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8/8 16:09:32 來源:雅昌專稿 作者鄒萍
[西泠印社]風在起時-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特別專題
1991年8月12日10時,92歲的林風眠因感冒并發(fā)肺心病,逝世于香港港安醫(yī)院。
臨終之際,他留下絕筆:我想回家,要回杭州。
此生勾留
其實,林風眠并非杭州人,他的家鄉(xiāng)在廣東。
但杭州,注定是他一生的羈絆和最美好時空。
彼時,他二十余歲,卸甲離京,銳氣被挫自是沮喪,但前輩蔡元培對他說:“我打算親自辦一所藝術院校,還是要請你來當校長?!辈滔壬傅脑盒?,正是位于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西湖有自然美,也該有人造美?!?
林風眠決定再試一次,畢竟他本就不是個易甘心的人,否則不會在19歲時就毅然前往法國。他一定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像說明書一樣,翻看第一頁就知道最后一頁寫了什么。
每個人生下來不就是為了見識這個世界嗎?
況且,偏居江南的杭州確實也適合休養(yǎng)生息后的東山再起。此地雖遠離中心卻距離恰好,進可入,退可出。歷史諸人在遭遇挫折后多會選擇來此,或從西湖柔波中獲得安慰,或從湖上云霧里領略人生。
1928年春,西湖楊柳新綠,國立杭州藝術??茖W校(現(xiàn)中國美術學院)成立,標志著中國獨立藝術院校的開始。28歲的林風眠任首位院長,正式確立“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chuàng)造時代藝術”的辦學理念。
杭州國立藝專舊影與如今的中國美術學院南山校區(qū)
自然和人文的慰藉或許真是最佳安撫。西湖畔月光朦朧,曉岸邊垂柳蕩漾,這里既有壯志雄心,也存美夢漣漪。湖山十年,玉泉小屋、羅苑、蘇白二公祠、湖心亭、三潭印月、西泠橋、孤山、保叔塔…都給林風眠帶來絕佳記憶。他在這里生活,妻和子孝,歡語圍繞,繼續(xù)實踐藝術理想:打破中西藝術界限,造就共通的藝術語言,樹立東方藝術復興的學術旗幟,向整個20世紀的世界視野傳遞出中國的詩意。
“蔡先生誠不我欺矣!”他說。言語中,隱藏著些許苦盡甘來之嘆。
位于杭州的林風眠故居(圖源自網絡)
這十年,是林風眠一生最輝煌的時光。中國的美術教育藉此在掙脫傳統(tǒng)束縛和學習西方道路上邁著艱難而蹣跚的腳步緩緩前行。對學生,他是仁厚與智慧的。如保住趙無極、鼓勵洪毅然、點化艾青等,這類“兼容并蓄”的學術思想成為中國美院始終堅持的學術脈絡之一。對自己,他是堅韌而自信的。短短十載,他用畫筆涂抹古今界限,攜手同道對抗殘留糟粕,創(chuàng)造中國藝術教育史重要篇章,培養(yǎng)出吳冠中、李可染、趙無極、朱德群、蘇天賜等人,撐起中國近代美術史半壁江山。故許江總結:林風眠的一生,充滿苦難又光輝奪目,是不可復制的生命旅程。
一生漂泊四海的林風眠早已看淡今朝,唯念念不忘杭州。
但,年輕時的光芒萬丈終抵不過時間的撫摸。知識分子固有的自傲與正直,在扭曲的社會中也本是某種危險。
更何況,戰(zhàn)爭來了。
命運之悲
山河有恙,時局動蕩,林風眠帶領師生遷移南疆,旅途中斗爭頻起,疲于應對的他只能再次辭職。作為對新中國擁有崇高憧憬而毅然回國的歸來者,之后的林風眠集諸多苦難于一身,恐懼、孤獨、屈辱、貧困等人世折磨疊加而至。
悲劇,就是一個竭盡所能卻仍得不到期待的人生。
林風眠(攝于1918-1919年間)
個人而言,林風眠首先是幸運的:少年出國,享有先驗。名師指點得窺精華,前輩欽點回國即任大職,湖山徜徉得以實現(xiàn)藝術理想。
但身逢其時,林風眠亦是可嘆的:幼時失母,新婚后妻離子散,意氣風發(fā)成為最年輕院長后,羈絆于個人和時風等意不得志,憤而辭職,于杭州東山再起深耕十年,然戰(zhàn)爭襲來,再次急流勇退,后妻兒遠離,孤身日月,又遇時代漩渦,起伏不由人,竟親手毀掉心血之作,亦再未登要職。晚年孤苦,雖奮起藝程,然肉身不堪,終他鄉(xiāng)魂歸。
可謂滴滴滲血,事事誅心。
這似乎是中國知識分子邁入政壇的宿命之一,只有極少數(shù)情商智商皆高者可斡旋期間。大部分,或許都如林風眠般,心系蒼生,但只能黯然退場。
林風眠一家 約1932年(圖源自網絡)
毫無疑問,林風眠是典型的悲劇人物。奧賽羅早就高呼:“誰能主宰他自己的命運呢?”但唯有將這種在命運面前兼具謙卑與抗爭的意志與現(xiàn)代人自大而畏懼的心態(tài)相比時,方才能區(qū)別出庸常與偉大。無論何時,悲劇精神從不過時,它對命運的追問和反擊仍是重要的人生命題。因為悲劇人物的際遇與結局往往能反映出社會風尚和時代精神,同時又預示歷史發(fā)展變化的必然性。這種貌似無望的漫長呼喚能在當代尋覓明亮而溫暖的呼應。
故孤傲的木心看到林先生的畫時,會好幾次從夢里哭著醒過來。李可染在《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中說:“我個人覺得他的畫擺在世界現(xiàn)代繪畫史里,就是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畫家之中也是毫無遜色的,甚至超過他們?!?/P>
1987年6月30日蘇立文吳環(huán)夫婦拜訪林風眠 于香港太古城(高美慶攝)(圖源自網絡)
1990年 林風眠接受NHK電視臺訪談現(xiàn)場照(圖源自網絡)
時代走得比林風眠慢。他曾說過:“我像斯芬克斯,坐在沙漠里,偉大的時代一個個過去了,我依然不動。”因此他也敢說:我走的路,你們都沒有走過。前無古人,知音寥寥。
每個走在時代前面的人,或許,都將注定不合時宜。
2020年,是林風眠誕辰120周年。
時間從不說謊。
一抹情味
晚年,林風眠埋頭耕耘,拋卻外在榮辱,臨風而眠。那些仕女與山水,禽鳥與水草,安放的都是他無處安頓的凄楚、寂寥與詩意。聽風可成眠,澄澈如清溪。苦困環(huán)境里,林風眠用畫筆把生命的思考、悲喜涂抹其上。畢竟除了時間,誰也撫慰不了他的悲。
只是人生最后一站,這位孤獨半生的老人心中眷戀的,依然是當年傾注所有的西子湖畔。
而杭州,又何曾忘記過先生?
