊中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王寵各一札,唐寅二札,更顯此明人尺牘冊之稀珍。
此外,陳繼儒、董其昌及莫如忠、莫是龍父子,眾人交誼之云間佳話,也如山林鐘鼎,并峙人間,更遑論董其昌“南北宗畫論”對于文人畫創(chuàng)作的指導意義。冊中董其昌二札,陳繼儒四札,莫如忠、莫是龍各一札,也是“片楮單牘,人爭寶之”。
▲王掞(1645-1728年)
是冊,為王掞舊藏。其為明代首輔王錫爵曾孫,祖父王衡別署蘅蕪室主人,榜眼及第,曾為翰林編修。父親王時敏為清初“四王”之首,開創(chuàng)了山水畫的“婁東派”,與王鑒、王翚、王原祁并稱四王,外加惲壽平、吳歷合稱“清六家”。
王掞(1645-1728年)清朝官員。字藻儒,一作藻如,號顓庵、西田主人,江南太倉(今屬江蘇)人,明代首輔王錫爵曾孫??滴蹙拍赀M士,授編修,官至文淵閣大學士??滴趿?,請重立胤礽為太子忤旨,應(yīng)謫戍,以年老由子代行,尋致仕。有《西田集》。
王掞一門,曾祖父與祖父皆為“榜眼”,明代重臣,父親為畫壇巨擘,其則先后為刑部、禮部尚書,授文淵閣大學士,官至文臣之極,亦工詩,精于書畫藝事,有《西田集》傳世。冊中所及諸名士,多與其長輩有交游,而鑒藏印“王掞之印,掞,臣掞,顓庵,藻儒鑒藏,王掞,王掞印,王掞印信,藻儒氏,西田主人,字藻儒號顓庵”等,證之王掞名號,皆相符。
冊中另有“漢英”“漢英翰墨”“赤苻”“硯北”“懷遠樓秘藏之印”等鑒藏印,暫不可考。此冊近代時曾經(jīng)杜韓甫收藏,札上多蓋有“杜鐘琦章”鑒藏印。
杜韓甫(1885—1935年),名鐘琦,字韓甫,雙江鎮(zhèn)人,幼年失去父母,由兄嫂扶養(yǎng),家境清寒,1902年到昆明,得親友資助讀私塾。光緒三年(1904年),在親友支持下,經(jīng)河口海防東渡日本留學。1905年回國,當時清廷在全國追捕革命志士,在廣州等地不能久留,復于1906年再次東渡日本留學,就讀于東京陸軍東斌學校,與黃毓英友善,由黃介紹,呂志伊主盟,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從事反對帝制,爭取民族獨立革命活動。
杜韓甫為積極的革命者,因受過良好教育,受孫中山之命,曾集資出版《滇聲報》《覺報》,宣傳革命,工作同僚中不乏書畫大家與鑒藏者,亦證此冊之流傳可循。
▲lot 1618 沈周(1427-1509)手札
箋本鏡片
款識:向者晉謁,草草速歸。不能不與閣下久處,以聆高論,殊為怏怏。茲吳匏庵寄頌府公毀淫祠之作,仆欲吳中士夫因倡而和,以成盛美,以勵薄俗。敬敢拜乞一言,以壓斯卷。伏冀早賜,幸幸。友生沈周再拜。安甫先生執(zhí)事。
25×30.5 cm.9 7/8×12 in.約0.7平尺
沈周為“吳門畫派”開山鼻祖,一生未應(yīng)科舉,悠游林泉間,為有道高士。從其致“安甫先生”手札,也可知吳門之“亦師亦友”的特殊師承。
據(jù)考,“安甫先生”即陸伸,字安甫,為陸容子,太倉人,正德戊辰進士,官大理評事,文徵明摯友,《弇州續(xù)稿》、《明史》有載。札中款識“友生沈周”可知陸伸應(yīng)為其學生。
札中“吳匏庵”即吳寬,與沈周多有交游?!皡寝蒜旨捻灨珰б糁鳌眲t是吳寬對于蘇松地區(qū)“毀淫祠”之舉深為贊賞,并作詩相頌。其曾作《美曹太守毀淫祠》,《匏庵家藏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有載,或即札中所言之詩作。
而高士桑悅也曾作詩《蘇守曹侯鳴岐去淫祠數(shù)十萬,閣老匏庵吳先生紀之以詩,予次其韻》相和吳寬。此外,因“毀淫祠”之舉,堯峰山佛教僧眾在寺院中供奉吳寬,名為吳文定公祠。
札中“仆欲吳中士夫因倡而和,以成盛美,以勵薄俗?!保芍鋾r地方士紳在“毀淫祠”運動中,踴躍參與,有重要影響。如文徵明父親文林,與桑悅為為中表之親,《溫州府志》亦載其擊豪右,毀淫祠等。
沈周亦贊同此“盛美”之舉,并請陸伸為吳寬“毀淫祠”之作寫和文。信紙為藍色花箋,繪三個臥談高士,恰如沈周、吳寬、陸伸三人,書法則是沈周代表書風,出之黃山谷而增以勁利,氣格高邁。此札亦具有關(guān)明中期“毀淫祠”的珍貴史料價值及吳門師承關(guān)系等考據(jù)意義。
▲lot 1617 文徴明(1470-1559)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居生托仆致懇,敢以瀆聞。渠意頗勤,幸有以勉訆之。得早過舍下,同行尤妙。徵明頓首奉速。子傳先生尊契兄。十八日。
收藏?。憾沛R琦章、掞
23×31 cm.9 ×12 1/4 in.約0.6平尺
