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30 11:43:55 來源:雅昌藝術網
Lot 2187
朱希祖 舊藏
章太炎先生《檢論》手稿
1915年寫本
4冊269頁附2頁 紙本
22.3×13.2 cm
章太炎誕辰150周年之際,由中國嘉德主辦的“章太炎先生《檢論》手稿學術研討會”于10月29日在太炎故里杭州召開,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大學的十余位專家學者應邀出席,對《檢論》手稿的文化價值和學術意義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探討,對此部手稿蘊含的重要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左起: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文,《澎湃新聞·上海書評》主編鄭詩亮,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小明,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章太炎全集》編委虞萬里,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原所長、終身教授嚴佐之,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章太炎評傳》作者、《章太炎全集》編委姜義華,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終身教授劉永翔,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總經理宋皓,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特聘教授、《章太炎全集》編委傅杰,上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周展安,獨立學者、《中國近代學術集林·章太炎卷》主編黃曙輝,唐玲女士。
民國三年,即西元1914年1月7日上午,四十七歲的民國元勛章太炎“以大勛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之包藏禍心”。這一驚人之舉經過多方敘述,成為章氏一生最具傳奇色彩的事件之一,也使章氏陷入人生最后一次牢獄之災。事發(fā)之后,袁世凱先后將章太炎軟禁于于龍泉寺、錢糧胡同等處,直到1916年6月16日袁世凱稱帝、身死之后,章太炎才重新恢復自由。
錢糧胡同
被軟禁于錢糧胡同期間,章太炎重要的學術工作之一,就是根據《訄書》修訂本,整飭舊章,增削篇目,作成一全新著作,即為此部將亮相于中國嘉德2019秋拍的《檢論》手稿。
章太炎
此件《檢論》手稿共四冊,收錄文章三十篇,用紅八行信箋書寫,與國家圖書館藏章太炎手稿《致葉德輝書》、《致大總統、副總統的信》中的《致副總統的信》,用紙風格大體相同,皆為章太炎被袁世凱囚禁于北京時期所書。且有大量的修訂、增補痕跡,而最終之定稿,與今《檢論》定本文字完全相同,可見是章太炎作《檢論》時的最終定稿本。四冊篇目如下:
第一冊:《易論》、《尚書故言》、《六詩說》、《關雎故言》、《詩終始論》、《禮隆殺論》、《春秋故言》等七篇,俱見今《檢論》定本卷二,跟《檢論》定本不同的是,《手稿》每一題目之下都有“六藝論”三字。
第二冊:《訂孔上》、《訂孔下》、《道微》、《原法》、《儒俠》、《本兵》、《學變》、《案唐》、《通程》、《議王》等十篇,俱見今《檢論》定本卷三、卷四。
第三冊:《正議》、《思葛》、《伸桓》、《非所宜言》、《附錄近史商略》(題下小字注明“附《哀清史》篇”)、《原教》、《爭教》等七篇,俱見今《檢論》定本卷六、卷八、卷九。
第四冊:《官統上》、《對二宋》、《懲假幣》、《小過》、《大過》、《近思》等六篇,俱見今《檢論》定本卷七、卷九。
第一冊《尚書故言》篇
第二冊《案唐》篇
另有散紙兩頁,一頁列《檢論》目錄,與今《檢論》定本之目錄完全相同。又有白紙一頁,內容為《附錄漢律考》,與《檢論》定本完全相同。
所附《檢論》目錄
在章太炎的國學著作中,《訄書》至《檢論》,位居無可替代的位置?!队垥酚?899年冬天在蘇州付梓,到1900年初出版,收入了章太炎三四年來所撰寫的文章五十篇,可以說是章太炎早期思想的代表作。到了1915年,經過三年禁獄生活之后,太炎先生對許多問題又有了新的認識,遂修訂《訄書》,改為《檢論》。
今季所見《檢論》手稿三十篇的內容,與《訄書》重訂本進行對照,特征非常明確,一是包括了《訄書》重訂本所無、《檢論》新增加的幾乎所有文章?!稒z論》文章六十二篇,其中有十七篇并非根據《訄書》重訂本修改,完全是新創(chuàng)作文章,而此部手稿收錄了十六篇。二是包括了十三篇《訄書》重訂本原有,而《檢論》做出了大幅修改的文章。這此十三篇文章修改幅度極大,故太炎先生收錄在手稿中重抄。
第三冊《伸桓》篇
從《訄書》到《檢論》,兩書的立意有著重要的差異。《訄書》是要顛覆傳統的思維范式,引導人們從一個新的視角去重新審視中國歷史、中國傳統制度、傳統文化。而《檢論》的立意,重點顯然已不是顛覆,而是為如何全面了解中國文化創(chuàng)建一種結構,樹立一個標準。太炎先生在《檢論》一書中,對于中華文化進行了全面檢核,在對中華民族的形成、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造、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的總審視中,發(fā)現問題的癥結,發(fā)掘推動中國得以前進的動力資源,激勵人們繼續(xù)進行奮斗,謀求中華民族的真正復興。
第四冊《近思》篇
近年來,《章太炎全集》分三輯陸續(xù)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章太炎對整體“國學”的理解,對“歷史”獨特性的認識,對民族主義的闡發(fā),越來越成為新的學術研究的預流??梢哉f,自章太炎走上中國歷史舞臺,他對中國學術的意義,過去從未缺席,未來更加廣闊。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