西泠拍賣2020年春拍將啟,一批市場最罕見、最帶感的林風眠作品帶來了一抹珍貴的人間情味。
2020西泠春拍8月8日 A廳 19:30風在起時-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特別專題
它們源自同一藏家,上款人是廣東梅州林氏長輩,五件有明確紀年,兩件為罕見的絹本彩墨,創(chuàng)作時間為1929、1932年杭州初任校長期間,落“西湖”字樣款;至早一件畫于留學前夕,鈐印著錄于林氏早年印譜;兩件作于1939年戰(zhàn)時。至大一件達到15平尺(205×81cm),其余的7、8平尺不等。正如西泠拍賣所言,這是林風眠藝術年輪的初心圈層,是探究林風眠藝術確立時期的標準密鑰,是林氏調和中西藝術一生創(chuàng)作的動力發(fā)源。
借著藝術,林風眠的一生因此雖坎坷但不凡,萬物在他筆下充滿活力,情懷萬般。落寞孤寂也好,肆意張揚也罷,先生命運多舛卻又奇遇不斷的人生糅合帶來的是一段無法復制的歷史印記。
如誕生于杭州的《集義圖》和《群雀》。林風眠的禽鳥早被人熟知,多孤只單身,如此般群鳥群雀則十分少見。這兩幅畫,展現(xiàn)了他為數(shù)不多與家族的羈絆,和他曾經熱熱鬧鬧的人間團圓。而仔細看,兩件均落款“西湖”。
真正是“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林風眠(1900-1991) 集義圖 絹本 彩墨 205×81cm 1929年作款識:寶初叔祖正畫 侄孫風眠一九二九年冬 西湖 鈐?。猴L眠之鉨
林風眠(1900-1991)群雀 絹本 彩墨165.7×40.5cm 1932年作款識:林風眠 一九三二 西湖鈐?。猴L眠之鉨
而據(jù)款識,可推測另一件《大師圖》是林風眠出發(fā)去法國前為家族長輩所畫。從畫作中可窺林風眠扎實細致的繪畫基本功和寫形傳神的模仿功力。畫中雄獅鬃毛靈動,似有微風吹拂,傲視群雄。
林風眠(1900-1991)大師圖 紙本 彩墨136.5×66cm 1919年作款識:大師圖 時在民國八年立春日為寶初叔祖大雅政 鳳鳴 西陽山人 鈐?。盒び蓿ㄖ欤┪麝柹饺耍ò祝?
這,不就是當時的林風眠么?躊躇滿志,意氣風發(fā)。
《思》則是先生存世作品中極為難得一見的佳作。如刀下筆和翻飛筆觸恣意狂放,黑色裱邊和似乎頭重腳輕的“男子”卻加重了整體的不穩(wěn)定感,林風眠似藉此表達千言萬語,只說與有緣人。
林風眠(1900-1991)思 紙本 彩墨132.3×60.3cm
至兩幅《風景》,卻面貌驟變。畫中的墨色濃淡與空間透視帶來別樣質感。他的寫意,歷來或冷冷清清,亦明快通透,但如此般清新簡潔卻甚是少見,足為珍貴。
林風眠(1900-1991)風景 紙本 水墨136.5×68.3cm 1939年作款識:寶初叔祖臺正畫 侄孫風眠一九三九 香港鈐?。毫诛L暝印(朱
林風眠(1900-1991)風景 紙本 水墨132.3×66.2cm 1939年作款識:志尹叔臺正畫 侄風眠一九三九香港鈐?。毫诛L暝?。ㄖ欤?
年少時一身孤勇,年老時一身如霜。林風眠孑然一身,看過山長水繁,也見過境遷落寞。一路走來,雖每個階段都以輝煌開場,留下的卻都是凄惶。他領受苦難,卻笑對人生,知識分子隱忍的胸懷和能力養(yǎng)育著他的藝術,也滋潤著他的格調,因此其作中,有苦難但沒有抱怨,有悲情但無絕望,藝術滄桑的詩意和雋永感情水乳交融,極為動人。
時代的洪流啊,洶涌又殘忍,真實而殘酷。天賦異稟卻飽經磨難的林風眠心里,恐怕也只剩下畫了,所以他說:“藝術是人生一切苦難的調節(jié)劑?!?
也幸好,林風眠還有藝術。
注:文中未標注來源的圖片均來自西泠拍賣。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