文徵明其從吳寬學文,從李應(yīng)禎學書法,從沈周學畫,詩文書畫無一不精,筆墨畫風蒼勁淋漓,書法造詣精湛,不愧吳門畫派領(lǐng)袖人物。
其書法楷、行、草、隸無所不能,楷書以小楷最精,取法以永禪師為主,溫純精絕、清爽峻拔,行、草書則如“風舞瓊花,泉鳴竹澗”,少有火氣,溫文儒雅,深得“二王”神韻。晚歲時,其匯以蘇、黃、米、趙筆意,遂成清勁秀麗、溫和醇雅的獨特風格。
札中“居生托仆致懇”,“居生”或為其學生居節(jié),少從文徵明游,書、畫為入室弟子。而“子傳先生尊契兄”知即學生陸師道,歷官工部主事、禮部主事、尚寶司少卿等職,師事文徵明,工小楷、古篆,著有《五湖集》和《左史子漢鐫》等傳于世。
內(nèi)容為文徵明相約陸師道、居節(jié),書法亦是剛健勁拔,為文徵明書法成熟期典型風格。
▲lot 1621唐寅(1470-1524)手札
箋本鏡片
款識:昨動勞,未及謁謝,罪罪。寧波張秋江善畫芙蓉,馳名浙江者,欲參謁執(zhí)事。謹遣信先容。偶有鄙事,不得偕詣,乞恕。寅再拜。衡山年兄尊侍。
收藏印:王掞印、杜鍾琦章
24×32 cm.9 1/2×12 5/8 in.約0.7平尺
文徵明與唐寅同列名“吳門四家”,彼此交游匪淺,訂交于1485年,二人詩文唱和諸多,魚雁往來不斷。其父文林對唐寅亦甚是賞識,唐寅自述中曾言及“每每良燕(宴)必共呼之”。
文徵明次子文嘉《先君行略》中,也言“南濠都公穆,博雅好古;六如唐君寅,天才俊逸。公與二人者,共耽古學,游從甚密,且言于溫州(文林)使薦之當路……”,可窺一二。
此札中為唐寅致文徵明,推介寧波畫家張秋江拜謁文徵明,因其有事耽誤,無法同行等。筆者考據(jù)唐寅年譜,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是年其有次韻張秋江于長至日訪沈周詩,即題于陸復贈沈周《墨梅》長卷后。
▲lot 1622 唐寅(1470-1524)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寅頓首。次明老兄執(zhí)事。前書想達。道復賢兄竊欲煩之,議鐫印章數(shù)株。煩先道意?!蹲跃帯?,欲煩老兄尋覓一部見寄。其價,與舍弟索之。即日。寅頓首。
收藏印:杜鍾琦章、字藻儒號顓庵
26.5×29 cm.10 3/8×11 3/8 in.約0.7平尺
此為唐寅致吳次明書札。文徵明有頗多詩詞詠及吳次明,其《詠次明》詩中,云“神凝遠玉無瑕,十載論交似飲茶。深靜不教窺喜慍,寬閒能自應(yīng)紛華。寄情時有摴蒱樂,博物咸推鑒賞家。猶自一經(jīng)淹舉子,年年隨伴踏槐花?!保芍c吳次明相交已久,且吳氏精于鑒賞。
另有文徵明作《三月既望同吳次明蔡九逵陳道復湯子重王履約履仁汎舟石湖遂登治平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為韻分得朗字》、《懷次明》、《與次明宿昆山舟中次明誦其近作因次韻、 《二月望與次明道復泛舟出江村橋抵上沙遵陸邂》、《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納涼》等詩,可見吳次明、陳淳、文徵明等彼此間均有匪淺交契。
札中“道復賢兄”即陳淳,字道復,師從文徵明,在其門下聲譽最高,能詩文,擅書法,尤精繪畫,與文氏的文友及其他門生交往密切。書札內(nèi)容為唐寅請吳次明尋覓《自警編》書,并請告知陳淳篆刻數(shù)枚印章,文人雅士間之往來,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此外,從唐寅所托,亦可知吳次明與陳淳交誼之厚。
▲lot 1614 祝允明(1461-1527)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昨浼之事,乞用心一為。俗之改日,自有新條在,決不負也。允明頓首。廷用老兄執(zhí)事。
收藏?。憾沛R琦章、西田主人
25×15.5 cm.9 7/8×6 1/8 in.約0.3平尺
“吳中四才子”中,祝允明書法造詣獨領(lǐng)風騷,尤其狂草被譽為“明朝第一”。王世貞也曾于《藝苑卮言》中評價“天下書法歸吾吳,祝京兆允明為最”。
札中“廷用老兄執(zhí)事”即馬廷用,字良佐,號紫巖,官至南京禮部右侍郎。此為祝允明托事書札,請馬廷用為之用心,日后有新的答謝。“新條”應(yīng)即隱喻饋贈。史載祝允明不修行檢,放蕩不羈,由此札可窺。
書法四行,法度謹嚴而行筆自然,極具古意。
▲lot 1616王鏊(1450-1524)手札
箋本鏡片
款識:櫻、筍之惠,相接於前,感媿無已。佳制美矣,必欲更改,則“俱已”字請為“詎能”,如何?不罪不罪。鏊再拜。東岡高士。
收藏?。和鯍镱呪?
24×30 cm.9 1/2×11 3/4 in.約0.6平尺
王鏊是吳門中少數(shù)曾位居高官的一代名臣,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學者稱其為震澤先生。其逝世后,追贈太傅,謚號“文恪”,世稱“王文恪”。王守仁贊其為“完人”,唐寅贈聯(lián)稱其“海內(nèi)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
其書法清勁爽健,結(jié)字縱長嚴謹,得峭拔風神。其為弘治、正德間文體變革的先行者和楷模,他黜浮崇古之文學觀和尚經(jīng)術(shù)、去險詭之取士傾向,影響了一代文風,可謂吳門先導。
札中“東岡高士”,筆者考據(jù)應(yīng)為隱士施鳳。其系狀元施槃侄,字鳴陽,少從倪文僖謙游,好古不同流俗,益潛心理學,絕意進取隱居教授終其身,嘗構(gòu)亭于松竹間,客至相與宴飲怡然自適,人咸稱為東岡高士。
清王熙桂《太傅文恪公年譜》有載“公性恬退,既歸田,……在山則有隱士東岡施鳳、林屋蔡羽、五湖張本、弟秉之等,入城則有門下諸生祝允明、文徵明、唐寅、陸粲、黃省曾、王守、王寵、陳怡、杜璠等,相與談?wù)f古今?!?
王鏊曾有詩《次韻東岡十詠》、《慰東岡失子明》等,另有《奉和東岡歲暮有懷見寄之韻》,詩云“歲暮相望思渺然,幾回欲去更遲延。舟辭震澤無多日,歷改王春又一年。澗壑未須悲濩落,閣門誰正候傳宣。人生得喪應(yīng)難定,社櫟無能卻自全?!?
其中“舟辭震澤無多日,歷改王春又一年”知王鏊與倪阜感情深厚,多有掛念。而“澗壑未須悲濩落,閣門誰正候傳宣?!敝湮慈胧送?,為隱士。
王鏊另著有《東岡高士傳》,據(jù)其中所載,施鳳“勤學過苦,因得眩疾,自是不復事舉業(yè)”,而后于東洞庭山偃月岡(亦稱東岡)開門授徒。
札中內(nèi)容,王鏊感謝所贈櫻、筍,另外就詩詞更改有所建議。
▲lot 1629 王寵(1494-1533)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今日已令家中辦韭角。千萬出來,享此誠意。家人之物,勿使空費也。鑒之鑒之。寵拜。衡山二丈。
收藏印:王掞之印、杜鍾琦章
24×17 cm.9 1/2×6 3/4 in.約0.4平尺
王寵雖出身酒肆之家,不過文徵明在與王貞的交游中,以為王寵“秀穎好修,器業(yè)并可觀”,對其甚為欣賞。王寵15歲時,文徵明以其“意度坦迤和天倪,祥麟一角世所稀”,遂折輩行相互訂交,于是王寵的名聲遂之大噪。
其詩文聲譽很高,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何良俊《四友齋書論》評其書“衡山之后,書法當以王雅宜為第一。蓋其書本于大令,兼人品高曠,改神韻超逸,迥出諸人上。”
此為致文徵明札,內(nèi)容為其邀請文徵明享家人所做韭角,日常生活,情真意切,于俗世生活中尤見文人雅意。其中“千萬出來,享此誠意。家人之物,勿使空費也。鑒之鑒之?!?,也可見二人為“平生友”,惺惺相惜。
此札行書率意揮灑,風神蕭散,法度亦是嚴謹,可謂無一懈筆。
▲lot 1613 文彭(1498-1573)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絹一幅,乞作四小畫。五日之后,見賜為妙。彭頓首。叔寶老弟。正月廿九日。
收藏?。和鯍镏?、杜鍾琦章
25.5×12.9 cm.10 ×5 1/8 in.約0.3平尺
文彭為文徵明長子。以明經(jīng)廷試第一,授秀水訓導,官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其工書畫,亦精篆刻,為文人流派印章“開山鼻祖”,書法則師鐘王、懷素,歸于孫過庭,堪稱全才。
札中“叔寶老弟”即錢榖,為文徵明學生,上海博物館藏有數(shù)通文彭致錢榖信札,內(nèi)容為討論新近見聞的書畫、印章、古玩等,知二人多有書畫交誼。
此札為請錢榖作畫,札中書法自然灑脫,神采風骨,相比文徵明札,雖少方正,卻多蘊藉。
▲lot 1620 王穀祥(1501-1568)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會試錄》,舍姪孫來索取。彼又欲應(yīng)他人借耳,在此專等。乞暫發(fā)來還之。候送者,當再奉令郎抄完也。千萬千萬。初六日。穀祥頓首。磬室尊兄執(zhí)事。
收藏?。憾沛R琦章、王掞印
26.5×16.8 cm.10 3/8×6 5/8 in.約0.4平尺
王榖祥師法文徵明,筆墨瀟灑,為嘉靖八年進士,官吏部員外郎。其書仿晉人,不墜羲之獻之之風,篆籀八體及摹印,并臻妙品。又善寫生,渲染有法度,意致獨到,即一枝一葉,亦有生色,為士林所重。
故宮博物院藏其《桂石圖》軸,遼寧省博物館藏《書畫合冊》等。
札中“磬室尊兄執(zhí)事”,筆者考為錢榖,字叔寶,號罄室。書札內(nèi)容所言為請錢榖奉還《會試錄》一書。錢榖素來喜歡書籍收藏,上海博物館藏文彭《致錢榖札之二》即有言“吾弟留心書籍,備此奉聞?!?/p>
▲lot 1615 王穀祥(1501-1568)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陸靜齋至,辱詩帖之貺,盛意勤懇,何可當也!詢知起居佳勝,及有后宮盛色之樂,欣羨欣羨。區(qū)區(qū)獨客窮天,緬懷故人,千里遙隔,情如之何?靜齋行急,略此片楮,以表謝忱,幸照之。所瀆謝志,惟無負是望。至禱至禱。十月十日燈下。穀祥頓首。
印鑒:酉室
收藏印:杜鍾琦章、藻儒氏
23×31.5 cm.9 ×12 3/8 in.約0.7平尺
札中“陸靜齋”暫不可考,王榖祥不妄交一人,有清望。書札內(nèi)容為王榖祥對友人“陸靜齋”的思念,千里遙隔,情如之何?此札書法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tài)生動,行間疏朗,似可尋見文氏筆墨蹤影,同時也頗得“二王”神韻,彌足珍貴。
▲lot 1628 王穉登(1535-1612)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日來小極,未獲過從。疏節(jié)之罪,誠不可逭。門下能亮之否耶?有便羽入金陵,欲附周比部書去,乞檢還。毘陵歸,當圖傾倒耳。穉登頓首再拜。京仙先生門下。左長。
收藏印:王掞、杜鍾琦章
25×15 cm.9 7/8×5 7/8 in.約0.3平尺
王穉登少有才名,名滿吳郡,以詩文稱雄一時。其善書,篆、隸、行皆妙,文徵明卒后,掌吳中文會數(shù)十年。
據(jù)載,其四歲能屬對,六歲善擘窠大字,清錢謙益《列朝詩集》贊云:“穉登妙于書與篆、隸。閩、粵之人過吳門者,雖賈胡窮子,必踵門求一見,乞其片縑尺素然后去?!?
札中“周比部”、“京仙先生門下”暫不可考。同時期,王世貞有詩《張通政宇清周比部濟叔沈進士子善餞予昆山有作》及《答周比部胤昌見懷·其一》可作參考?!皻沉辍睘槌V荨?
書札內(nèi)容為王穉登致“京仙先生”,言及因未得過從,甚為愧懷,同時請“周比部”隨附書信等。
▲lot 1625 俞琬綸(明)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弟與諸兄,以別久而情深,又將別而情至。危病復起,相對如夢。而情危□□ 思者,不難一一相訪,一一相邀。竟不能團□聚面。如今事愿於□餘,攜一榼□寫情于會□。諸兄任完一篇,弟□篇,可勿何□問。不知誰兄主社?萬毋為弟添□箸。以病餘,未酒。只求覓好茶數(shù)盞而已。切勿多事,反增一不適之障。懇懇。琬綸弟再頓首。
收藏?。侯呪?、杜鍾琦章
27×33 cm.10 5/8×13 in.約0.8平尺
俞琬綸(明),字君宣,,萬歷四十一年(1622)進士,曾任西安令,后因名士作風被劾罷官,遂潛心著述。著有《琬綸詩余》《自娛集》。其人性疏韻高,不隨流俗,為風流倜儻之士。
觀其手札,點畫俊美,結(jié)字美姿,文雅風流,宛若天女散花。是札略有殘損,字有失其點畫者,雖稍影響識讀,但亦增其云里霧里隱顯之趣。手札內(nèi)容委婉曲折,可側(cè)見其人生處境。
俞琬綸與陳元素為莫逆之交。信札中“弟與諸兄,以別久而情深,又將別而情至。危病復起,相對如夢?!?,料想以其與陳元素之交誼,札中“諸兄”或也應(yīng)有其一席之地。
▲lot 1632 宋玨(1576-1632)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春已回,而病不去;歲將除,而貧猶在。但旅況雖涼,安閑是福。數(shù)日以高枕為補藥,以不出戶為深山,以不見客為止靜,坐□庇吾兄□□□□小□□ 。不知兄□□□室□ , □□ 身再健些,來坐半日(也)耳。草草復。小弟玨頓首。敏翁至契?!墩f文》長箋,得取來一借觀乎?留意留意。又拜。
印鑒:宋玨比玉
收藏印:王掞印信、杜鍾琦章
28×26 cm.11 ×10 1/4 in.約0.7平尺
宋玨為明代吳門畫派的重要人物,開篆刻史上“莆田派”之先河,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等,亦受其影響。其雖為莆田人,然年三十負笈入太學,游金陵,走吳越,遍交其賢士,為游學吳門的典型文士。
其寄情書畫,喜飲酒,人常伺其醉后出綾絹求書,被視為張顛再見,顧癡復生,片札只字,人皆珍若拱璧,外國使者來華,亦不惜重金購求。后客死吳地南京,錢謙益為作行狀。金陵顧夢游入閩,哭其墓,乞人為文伐石以表之。
此為致敏翁札,少殘,字勢圓和,用筆如行云流水,有超逸之姿。其行楷、草書、隸書諸體精通,善八分書,橅夏承碑蒼老雄健,包世臣稱其“分及榜書能品上”。內(nèi)容為敘獨處之困與樂及友間相約,而札中“旅況雖涼,安閑是?!?、“以不出戶為深山,以不見客為止靜,”窺其人生境界亦超然。
▲lot 1626 梁孜(明)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都下過承雅愛,厚情種種,不一而足。瀕行,復辱佳章高詠,餞贐稠疊,銘藏無已。特以人事匆冗,不得專謝。計鮑子知我,必不以為訝也。曾在東省淹留兩月,公務(wù)草草就緒。暫圖歸敝鄉(xiāng),婚嫁甫畢,便言旋耳。道經(jīng)仙鄉(xiāng),以文從已還,無由一奉顏色。勞結(jié)萬狀,不審能為仆買舟過姑蘇一晤,傾倒渴私否乎?倘如所愿,何啻天降!何啻天降!暫附近作,粗扇二執(zhí)引忱,餘留另布萬萬。不具。十月望前四日。孜弟頓首。大翰撰研亭安老兄先生門下。餘左。
印鑒:梁孜
收藏?。憾沛R琦章、顓庵
26×37.5 cm.10 1/4×14 3/4 in.約0.9平尺
梁孜是廣東順德人,字思伯,號羅浮山人,文徵明弟子,開吳門畫風嶺南一脈。其與梁有譽、黎民表等為詩、古文,尤好書畫,畫追宋元大家筆意。以蔭補中書舍人,客部主事,為人雅正恭謹,海內(nèi)名士多與之交游。
此為梁孜致安研亭札,可窺彼時書畫家與鑒藏家的友好交誼。札中“研亭安老兄先生門下”,安研亭即安紹芳(1548-1605),字茂(懋)卿,號研亭居士,工詩善畫,精鑒賞,為明時無錫望族安國后裔,收藏大家。陳繼儒有《安研亭先生傳》。
安研亭曾收藏過聞名遐邇的黃公望巨跡《富春山居圖》,在臺北故宮所藏的該畫上,沈周跋文后的隔水處,有“安紹芳印”、“懋卿父”兩方白文印,即為安研亭之印,可知此畫與安研亭有一段淵源。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無用師卷),鈐印“安紹芳印”、“懋卿父”白文印
梁孜致安研亭札,言及“雅愛厚情,種種不一而足”、“瀕行,復辱佳章高詠,餞贐稠疊”,可知二人相交,詩歌往來,感情頗深。安紹芳對梁孜日常照顧,臨別贈詩,梁歸鄉(xiāng)“婚嫁”,事尚未行,又與安氏有他日游姑蘇之約。
此札書法流暢俊雅,時見挺拗之氣,作者文雅骨梗,性格躍然紙上,風神獨具。據(jù)考,黎民表在其所撰《瑤石山人稿》中有相當?shù)钠涗浟伺c梁孜、文彭、王世懋、安紹芳等人的唱和詩作,可窺諸文士彼此之往來。
除吳門畫派外,《明賢手札冊》中另有“云間畫派”的核心人物,即董其昌、陳繼儒、莫如忠和莫是龍父子等,也是展讀之余,不啻親炙古人。
▲lot 1609 陳繼儒(1558-1639)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來扇未及即書。少選,當如命。今日天雨,不往白石山矣。得拉青蓮兄同過一話,好甚好甚!前者淡鲞有逸味,至今留注齒頰間,弟甚想,想乞再惠少許,感感。且欲作粥,以餌病客也?;先市钟械馈5苋孱D首。
收藏?。憾沛R琦章、懷遠樓秘笈之印
25.5×15 cm.10 ×5 7/8 in.約0.3平尺
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麋公,文學家、書畫家、鑒藏家。其與董其昌相友善。從二十九歲開始,隱居在小昆山、東畬山,屢次皇詔征用,皆以病辭。閉門著書,詩文書畫俱佳。書出之于蘇、米,雅健挺勁,以骨氣勝。喜畫墨梅,見高潔之志。
其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修養(yǎng),贊同書畫同源,有《梅花冊》、《云山卷》等傳世。著有《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吳葛將軍墓碑》、《妮古錄》。
札中“得拉青蓮兄同過一話”,筆者考據(jù),“青蓮”應(yīng)即李言恭,(1541—1599)字惟寅,號青蓮居士,明開國功臣李文忠八世孫,萬歷三年襲爵臨淮侯,守備南京,累官知太??偠骄I戎政,好學能詩,奮跡詞壇,有《貝葉齋稿》、《青蓮閣集》等。
而“箕老仁兄”,或即為沈箕仲,著有《譚司馬公行狀》,陳繼儒《游桃花記》有載“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賓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歐大任有詩《中秋同黎惟敬王敬美梅客生沈箕仲屠長卿周元孚唐惟良沈叔成集陶懋中宅對月》亦有所提及。
是札內(nèi)容為朋友命書扇,贈佳肴,相約聚會。
▲lot 1610 陳繼儒(1558-1639)手札
紙本鏡片二件
款識:八十老人,病而復病。今雖強起,不能主張。畏蚊早臥,雖夜短而寔夜長。呼童點燭,修《僧史》三、四傳,頗有悟入處,覺非根非塵,別有迥然□□者。在根、塵之外,一切色空、明暗、夢夢醒醒,總是昏而散、散而昏,攪擾紛飛,頃刻之間,即數(shù)千萬劫景象。可悲在此,可笑亦在此。恨不與吾兄抱膝深言之。別諭不足掛齒,并不足掛之胸懷間。頃聞元老已出都門,萬事解散,唯敬以視之,看風云雷電出沒于太虛空洞之間,絕口不談一字,何其靜正而空闊也。人生五十將近,全要道力道氣,伎倆有限,不聞不見無窮,正是頂門清涼醍醐耳。佳瓜降火,山藥補脾,新物踴貴,念惠通家世情,可一二見耶?感切感切。先此謝復。十三日。儒頓首。煙老尊兄教下。
收藏?。憾沛R琦章、掞
25×30.5 cm.9 7/8×12 in.約0.7平尺
25×14.5 cm.9 7/8×5 3/4 in.約0.3平尺
是札陳繼儒言及“八十老人,病而復病?!?,知為1638年左右所作,而“人生五十將近”,知為上款人“煙老尊兄”彼時年歲。
故,筆者私以為,“煙老尊兄”或即王時敏,字遜之,號煙客,為一代畫苑領(lǐng)袖。其系出高門,文采早著,以祖蔭,官至太常寺少卿。
是札中,陳繼儒多人世感嘆與感悟,如“在根、塵之外,一切色空、明暗、夢夢醒醒,總是昏而散、散而昏,攪擾紛飛,頃刻之間,即數(shù)千萬劫景象??杀诖耍尚σ嘣诖?。”亦或“唯敬以視之,看風云雷電出沒于太虛空洞之間,絕口不談一字,何其靜正而空闊也。”
清人蔣士銓于其經(jīng)典戲曲《臨川夢·隱奸》中,有一出場詩,詩云“翩然一只云間鶴,飛來飛去宰相衙”,借此譏諷晚明名士陳繼儒裝點山林,附庸風雅。
然隱士避居山林詩文唱和,笑飲朝市宴集載歌,二者并無甚分別。真隱士“隨處凈土”,雖處鬧市,閉門即是深山。所謂“大隱在朝市,小隱在丘樊”,陳繼儒即是如此。
或是看透名利,其札中勸誡友人“不聞不見無窮,正是頂門清涼醍醐耳?!?/p>
▲lot 1611陳繼儒(1558-1639)手札
紙本鏡片二件
款識:一、行裝□□里門,又當銘。旋賀客踵至,乃為鄙人先遣為飯,此何等情也。即欲奉候,老怯出門。而輦下之物態(tài)新聞,迫欲傾倒,而無其期。有大與要者,幸略示之。如極冗,不妨稍遲遲也。不賟稍致寸誠,非敢曰賀。聞李本翁明春請告,則思老亦可相隨而南矣。福清別否?抑尚欲一送否?荒事燎然,二相公撫臺請之,不得除改折外,俱是虛奪□援浙江之例。尚折三、四分,災民尚有活理。□明春,恐非目前□□,一切租粟,寧留無糶可也。二年宗居,把臂有日。冬間寒凍□
二、……盜非效歸之,駕最宜快此相亮,正如未歸,僅通三千里之耗。而今得數(shù)相聞,足矣足矣。萬勿過從為望。薄儀千萬笑納,惶恐惶恐。十五日。賤名肅正。
三、久不見吾兄,甚念。頃入□□□,幸即飛小棹一談。雨清氣爽,惟吳長卿耳。弟儒頓首。青蓮先生教下。
收藏?。憾沛R琦章、顓庵、藻儒鑒藏
25×15 cm.(each)9 7/8×5 7/8 in.每幅約0.3平尺
25×12.8 cm.9 7/8×5 in.約0.3平尺
第一札中,“聞李本翁明春請告,則思老亦可相隨而南矣?!保渲小袄畋疚獭贝?,而“思老”所指應(yīng)為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在陳繼儒致沈士充信札中,曾有言“子居老兄,送去白紙一幅,潤筆三星,煩畫山水大堂。明日即要,不必落款,要董思老出名也?!?
另一札中“青蓮先生”則應(yīng)為李言恭。
陳繼儒以“隱士”高名,周旋于大官僚間,時人頗多譏評。但他對地方利弊,人民疾苦,多有建言,如阻止當局勿搞擴建郡城的大工程和免除縣民繳解王府祿米的徭役等。如札中所言“尚折三、四分,災民尚有活理?!?,也可知陳繼儒并非世人所謬之標榜清流,沽名釣譽。
▲lot 1623 董其昌(1555-1636)手札
箋本鏡片
款識:遠別,甚念賢郎。偶有鴨臘、醉蟹、斗酒、饅首,聊以寄意。恃通家之愛,勿罪勿罪。頃有字約,六兄于初三登舟矣。元翁吾兄。弟其昌頓首。
印鑒:董其昌
收藏?。憾沛R琦章、臣掞
28×15.5 cm.11 ×6 1/8 in.約0.4平尺
是札為花箋信紙,“元翁吾兄”暫不可考。據(jù)札中“甚念賢郎”,知董其昌與元翁父子皆有交游。此札書法行而近草,內(nèi)容為朋友間請托貽贈,鴨臘、醉蟹、斗酒、饅首,佳物共享,既見情誼,又富生活氣息。
董其昌書藝成就誠然一代宗師,《畫禪室隨筆》以及所提出的“南北宗”論,更是中國繪畫史之分水嶺。
▲lot 1624 董其昌(1555-1636)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弟即于明日歸,且治裝到崑矣。必詣兄為別。因以書授兄,轉(zhuǎn)致之,何如?此間筆柬,俱不可得故耳。弟其昌頓首。
收藏?。簼h英翰墨
23×14 cm.9 ×5 1/2 in.約0.3平尺
董其昌雖處于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然其書法并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家的禁囿。
其融合晉、唐、宋、元各家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亦是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甚為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是札可窺知一二。
▲lot 1630 莫如忠(1508-1588)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承寵招,感感。鄙情恃愛,略悉之于尊使。幸念真率之雅,尤荷尤荷。容面盡之,何如?即日。如忠頓首。左沖。
收藏印:杜鍾琦章
23.8×16 cm.9 3/8×6 1/4 in.約0.3平尺
莫如忠(1508-1588),字子良,號中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累官浙江布政使,尋告歸,隱居著書。工詩善書。
董其昌贊其“吾鄉(xiāng)莫中江方伯,書學右軍,自謂得之《圣教序》,然與《圣教序》體小異。其沉著逼古處,當代名公未能或之先也”,可謂推崇備至。
是札為感友人“寵招”。
▲lot 1631 莫是龍(1537-1587)手札
箋本鏡片
款識:昨甫過由拳,訪長卿屠父母。尊俎間,極口足下不置。念六日,又欲一棹同往,何如?此訂。子潛大兄社長。云卿頓首。
印鑒:云卿
收藏?。撼幈?
19.5×26cm7 5/8×10 1/4 in.約0.5平尺
董其昌早年也曾拜師莫如忠,并贊言“父子書家,自羲獻后有歐陽詢、歐陽通,徐嶠之、徐浩,本朝則吾郡莫方伯與其子廷韓耳……此為甲乙,真如羲、獻耳。”,可謂評價甚高。
事實上,莫是龍八歲讀書,十歲屬文,十四歲補郡諸生,人稱“神童”,惜其并不醉心仕途,以貢生終。莫是龍之才情并不亞于董其昌,其對董氏書畫也有很大影響。
是札為花箋,札中“子潛大兄社長”,筆者考據(jù),應(yīng)即馮邃,字子潛,號萬峰、鐘山?!对崎g志略》稱其為華亭人,與崇禎《府志》有異。據(jù)《馮子潛詩集序》記載,可知馮邃“少隱于耕,以歲弗易,無能糊口,輒棄去,而從莫方伯(莫如忠)言詩”。
馮邃為當時文壇名士,莫是龍以湖海奇士、叢林法器目之。又“云間詩派”,歌詠甚盛,相與為社,故莫是龍稱之為“社長”。
札中“訪長卿屠父母”,所言“屠長卿”即屠隆,字長卿,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其書畫造詣頗深,與胡應(yīng)麟等并稱“明末五子”。
▲lot 1627 范惟一(1510-1584)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所求妙筆,前約二十日完。茲專奉領(lǐng)。因偶有事,寄柬此卿也。容修謝。不一一。即日。惟一再頓首上。
收藏?。憾沛R琦章
24×15 cm.9 1/2×5 7/8 in.約0.3平尺
據(jù)《崇蘭館集》所見詩題,可知范惟一與莫如忠、莫是龍父子及馮邃、宋旭、馮大受、董其昌等人,乃是詩酒之友。
范惟一(1510-1584),字允中,一字于中。范仲淹十六世孫。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歷官鈞州知州、濟南府同知、工部郎中、湖廣僉事、南京太仆寺卿等。著有《振文堂集》《石仆集》。又喜刻書,刻有范仲淹《范文正公集》、范純江《范仲宣公集》、方孝儒《遜志齋集》等書籍。
觀其手札,用筆流暢勁秀,為董其昌一脈,內(nèi)容為朋友間請托答復。
▲lot 1612陸應(yīng)陽(1542-1627)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昨者晉謁,辱翁丈厚誼,曳步花間,征歌竹畔,空庭對月,擊鼓飛觴。遂使金谷同聲,玉山并倒,此樂何極!朝來羈冗,未遑走謝。肅此代申,可勝悵怏。雪翁先生閣下。應(yīng)陽頓首。
收藏印:杜鍾琦章、漢英、赤符
25.5×15 cm.10 ×5 7/8 in.約0.3平尺
陸應(yīng)陽(1542-1627),字伯生,號古塘居士,齋名白雪齋、九英齋。善詩文,精書法。應(yīng)陽作詩,喜用鴻雁字,人呼為陸鴻雁。為“云間”高士。著有《樵史》《笏溪草堂集》《游燕集》《廣輿記》等。其父陸郊,亦與莫如忠談詩論文。
顧正誼《秋林歸棹圖》卷。畫幅上有十八人題記,莫是龍、董其昌、陸應(yīng)陽赫然在列,馮邃次于其后,也可知范惟一、陸應(yīng)陽、莫是龍、董其昌、馮邃等“云間”名士常有書畫詩文唱和。
陸應(yīng)陽性格孤傲,淡泊名利,《青浦縣志》有載王世貞“好以名籠絡(luò)后進,常譽應(yīng)陽,應(yīng)陽不往,時論益以為高。”
札中“雪翁先生閣下”或即陸應(yīng)陽好友“孫克弘”,可供參考。其號雪居,松江人。禮部尚書孫承恩子。以蔭授應(yīng)天治中,官至漢陽知府。陳繼儒謂其“好客之癖,聞于江東,履綦如云,談笑生風,坐上酒尊,老而不空”。
此札書法勁拔灑脫,結(jié)字正中見奇,颯颯如聞風聲。內(nèi)容為致謝友人厚待之情誼。
▲lot 1619 王時敏(1592-1680)手札
紙本鏡片
款識:吾兄至疁,音問杳絕。有數(shù)字,苦乏便郵。四日前歇家,周元之來,托令馳寄,未審曾達覽否?弟比來□窘萬狀,體亦加憊,更不比吾兄在州時。且鍾樓因程□在繫,人各解體,漸成撒局。弟孑身,無人佽助,肩此重擔,勢必無成。況來春方向,有礙工作。既難暫停資費,又苦不繼,茫不知所結(jié)束,焦灼莫可為計。前字欲吾兄蹔歸一商,亦一時無聊。試問原知,未必遂能撥冗。今有始無終,貽笑閭里,徒使垂盡殘年,又增一未了之債,深悔其不知量矣。真曾寫就否?欲亟付裝潢,特令小伻奉領(lǐng)。幸即付為感。弟時敏頓首。云老道兄契誼。
收藏?。憾沛R琦章
28×15 cm.11 ×5 7/8 in.約0.4平尺
行筆至此,縱觀明代藝壇,明中期畫壇以“吳門畫派”為首,晚期則推崇“云間畫派” 。又因云間原屬吳地,后人遂合稱兩派為“吳派”。而王時敏畫學董其昌,入清后其以“復古”為“更新”,很快朝野仿效,學者云集,奉為正宗,并形成以其為首的“婁東畫派”,成為畫壇正脈,影響至深。
是札未見王掞鑒藏印,王時敏為王掞之父,或是出于對父親的尊重,故未鈐蓋印鑒。
篇幅所限,不再過多贅述,《明賢手札冊》幾乎囊括了“吳門”、“云間”兩個藝術(shù)群體最重要人物的書法佳作,其之重要意義,已不言而喻矣,好之者可蒞臨一窺究竟。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